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证人出庭难问题透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w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首先需要确定界定出庭的关键证人的路径,在关键证人确定的基础上来分析关键证人出庭难的原因,最后借鉴两大法系解决证人出庭问题的方法,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提出的完善方向。
  关键词:关键证人;证人出庭;经济成本;诉讼构造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03
  
  一、关键证人目的论角度剖析
  关于关键证人的范围,有学者指出“关键证人是指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具有关键作用的证人。关键证人一般认为包括这样几种情况:证实犯罪构成要件方面的证人:影响罪名认定的证人:证实重大量刑情节的证人。”但是,这种区分方法过于抽象和没有界定差不多,类似于重复定义。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传闻证据规则是与当事人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事人主义的理念之一是当事人处分主义,因而传闻证据规则发挥作用,以对方当事人提出为前提。根据传闻证据规则,如果对方当事人不提出该证据为传闻并要求排除,法官并不负积极的排除传闻的义务。”因此,在英美法系的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视野下,哪些证人应当出庭,哪些证言需要在法庭上展示是由双方当事人决定的,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有处分的权利,体现了当事人诉讼模式当事人推动诉讼进行。所以,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出庭的证人,确定都是由当事人决定的。在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传统上注重发现案件实体真实,并为此强调法官在发现实体真实方面的职权作用。大陆法系国家需要出庭的证人和关键的证据的判断不在于当事人决定,而在于法官认为何种证据是有利于发现案件的真相。法官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调取证据,来形成自己的内心确信。从以上的比较可以得出,由于两大法系证人出庭目的的不同,关键证人的范围也不同。要求所有知道案情的人出庭作证是不可能实现,也是没有必要的。在英美法系国家,证人分为专家证人和普通证人,专家证人和普通证人的选择都是由当事人决定。充分的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体现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大陆法系中,体现了法官的相对主导地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此处微观的不同,但是法院都是依据自身的诉讼需求来确定出庭的关键证人。这样出庭的证人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国完善和确定关键证人是解决证人出庭问题的第一步。我国是以什么样的思想指导着证人的出庭,决定着证人出庭的必要性和证人出庭后的运作问题。如果倾向于当事人的利益,那么关键证人的出庭就由当事人决定了,也就是当事人认为重要的证人既为关键证人。如果偏向于法官的作用,那么法官在选择关键证人上就更具主动权。但是,以国家或以发现真实为目的的主导思想,在实践实行中会出现没有选择标准的问题,为强势的一方提供权利滥用的可能。考察我国的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关键证人的选择是不平衡的,不同于大陆法系的法官中心和英美法系的当事人决定,根据刑诉第150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在起诉时可以不向法院移送全部案卷材料并提供所有证据而只移送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我国检察机关有权决定主要证据和出示证据的先后顺序。而相对于被告方,依据刑事诉讼法第35、36条的规定,辩护律师调查收集证据必须经证人或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向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调查取证还须经过法院或检察院的许可。从中可以发现证人出庭对于检控方更为有利,而对于被告方的限制更大些。这样的结构对于确立关键证人是不合理的。所以,界定关键证人出庭,给予辩方异议权是有必要的,可以加强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我国应以保护辩方权利,加强平等对抗的目的来设计关键证人。
  二、关键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分析
  (一)证人出庭目维度
  在英美法系国家,证人出庭系为了维护对抗式诉讼的进行,缺乏了证人的法庭,无法开展交叉询问等维系诉讼的活动。因此,证人出庭显得十分重要。国家因此会为此投入大量的经济,设立完善的配套措施以维护这一活动的进行。国家司法机关的动力十足,因此,证人出庭在英美法系国家是很显然的。大陆法系中,证人出庭的必然性显现在于为法官发现事实真相提供资料。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以当事人为主要出发点,制度的设计是从当事人角度,大陆法系是从法官的角度。二者的不同虽然会对后续的制度设计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证人不出庭将导致诉讼活动的停滞是相同的。但是,我国证人不出庭在目前来看不会导致诉讼的阻断,没有证人的出庭,诉讼可以依据书面的证人证言判决,证人出庭也就没有动力。证人出现在法庭上作用不显著,所以,证人也就不想出庭,法院,检察院也没有动力要求证人出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综合统计得出的数据,全国法院一审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不超过10%;二审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不超过5%。
  (二)审判模式维度
  依据我国现有的审判模式,书面的证人证言是法定的证据,法院没有任何积极的动力让证人亲自的参与到法庭之中来。深层次的来看,也就是我国并没有为了维护对抗式诉讼进行的严格要求,也认为法官可以从笔录中获得公正审判的源泉,证人不出庭并不导致诉讼的无法进行,所以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于此。所以,不同于国外的诉讼,当证人不出庭时,公正的诉讼被认为无法进行,所以精力的投入就是完全必要的,其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在我国,学者们想像的是巨大的投入,但是投入后,其果实是不对等的,所以设计的巨大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检察院,对于公诉人来说,证人的缺席就会导致被诉方的辩护律师无法与其质证,进而影响整个审判的格局和案件的进展,增加公诉方胜诉的概率。故公诉人为减轻工作难度而对证人出庭作证持消极态度。”“法院而对于法院,证人出庭必然会增加案件审判的难度,而且对于双方的交叉询问,需要法官有较高的法律能力,这无疑就对法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的法官为了图省事和追求诉讼效率,也倾向与让证人不出庭或少出庭。”在中国现行的规定来看没有深层的关于证人出庭目的的动力,现在设计证人出庭的配套措施就显得无所依存。而解决经济投入的问题,靠后续的保障措施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一阶段是庭审中决定的,也就是解决证人出庭会真正的庭审产生影响,像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那样,证人出庭是诉讼进行的内在需求。这也就解决了证人制度的刚性问题。
  (三)关键证人维度
