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五代时期的成都羊马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五代孟知祥修筑成都羊马城的事件进行了考述,并通过考察五代羊马城的形制、方位等,指出了当时的政治、军事背景以及孟知祥筑城的用心。
  【关键词】:成都;羊马城;方位;原因
  之前,由于相关文献对成都羊马城的记载有差异,许多史料包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是对成都羊马城笼统以“成都城”概括之。由于资料不足,以及成都羊马城城址尚无考古发现,所以前人所做的专门研究较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都羊马城的形制、建筑方位及其背后的原因做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
  一、先秦至隋唐的成都城
  公元前310年,张仪、张若开始在成都以咸阳制修建城池。城规模不大,但是城楼、城垛一应俱全,下仓上建有屋。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分为大城和少城,大城在东,少城在西,大城略广于少城,二者成重城结构。当时,陇蜀两地之间出现了贩运货物的商贾。而在秦统一巴蜀后,这些商人大都迁至蜀地,为了安置他们,秦惠文王专门修筑成都少城,这些人世代的付出使成都发展成为秦时著名的商业都城。
  西汉时期,城池基本不变,只是在城外增筑外郭,开十八道城门;蜀汉时期,成都城一改以往單纯的商业发达城市形象,转而有了帝都风范。蜀汉皇城以秦汉皇城为基础来扩修,城有十八门,宫殿华丽,道路笔直,房屋密集[1];西晋时期,从秦以来修建的重城结构仍继续存在,李特又在少城北面增筑用赤泥涂刷的城达到防火作用;东晋时期,恒温政府灭成汉后破坏了成都城延续多年的重城结构,使得当时的成都城只留下了大城。
  隋时期,杨坚封其四子杨秀为蜀王,杨秀在秦张仪所建旧城的基础上增筑南西二隅,使城扩建到通广十里的格局,这就是“隋子城”。而在取土用于凿城的地方,有一个特别大的坑,蓄水以后成了人工湖,名为摩诃池,池上又建造散花楼,用以游宴取乐;唐朝后期,西川节度使高骈修筑了“周二十五里”罗城,扩大了原有城池的范围,还形成了成四面阻河的布局,这样一来,既巩固了城防、扩大了城区,还保留了重城结构[2]。同时,高骈在城外西北部修筑糜枣堰(今九里堤)让原来流经城南的内江改为流经城西和城东,使其在合江口与外江(今锦江)汇合成一条名为清远江(今府河)的新河。这就使得成都形成两江环抱格局,大大增强了军事防御能力。
  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图谋割据西川,所以扩大成都城垣,又在罗城以外曾筑羊马城。李昊在《创筑羊马城记》中提到:“城外别立短垣,高才及肩,谓之羊马城,城外别立短垣以屏蔽,谓之羊马城。”(《创筑羊马城记》, 《全唐文》)另有文献记羊马城为:“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通典》卷152《兵五·守拒法》)可见,羊马城是建在大城与城壕之间的防御性建筑,离城仅10步,唐代一步为五尺,一尺约等于0.31厘米,以此计算,约合15.5米;高6尺,约1. 86米。羊马城筑墙材料有两种:泥土和竹木栅栏,大多数情况下都为泥土夯筑。
  羊马城的主要作用有两点:
  第一,军事防御作用。在敌军攻城时,阻碍敌军的登城攻城器具,如,云梯、鹅车等;同时可以阻碍敌军将攻城幔道直接修临大城之下。土筑的羊马城在多雨的成都更是减轻了防守负担,宋王均兵变,据守成都城都,给宋军平叛将领雷有终带来巨大麻烦。在平定王均之乱后,朝廷下诏“商度毁本州羊马城濠利害”,但因雷有终等人明白羊马城的军事功效以“虑异时寇盗外攻,复资为备”为由,上奏保存羊马城,并得到许可。具体说来,羊马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在于:敌方攻入羊马城前还得填壕,才能到羊马城下,羊马城自然难以攻下。就算敌军攻入羊马城,但其与大城的距离决定了敌军无法排兵布阵,更不用说展开有效的进攻。另一方面,羊马城内设置的小型石炮可以攻击敌军,大城上守军不停投掷砖石,此时敌人腹背受敌,处于被包围状态。
  第二,临时安置点。羊马城具有一般城池具有的功效,根据《守城机要》中记载:“羊马城之名,本防寇贼逼逐,人民入城权暂安泊羊马而已”( 《守城录》卷2《守城机要》),显示了羊马城还是临时安置点。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羊马城就成为一道屏障进而保护大城不受洪水侵扰[3]。
  文献记载成都羊马城周42里,包含西北两面。宋军在攻羊马城时,雷有终命令部下分别攻打罗城城东,罗城城西,罗城城南。而在攻下羊马城后、攻打罗城之前,转而让东西南三面协助攻城。这种战略部署,很容易就让我们得知,成都罗城东、西、南面外围皆无羊马城,只有罗城北面才修筑了该建筑。纠其原因,就是孟知祥当时的主要敌人都自北面而来,即《城考》一书中所提到的:“筑羊马城,意在防备北来军队”(《成都城坊考》)。后唐朝廷为了削弱西川实力,征用蜀中富人钱财,孟知祥不但不缴纳,还将财赋留在蜀中准备打持久战。第二年,后唐朝廷与孟知祥关系因为孟擅自杀掉朝廷派来的监军,关系进一步恶化。所以,后唐朝廷与孟知祥只能兵戎相见。与此同时,剑南东川节度使董璋与孟知祥一直以来就有矛盾,董璋一直对西川虎视眈眈,因此孟知祥不得不对其进行防备。后唐(朝廷)进攻西川的路线必定是从北面入大散关,过利州,由剑门(间)道进入,然后南下绵、汉两州,直达成都。而东川攻击西川,因为二者之间相隔南北走向的龙泉山脉,所以,一般从梓州向西北方逆涪江而上到绵州,再南下汉州到达成都,这正是后来董璋攻打西川的路线[4]。这两路人马有个共同点:都从北路而来。因此,对于处在成都的孟知祥而言,罗城北面必然成为防守的重镇,当然要想办法加强此地的防御系统,羊马城在此修建的原因不言而喻。
  (图一:前后蜀成都城 4为羊马城)
  综上所述,孟知祥在成都修筑羊马城的原因,与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活动息息相关。羊马城是修建在罗城与清远江(今府河)之间的一个营垒,其高度、厚度都不能与大城相比,它只包围了罗城的北墙,原因便是当时孟知祥的主要敌人都来自于北面。
  注释:
  [1]张轸.中华古国古都[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70,472-473.
