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茶港”提供强大后盾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6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中央提出了关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福州作为“海丝”战略的枢纽城市,您是如何看待福州的地位和作用的?
  答:茶叶作为古代贸易的重要纽带,维系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我们与邻国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以“一带一路”的战略是在梳理之前关系的基础上,提升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层面,就是巩固原来的关系,融入到核心的经济建设来。这是古为今用,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真正服务于我们现在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与各国的睦邻交流。
  茶叶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都充分证实了福州是当时世界三大茶港之一。汉朝,福州就设立了对外贸易的港口“东野港”,开启了对外贸易的先河。及至唐代,福州设立了“甘棠港”,主要跟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都把福州长乐的“太平港”作为基地。清朝时,福州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不仅与东盟、东南亚国家往来,与其它一些欧美国家也有广泛的贸易往来,中国大量的茶叶、陶瓷、纺织品,都从福州港发往各国,在世界各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福州港也随之走向鼎盛时期。
  问: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复兴福州作为世界茶港的地位,博物馆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福州作为近代三大茶港之一,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对西方来讲,茶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从博物馆角度,我们会重新梳理福州港作为茶叶出口重要港口的数据和文献资料,没有史料做积淀,都是无源之水。我们已经在市博物馆做“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接下来我们还要在三坊七巷专门开辟“海丝”的展馆,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专馆也在审批中。中央已经把“海上丝绸之路”从文化、经济的层面,提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层面,我们更应该把基础做好,为更高的层面做支撑,这是我们博物馆首先要做的事。
  其次,我们还要主动跟政府、茶叶部门、各主要研究机构加强联合,把我们原有的历史文化的资料和资源和现有的茶叶新工艺等有机的横向结合起来,以历史作为铺垫,打造茶叶对外交流的平台,提升闽茶影响力。
  我们还会联合高校和其他部门,深挖福州作为三大茶港之一的内在资源,把原来历史有过的知名茶叶、茶庄品牌,包括福安、武夷山等地的茶叶品牌,重新挖掘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到福州以后,能深刻感受到福州作为世界茶港的历史信息。
  问:为什么中国茶始终缺乏世界知名的品牌,难与其他国家竞争?
  答:一方面是中国茶的价格相对较高,另外也缺乏规范的出口标准。现在世界范围内有欧盟标准、日本标准、美国标准等,我国的出口标准不规范,常常会被其他国家的标准拒之门外,直接影响销售。希望中国能制定跟国际标准接轨的茶叶标准,才能让闽茶真正走向世界。
  由于土地制度等问题,各家茶农的茶园都比较分散,导致了我们无法大面积综合管理,使茶叶的种植、加工等没有形成一个系列,各有自己的工艺,所以在世界上,中国茶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品牌,无法与他国形成竞争。我认为,如何把武夷山、安溪、福州等地茶叶整合,打造一个强大的品牌,是可以考虑的。
  问:您觉得福州市想要重塑昔日世界茶港的辉煌,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答:首先,我认为要整合茶叶资源。福州茶叶如今的状态是分散经营,茶城很多,销售量不小,但大都是小本经营,漫天星星没有月亮,整体资源非常分散。福州应该有一个带有“世界茶港”历史和底蕴的茶城,重点打造比较有名的茶类。
  其次,福州目前的现象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如莱莉花茶在北方销量就很好,知名度远远超过本地人。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强“福州茉莉花茶”这个地理商标的建设。不可否认,这几年市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跟“一带一路”的要求相比,还是差挺多。去年茉莉花茶入围联合国重要的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但是我们目前的投入、宣传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第三是要成立福州最专业和权威的茶叶管理机构,给予茶企准入证似的资格。比如说每个人要经营茶叶,必须来我们这边登记,统一数据,以及在茶叶后期的销售中,消费者对茶叶的品饮建议等,都需要规范管理,我觉得这对提高福州作为世界茶港将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我觉得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研究与历史挖掘。福州作为三大茶港之一,很多资源都零散到各地,久了会消失。我们研究这方面的书很少,我觉得要组织一个强大的机构进行挖掘,做到多条腿走路、多元开发才行。相关资金的投入与支持、加大科研力量、各茶叶机构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系统,这样才能让茶叶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成为耀眼的明珠。
