阿加莎改变了世界对英国的看法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人看来,阿加莎·克里斯蒂之于英国,犹如皮姆酒之于温网。但作为历史上作品最畅销的小说家,她的声誉远远超出了国界。
  克里斯蒂的作品通俗易懂,她是英语学习者最喜欢的作家,也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最多的作家,所以,如果全球各地的人们通过克里斯蒂来学习英语,那他们其实也是在通过她了解英国人。在“柯林斯英语阅读丛书”克里斯蒂节选作品中,这一点显而易见,书中的注释阐明了英国乡村生活以及谚语“无风不起浪”等诸多文化现象。
  对于播客布罗贝克来说,克里斯蒂不仅是她大量阅读的第一位成人作家,还使她第一次接触到英国文化。“这当然会影响你对所谓英国性的看法。”她说。
  如果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直在影响读者对英国性的看法,那么他们到底了解到了什么?都是真实的吗?

英国性是什么


  赫尔大学英语讲师萨比娜·瓦纳克指出,克里斯蒂笔下的英国性“具有嬉戏的性质,而非严格的现实”。与其他经典犯罪小说一样,克里斯蒂作品的故事背景和特色带有一些艺术发挥甚至夸张的元素。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英国村庄都有和蔼可亲的牧师、夸夸其谈的上校、难以相处的律师和神采奕奕的医生,或者到处都有谋杀者。另外,在她的故事中,很少涉及酒吧也令人意外。
  但是,克里斯蒂对英国性的描述并非都是异想天开。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阿爾伯特·芬尼饰)“将英国人的刻板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

  瓦纳克说:“对我来说,自我贬低才是真实的感受。”无论是通过克里斯蒂的叙述还是笔下人物,读者都能看到一些特别英式的东西,那种冷面幽默,常常极具讽刺。例如,在短篇小说《罗德兹三角》中,克里斯蒂描写了一位在国外度假的英国女性:
  “与大多数英国人不同,她能立即与陌生人交谈起来,而不是像英国人的习惯,给自己留出一周左右的时间,然后才谨慎地迈出第一步。”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官方传记作者珍妮特·摩根认为,这种幽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家的个性。她解释说,虽然克里斯蒂爱憎分明,“但她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她觉得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
  我们在《悬崖山庄奇案》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当时,赫尔克里·波洛的助手黑斯廷斯上尉,一个坚定、呆板的典型英国人形象,对这位自命不凡的比利时侦探表达了自己的疑虑。在黑斯廷斯看来,波洛提出的动机过于夸张。
  波洛答道:“你会说,这听起来很不英国,我同意,但英国人也有情感。”
  就像克里斯蒂作品中的其他外国人角色一样,波洛将英国人的刻板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在克里斯蒂笔下,不同国籍的人物都有其特定的血统特征:法国人鲁莽冲动,苏格兰人生活节俭,澳大利亚人头脑简单。克里斯蒂很喜欢与身为考古学家的丈夫旅行,这让她对所有人物的刻画都带有一种深刻的(但有时是排外的)机智与风趣。
  英国人也未能幸免,《底牌》中的一段话温和地嘲讽了英国人的狭隘:
  “每一个健康的英国人看到他都很想踢他一脚……沙伊塔纳究竟是阿根廷人、葡萄牙人、希腊人,还是其他一些被保守的英国人鄙视的民族,没有人知道。”
  克里斯蒂亲身经历了英国人对外来文化的焦虑。传记作家摩根写道,在克里斯蒂前往巴格达的旅途中,“一个专横、自命不凡的英国女人几乎想收养她”。克里斯蒂设法摆脱了这个所谓的保护者,逃进了沙漠,此番经历为她提供了创作某种类型英国人物的模板,他们认为外国的东西很可怕,需要加以防范。
简·马普尔(琼·希克森饰)是世界闻名的英国性的象征,这要归功于克里斯蒂的小说以及由此改编的大量影视作品

