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为此,我们大力倡导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1 凸显情景,寓生活问题中体验学习
   生活数学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生活接轨。在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数学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在参与关心学生的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下了某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如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设置了母亲节买花的情景:老师要为母亲买一束花。康乃馨2支10元,玫瑰花3支12元,百合花5支30元。老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可老师身上只有40元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形成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生活数学知识认知的体验中品尝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
  2 尝试操作,于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有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而生活数学恰恰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的。因此,数学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假设、尝试、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心理倾向,使数学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时,我先让学生口算“60÷6= 15÷3= ”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2= 60÷3= 90÷6= 40÷4= 18÷3= 48÷8= 72÷9= ”的挑战性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使之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内在的规律和新的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体验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从此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
  3 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验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①比一比、评一评、画一画、量一量四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②然后,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③通过学生的学具描一描、摸一摸,体验周长。④利用教室、课桌、课本这些天然学具让学生走一走、量一量这些切身感受感知什么是周长。如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由此建立起丰富的事物表象,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切实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切实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逬发出欲罢不休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顺利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4 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学习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亦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更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因而,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注意指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如在低年级数学中,学生设计的生活数学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啊?体重有多少?你和你同位谁高?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说出结果来,就需要他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而同时需要学生亲历亲为,亲身体验。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同单元的水电费分配问题、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不仅激发学习兴趣,得以学以致用的快感,同时也真正体验了数学的魅力。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堂上,携生活于数学,在生活数学中体验学习的兴趣,如此必将使数学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学,让教学真正“乐”起来,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情境 学法指导 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需要始终贯穿“乐学”的理念,乐观情绪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如何使学生“乐学”上做好、做足文章。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真诚善待学生,为学生打造“
期刊
团队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许多教师已经在不断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不当,存在着一些误区。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的一些解决办法。  1 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合作学习过多过滥或时间不够。有的教师把合作教学当做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程序,在教学中不顾问题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
期刊
【摘 要】 创造性是艺术教育的生命所在,是艺术教育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主要环节,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了多方面探讨,可以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观察力和艺术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创新 观察力 艺术实践 教学结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课向来是被公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
期刊
我已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多年之久,在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高中音乐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又逐步凸现出来。因此,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改善音乐教学行为,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在反思过程中要涉及以下方面:  1 立足于教材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新的问题,不仅要立足教材,还
期刊
面对新课改,大家都很迷茫,但无论怎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应试教育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只重视死的知识传授,而忽视活的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则强调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那么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空间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提高、展示自我的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我们施教者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同时在这样一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怎样高
期刊
【摘 要】 中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强,而且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政治课往往学起来很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始终是思想政治教师一个必需面对的课题。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真备课,在课堂上力求声情并茂,融政治原理于生活实际当中,是上好政治课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越来越走进我们的工作、生活的今天,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
期刊
【摘 要】 国家实行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得到落实,让农村中学有计算机室,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依然存在学校专职老师少、学生上机时间安排不足、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同时由于学生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学生基础薄弱,家长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缺失。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学造成相当大的困难,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
期刊
【摘 要】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孙晓云说:“想象力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青少年的创造力。”因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学校的科技教育、德育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不可替代的责任。事实证明,我校的科普育人、德育育人实践活动,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陶冶了学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急需大量新型网络人才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上困难重重,如何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走出困境,如何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就业对接,作者以本校为例,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設置的角度,分析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于课程設置的决策,目标和实施给出几条改革建议。  【关键词】 网络人才 计算机网络 课程設置    2007年8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