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及其影响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l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网络语言;大学生;泛化现象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现象以及网络语言的使用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旨在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调查发现,网络语言因其幽默风趣、简洁方便和能够突显个性而被大学生广泛应用于网络和日常生活中,同时大学生也意识到网络语言的使用加深了与父母的代沟,其不规范性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为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创造条件,使网络语言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下去。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5-0072-05
  一、引言 我国于1994年连接国际互联网,从此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仅2011年一年新增的网民数量就达到了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1〕。网民基数和网络利用率的迅速提高为网络语言的迅速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网络语言通常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指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狭义的理解是网民在聊天室和网络论坛等的交际用语〔2〕。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3〕。大学生网民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历高和互联网使用熟练等特点,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因而网络语言对其影响很大。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一夜之间该标题被全国网民和读者高度关注,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11年7月在北大和清华的毕业典礼上,两所高校校长的讲话都使用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典礼中,北大校长希望学生一定要忘记成绩单上的分数,因为那“真的只是浮云”;忘掉同学间的不愉快,多想想纯真友情,就不会“伤不起”。与北大校长不约而同的是,清华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提到了“人人网”,并且在讲话中引用了凡客体①。两位校长的行为被冠以“北大清华毕业典礼校长‘比拼’网络语言”的标题在网络上发表。
  大学生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如何?他们如何认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使用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和网络语言对他们的影响,并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提供依据,笔者于2012年2月~2012年3月对辽宁省某高校2009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调查的对象为辽宁省某高校2009级某学院的232名学生,其中男生84人(占36%),女生148人(占64%)。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法收集数据。本研究所说的网络语言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即QQ、聊天室和网络论坛等使用的语言。为全面了解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现象,以及网络语言的使用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笔者从多个角度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共20个题目。为了保证问卷数据的真实性,消除学生的顾虑,做问卷之前教师向学生声明问卷结果只用于调查研究,不会用作其他用途。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并对其中的30位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深度了解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第5期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及其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2009级学生为例当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脑的日益降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如表1所示,拥有电脑的大学生有178人,达到了81%。大学生们将电脑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各个方面,电脑已经从最初的辅助性工具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左右的学生竟达到73%(1~3小时的有44%,3~5小时的有29%),可见,学生的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延伸到了网络空间。
  (二)网络语言已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
  1.大学生获知网络语言的途径和对网络语言的认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网络语言,主要是通过网络获知的,占调查样本的68%;27%的大学生是通过和同学或朋友的日常交流认识网络语言的;还有少数大学生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媒介获知网络语言的,占调查对象的4%;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家人等其他途径获知网络语言的(见表2)。通过与大学生的访谈可知,他们不仅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认知世界,也通过网络来了解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
  电脑的逐渐普及和大量的上网时间为学生学习网络语言提供了基础,大学生不仅在网络中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而且还将网络语言的运用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调查显示,对10个时下流行的网语(神马、囧、orz、打酱油、╮(╯▽╰)╭、CU、886、ungelivable、BF、TMD),55%的大学生认识6~8个,28%的大学生认识9~10个(见表2)。占调查对象的83%的大学生对所列的时下流行网语基本或完全认识,说明网络语言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泛化。
  2.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泛化情况
  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非常普遍。使用的场合不仅限于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甚至在日常交流和短信发送方面也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调查发现,日常交流使用中从没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只占到2%,而经常使用的则占到了22%,有时使用的占到了54%(见表3)。运用网络语言进行沟通的对象也不只是网友,还有朋友、同学和家人。当被问及跟哪类人交流时较多使用网络流行语,选择“同学”和“朋友”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75%和79%,选择“网友”的占52%,而和老师交流时他们则几乎不使用网络语言,因为和老师不熟悉,代沟和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也是原因之一。
  3.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泛化的原因
  对网络语言的泛化,社会的褒贬不一,正如学生在访谈中所说的,语言网络的泛化必有其存在的原因。   (1)幽默风趣。在访谈中,学生多次提到网络语言幽默风趣。学生邱某某说,网络语言幽默风趣,他特喜欢在和同学开玩笑或者发短信或QQ聊天时使用。学生贾某某说:“网络语言幽默风趣且有创意。”学生刘某某则认为:“网络语言诙谐幽默,有趣味,挺喜欢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认为网络语言能增加趣味性(63%)和时尚幽默感(59%)(见表4),这也是他们喜欢使用网络语言的最主要原因。
