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多年之久,在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高中音乐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又逐步凸现出来。因此,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改善音乐教学行为,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在反思过程中要涉及以下方面:
1 立足于教材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新的问题,不仅要立足教材,还要超越教材面向更广泛的音乐知识,所提问题越有挑战性,越值得怀疑,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要敢于削减教材中不必要的知识容量,以便加入一些有助于培养更优秀的思考者的因素。
教材中的音乐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的基本点,但通过这些去获得广泛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引发学生知识学习的联动性和想象力,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让学生获取音乐学习的广阔空间。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2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一目标具体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中。这样的表述不仅明晰了目标的施用层次,同时也具化了目标的操作指向。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中被列为首要目标,是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实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方式,以及实现人生美好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尤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获得的知识形式上的捷径。这种排斥个性思考、否定智慧参与、只关注知识掌握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人的发展。过程与方法之所以对音乐学习非常重要,是由于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在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即目的。笔者认为,对于音乐艺术而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重视过程,强调方法不仅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学会音乐不如教人会学音乐。同时,此目标的设立也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法,是学生个人生存、生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应始终不忘自己的本职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始终不要忽略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授,音乐实践活动始终不要脱离音乐的本体,音乐的综合教学始终要以音乐为主线。
3 音乐教学理念的反思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不再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全部或主要内涵,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括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音乐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那些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丧失音乐学习信心、具有较高难度的知识与内容不应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教学中,始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始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始终要重视音乐实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的创造性潜能;始终要坚持弘扬民族音乐,充分拓宽并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及多元音乐文化视野。
4 各模块教学要点的反思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效果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
音乐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审美过程。离开了审美这一核心内容,音乐教育就失去了目标,因而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作用。在音乐作品中总是渗透着“真、善、美”的内质与外构,音乐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这些“美”的东西展现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根本。“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由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趋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时刻牢记的格言。在实际教学中要着力处理好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与面向个别音乐特长生专业教学的关系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共性教育与专长爱好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同时,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知识和技能点的渗透都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就会遇到“程度深浅、进度快慢”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十分重要。
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活动性和实践性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趣味化、生活化和快乐性与愉悦性是贯穿音乐教学始终的关键问题。枯燥化的理性说教和学术般的灌输讲授只能将音乐教学引向 “纸上谈兵”的误区。音乐是感性的和实践的艺术,试图去说教音乐或讲解音乐的做法,只能降低音乐的艺术魅力而适得其反。音乐的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音乐的自身规律,将其融入在参与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学习过程中。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说不如做,看不如动。因此,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嘴唱,调动全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可“动”的环节和方式与方法很多,关键是怎样动?在什么时间动?用什么方式动?以及动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科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把握。
总之,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改善音乐教学行为,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行为,作为一名高中的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反思这一有利武器,在反思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1 立足于教材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新的问题,不仅要立足教材,还要超越教材面向更广泛的音乐知识,所提问题越有挑战性,越值得怀疑,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要敢于削减教材中不必要的知识容量,以便加入一些有助于培养更优秀的思考者的因素。
教材中的音乐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的基本点,但通过这些去获得广泛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引发学生知识学习的联动性和想象力,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让学生获取音乐学习的广阔空间。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2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一目标具体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中。这样的表述不仅明晰了目标的施用层次,同时也具化了目标的操作指向。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中被列为首要目标,是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实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方式,以及实现人生美好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尤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获得的知识形式上的捷径。这种排斥个性思考、否定智慧参与、只关注知识掌握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人的发展。过程与方法之所以对音乐学习非常重要,是由于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在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即目的。笔者认为,对于音乐艺术而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重视过程,强调方法不仅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学会音乐不如教人会学音乐。同时,此目标的设立也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法,是学生个人生存、生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应始终不忘自己的本职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始终不要忽略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授,音乐实践活动始终不要脱离音乐的本体,音乐的综合教学始终要以音乐为主线。
3 音乐教学理念的反思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不再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全部或主要内涵,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括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音乐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那些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丧失音乐学习信心、具有较高难度的知识与内容不应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教学中,始终要坚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始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始终要重视音乐实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的创造性潜能;始终要坚持弘扬民族音乐,充分拓宽并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及多元音乐文化视野。
4 各模块教学要点的反思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提高“听”的效果应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
音乐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审美过程。离开了审美这一核心内容,音乐教育就失去了目标,因而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作用。在音乐作品中总是渗透着“真、善、美”的内质与外构,音乐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这些“美”的东西展现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根本。“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由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趋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时刻牢记的格言。在实际教学中要着力处理好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与面向个别音乐特长生专业教学的关系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共性教育与专长爱好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同时,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知识和技能点的渗透都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就会遇到“程度深浅、进度快慢”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十分重要。
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活动性和实践性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突出特点。趣味化、生活化和快乐性与愉悦性是贯穿音乐教学始终的关键问题。枯燥化的理性说教和学术般的灌输讲授只能将音乐教学引向 “纸上谈兵”的误区。音乐是感性的和实践的艺术,试图去说教音乐或讲解音乐的做法,只能降低音乐的艺术魅力而适得其反。音乐的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音乐的自身规律,将其融入在参与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学习过程中。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说不如做,看不如动。因此,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嘴唱,调动全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可“动”的环节和方式与方法很多,关键是怎样动?在什么时间动?用什么方式动?以及动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科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把握。
总之,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改善音乐教学行为,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行为,作为一名高中的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反思这一有利武器,在反思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