  证人不出庭主要原因有亲亲相隐。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关于免证权的规定,被告人的家属等从内心深处不想出庭作证。强制性的要求被告人家属出庭作证也就达不到效果。证人害怕被打击报复。除了证人出庭目的不显著外,现实中对证人保护力度不够,使证人害怕出庭,担心自己会被打击报复。还有就是法制观念薄弱。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是,实践中大众对于不出庭作证思想上并没有认为是不可回避的义务。一方面因为出庭作证这种义务违反之后没有相应的违反义务的制裁性措施,另一方面,证人没有出庭作证的观念,认为陈述给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就可以了。在法庭上去陈述认为是多余且不经济的。也就是对于出庭作证的目的不明确。
  三、域外关键证人出庭比较分析
  (一)经济成本分析
  两大法系的比较中,英美法系的传闻排除规则首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诉讼对抗式的进行,使当事人双方的交叉询问质证的权利得到保障。例如,英国证据法规定不得强迫当事人传唤证人,法官也不能依职权传唤证人。而在大陆法系国家,设定直接言词原则是为了使法官能够发现真实,强调证据对发现案件真实的作用。在英美法系国家证人出庭才能保障诉讼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大陆法系国家证人出庭能够实现职权主义要求下的法官获得真实的证据,做出公正的裁判。因为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这样的需求,如果缺少了证人的出庭,那么法庭的审判将无法继续。国家就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来保障这些原则的实现,国家的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我国,无论是设立什么样的保障证人出庭的原则,我国的诉讼在实践中法庭的审判无需证人出庭作为诉讼的推动力,那么对于此做过多的经济投入,国家和社会也就缺乏动力。因为,他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当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将精力投入到那些产出更高的方面上去。
  (二)诉讼构造
  从我国的诉讼结构来看,目前的侦查中心主义,及法庭的笔录合法情势,我国实在是没有强有力的动力去为证人出庭投入大量的经济开支。因为,目前的现状,从国家司法机关来看,即使没有证人出庭,也不会影响诉讼的进行。也就是说,当没有证人出庭的情况下,我国的诉讼还是“充满活力”的运转着。这让证人出庭的其他配套措施的实施都无所依托,如证人保护制度和补偿制度。因为,在此时的经济产出是不成比例的。因此,如果想让证人出庭制度真正的运作起来,是需要使投入和产出成比例,也就是说简单的移植保证证人出庭的措施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证人问题的。或者我们退一步说,如果通过国家建立一系列的保证证人出庭的措施,如证人补偿,证人保护等措施,但是如果庭审中的证人出庭的目的,也就是证人推动诉讼程序进行的作用没有被充分的发挥,这些措施尽管让证人出庭了,但是结果却和不出庭是一样的效果。因为这时的法官律师仍然不知道证人对于推动诉讼进行的真正作用。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证人出庭目的问题,使投入和产出成正比时,后续的配套措施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从我国现实的审判程序来看,强制证人出庭或者采用一系列的证人保护制度,大部分没有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考量他的经济成本和可得成果的比例的不相符性。所以,尽管在设计如何解决证人出庭的问题上,应当设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等等,但这些都会由于我国当前的审理模式而没有实现的根基。
  四、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讨论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提到了关于改革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其中提到了强制出庭和一定程度的免证权。刑事诉讼法草案中规定:“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控辩双方有异议的,或者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可以强制出庭,但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10日以下的拘留。”草案中也简单的提及了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补偿制度。关于关键证人的确定。在刑事诉讼修正案中提到:“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控辩双方有异议的,或者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的可以强制出庭。”此条文较之于先前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如何确定关键证人更为具体。但是关键证人的确定后对法官的制约机制不足。草案能否解决现有的证人不出庭问题呢?从笔者前文的分析来看,草案中的规定是解决证人出庭的第一步,也就是关于关键证人的确定问题。没有提到关于我国证人出庭在法庭上实际作用发挥的配套措施。当然,解决证人出庭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进步的。因为我国的对于证人出庭的内在动力不足。具体来说,证人出庭后在法庭上发挥的作用是值得去深思的。因为在英美法系双方当事人的交锋使得对证人的交叉询问非常频繁。在大陆法系,证人出庭对法官形成心证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的审理模式不变的情况下,证人出庭首先不会被控方或辩方律师进行较为尖锐的询问和质证。法官在法庭上由于依据书面材料审理的惯性,对于证人出庭后也无法真正实现证人出庭的目的。所以,在中国的审判场域中,发挥证人出庭的作用可以寻求以下的出路。
  (一)需要证人出庭的案件
  因为出庭目的的不同,我国的证人出庭作用在现在的实践中没有英美法系或大陆法系国家那么突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证人出庭,因为,在实践中,即使证人出庭了,也无法有效的进行证人的询问和质证,这源于不论是法院还是双方当事人对于证人都无法提出强有力的提问。同时只要是能够达到诉讼的目的,当事人主义国家使双方当事人满意,顺利的进行交叉询问。在大陆法系国家可以使法官公正的形成自由心证,在我国当事人没有异议,法官认为可以采信的,证人出庭的“庭”字可以延伸到法庭外,不一定非要是实际的法庭,在庭外的作证完成了自己的诉讼使命,也是值得肯定的。
  (二)法院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关键证人出庭问题中,从目的论角度看,证人出庭难的一个原因是证人在审判中地位尴尬,因为英美法系证人是当事人赢得胜诉的必备要件,大陆法系法官非常重视证人在法庭上表现以形成自己的内心确信。在我国的庭审中,证人一般不代表一方当事人,法官对于证人也没有过多的依赖,这时,证人的保护就会缺位,因为当事人无力为证人提供保护,法院动力也不足。证人出庭就会恐惧和犹豫,不明白自身的立场。在此问题上,法院检察机关就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证人在诉讼过程中也害怕来自检察院的侵害,证人在诉讼中感到无所依从,没有强有力的后盾。所以,要改变证人不出庭难题,还要给予证人以合适的身份,同时,遏制法官和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关键证人如果当事人申请,法院驳回时,给予辩方救济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广三.刑事证据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宋英辉,孙长永.外国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6.
  [3]米尔建·R·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中译本)[M].群众出版社,1984.