  [2]李祖桢.成都筑城二千三百年纪[J].巴蜀述闻,第33页.
  [3]马剑.羊马城考-兼考成都羊马城.[J].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11年第4期:第137页.
  [4]马剑.羊马城考-兼考成都羊马城.[J].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11年第4期:第140页,第141页.
  参考文献
  [1].张轸.中华古国古都[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70,472-473.
  [2].李祖桢.成都筑城二千三百年紀[J].巴蜀述闻,第33页.
  [3]. 马剑.羊马城考-兼考成都羊马城.[J].中国历史地理论从,2011:137,140-141.
  [4]. 李昊. 创筑羊马城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5].王徽.创筑罗城记[M]
  [6]. 陈规,汤璹. 守城机要[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5年.
  [7]. 王文才.成都城坊考[M],成都:巴蜀书社, 1986年.
  [8]. 《新五代史》卷64《孟知祥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年.
  [9].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0]. 常璩.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
  [11].唐成超,何磊,杨昌平.成都古城墙变迁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
  [12].孙华.羊马城与一字城[J].考古与文物,2001,(01).
  [13].李敬洵.四川通史卷三两晋南北朝隋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其他文献
【摘要】:在乡村领域,中共革命对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领域亦产生十分明显的变化。文章立足于近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重点分析中共革命对乡村土地关系、政权交替、文化嬗变与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期较为正确地还原中共革命与近代乡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变动关系。  【关键词】:土地关系;政权演变;文化嬗变;  一、中共革命与土地关系的变迁  土地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社会历史斗争的基本内容之一。为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以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过程中筛选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案例主要来源于本人与留學生交谈时出现的问题以及课上老师的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总结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与反思  案例一:  学生来自日本,老师自编剧本,剧本时长在25分钟左右,让学生分小组排练表演剧本,作为期末考察。  分析与反思:  本案例来自于课上老师放的一段视频
期刊
【摘要】:大学学生会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它坚持党的领导,并在党的指示下,團委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学生会同时紧紧围绕学校展开工作,通过开展创作比赛、文艺晚会、运动会,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以此达到提高自身能力,服务同学、促进全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校园氛围的目标。这个目标引导全校学生刻苦求学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采用学分制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解决了学生因为创业而延迟毕业,从而不敢创业的心理。学分制转换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环境,这种教学管理理念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学分制;创新创业;职业院校  一、引言  应用型高职院校是面向区域经济,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是最为基本的五个环节,虽然说当前大学生在书面英语上表现不错,但是在口头英语上能力薄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就以学生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关键词】:英语口语;大学生;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难题现状  根据笔者的学习经验,结合前人的观点,认为当前大学生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國的文学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人们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而且人们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现阶段的文学视角,都在努力追寻更高的文学天空。但是从近代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文学发展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情感时代”,文学的感性因素在不断地增强,理性因素在逐渐的流失,现代的人在思考文学的时候,没有相对准确的价值观,缺少了必要的理性分析,导致现
期刊
【摘要】:英语教育一直是国内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的学习之上。但是在英语的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处理好中国文化与其的冲突一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以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为例,近些年很多英语老师都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他们不具备向外宣传本民族文化以及跨国交流的能力,这已经影响到了高校英语教育的课程质量。所以说正确剖析这一现象的原
期刊
【摘要】:在东汉末年是一个动乱的年代,道家、佛教的兴起,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经不如西汉那样稳固。《古诗十九首》受道家影响颇深,道家关注生命,追求精神自由,这些思想在《古诗十九首》之中都有所体现,其中对于生命的关注和追求及时行乐表现的最为深刻,也最為频繁。儒与道两种思想交织于诗歌之中,也必然存在着冲突与矛盾。  【关键词】:生命意识,及时行乐,儒道矛盾  (一)强烈的生命意识
期刊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观“包含着人的价值渴望与价值追求,构成人的内在动机,是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认识结果。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是可以塑造、培养与提升的,幸福观体现、展示并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他们的幸福观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未来,也对我国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相关学科,对大学生幸福观的
期刊
【摘要】:民国由满清过渡而来,它的官僚阶层当然要以清末的官僚为基础。而处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士大夫阶层,面对天下大乱的形式,审时度势,于历史浮沉中或退或进,自有抉择,他们的抉择既可以反映时代更替的历史,也反映了各自之间不同的心理。  【关键词】:民国;清吏;态度;行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议和一直绵延至1912年,直到2月,清帝退位,后来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满清民国的鼎革才逐渐完成。民国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