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韵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ou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鉴赏已成为近年高考必考的项目之一,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古诗词只有短短的几十字,讲诗词鉴赏时,一套知识体系讲下来,学生做题时还是有“看不懂诗拿不到分”的苦恼。学生的这种为应付高考七分的读诗,是一种被动的学诗,如能让他们喜欢读,爱读诗,对诗有感觉了,那些技法、意境之类的题多半能答得八九不离十。
  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到古诗词离他们不远,让他们感觉到古诗词就在他们身边,对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对诗对词的兴趣,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种方法是以诗解诗。
  李清照的《一剪梅》我们都很熟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词作,上阕暗含相思,下阕则直接抒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情,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受相同。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怎么办?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
  这其中的韵味、技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下面我们来看一首汪国真的小诗《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到头来,
  山河依旧,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这首诗不管是意境还是技巧,都能从李清照的词里找到影子。只要对文学稍有感悟,稍感性一些的人都能从这首小诗里体悟到一种美,一种韵味。学生读完这首诗再去领悟李清照的《一剪梅》就能很快入境,能体悟李清照词的意境了。
  再如,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上片充分利用“暮雨”“霜风”“关河”“残照”“江水”等意象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红衰翠减”的深秋景象,营造出浓重的苍茫冷落的气氛。下片分别从“我”和“佳人”两方面来描写,写出了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我”不忍登高遥望,怕更添思乡情切。“佳人”“妆楼顒望”,误识归舟。全诗抒发了思念家乡、思念佳人的心情。但那位“妆楼顒望”的佳人,却给了读者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很多古诗词里见过她。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位佳人也独倚江楼,误识归舟。
  这么一个人物形象的情韵被台湾现代诗人郑愁予传承了下来。我们来看他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篇幅虽然很短,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渗透着一种情韵。这首诗歌自问世 50 年来,曾创下了再版上百次的纪录,更有人称它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小诗句子长短错落,音韵和谐,意象传统,比喻别致。在第一诗节中,“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人没有把女子比成华贵的牡丹,也没有比成空谷幽兰,而是把女子比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非常符合诗人所创设的“三月的江南”这一广阔的时空背景,这本身并不特别,但“莲花的开落”则化腐朽为神奇,“开”暗示着女子容颜的美丽与芳洁:“落”则突出了女子等待的漫长,在等待中红颜褪去,容颜憔悴。另外,“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紧掩”这两个比喻别致独特,突出了女子内心的孤寂落寞与封闭。每次读这首诗,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都会深深地体味到什么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首《错误》就像诗中的“莲花”一样,散发着幽香,清新而隽永。
  此诗和前面两首词简直就是跨越了时空的姊妹篇。古今诗对照阅读赏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兴趣。
  还有一种方法是以歌解诗。
  古代诗本来就能和音律而唱,可以说是诗和歌不分的。现代也有一些流行歌曲把古诗词的意韵诠释得很好,如上面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有李尤唱的《月满西楼》。现在在孩子们那里很流行的周杰伦的《东风破》、廖百威唱的《白云深处》都是借古诗词来谱曲而唱的,歌词就是对原来的诗句稍微改动,改为现代白话了。
  唐代诗人崔涂的《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在高考复习题里经常碰到。
  这首诗的意境也有首流行歌曲能够很好的诠释。就是香港已故歌手陈百强唱的《孤雁》:“骤响的枪声已经破沉静,长空里几声雁哀鸣,小小孤雁流泪哀鸣,只剩只影路难认,心里害怕芦苇的深处,再起杀禽声,不想多望人面太狰狞,收拾痛楚路重认,风里唤叫从此不可听,当初那些共鸣,瑟瑟秋风吹得更响,寒风冷而劲,振翅远飞快快上路,离开这儿的苦境,河边满地有伏兵……”
  一些谱曲较好的流行歌曲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是有帮助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以画解诗。中国自古应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之说,一些诗句,找到合适的画面来辅助学生理解,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的。现在网络发达了,收集多媒体素材为古诗教学服务已经十分容易了。
其他文献
不少高三学生曾迷惑不解地问:“为何做了那么多套题,成绩却不见提高呢?”详细地了解学生情况后,发现不少学生其实被套题套住了,为了提高成绩他们在课下做了不少题,可做题效果却往往因人而异。那么,学生该如何对待套题呢?  首先套题选择要切合实际。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有选择地买一些适合自己的套题来练习。学生自行购买套题时一定不能盲目选择,你用的是哪套教材,你高考时候用的是哪个省份的
期刊
