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做大做强无纺布产业集群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仙桃市无纺布产业发展十分迅猛,规模总量、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同步提升,集聚效应和行业优势进一步凸现。仙桃市无纺布产业集群2004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2008年,被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授予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一、无纺布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规模在扩大。全市现有无纺布企业34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359家)的近1/3,占全国规模以上无纺布企业总数(全国共有623家)的近1/5;现有行业整体从业人员3.9万人,占全国行业整体从业人员12.5万人的近1/4;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无纺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76亿元,占全国无纺布销售总额276亿元的26.36%;完成出口创汇额1.82亿美元,占全国无纺布出口总额8.98亿美元的20%,上缴税收1.38亿元。去年以来,仙桃市无纺布企业又掀起新一轮扩规建设热潮。富实公司新征土地50亩进行高档无菌化车间改造,裕民公司新上2万m2制品车间,新上2条PP生产线,1条SMS生产线,宏祥、三羊、正源、德兴等公司都在进口国外先进无纺布生产线,进行换档升级。
  2、链条在延伸。仙桃市无纺布产业不断加快推进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初步形成了集产品开发、原料生产、制品加工、辅料配套、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全市现有幅宽3.2米纺粘生产线20条,幅宽1.6米生产线1条,SMS生产线4条,现有产能占到全国总产量130万吨的1/13,可满足本地50%的原料需求;橡筋机、口罩机、打片机、封条机等设备在本市均可生产。橡筋、拉练、纽扣、线带、滤纸、鼻梁筋、包装印刷、杀菌等辅料和工艺均可在本市配套;90%辅料已实现本地化;原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都可延伸到本市。
  3、升级在加快。近年来,仙桃市无纺布企业加快推进产品、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改造设备,正逐步实现由普通制品向高端制品转变、由普通车间向无菌车间转变、由手工加工向机械加工转变,带动了产业层次大幅提升。目前,仙桃市无纺布产业医疗制品比重达到近80%,中高端制品比重达到50%。新发、裕民、宏祥、富实等规模以上企业一半以上加工量调整为中高端产品。德兴公司研发了SMMS四层复合无纺布,每吨无纺布升值达6000元。宏祥公司开发超声波热合手术衣,产品附加值是同类产品的6倍。富实公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活性炭口罩、太空帽等新产品,产品附加值比普通无纺布提高近20个百分点。新发公司在国内铁路工程用无纺布招标中一举中标,率先进入国内产业用无纺布制品领域。瑞鑫、富实、劲劲、顺兴等企业引进热和机近50台,一台机器能替代近50个劳动力,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又压缩了用工成本。新发、宏利、宏祥、富实、富源等企业都新建了10万级无菌车间,裕民公司新建了30万级无菌车间。富源、正源两家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引进德国、意大利SMS复合无纺布生产线,推动产业继续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4、市场在拓展。近年来,仙桃市无纺布企业纷纷采取建立营销网络、参加国际展会、设立外贸公司等多种措施,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逐步从外销市场“单腿”走路向出口、内销“两条腿”走路转变;从主要依赖外贸公司、中间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从主要依靠人员“跑”市场向凭借网络“选”客户转变,使市场结构明显优化,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有自营出口业绩的无纺布企业达52家。新发、宏祥、裕民、富实等企业通过组建自己的外贸公司,直接切入国际终端市场,建立自己的经营链和客户群,彻底摆脱了对外贸公司和中间商的依赖。泰晨公司通过参加国际展会,第一次就发展了4个长期客户,第二次发展了6个,同时将企业挂靠在阿里巴巴等专业网站上进行推广,订单非常稳定和充足。富实公司率先组建了自己的贸易公司,率先在美、英等国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率先获得了CED、FDA、PYPE等国际市场准入认证,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造、自营出口的“嬗变”。
  5、效益在提高。近年来,在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盈利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仙桃市无纺布产业充分发挥集群优势,通过掌握自身对全球无纺布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全面消化各种不利因素,销售收入、出口创汇、上缴税收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0年全市无纺布销售收入为7亿元,2009年达到72.76亿元,年均增幅为30%;出口额2000年为2500万美元,2009年达到1.82亿美元,年均增幅为25%;上缴税收2000年为2100万元,2009年达到1.38亿元,年均增幅为23%。
  
  二、制约无纺布产业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
  
  仙桃市无纺布产业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发展速度也较快,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仙桃市无纺布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无纺布产业的快速发展。
  1、用工矛盾突出。目前,仙桃市彭场镇和城区“三办”的无纺布企业缺工都比较严重,其中不少企业缺工都达50%以上,全市用工缺口在1万人以上。不少企业反映用工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无纺布企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造成用工矛盾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企业布局过于集中。彭场镇现在集聚了近百家无纺布企业,本地人力资源有限,外地招工又很难留住,用工短缺的矛盾必然长期存在。特别是今年在口罩需求量猛增的情况下,用工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少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价相互挖人,员工流动性很大,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用工秩序和生产经营秩序。现在城区“三办”和彭场镇的不少无纺布企业都在市内其他乡镇设立了生产基地,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向市外整体转移。二是机械化水平不高。仙桃市无纺布产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10,但用工量却占全国的1/4,这充分说明仙桃市无纺布产业装备机械化水平仍较低,加快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2、平台空间不足。随着今年无纺布产业的快速扩张,发展平台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凸现。彭场镇中岭工业园首期开发的1000亩土地现已被抢购一空。沿仙彭公路向城区方向发展虽然仍有较大的空间,但配套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不具备项目落户的条件。一旦有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户,平台问题将成为影响项目落户最为突出的问题。
