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听与选结合
教师在选择欣赏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喜欢的音乐。在教学时,我选择在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处歌曲,如《健康歌》、《快乐的节日》、《铃儿响叮当》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他们一听到音乐,兴致就比较高。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听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给自己喜欢的乐曲画画,用喜欢的节奏伴奏,给喜欢的歌曲编舞。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欣赏这些歌曲之美。
二、听与创结合
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才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让二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童话故事《快乐的小熊猫》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部美术片录像,片中讲述了两只可爱的小熊猫在池塘边打水的故事。片中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林子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小熊和小兔等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片中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部美术片才知道的。其实除了用动画表现出池塘边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快乐的小熊猫》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了。
三、听与议结合
“议”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音乐形象及音乐表现手段。学生在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并各自通过自己的表演以及欣赏课件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都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想像。在这个时候老师应该让他们展开想像,各抒己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及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让其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四、听与想结合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选择两段有代表性的音乐先进行分析,以音色、速度、力度、表情四要素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得出结论——每段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然后提问“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方法一步步去听懂音乐的?”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自己总结出了欣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当然在欣赏的开始阶段,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时或许是肤浅的,零乱的,但经过欣赏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逐步地掌握如何去欣赏音乐作品,如何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
五、听与唱结合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那些琐碎的音樂符号、枯燥的节奏练习、识谱练习兴趣索然,无论怎样强调音乐课的重要性,都无法调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在学习歌曲《钻山洞》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乐曲《健康歌》和《运动员进行曲》待学生们产生浓厚兴趣后再进行歌曲教学,先把理论教学溶于歌曲教学之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偶然的成功使我认识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应优先于歌唱教学和理论教学而存在,也就是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先赏先识”。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多姿多彩、妙趣横生!
一、听与选结合
教师在选择欣赏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喜欢的音乐。在教学时,我选择在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处歌曲,如《健康歌》、《快乐的节日》、《铃儿响叮当》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他们一听到音乐,兴致就比较高。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听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给自己喜欢的乐曲画画,用喜欢的节奏伴奏,给喜欢的歌曲编舞。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欣赏这些歌曲之美。
二、听与创结合
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才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比如在让二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童话故事《快乐的小熊猫》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部美术片录像,片中讲述了两只可爱的小熊猫在池塘边打水的故事。片中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林子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小熊和小兔等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片中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部美术片才知道的。其实除了用动画表现出池塘边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快乐的小熊猫》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了。
三、听与议结合
“议”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音乐形象及音乐表现手段。学生在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并各自通过自己的表演以及欣赏课件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都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想像。在这个时候老师应该让他们展开想像,各抒己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及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让其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四、听与想结合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选择两段有代表性的音乐先进行分析,以音色、速度、力度、表情四要素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得出结论——每段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然后提问“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方法一步步去听懂音乐的?”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自己总结出了欣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当然在欣赏的开始阶段,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时或许是肤浅的,零乱的,但经过欣赏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逐步地掌握如何去欣赏音乐作品,如何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
五、听与唱结合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那些琐碎的音樂符号、枯燥的节奏练习、识谱练习兴趣索然,无论怎样强调音乐课的重要性,都无法调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在学习歌曲《钻山洞》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乐曲《健康歌》和《运动员进行曲》待学生们产生浓厚兴趣后再进行歌曲教学,先把理论教学溶于歌曲教学之中,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偶然的成功使我认识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应优先于歌唱教学和理论教学而存在,也就是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先赏先识”。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多姿多彩、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