  (2)简洁方便。由于网络交际属于实时交流,需要快速输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的网络语言,既简单易用,又能节省上网时间〔4〕。这种简洁、随意、方便的网络语言正好符合大学生网民的心理和行为需要,45%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是因为“方便省时”。在深度访谈中,学生李某某谈到,我非常喜欢使用网络语言,因为它方便快捷,可以突出90后的个性与时尚,我觉得这么说很“欢型”②。
  (3)突显个性。网络语言的发展大大扩展了汉语的表达,让汉语能在多种情境下表达人们的思想。在不受汉语语言规范与制约的网络上,大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性,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网络语言,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于根元曾提到,网民们的隐匿身份使其有了充分的话语权,因此得以放纵〔5〕。网民们的言论只要在网上一发,就完成了“出版”的工作,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对网上的作品负责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竟有高达92%的大学生选择以匿名方式在聊天室、QQ和论坛等发表言论(见表3)。
  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性、诙谐性、个性化等特点,因而得到了大学生网民的极力推崇和广泛应用。各大电视、报纸杂志对于网络语言的青睐,更是对其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灵动、鲜活的词语,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但网络语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见表5)。
  1.网络语言加深了大学生与父母的代沟
  虽然大学生彼此间广泛使用网络语言,但是网络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却并不普遍,尤其是大学生的家长对网络语言的了解就更少。调查显示,23%的大学生承认网络语言使他们与长辈之间的隔阂加深了,他们不使用网络语言与父母长辈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父母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不能够充分体会网络语言的具体含义,因而影响了交流与沟通。比如很多家长不知“大虾”(大侠)、“菜鸟”(新手)的所指,一些家长还认为网络语言是青年叛逆意识的体现。学生宋某某就说,网络语言很适合现代年轻人,父母也要多学点,以便于沟通。
  2.网络语言使母语退化,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
  网络语言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造成意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网络语言显得很不规范,而且,网络语言中某些低俗、晦涩的词语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母语的退化。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大学生网民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语言对母语、传统语言的秩序和自身身心健康的影响。调查显示,3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会使其母语退化,写作能力下降;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2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语言中的粗俗暴力等不文明语言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王某某就说,虽然网络语言的出现代表了网络时代的真正到来和网络的普及,但是青少年一代在语言尚未成形时应避免被网络语言扰乱母语的规范性。
  四、大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建议 语言不仅是思想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此,语言规范化是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6〕。
  (一)倡导行业自律,杜绝不文明的网络语言
  社会是大学生网络语言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一个健康友善、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网络环境必然需要一个和谐稳定和健康进步的现实社会作为其发展环境〔7〕。因此要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语言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互联网从业者要利用各种途径教育和规范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使用文明的网络语言交流,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8〕。
  (二)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会出现一些语言失范现象,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要教育学生使用符合中文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来进行交流,还要教育学生在合适的场合使用网络语言,避免网络语言的泛化,消除不当使用网络语言带来的偏差与误解。
  (三)加强大学生语文修养
  一方面,学校应确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应将其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以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另一方面,通过选修课或者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学优美规范的语言的表达方式的理解,汲取传统语言文化的精华,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习惯。
  (四)丰富与发展中国的语言文字
  网络语言虽和实际语言存在着一些差异,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语言习惯基础上的创造与延伸。作为大学生,要在维护语言规则、遵守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用创新性的网络语言来体现中文的幽默、风趣,以推动语言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发扬光大。
  五、结语 网络作为新时代的新媒体,在当今社会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也随之出现并以其幽默风趣、简洁方便和能够突显个性而被大学生广泛应用于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不仅是他们表达思想、指称事物的纯语言符号,还是他们抒发个性和引领潮流的手段,是一种群体认同的标志〔9〕。同时,大学生也意识到了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加深了自己与父母的代沟,网语的不规范性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因此,针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整个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努力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学校应确立“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将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与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自身应加强对汉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最终为大学生创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并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使网络语言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凡客体,即凡客诚品(VANCL)广告文案宣传的文体,该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该品牌的个性形象。其另类手法也招致了不少网友围观,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凡客体的帖子,代言人也被掉包成小沈阳、凤姐、郭德纲、陈冠希等名人。其广告词更是极尽调侃,令人捧腹,被网友恶搞为“凡客体”。
  ②欢型是英语单词时尚“fashion”的湖南版发音,搞笑说法。
  参考文献:
  〔1〕李 斌.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 2011年下半年网站数止跌〔EB/OL〕.(20120117)〔20120318〕.http://media.people.com.cn/GB/40728/16893192.html.