  [5]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M].三联书店,1990.
  [6]宋英辉.刑事诉讼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何家弘,张卫平.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8]余淑通,谢朝华.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9]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0]陈瑞华.比较刑事诉讼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麦克尔斯.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林钰雄.刑事诉讼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沙丽金编译.美国刑事诉讼法[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14]Robert M.Bloom,Mark S.Brodin:Criminal procedure,China Fangzheng Press:Beijing Orient Vision Consulant,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婚姻法》是调节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即以男女两性和亲属间的血缘联系为自然条件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和私人性的特点。本文借助对古今婚姻制度的考察,探讨婚姻制度是如何介入私人生活,并体现社会变迁的要求的。另外,从古今婚姻制度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婚姻制度朝着个体化、量化的方向发展,且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对于婚姻的解构,婚姻法正把“同居关系”、“婚外恋中的财产关系”等纳入其调整范围
期刊
摘 要:我国军队在“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概念下,参与地震赈灾等非军事行动逐渐增多,但目前我国关于军队赈灾的训练、费用、与地方协调等等具体问题,却都因为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而越来越成为军队赈灾的法律困扰,需要我们以此次汶川地震震后增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军队赈灾法制建设。  关键词:赈灾;突发事件;国防经费;军事职权  中图分类号: E24
期刊
摘 要:班子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观念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导向、聚合、激励和控制功能。提升高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团队精神对健全高校集体领导机制、转变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增强高校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协作机制体系,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选拔团队精神强的核心领导,开展合作型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切实建设能协同合作的党政领导班子。  关键
期刊
摘 要:实践是“基础”课教学的生命线。笔者结合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的经验详述了如何创新三个课堂,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效果,让该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三个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党政思想工作是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央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工作的生命线。对于和一个施工单位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适应企业的发展,才能与企业同步,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当前,党政思想工作持续性不强、结合渗透不够、指导帮带较少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文章以施工企业为例,从党在企业建设中发挥的筹划组织作用、指导帮带作用、检查落实作用、模范带动
期刊
摘 要:在小组调查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师在小组调查学习中承担的课堂组织者、调查咨询者、学习引导者、课程设计者和教学研究者的角色,并且探讨了教师角色的变化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组调查法;教师角色;高职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彭宇”案最终以调解结案,法院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手段,同时也是国家治理技术的一方面,但调解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相关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当事人、法院、法官的利益诉求为契机,司考法院调解制度改革方向不失为一种思路。  关键词:法院调解;利益;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F82
期刊
摘 要:当前在大学生中漠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其对生命缺少敬畏之心。针对某些高校存在大学生杀人现象,笔者试图以信仰为切入点,从“药家鑫案”所引出的理性思考去探求生命信仰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如何构建大学生生命信仰,以引起教育者对大学生生命信仰教育的关注。  关键词:生命;信念;生命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 要:高校每年申报精品课程数目越来越多,录制授课过程是教育资源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全自动精品课程录播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根据多年建设经验,总结高校自动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应用领域,针对这套系统的组成构建与完善进行探索。  关键词:精品课程;录播系统;全自动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择校热”在我国中小学中持续升温,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国禁止择校,然而在美国由于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使择校得到政府承认和许可。实施教育券制度有助于个人择校自由、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文章在比较中美教育券制度的实践情况、借鉴美国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教育券制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为构建适合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实际的教育券制度提出建议,以期为“择校热”找到降温的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