  3、资金短缺严重。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除少数骨干企业得到了市内金融部门的支持外,大多数无纺布企业都被金融部门认定为高风险行业,得不到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企业生存和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民间融资或向市外金融机构贷款,贷款难的问题在无纺布企业中反响非常强烈。初步统计,全市无纺布企业资金需求量在10亿元以上。
  4、产业仍需升级。仙桃市无纺布产业大多仍以“来样加工”为主,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致使企业相互之间恶性竞争加剧,利润日渐微薄。多数企业仍以加工中低档制品为主,企业装备水平整体较差,制作工艺简单粗糙,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仙桃市无纺布制品出口总量占全国的40%,但出口金额却只占全国的1/8左右;全国无纺布制品平均出口单价为2.5美元/公斤,而仙桃市无纺布出口单价仅为0.84美元/公斤。如果不是甲型流感爆发,今年上半年一批中小企业可能已经被市场淘汰。当前国际无纺布市场高端需求和新型产品增长加快,传统产品和低端需求增长缓慢。浙江、江苏等地无纺布企业产业升级的步伐很快。仙桃市无纺布产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上档升级步伐,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5、资源有待整合。仙桃市无纺布产业虽然集中度比较高,但资源整合度并不高,各个企业仍然是各自为政,仍然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信息、仓储、物流、研发、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体系还很难满足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了仙桃市无纺布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仙桃市虽然组建了无纺布行业协会、无纺布生产力促进中心、无纺布工业城网站,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无纺布行业协会名存实亡。现在无纺布企业通过网上接单的比例越来越大,但仙桃市无纺布工业城网站还没有和阿里巴巴等大型购物网站进行链接,不能给企业提供网上订单服务。
  
  三、振兴无纺布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无纺布是仙桃市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培育的100个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无纺布在我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国全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宏观环境来看,无纺布作为全球公认的21世纪“朝阳产业”之一,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环境也很好。为加快无纺布产业集群的发展,现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明确发展目标。围绕把仙桃打造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城”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快无纺布产业规模扩张、集群集聚、升级改造和链条延伸步伐,力争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无纺布企业产销规模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出口创汇突破2.6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年上缴税收突破2.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无纺布企业发展到50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6家,年均新增43家。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无纺布企业产销规模达到2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00家以上,出口创汇突破7亿美元,上缴税收力争突破5.5亿元,吸纳就业突破8万人。
  2、明确布局定位。彭场镇作为全市无纺布产业的发源地和核心区,要在稳定现有制品加工规模的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无纺布原料生产、无纺布机械生产、高端无纺布制品加工、无纺布仓储物流和总部经济,同时加强无纺布信息平台建设,力争把彭场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无纺布原材料供应基地、高端和新型无纺布制品研发加工基地、无纺布仓储物流基地和信息中心。城区“三办”要引导无纺布企业逐步将加工车间向市内其他乡镇转移,腾出空间重点发展无纺布原料生产,形成公司总部在城区、加工基地向周边镇辐射的格局,今后城区“三办”原则上限制新增低端无纺布制品加工企业。其他乡镇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充沛的优势,重视引进和培育无纺布制品加工企业,打好无纺布企业向市外转移的“阻击战”,特别是西流河、长埫口、沙湖、张沟等地要把无纺布作为富民强镇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扶持和培育。对在其他镇建立生产基地的无纺布企业,要视同招商引资企业给与同等优惠政策,税收可以和企业总部所在地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3、打造发展平台。在尽快完成彭场工业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审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三个专业平台:一是以仙彭公路为轴心,在彭场以北沿公路两边规划建设用地5000亩,建设无纺布工业城,重点发展新型无纺布原材料生产及高档无纺布制品加工业。二是在刘口工业园以南规划建设用地5000亩,建设无纺布物流仓储中心、职工培训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和住宅小区,配套服务全市无纺布产业。三是在彭场中岭、挖沟、禾丰工业小区规划建设用地3000亩,推动现有中小企业扩规,促进现有加工企业区域集中。
  4、健全行业组织。针对无纺布行业各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特点,重新组建无纺布行业协会,探索建立产业集群内的新型组织形式,推进产业集群的制度创新。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政府应加大对行业协会的引导和协调力度,前期由彭场镇政府主抓,政府指派专人兼任行业协会理事,在镇政府挂牌办公,并安排专人负责行业协会日常事务。