在今天这样一个由效率和技术主宰的时代,古典的心情、心性的修养、精神的价值、人文的关怀,渐渐地变得陌生与遥远。学习也就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主导下成为了外在的包装、利益的算计、轻巧的复制。愈来愈多的人,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然而,在更多的领域和情况下,为了获取可以立刻变成工作成绩的操作性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有更多的学习,其价值是十分间接的、潜
期刊
高中生作文往往深刻性不足,文中多从“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办”的角度设置分论点,议论的方式多是横式结构或纵式结构,模式化倾向严重,举事例大多来源于秦皇汉武、李白、杜甫等课文中的陈旧材料;议论时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由于材料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文中的真情实感显得很苍白,由于局限于教材中观点的约束学生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尤其缺乏真知灼见。如何提高作文的深刻性呢?  如果还在为文章的深度发愁,
期刊
语病在高中语文教学和考查中的要求是辨析与修改,它的题型有两种:一是选择题,只考查辨析能力,选出所需选项即可;二是主观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能力,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对语病束手无策,只好跟着感觉走,大部分学生没有做此题的十足把握。因此这类题就成了语文试卷中的拉开分数差距的难度题。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关口呢?笔者就选择题谈谈解答这类题的办法。  解答这类题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语感,二是把握语病知
期刊
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个美好的梦,梦中的自己学富五车,梦中的学生聪明懂事,梦中的课堂生机勃勃!  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梦去奋斗,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师个人的魅力对学生的指导和对其语文基础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塑造个人魅力 激发学生热情  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实例:有一个男孩,学习特别优秀,从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一,总是班中前三名的学生。这个男孩上高二时换了一名语文教师,男孩认
期刊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观点:高中语文的课本阅读与高考考试内容是脱节的。这种观点导致一部分学生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们抱着侥幸心理,将语文打入“冷宫”,却期待在考场“超常发挥”。  我们要否定这种观点就必须先找出其形成原因。首先,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
期刊
不饮食,学生的生理机体无法健康成长;不阅读,学生的精神机体同样也无法健康发展。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经验、充实精神、丰富情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阅读对提高写作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自主时间少,再单纯强调多读,一是不立足现实,二是见效不明显,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容易被挫伤。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阅读目的不要功利化、分数化。受高考的影响,为了分数而阅读
期刊
给材料作文并不等同于原来所说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都可以先提供材料,再引出话题或标题。给出材料可以让考生更加明了命题者的意图,明确写作的范围,但如果没有领会材料的意思,也可能会造成审题的偏差。所以,材料“给什么”和“怎么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好的呢?我想,给出的材料好不好是一个决定因素。  我觉得作文题中的材料是辅助学生审题的,所以一定要简洁明了,既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
期刊
怎样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优秀的作文,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闭门造车是根本不行的。厚积方能薄发,惟有广泛汲取,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但对高三学生来说,时间却是最大的绊脚石。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文章的档次?直接或间接地引用《感动中国》颁奖词无疑是个很好的办法。鲜活生动的事例,优美精练的语言,贴近时代的内涵,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一、素材积累  1.纵死终令汗竹香——林俊德  材料: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
期刊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热点,人们对它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提高。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广大语文教师正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求、摸索,以求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反复思考,觉得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应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着眼于课本、立足于课堂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点和立足点。  一、课本是语文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