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为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所以教师应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根据“互动”的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师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目的在于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容纳的情怀。如,我在教学《小雨沙沙》时,就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我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是那么的快乐。其实,教师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而我又在表扬的话语中作了些改革。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节奏练习时,我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对念对的学生,我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教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角色的转换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尊重。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具体情境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通过与学习伙伴的相互作用,学生得到各种机会,慢慢地培养起自己沟通、合作的技巧。当然,生生互动必须是在教师的调控下开展的。如,欣赏《鸭子拌嘴》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先创设情境:“一天,许多鸭子在一起玩耍,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经过学生的相互议论、补充,一个生动的情节便形成了:清晨鸭子出窝、拌嘴、鸭妈妈劝架、相伴回家。接着,我提问:“根据情节,如果你是小鸭,该怎样表演?”于是,学生跟着表演。我让学生以三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设计动作,接着让小朋友自己分配角色,分别戴上头饰扮演妈妈和拌嘴的小鸭。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当清脆的钵和三角铁发出“才当,才当”的声音时,学生们笑盈盈地把双手靠在两侧,撑起一对翅膀大摇大摆地按节奏走着,不快不慢,非常整齐,显然是“小鸭们”出窝了。接着,悦耳的镲声响了起来,随着声音的渐强而加快速度,学生们立刻两两相对,撅着屁股,表演得十分形象,原来当作翅膀的手,在此时又变成了小鸭子宽而扁的嘴巴,镲越打越激烈,“小鸭子”的翅膀抖得更厉害,还有点不分胜负不罢休的意思呢!这时粗犷的锣声又出现了,“鸭妈妈”们随着节奏拍着翅膀,一摇一摆来劝架,有的瞪眼睛,有的拍拍小鸭的头。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幅度变小,力度变弱了,和着安静的音乐互相笑微微地招手,最后,跟着自己的“鸭妈妈”回家了。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时,我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田野变化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等。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为各种知识层面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平台、多方位的音乐实践活动空间,从各个教学层面让学生全面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给的快乐。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时,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通过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注重动态的信息交流,合理地转换教师角色的定位,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仅在理论上超越过去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间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新的课程改革之后的音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责编杜华)
一、师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目的在于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可信赖的亲密伙伴。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容纳的情怀。如,我在教学《小雨沙沙》时,就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我扮演一粒“种子”,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我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是那么的快乐。其实,教师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而我又在表扬的话语中作了些改革。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节奏练习时,我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对念对的学生,我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教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角色的转换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尊重。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具体情境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通过与学习伙伴的相互作用,学生得到各种机会,慢慢地培养起自己沟通、合作的技巧。当然,生生互动必须是在教师的调控下开展的。如,欣赏《鸭子拌嘴》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先创设情境:“一天,许多鸭子在一起玩耍,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经过学生的相互议论、补充,一个生动的情节便形成了:清晨鸭子出窝、拌嘴、鸭妈妈劝架、相伴回家。接着,我提问:“根据情节,如果你是小鸭,该怎样表演?”于是,学生跟着表演。我让学生以三人一组,根据音乐情节设计动作,接着让小朋友自己分配角色,分别戴上头饰扮演妈妈和拌嘴的小鸭。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当清脆的钵和三角铁发出“才当,才当”的声音时,学生们笑盈盈地把双手靠在两侧,撑起一对翅膀大摇大摆地按节奏走着,不快不慢,非常整齐,显然是“小鸭们”出窝了。接着,悦耳的镲声响了起来,随着声音的渐强而加快速度,学生们立刻两两相对,撅着屁股,表演得十分形象,原来当作翅膀的手,在此时又变成了小鸭子宽而扁的嘴巴,镲越打越激烈,“小鸭子”的翅膀抖得更厉害,还有点不分胜负不罢休的意思呢!这时粗犷的锣声又出现了,“鸭妈妈”们随着节奏拍着翅膀,一摇一摆来劝架,有的瞪眼睛,有的拍拍小鸭的头。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幅度变小,力度变弱了,和着安静的音乐互相笑微微地招手,最后,跟着自己的“鸭妈妈”回家了。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歌曲《田野在召唤》时,我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田野变化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等。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需求。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注意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为各种知识层面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平台、多方位的音乐实践活动空间,从各个教学层面让学生全面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体验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共同享受到音乐带给的快乐。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时,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通过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注重动态的信息交流,合理地转换教师角色的定位,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这样,不仅在理论上超越过去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间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新的课程改革之后的音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