  摩根说,克里斯蒂取笑英国人物的另一个特点是墨守成规,“例如,人们不会认为客厅女仆可能看到了什么东西,或者可能真的是凶手”。
  例如,在《悬崖山庄奇案》中,黑斯廷斯对貌似正人君子的指挥官很有好感,波洛对此嗤之以鼻:
  “毫无疑问,他上过你认为不错的学校。幸运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没有这些偏见,可以不受阻碍地进行调查。”
  在《三幕悲剧》的结尾,波洛承认有意加重自己的外国口音,并且夸夸其谈,所以英国人根本不把他当回事。波洛对所谓的礼仪不屑一顾,而礼仪是克里斯蒂笔下的英国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克里斯蒂的作品中,犯罪实际上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护和关注。
  传统与礼仪不仅出现在克里斯蒂对黑斯廷斯的描述中,而且出现在她笔下另一个典型的英国人物身上:简·马普尔,一位住在圣玛丽米德村的老妇。正如安娜·玛丽-泰勒在《小心侦探》一书中所述:“圣玛丽米德村为人接受的印记即是英国性,包括平衡、常识、理性、同情心、公平竞争和传统观念、园艺能力。这些品质在简·马普尔小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时常流露出他们的焦虑以及对阶级关系的细微理解(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书房)

  布罗贝克说:“马普尔小姐是个毫不起眼的人物。”克里斯蒂书中的英国人常常因为波洛浮夸的异国情调而低估他,同时他们也因为马普尔的性别和年龄而忽视她。和波洛一样,马普尔以此为契机,“这让她在阶级结构中获得了自己的社会位置,这在以前可能想都不敢想”。

