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梨花2010年大学毕业后,成为柳州市鱼峰区社湾小学一名语文老师。短短几年,她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当地的教学能手,并成为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入室弟子,多次登上“千课万人”“现代与经典”“名师教研”等全国教研平台培训讲学。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毕业才9年的村小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郑梨花说,这要归功于鱼峰区实施的“梯级名师”队伍建设工程。从2014年起,鱼峰区开始实施该项工程,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该项工程的培训和奖励。目前,鱼峰区拥有“梯级名师”1 000余人,占该区教师三分之一。
樹典型立标杆 星火成燎原之势
鱼峰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过去这里存在不少中小企业,居住着很多下岗工人,还有许多城中村,生源、师资条件相对薄弱,教育优势不明显。
为了改变教育落后现状,鱼峰区教育管理部门想了不少办法。鱼峰区教育局长助理陆劭桓说:“为响应城区政府打造教育强区的目标,当时还是副局长的张惠英带领大家经过考虑论证,决定从区域的师资队伍建设抓起。”
2012年,鱼峰区启动首届“首席教师”工程,精选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15人进行培养。“通过实施这个项目,我们发现树典型、立标杆的效果蛮好的。”陆劭桓说,“这些教师就像星星之火一样,点燃了一方,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为了让更多教师获得成长机会,缩短成长进程,鱼峰区在“首席教师”基础上,2014年又启动了首届“梯级名师”工程,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成长目标,获得政府层面的认可。
鱼峰区政府专门召开“梯级名师”工程推进会,由政府统一部署和规划,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推进该项工程,城区本级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培训和绩效奖励,每月按“名家600元、首席500元、标兵400元、骨干300元、能手200元、新秀1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在推进“梯级名师”工程过程中,鱼峰区制定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立体化培养方案:成立教师培训中心,开展全员培训和岗位练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先后与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姻”,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每学期派骨干教师到全国名师工作坊挂职,与全国名师“零距离成长”;参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工作坊联动教研,多名青年教师在全国顶级教学研讨会上与王崧舟、武凤霞、何捷等名家同台献技,使鱼峰区梯级名师在全国的教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两年的推进,鱼峰区“梯级名师”工程成效逐渐凸显,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2016年鱼峰区第一次有了柳州市级拔尖人才、有了被行业与社会认可的515名教学名师。
柳州市教科所副所长唐丽评价道:“鱼峰区实施的梯级名师项目培养成就了一大批区域名师、名校长,在这些优质师资的带动下,该区的教科研工作有了全局意识和高位课程观。”
“一对一”师带徒 示范引领促成长
2017年,鱼峰区招聘了380名新教师。按一个教师带50个学生算,380名教师就要带1.9万个学生。陆劭桓说:“这些新老师大多没有经验,一个教师会影响几十个孩子,我们耽误不起。”
为此,鱼峰区又启动了第二届“梯级名师”工程,实施教师才艺社团及名师工作坊建设两个项目,推进分层、分类、分科、整体培训,并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名家驻鱼峰”为桥梁,以“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为抓手,为新教师“一对一”配备导师,引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按照“一年合格,二年成型,三年称职,五年成骨干”的目标,鱼峰区要求导师与徒弟签订责任合同,指导期为三年,在此期间,师徒要共同备课、相互听课,每学期导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10节,徒弟听导师的课不少于20节,在师徒结对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徒,学校将在评优评先、外出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
2017年9月,在企业工作3年的韦雪琳通过统一招考,成为柳州市二十四中附属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刚一入职,学校就安排了骨干教师刘婷做她的导师。
一年半来,师徒俩每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刘婷每周听取韦雪琳一节课并进行点评。只要刘婷有比赛项目,韦雪琳都要加入团队,全程跟进比赛。“一起参加的赛课有10来次,听课评课就更多了。”韦雪琳说。
经过师傅的手把手教导,韦雪琳从跨行业零基础到很快上手,至少缩短了一半的成长时间。第二年,韦雪琳获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指导的学生也在英语专业个人才艺展示活动中获奖。
在“梯级名师”工程的影响带动下,鱼峰区辖区学校的内涵发展、教研品质有了显著提升。2018年,在柳州市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鱼峰区选送12节课参赛,有10节获一等奖、2节获二等奖。
