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新观察之端木赐篇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前所述,转型期社会语境中,市场经济的深入虽然培育了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急剧加速的社会流动性,也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对于文学而言,“瞻前”并非其特性所在,因为心理让渡期的存在,使得文学的基本颜色往往趋于某种“顾后性”。以书写记忆、经验为主的散文作品,即使触及当下的现实,也不忘时时回首,不断地返回并穿梭于过去与现在之间,出走—归来—再出走的模式内置于文本深处,诸多感怀、忧思、自省皆寄放于这一模式之下,试图以个体的脉搏跳动为喻指,向着更为宽广的社会、时代的脉搏进发。这些作品明显地携带着时代话语与文化规约的痕迹。新散文观察栏目推出的诸多叙事性作品,皆隶属其间。因此,从70后到80后,一直到90后的杜永利等人身上,皆可见到强大的乡土传统的遗留,也可直面前现代与现代性在他们身上相互冲突、相互覆盖的状态。除了胡竹峰、毕亮等有限几位作者的作品外,这些叙事性作品皆追求叙事的力度与内容上的结实。
  而在本期推出的端木赐的《海上笙歌》篇中,力度和结实都消退了,它们不再是文本呈现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感觉经验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回到自我的身体以规避社会学侵蚀的倾向。不确定性乃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在古典诗学的架构中,也存在着缘于修辞的含混而形成的审美指向的不确定性,比如白居易的小诗《花非花,雾非雾》。现代以来,不确定性成了虚构文体钟情之所在,米兰·昆德拉所认为的小说的本质任务,就是对存在可能性的勘探。这里的可能性实际上就是不确定性的另一种说辞。新闻报道总是试图努力接近那个唯一的事件真相,哲学家也热衷于给世界描绘出一幅固定图景。而诸多借助虚构重构世界图景的作家们,他们往往是深刻的怀疑论者,他们质疑唯一的准确性,以不确定性消解确定性的所指。对于散文而言,书写心理的波动与折痕倒是常见,但以不确定性为旨归,却非常罕见,而《海上笙歌》恰恰具备了这种特质。匆匆一天的消闲旅程,因为与一位姑娘的偶遇,确定的秩序被打破了,海风、浴场、椰子树、对话等因素,都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从身体里长出的念想随物赋形又如影随形,撩拨着“我”的思绪与行为滑向不确定性的深潭。其中,楼顶泳池的片断似乎是一种拟想状态,经验的真实性在这里走向碎裂。为了不让自我被不确定性淹没,作品后面,以好友浩子的出现,以另外的一种粗暴现实斩断自我的拟想,然后,重新得以返回现实。很显然,这部作品讲述的不是心理現实的一段运行状态,而是汇聚了拟想、感觉毛孔的丰富、小心思、欲望等要素,形成一道不确定性的雨注。以至于导向这么一个结果:我曾经来过,但我似乎又从未来过,曾经偶遇的人还会再见,但那独特的一段心理时空却如闪电一般谢幕了。而另外一个层面,身体的觉醒和自我书写,则是都市社会的基本景观,它是去道德化的,也是去社会化的,一种中性的状态,以某种新鲜的姿态,朝着我们奔来。
其他文献
21世纪刚开头的那几年,我因为心里苦闷,就从江南去了岭南,住在可利江边。那地方在自治区首府的西郊,离城市不远,却完全是农村的景象。在南下之前,我拜托朋友帮我找一个幽僻一点的住处,风景要好,又不能过分地遠离人烟。朋友就从当地的一个农民那里,给我租赁了这间位于农舍二楼的小屋。与可利江只隔一条马路,拉开东边的窗帘,目光越过少有车行的柏油路,甚至看得见江面上粼粼的波纹,而从北面的窗子里,则能看到远处一路青
期刊
覆巢下的一家人  腾冲已经没有军队,城门洞开,日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占领这座城池。对一个不抵抗的城市,没必要大开杀戒。杀老百姓干吗,杀医生干吗,再说,我父亲在日本留过学,我母亲是日本人,不怕。父亲的朋友寸绍锡劝父亲最好逃亡,他说你知道留下会是什么结果。  哥哥做鬼脸时非常可爱,我喜欢。可惜他以后再没做过鬼脸,他五岁时就是一个小大人了。  钟春秋在院子里等了很久,终于失去耐性,隔着门对屋里人说,我先回
期刊