  〔2〕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3):70-80.
  〔3〕周 旭.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95%是网民〔EB/OL〕.(20080429)〔20120318〕.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804/29/content_15036070.htm.
  〔4〕新华社.网络语言泛化:是喜还是忧?〔EB/OL〕.(20070804)〔20120319〕.http://www.handannews.com.cn/epaper/handwb/html/200708/04/content_1053414.htm.
  〔5〕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K〕.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44,5.
  〔6〕姚智清.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12):66-67.
  〔7〕邱少明.提升大学生网络语言道德水准的五条路径〔EB/OL〕(20090309)〔20120321〕.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8929352.html.
  〔8〕李国华.广电总局“插足”互联网管理〔EB/OL〕.(20060821)〔20120321〕.http://www.ln.xinhuanet.com/itpd/200608/21/content_7833663.htm.
  〔9〕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7):181-184.
  (责任编辑:杨 珊)
其他文献
摘要: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是我国宋代一部重要的语录体史料笔记,被同时代和后世许多著述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广泛征引,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中华书局1989年版的《涑水记闻》虽附有邓广铭、张希清的校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本文将试举其中一则进行考辩。  关键词:水记闻 ; 考证 ; 勘误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
期刊
摘要:日本偶像剧凭据其特有的魅力一直广受欢迎,并在中国观众心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独具特色的主题表达、文化内涵以及精巧细致的情感表现、独具匠心的题材塑造对于当下中国电视剧的创作者们具有相当程度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日本偶像剧;叙事策略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东京爱情故事》为首的一大批日本偶像剧成为席卷亚洲电视市场的狂风,也缔造了偶像剧的“黄金年代”。直到现在,尽管韩流当道,但日本偶像剧的
期刊
摘要:中国如今仍是农业大国,新农村能否稳定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因此,新农村建设也是当下的热点。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建设符合自己当地特色的发展道路。我所调查的黄公岙村,毗邻新桥影视城。几年前,他们开始围绕影视业发展自己的经济,在几年的建设过程中,收获了成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针对黄公岙新农村的建设的现状,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
期刊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d errors that made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CET4 writing. First, I collected a great number of samples and elected dozens of typical examples among them. And then I made a
期刊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膨胀。一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重创,一切信仰都将重估,及时行乐的社会风气盛行。人们对金钱和娱乐的追求,加上纽约历史上形成的自由、宽容、追求利润以及普遍平均主义的精神使纽约这座美国最大的城市成了中西部年轻人心中的东部圣地。“东进”既是叛逃又是求索。《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叛逃、求索、失败的故事。  关键词:西部;纽约;盖茨比;爵士时代  
期刊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收入  摘 要: 作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配套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理应在平衡地区发展和促进公共服务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运行模式过于“行政化”、资金结构分配不合理等原因,我国规模庞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却起不到应有的政策效果。因此,未来的改革需从制度设计入手,推进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建设,科学制定资金分配考核指标,构建以基
期刊
关键词: 军事课;国防意识;爱国教育;情感教学;考核模式  摘 要: 我国普通高校军事课的考核手段大都以笔试检测学生学习国防、军事知识的多寡为主,这种考核方法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军事课不仅要传授军事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高校军事课考核应遵循“知行统一、课内与课外考核统一、情感考核与知识考核统一”的原则,从课内考核、课外考核、课程结业考核三个方面细化考核指标,构建“3+1+1
期刊
摘要: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新世纪以来新闻文学化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试图将其置于新闻与文学相关联的历史长河中加以审视。研究新闻的文学倾向,其实就是在研究新闻写作中一种手法上的倾向性,在把握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等原则的前提下,研究新闻写作的表现方式和技巧,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闻写作的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新闻写作文学化相关理论的研究,同时分析当下我国新闻文学化发展的现状,来探析中国新闻文学倾
期刊
关键词: 简历翻译;机器翻译;受限汉语;句模;统计翻译法  摘 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把中文简历翻译成英文。但是,简历汉语的特殊性使机器翻译还存有许多不足,导致汉译英的简历表达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必要对简历中汉语的词汇、句法和语义等进行限制,并建立翻译句模,以简化句子结构,减少或消除汉语表达的歧义,从而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的译文质量。受限汉语和句模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期刊
关键词: 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一三三一”模式;人才培养  摘 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工作场景,有助于其掌握现场生产、工作、管理的操作技能,从而实现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为此,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创了“一三三一”(一体化、三对接、三考核、一平台)模式,校企一体,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了实训范围,形成了学生、学校、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