近年来,鱼峰区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优异:有获得全国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的;有获得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还有获2019年“全国十大小语青年名师”荣誉称号的;今年6月,李蔓、吴施霖两位老师同时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称号;此外还有多名教师参加自治区小学习作教学比赛、英语优质课比赛柳州选拔赛获第一名,并代表柳州参加自治区大赛获一等奖。
资源整合发展 实现教研一体化
2016年,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赛教课(以下简称青赛课)城区选拔赛开赛,鱼峰区管辖的柳州市东环路小学迅速组建了语文、综合、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等学科团队,采用5+N的方式积极备战,资源组、教案组、课件组、反思组通力合作,最终五个团队代表鱼峰区参加市级决赛,经过五天高强度的“备战”,最终斩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
尽管“备战”才5天,但所汇聚的能量绝不是5天就能形成的。柳州市东环路小学校长钟艳说:“鱼峰区把教师队伍整合成一盘棋,教育局要求青赛课以校为单位,把团队教研推到比赛前沿,成为柳州市青赛课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鱼峰区教师团队参加比赛是可以跨校组合的,在“梯级名师”里,通过“名家带首席、首席带标兵、标兵带能手”的方式,实现教师梯队的纵向帮扶、共同成长。通过学科中心组活动、跨校议课交流、组织论坛培训等方式,实现同级教师“横向促进共生”的教育生态。而依托“青苗杯”团队研修大赛平台、名师工作坊等区域教研平台,又促使鱼峰区形成了“百团竞技育新苗”的教科研一体化良好格局。
通过实施“梯级名师”工程,鱼峰区收获了许多第一:在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中获奖率名列全市第一;在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遴选中获选率名列全市第一;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一等奖获奖率居全市第一;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大赛中获奖人数全市第一;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例评比、柳州市青年教师赛教课等重大赛事中,一等奖、二等奖获奖率全市第一……
“我们看到,鱼峰区的优秀教师正一批批成长起来。教师成长带来的最大效益,就是有力地推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鱼峰区教育局长张惠英自豪地说。2017年,鱼峰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目前,鱼峰区已建有国家级名师工作坊、自治区特级教师工作坊、鱼峰区名师工作坊,形成了“多级名师引领、纵横联动研修、团队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新格局。
(责编 欧金昌)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毕业才9年的村小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郑梨花说,这要归功于鱼峰区实施的“梯级名师”队伍建设工程。从2014年起,鱼峰区开始实施该项工程,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该项工程的培训和奖励。目前,鱼峰区拥有“梯级名师”1 000余人,占该区教师三分之一。
樹典型立标杆 星火成燎原之势
鱼峰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过去这里存在不少中小企业,居住着很多下岗工人,还有许多城中村,生源、师资条件相对薄弱,教育优势不明显。
为了改变教育落后现状,鱼峰区教育管理部门想了不少办法。鱼峰区教育局长助理陆劭桓说:“为响应城区政府打造教育强区的目标,当时还是副局长的张惠英带领大家经过考虑论证,决定从区域的师资队伍建设抓起。”
2012年,鱼峰区启动首届“首席教师”工程,精选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15人进行培养。“通过实施这个项目,我们发现树典型、立标杆的效果蛮好的。”陆劭桓说,“这些教师就像星星之火一样,点燃了一方,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为了让更多教师获得成长机会,缩短成长进程,鱼峰区在“首席教师”基础上,2014年又启动了首届“梯级名师”工程,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成长目标,获得政府层面的认可。
鱼峰区政府专门召开“梯级名师”工程推进会,由政府统一部署和规划,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推进该项工程,城区本级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培训和绩效奖励,每月按“名家600元、首席500元、标兵400元、骨干300元、能手200元、新秀1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在推进“梯级名师”工程过程中,鱼峰区制定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立体化培养方案:成立教师培训中心,开展全员培训和岗位练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先后与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姻”,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每学期派骨干教师到全国名师工作坊挂职,与全国名师“零距离成长”;参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工作坊联动教研,多名青年教师在全国顶级教学研讨会上与王崧舟、武凤霞、何捷等名家同台献技,使鱼峰区梯级名师在全国的教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两年的推进,鱼峰区“梯级名师”工程成效逐渐凸显,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2016年鱼峰区第一次有了柳州市级拔尖人才、有了被行业与社会认可的515名教学名师。