一块地  一块地,过去生产队种荞麦  种过两年苎麻,后来什么都不种了  成了一块荒地。父亲心疼死了  用铁锹翻地,他身体的周围  涌起一阵黄土  然后把半升蚕豆的种子点进地里  同时也把一粒农谚种了进去  种子的壳让三月的雷砸开  随后一场春雨降下  豆苗出土,父亲给它施肥  长出杂草,就把它锄掉  后来蚕豆花按时开了  那被风吹薄的紫色的花瓣  转瞬像怀了爱情一样结满豆荚  邱跛子  我与邱跛子
期刊
锁  锁每天都立在门口  等着心爱的钥匙回来  无数个日夜  它们分离,重聚,相拥  直到在一个黑夜里  小偷用一根细细的铁丝  将锁的芯撬开  锁才发现  原来钥匙并不是它的唯一  锁暗自高兴  打算保守这个秘密  可就在第二天  锁先于钥匙  被换掉  劫  冠头岭的上空  一只受伤的山鹰艰难飞行  这个季节  它被迫放下王者的姿态  像一只普通的小鸟  惶恐地躲进山林  不远处的普渡寺里  
期刊
孙惠芬 1961年生于辽宁庄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孙惠芬文集》七卷本及长篇小说《歇马山庄》《上塘书》《吉宽的马车》《秉德女人》《生死十日谈》《后上塘书》《寻找张展》等。曾获多种文学奖项。2002年获中华文学基金会第三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长篇小说《歇马山庄》获辽宁第四届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获第三届中国女
期刊
桑顿不知自己第几次走在去往温泉的路上了。儿子趴在他脊背上,双臂交叉绕住他脖子。桑顿的双手拢住儿子的两条腿。腿看上去很细,像桑顿的胳膊,甚至比他的胳膊还细些。可那两条腿却不怎么老实地动来动去,像极了一个钟表的分针和秒针。  桑顿边走边说,别动,再动我把你当一块石头扔出去。  儿子的脑海立时出现一块石头从山坡滚下去,哗啦,引发大面积的砾石滑坡。儿子吐一下舌头,粉红色的,就那么一下,又快速缩回到嘴里。他
期刊
王大进 1965年生于江苏苏北,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在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三百余万字,另有长篇小说《这不是真的》《欲望之路》《漩涡》《婚姻生活的侧面》等十余部。  1  谁也想不到我表哥会去收养一个弃婴。  因为表哥是个盲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瞎子。以他的条件去收养一个弃婴,的确是件匪夷所思的事。用我们乡下的俗话说,那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有什么能力再去收养一个
期刊
在当下诗坛,想象的“极限”写作在80后诗人群里并不鲜见,落葵算是较突出的一位。那么,想象的“极限”写作当然与精神秘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与想象的“极限性”所带来的真空地带有很大关联。是的,事物往往是这样,越有“极限性”便越有“弥漫性”。于是,像落葵这样的诗人就宁愿当一回“想象的囚徒”,能给万物“更多的新鲜与错觉”的弥漫状,使想象的“极限”写作及其精神秘境有了可趋近的“存在感”,这才是诗人最想
期刊
在待普僧,遇到一个骑马的人  记忆里也有人骑着马,但并非如他们  能给予更多的新鲜与错觉  如果爱,就像他们驱赶羊群  如果爱,就像我们有时……  两者多么轻易画上等号  都只爱新鲜的肉体与温暖  在山路遇上的这个骑马的人  既不趾高气扬,也不低眉顺眼  青草在他的眼中栖息,就像悲伤  很容易在一个写作者身体里积郁  也许一切都不,他简单到  远远偏离了我的想象范围  也许只是我把不存在的秘密  
期刊
母亲提着一个布袋和一只装着老母鸡的笼子,跟随儿子进了城。  儿子是实验小学的老师,实验小学没有住房,老师们都住在妻子或者丈夫单位的住房。儿子也一样,他住在儿媳单位供销社的房子,一房一厅,在县城东头。一进门,小孙子阿军就跑过来抱住装鸡的笼子叫道:“嘻嘻,鸡咕咕!鸡咕咕!”儿媳梳着披肩长发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大声吼道:“阿军放下,放下,快点放下!脏死了!”阿军嘟着嘴巴说:“不嘛,我要!我要!”儿媳跑过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