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命制给材料作文题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sw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材料作文并不等同于原来所说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都可以先提供材料,再引出话题或标题。给出材料可以让考生更加明了命题者的意图,明确写作的范围,但如果没有领会材料的意思,也可能会造成审题的偏差。所以,材料“给什么”和“怎么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好的呢?我想,给出的材料好不好是一个决定因素。
  我觉得作文题中的材料是辅助学生审题的,所以一定要简洁明了,既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又不能限制太多,束缚了学生。这要求给出的材料要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一、有效性
  作文题中的材料文字量不能太大,但又要表达明确,这就是材料的有效性。有的作文材料故弄玄虚,反而让人觉得虚假,对学生的审题造成干扰。比如下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上帝召开了一次会议,了解他自从赐给鸟儿翅膀后,鸟儿是怎么使用的。
  鹰说:“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腿在地上奔跑,翅膀对我毫无用处,它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了鳍,它让我能像鱼一样在海洋自由来往。”
  这时,上帝发现会场里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什么?”
  人说:“你虽然没有赐于我翅膀,我却可以作灵魂的飞翔,可以达到脚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虽说要“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但学生只要抓住最后“人说”的内容就可以了,那么前面的部分就显得很多余,甚至让人觉得这个故事很可笑。如果命题者的意图就是围绕“灵魂可以飞翔”来做文章,那么材料的表述大可以简洁些。可以把材料改成“翅膀可以帮助鸟儿飞翔,而没有翅膀的人也可以到达脚步所不能到达的地方,因为人还有可以飞翔的灵魂。”
  或者我们可以对后半段材料做这样的修改:
  这时,上帝发现会场里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当初我不是也给你翅膀了吗?你的翅膀呢?”
  人说:“我把翅膀化作了灵魂,所以我的灵魂会飞翔,可以达到脚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如果这样一改,人就和前面的动物有了关联,全面理解材料就可以从“利用工具”、“依赖外物”、“超越外物”和“灵魂飞翔”等角度切入了,材料更有效,角度也更多了。
  二、开放性
  近几年的作文越来越讲究开放性,但又不能太自由。因而体现开放性和限制性较好的统一,无疑是命题者追求的目标。很多作文题都不限文体,可见我们的作文已经由重格重体转向了重情重文。材料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立意的角度可以多样化。立意空间的大小是判定材料命制妥当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一个好的试题材料,必须具有相对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好地调动不同群体的写作情绪;反之,一个不好的试题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立意空间狭窄,一些学生无话可说、生拼硬凑。有的作文题一旦给出了材料就有了诸多限制,开放性还嫌不足。比如下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得失
  朗费多(美)
  当我对比
  我所获得与我所失掉,
  我所错过与我所达到,
  简直没有什么自豪。
  我觉察出
  无端虚掷了多少时光;
  美好的意愿如同一支箭,
  中途落下了,或飞向一旁。
  可是谁敢
  用这种方法来衡量得失,
  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
  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
  请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看了这首诗,学生的思维往往被限制在“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这句话上,而把重点放在了“坦然面对失去”上。那么“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可能会被忽略,立意就很窄小了。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修改,在诗的后面加上一段提示语:“其实,我们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我们在失去的同时,也往往会有所得;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往往会有所失。善待得失,才能写出人生的辉煌。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思路就拉开了。
  三、时代性
  材料的时代性表现在这个材料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否是学生熟悉的和能理解的内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地域差异和水平的差异,融入时代元素,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写,同时又让优秀的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用武之地。
  2005年湖北卷作文题的材料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内容如下: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命题者的用意是让学生用王国维的人生态度来看人生、看事物。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给以自由的同时又正确引导……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可面对这则材料,大多考生不知所措,暗暗叫苦。还有一些涉及禅宗哲学的材料,让学生费神,甚至有的材料有消极出世思想,和我们的主流思想意识格格不入。