柳州市教科所副所长唐丽评价道:“鱼峰区实施的梯级名师项目培养成就了一大批区域名师、名校长,在这些优质师资的带动下,该区的教科研工作有了全局意识和高位课程观。”
“一对一”师带徒 示范引领促成长
2017年,鱼峰区招聘了380名新教师。按一个教师带50个学生算,380名教师就要带1.9万个学生。陆劭桓说:“这些新老师大多没有经验,一个教师会影响几十个孩子,我们耽误不起。”
为此,鱼峰区又启动了第二届“梯级名师”工程,实施教师才艺社团及名师工作坊建设两个项目,推进分层、分类、分科、整体培训,并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名家驻鱼峰”为桥梁,以“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为抓手,为新教师“一对一”配备导师,引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按照“一年合格,二年成型,三年称职,五年成骨干”的目标,鱼峰区要求导师与徒弟签订责任合同,指导期为三年,在此期间,师徒要共同备课、相互听课,每学期导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10节,徒弟听导师的课不少于20节,在师徒结对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徒,学校将在评优评先、外出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
2017年9月,在企业工作3年的韦雪琳通过统一招考,成为柳州市二十四中附属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刚一入职,学校就安排了骨干教师刘婷做她的导师。
一年半来,师徒俩每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刘婷每周听取韦雪琳一节课并进行点评。只要刘婷有比赛项目,韦雪琳都要加入团队,全程跟进比赛。“一起参加的赛课有10来次,听课评课就更多了。”韦雪琳说。
经过师傅的手把手教导,韦雪琳从跨行业零基础到很快上手,至少缩短了一半的成长时间。第二年,韦雪琳获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指导的学生也在英语专业个人才艺展示活动中获奖。
在“梯级名师”工程的影响带动下,鱼峰区辖区学校的内涵发展、教研品质有了显著提升。2018年,在柳州市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鱼峰区选送12节课参赛,有10节获一等奖、2节获二等奖。
近年来,鱼峰区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优异:有获得全国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的;有获得全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还有获2019年“全国十大小语青年名师”荣誉称号的;今年6月,李蔓、吴施霖两位老师同时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称号;此外还有多名教师参加自治区小学习作教学比赛、英语优质课比赛柳州选拔赛获第一名,并代表柳州参加自治区大赛获一等奖。
资源整合发展 实现教研一体化
2016年,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赛教课(以下简称青赛课)城区选拔赛开赛,鱼峰区管辖的柳州市东环路小学迅速组建了语文、综合、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等学科团队,采用5+N的方式积极备战,资源组、教案组、课件组、反思组通力合作,最终五个团队代表鱼峰区参加市级决赛,经过五天高强度的“备战”,最终斩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
尽管“备战”才5天,但所汇聚的能量绝不是5天就能形成的。柳州市东环路小学校长钟艳说:“鱼峰区把教师队伍整合成一盘棋,教育局要求青赛课以校为单位,把团队教研推到比赛前沿,成为柳州市青赛课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鱼峰区教师团队参加比赛是可以跨校组合的,在“梯级名师”里,通过“名家带首席、首席带标兵、标兵带能手”的方式,实现教师梯队的纵向帮扶、共同成长。通过学科中心组活动、跨校议课交流、组织论坛培训等方式,实现同级教师“横向促进共生”的教育生态。而依托“青苗杯”团队研修大赛平台、名师工作坊等区域教研平台,又促使鱼峰区形成了“百团竞技育新苗”的教科研一体化良好格局。
通过实施“梯级名师”工程,鱼峰区收获了许多第一:在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中获奖率名列全市第一;在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遴选中获选率名列全市第一;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一等奖获奖率居全市第一;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大赛中获奖人数全市第一;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例评比、柳州市青年教师赛教课等重大赛事中,一等奖、二等奖获奖率全市第一……
“我们看到,鱼峰区的优秀教师正一批批成长起来。教师成长带来的最大效益,就是有力地推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鱼峰区教育局长张惠英自豪地说。2017年,鱼峰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目前,鱼峰区已建有国家级名师工作坊、自治区特级教师工作坊、鱼峰区名师工作坊,形成了“多级名师引领、纵横联动研修、团队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新格局。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