阶级划分


  事实上,阶级意识是布罗贝克对克里斯蒂作品中英国性的最大感受。即使在克里斯蒂去世几十年之后,这种讽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英国人对阶级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以一种典型的戏谑方式得到了缓解。从男性杂志《入围》专栏中的名人互相攻击,到各家英国报纸对读者的优雅程度进行的测验,不难看出,对阶级的痴迷在英国社会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克里斯蒂笔下的人物时常流露出他们的焦虑以及对阶级关系的细微理解,而这些令其他国家的读者非常费解。例如,在《谋杀启事》中:
  “伊斯特布鲁克太太对菲利帕·海默斯格外亲切地表示欢迎,以表明她十分理解菲利帕并非真是农业工人。”
  尽管克里斯蒂的小说人物大多是中产阶级,常常很悠闲,但阶级意识是她笔下所有社会群体的重要特色。在《怪钟》里,一个急性子的仆人带着警察走进餐厅而不是客厅,觉得他们既不是绅士也不是平民,还解释道:“我想那地方比较适合。我的意思是说,终究,他们只是警察而已。”
  总而言之,萨比娜·瓦纳克说,克里斯蒂“对所谓英国性提出很多质疑”。例如,在《谋杀启事》中,由于担心村庄现代化以及陌生人涌入,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英国性”引发的紧张气氛。这其实一直都是英国人关注的焦点。
  但最终,珍妮特·摩根说:“阿加莎·克里斯蒂发现的一些东西存在于每个社会。”这些场景和讽刺故事可能看起来很具体,但是主题和人物特征具有普遍性。克里斯蒂不仅洞悉英国人的弱点,而且洞悉人性的弱点,这也是她经久不衰的声望远远超出这个保留王室之国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救命啊!救命啊!” (开头先声夺人,好!)  “谁在喊救命啊?”小猴孙小空问。此时,他正和几个小伙伴在森林里玩,他们顺着声音跑过去。原来,森林里的小鸭黄黄掉进了洞里。(交代事情的起因。)  猴子孙小空、灰熊阿宝和小鸟丽丽赶紧围着洞想办法。  孙小空问:“黄黄,你怎么掉进去的呀?”  黄黄答道:“我正在捉虫子吃,一不小心踩到一块石头,脚下一滑,然后就掉进了这个洞里。”  “原来是这样。”阿宝说,“
“人就像汽车。”  帕特里克对我说后,这句话就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了。这是他的天分之一:他口中会迸出一些话,让你先觉得无理,但经他解释后,你会用全新的眼光——帕特里克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我们相识多年,他第一次说“人就像汽车”是在新车展销厅里。那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但当我扬起眉毛,他猛地伸出大拇指对着停车场,对着那一排在阳光下闪耀的轿车和SUV——它们的身形如受阅士兵般完美无瑕。  “你认为我在开玩
李翊云,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6年北大生物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爱荷华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和艺术创作学硕士学位。2003年,李翊云在《巴黎评论》发表短篇小说《不朽》,被编辑称赞为一篇堪称完美的小说。2005年,李翊云的短篇小说集《千年敬祈》出版,获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和英国《卫报》首作奖,成为美国文坛新星,迅速引起关注。2009年,李翊云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漂泊者》,2010年出
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病死了,年仅40岁。他的母亲,在此之前从悬崖上跌落下来摔死了。他没有兄弟姐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儿。  但他的生活并没有陷入困顿,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除了祖祖辈辈留下的无数钱财,家里还有广阔的山林供砍伐贩卖。  他才15岁,还是个孩子,不可能马上接手管理这么多的家产,一切都由村长来负责。村长人品好,值得信赖。  但是,他开始察觉出一些异样,可又
1992年,迈克尔·翁达杰因《英国病人》的出版而名声大噪。该小说当年即获得布克奖,迄今已被译成38种语言,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更是斩获了1996年奥斯卡9项大奖。翁达杰出生于斯里兰卡,早年受教育于英国,青年时代即移民加拿大,身上混杂着荷兰、泰米尔和僧伽罗等多种民族血液,这使他后来成为跨文化“无国界作家”中的重要一员。  翁达杰虽然以小说而蜚声世界文坛,但他是从诗歌开始写作生涯的。1970年,跨文体作
凌晨4点,在青叶出租车办公室里,增田一边用拳头捶打着隐隐作痛的腰,一边登记着当日所跑的公里数。  “老增,听说你结婚啦!”同事篠原笑嘻嘻地凑了过来。  老生常谈!增田叹了口气。最近,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车站的出租车停靠点,听了传闻的同事,有时甚至是其他公司的司机,都兴致勃勃地过来打听。  “年方几何呀?在哪里认识的?是不是夜店的小姐呀?”  增田简明扼要地回答道:“38岁,离异,带个‘拖油瓶’,护士
【摘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教学,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密切关系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负担的减轻。本文通过笔者自己的实践,就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优化设计、方式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粗浅的讨论对“减负增效”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课堂提问 减负增效  课堂提问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
这完全是昼与夜组成的一块棋盘,  命运把人当作棋子来玩:  走东走西,或擒或杀,  再一个个放回棋盒里长眠。  ——奥玛珈音:《鲁拜集》第69首序 言  他坐在桌边,恐惧和内心的挣扎使他脸色发灰。这是一个比天还大的决定,一旦迈出这一步,就再也收不回去了,就像时间和死亡。当他开始写下面一段话时,握笔的手不停地抖动。  这件事我已经考虑很长时间了。我知道大多数人会不理解我这么做的原因,尤其是那些爱我的
看到任何不会游泳的人,我都不感到吃惊。游泳学校就是让人从不会到会的场所。对于有些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别说无法将身体浮在水面上,就是将脸露出水面也无法做到。  我认为即使是这样一些人,如果能做到持之以恒,不用多久也能学会游泳。参加奥运会当然不切实际,但至少他们最终都能从游泳这项运动中找到乐趣。  不过,尽管隔了好长时间,有件事对我震动不小。我带的是平日里白天的初级班,性别不限,但学员几乎都是家庭主妇,
晚上回到家,我推开门,客厅里没开灯。推开厨房门,里面开着灯,菜已经做好了,上面扣着一个个碟子。  “妈,我回来了!”我喊道。  妈妈从我的房间走出来,揉着眼睛说:“上了一会儿网,眼睛就很难受。”  “噢——”我顿生疑云,妈妈是不是在看我的博客呢?  “吃饭吧!”我跟着妈妈走进厨房端饭菜。  今天的饭桌上有可口的糖醋排骨、香菇青菜,还有海带豆芽汤。都是我的最爱,我赶紧甩开膀子“埋头苦干”。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