  所以,我们命制作文题时要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作文所承载的使命出发。
其他文献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深的学问。而我们现今的教育现状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教师,往往都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我们总在抱怨,为什么把时间都奉献给学生却得不到任何感恩,为什么天天用心教育却仍然有部分学生厌学逃学,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教师们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没
期刊
有幸到镇江一中参加由省教研室组织的江苏省高中语文教学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感慨良多,获益匪浅,来自全省的14名高中语文老师同台竞技,展示了“舌尖上的语文”。他们各展所长,激情洋溢,口吐莲花,带领学生在诗歌、散文和小说的情感天地和思想花园里穿越飞翔,不时赢得阵阵掌声。其优美精致的课件、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精彩的教学设计与和谐的师生互动,为与会者提供了一场语文教学的视听盛宴。结合所闻、所见、所思以及当前高
期刊
字数是高考作文的硬性指标之一,字数的多少是影响高考作文得分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作为高考的第一门考试,紧张的气氛,巨大的题量,有限的时间,字数不足便成为众多考生难以躲避的梦魇。有些考生心存侥幸,胡乱抄写试卷其他的文段或者作文的某一文段凑数;有的考生慌不择路,瞎编胡诌或默写流行歌词等来凑字数;有的考生思维单薄,文才枯竭,实在无话可写;有的考生束手无策,干脆放弃,留下孤零零的几行或几段文字,结果可想而
期刊
不少高三学生曾迷惑不解地问:“为何做了那么多套题,成绩却不见提高呢?”详细地了解学生情况后,发现不少学生其实被套题套住了,为了提高成绩他们在课下做了不少题,可做题效果却往往因人而异。那么,学生该如何对待套题呢?  首先套题选择要切合实际。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有选择地买一些适合自己的套题来练习。学生自行购买套题时一定不能盲目选择,你用的是哪套教材,你高考时候用的是哪个省份的
期刊
在今天这样一个由效率和技术主宰的时代,古典的心情、心性的修养、精神的价值、人文的关怀,渐渐地变得陌生与遥远。学习也就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主导下成为了外在的包装、利益的算计、轻巧的复制。愈来愈多的人,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然而,在更多的领域和情况下,为了获取可以立刻变成工作成绩的操作性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有更多的学习,其价值是十分间接的、潜
期刊
高中生作文往往深刻性不足,文中多从“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办”的角度设置分论点,议论的方式多是横式结构或纵式结构,模式化倾向严重,举事例大多来源于秦皇汉武、李白、杜甫等课文中的陈旧材料;议论时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由于材料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文中的真情实感显得很苍白,由于局限于教材中观点的约束学生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尤其缺乏真知灼见。如何提高作文的深刻性呢?  如果还在为文章的深度发愁,
期刊
语病在高中语文教学和考查中的要求是辨析与修改,它的题型有两种:一是选择题,只考查辨析能力,选出所需选项即可;二是主观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能力,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对语病束手无策,只好跟着感觉走,大部分学生没有做此题的十足把握。因此这类题就成了语文试卷中的拉开分数差距的难度题。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关口呢?笔者就选择题谈谈解答这类题的办法。  解答这类题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语感,二是把握语病知
期刊
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个美好的梦,梦中的自己学富五车,梦中的学生聪明懂事,梦中的课堂生机勃勃!  我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梦去奋斗,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师个人的魅力对学生的指导和对其语文基础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塑造个人魅力 激发学生热情  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实例:有一个男孩,学习特别优秀,从上小学一直到上高一,总是班中前三名的学生。这个男孩上高二时换了一名语文教师,男孩认
期刊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观点:高中语文的课本阅读与高考考试内容是脱节的。这种观点导致一部分学生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们抱着侥幸心理,将语文打入“冷宫”,却期待在考场“超常发挥”。  我们要否定这种观点就必须先找出其形成原因。首先,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
期刊
不饮食,学生的生理机体无法健康成长;不阅读,学生的精神机体同样也无法健康发展。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经验、充实精神、丰富情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阅读对提高写作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自主时间少,再单纯强调多读,一是不立足现实,二是见效不明显,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容易被挫伤。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阅读目的不要功利化、分数化。受高考的影响,为了分数而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