  5、加快装备改造。研究制定相关税收奖励抵扣政策,引导鼓励无纺布企业加快机械装备改造升级步伐。鼓励无纺布原料生产企业积极引进水刺、针刺、熔喷、湿法等高端无纺布生产线。鼓励无纺布制品加工企业引进热合机等先进机械装备,提高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尽量减少对手工的依赖性。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无菌车间,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发展高档无纺布制品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6、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搭建科企合作平台,促进更多的无纺布企业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研发合作,共同开发无纺布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整合科技专项资金,适当向具有一定实力的无纺布企业倾斜,引导企业积极跟进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打破目前集群内企业产品相互模仿、高度同质化的格局,扶持更多企业走产品特色化、差异化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仙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其他文献
明媚的阳光涌进上海徐家汇翠花园31层的百叶窗,参差的光影落在窗下的原木堆上,照得木头表面的花纹若隐若现。窗边,长裤、牛仔衬衣、休闲鞋装扮的卢伟光看上去像个艺术家。其实他是位商人,在巴西,几乎人人都能讲一段有关他的传奇故事:把印第安酋长请到中国做形象代言人;6次受到巴西总统接见;随胡锦涛主席出访时,购得亚马逊河畔8.5万公顷原始森林,成为第一个买下巴西热带雨林的中国人!    中间商“卡”住了他的脖
期刊
《企业与企业家》杂志(月刊),是由我国经济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袁宝华题写刊名并重点指导的经济工作期刊,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领导的全国中心城市经济运行工作期刊,是由吴敬琏、厉以宁等著名经济学家担任高级顾问的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本刊以“研讨企业管理,探索企业改革,彰显企业形象,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竭诚传播科学理论,弘扬先进典型,助力苦练内功,促进经济发展。在编排结构上采用“大板块、小栏目
期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准确把握工业行业运行态势,力争在第一时间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国家工信部于2008年建立了工业动态信息直报制度。这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信息报送采用情况    加强工业、通信业日常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反映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加
期刊
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对“十二五”规划是这样解读的:“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
期刊
一、参加中心城市经济运行会的主要收获    存讨论中,大家一致感到,中心城市经济运行会议越办越好,收获也越来越大。会上的典型发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上海的“三个注重”,温州的“三个保障”,青岛的“三个系统”,柳州的“五个结合”,使大家耳目一新。尤其是聆听了国家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所作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使我们工业经济运行战线的同志更坚定了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我们有决心抓住经济发展的
期刊
中原给人大气从容之势,生产规模化、产品质量化、企业品牌化成就了中原地区的华雪发展大业。河南华雪啤酒有限公司创牌15年来,走出了一条大气从容的发展之路。    靠技术打造发展“硬支点”    1996年华雪啤酒公司成立时,啤酒市场已有不少成熟品牌。当时,在国内市场上有“北有燕京、南有珠江、东有青岛、西有黄河、中原有金星”的说法。华雪啤酒在“夹缝”中起步,坚持技术创新,实现了从万园到哈曼、华雪三大品牌
期刊
第三十九次全国中心城市工业经济运行会的会议议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刚才通过的会议纪要对会议做了全面简要总结。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关于这次会议成果    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周50个中心城市分管经济运行的负责同志以及相关处室的同志共150名代表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同志做了题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讲话。代表们结合各地
期刊
柳州,位于广西中部,徐霞客描写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和柳宗元描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自然风貌,使柳州拥有“龙城”、“壶城”、“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中华石都”、“桂中商埠”等美称。2006年10月,温家宝总理到柳州视察后,又给柳州增加了一顶“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桂冠。2010年11月20日至22日,全国中心城市第39次经济运行会就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隆重举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
期刊
湖北省国资委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按照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企业家成为全省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湖北省企业家队伍总体结构虽然得到明显改善和优化,但就个体而言,离“企业家”应具有的条件和要求远没有达到,企业家队伍年龄结构偏大
期刊
2010年,湖北省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10年1~9月,全省807户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规模达到11,331.41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的60.42%;实现利润455.2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2.87%;上交税金总额4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