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遵循学习心理学原则,关注学生大学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心理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正确合理的数学概念综合心理图式,形成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
【关键词】学生心理过程 数学教学 情感因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22-02
教育心理学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的心理思维状态是不同的。而数学是思维的科学,离开了思维,数学教学将难以进行。 因此,关注学生的思维心理过程,基于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数学观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只有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和增强学习者内部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简单地将知识“授给”学生,而应努力使学生感到相应的学习活动是有趣的和有意义的,从而主动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
大学数学概念与初等数学概念相比更加抽象, 往往都以运动的面貌出现, 是动态的产物, 因而大学数学概念的学习者往往需要做出思维模式上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更要注重学生在概念形成中的心理过程, 解决抽象的大学数学概念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困惑。我们可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通过直观教学和情景引入,揭示数学概念的来源与背景,激发学生的数学直觉。同时,还要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概念的反复训练,使前后概念系统化。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到主体对数学对象的建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有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各种认知障碍,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建立起完整稳定的数学概念的心理图式。
2.依据心理学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2.1 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人际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从信息论讲,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性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性信息交流回路。两条回路是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教学方法作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自然客观地包含和涉及认知和情感两大因素,教学方法的魅力或成功应用正是取决于认知和情感两大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方法,突出和强调情感因素在教学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走向。
2.1.1 建立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以师长自居、居高临下,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起到“鼓励者”、“启发者”和“质疑者”的作用。
2.1.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心境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为认识活动提供情绪背景而实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思维灵活,记忆迅速,想象丰富,头脑显得特别清醒;而当我们情绪不好时,思维迟钝,记忆吃力,想象贫乏,头脑似乎混浊不清。总之,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能够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从而大大提高认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2.1.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学成在于勤,勤靠志不移。”赞可夫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够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1.4 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由于各个学生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不应过分强调思维活动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应提倡思想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服从理性、保持思想的开放性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每个人都应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包括不同思想、见解进行充分交流,乐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接受各种合理的新思想等等。在存在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
2.2 把握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效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建构数学知识,支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本质及价值等的认识,为师生交互作用的发挥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主体是人,不同主体的不同数学教学设计,不同使用方式和出示时机,常使得即使相同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也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潜在的最优化作用及其相应的使用方式,还应当科学地把握现代教学媒体出示的时机。从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角度分析,现代教学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较好地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或帮助学生将不良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转化为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并因此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期内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结果是学生虽然人在教室里静听,但精神却没有随着教师的数学思维进行运转。面对类似的情况,就需要数学教师能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活跃起来,这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展开。例如在教学“利用导数判定函数单调性”时,可以在屏幕上做出一条有升有降的曲线,画出曲线上某点的切线,利用动画效果,使切线随曲线上点的移动而变动,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强化教学效果。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做到科学性和学生心理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规律,才能使自己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时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小亚. 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陈惠勇. 数学史观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新模式[J].高等数学研究, 2007. 10(5):58-62.
[3]张海生.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媒体应用问题[J]. 基础教育参考, 2006.
【关键词】学生心理过程 数学教学 情感因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22-02
教育心理学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学生的心理思维状态是不同的。而数学是思维的科学,离开了思维,数学教学将难以进行。 因此,关注学生的思维心理过程,基于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建构主义的数学观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只有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和增强学习者内部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简单地将知识“授给”学生,而应努力使学生感到相应的学习活动是有趣的和有意义的,从而主动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
大学数学概念与初等数学概念相比更加抽象, 往往都以运动的面貌出现, 是动态的产物, 因而大学数学概念的学习者往往需要做出思维模式上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更要注重学生在概念形成中的心理过程, 解决抽象的大学数学概念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困惑。我们可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通过直观教学和情景引入,揭示数学概念的来源与背景,激发学生的数学直觉。同时,还要注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概念的反复训练,使前后概念系统化。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到主体对数学对象的建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有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各种认知障碍,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建立起完整稳定的数学概念的心理图式。
2.依据心理学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2.1 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知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人际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从信息论讲,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性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性信息交流回路。两条回路是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教学方法作为师生之间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自然客观地包含和涉及认知和情感两大因素,教学方法的魅力或成功应用正是取决于认知和情感两大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方法,突出和强调情感因素在教学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走向。
2.1.1 建立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以师长自居、居高临下,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起到“鼓励者”、“启发者”和“质疑者”的作用。
2.1.2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心境对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为认识活动提供情绪背景而实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思维灵活,记忆迅速,想象丰富,头脑显得特别清醒;而当我们情绪不好时,思维迟钝,记忆吃力,想象贫乏,头脑似乎混浊不清。总之,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能够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从而大大提高认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2.1.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学成在于勤,勤靠志不移。”赞可夫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够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1.4 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由于各个学生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不应过分强调思维活动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应提倡思想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服从理性、保持思想的开放性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每个人都应保持思想的开放性,包括不同思想、见解进行充分交流,乐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接受各种合理的新思想等等。在存在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
2.2 把握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有效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建构数学知识,支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本质及价值等的认识,为师生交互作用的发挥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主体是人,不同主体的不同数学教学设计,不同使用方式和出示时机,常使得即使相同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也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潜在的最优化作用及其相应的使用方式,还应当科学地把握现代教学媒体出示的时机。从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角度分析,现代教学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佳作用时机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较好地发挥现代教学媒体优势,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或帮助学生将不良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转化为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并因此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期内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结果是学生虽然人在教室里静听,但精神却没有随着教师的数学思维进行运转。面对类似的情况,就需要数学教师能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活跃起来,这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展开。例如在教学“利用导数判定函数单调性”时,可以在屏幕上做出一条有升有降的曲线,画出曲线上某点的切线,利用动画效果,使切线随曲线上点的移动而变动,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强化教学效果。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做到科学性和学生心理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规律,才能使自己在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时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小亚. 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陈惠勇. 数学史观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新模式[J].高等数学研究, 2007. 10(5):58-62.
[3]张海生.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媒体应用问题[J]. 基础教育参考,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