  链接:“世界茶港”大有文章
  2015年1月,农工党福州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建议成立福州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的提案,提出要利用福州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众多优势,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平台。有了研究平台,就可以对福州海洋文明史和建设21世纪海丝枢纽城市的对策措施进行持续、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今年的福州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魏文生正式提交了《打造21世纪中国荼港重塑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案,建议恢复福州的历史茶港地位,将历史优势转化为加快福州发展的动力。福州应当利用好当前的历史机遇,共同打造“中国茶文化之都”,恢复福州应有的历史茶港地位。他在提案中指出,政府可考虑选择合适的场所招商引资,建设如“茶文化主题游乐园”“海上丝路第一楼”“八闽茶文化博物馆、纪念馆”“茶乡风情小镇”“海峡两岸茶文化产业创意园”等茶文化及茶产业基地,进一步发挥福州的历史与地理优势。
  福建是传统茶叶大省,建设大型、特大型茶叶专业市场是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应该担起的责任。市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茶叶专业市场还兼为优质农产品市场,可以茶叶、茶具及相关商品为主,优质农产品展销为辅,兼营古玩、书画、艺术品等,并设计多功能厅,举办茶艺培训,表演、艺术品展销等,包括名优茶评比、承办茶业、茶文化博览会,开设对外茶叶拍卖市场等。
  除此之外,积极挖掘和开发福州“海上茶路”文化旅游资源,也是重塑福州“世界荼港”形象的助推器。福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很多海上茶路的历史财富还未能充分挖掘和恢复,一些历史遗迹因岁月侵袭也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未来,福州应该把“海上茶路”作为福州茶文化旅游的品牌,开发海上茶路旅游路线,开展海上茶路旅游纪念品设计和销售,加强以“海上茶路”为题材的文化产业建设,把“海上茶路”与其他福州茶文化资源结合,组成福州茶文化旅游专线。从整体上充分考虑福州与闽东、闽北各茶区的关系,构架以福州茶文化遗迹为主、以近代海上茶路始发港旅游文化品牌为中心的观光旅游线。
其他文献
在近代工业革命大举进入中国前,有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与中国人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器物,无一不是由双手创造的。茶,从一片树叶,变成一盏香茶,种植、培育、采摘、制作,都离不开茶农茶师的手作。  同样,与茶如影随形的茶器,倚靠的也是匠人的手艺:  一杯泥土,经过无数次洗练、塑形,成为一件温润的瓷器。  一块木头,经过无数次刨削、锉凿,成为一件光洁的木器。  一片白铁,经过无数次锤打、打磨,成为一件精美的铁器
期刊
3月15日,海丝春伦·扬帆起航“2015年春伦集团开春第一采”活动在福州春伦休闲农业观光园举行。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张家坤、福州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吴依殿、福建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和总裁傅天甫等共同出席此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春伦集团开启“2015年春伦茉莉花茶清新之旅”。  今年不仅继承以往的“祈福祭茶”仪式,还增设了许多有趣的项目。采取游园观光的形式,在园区内设立了传统工艺展示
期刊
翻开中国茶史,武夷岩茶在清代就很高名声,1984年经资深茶叶专家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如今它已从少数有钱人专享的“侨销茶”,扩展为海内外饮君们青睐的佳茗。行家们誉其“品之有物,挥之不去”,故成了茶客、玩主们追逐极品,并津津以乐道。有的人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之地步。  “吃水不忘掘井人”,武夷山茶人深深怀念、敬重那些为岩茶创制、传记、举荐的功臣。  释超全,首次确立“岩茶”名目。清康熙三十年(
期刊
记者: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南台岛的老照片,仿佛可让人想起旧时万商来榕、人声鼎沸的繁华。具有“世界茶港”地位的老福州,对茶文化艺术的内外交流有何历史意义?  李:鸦片战争后,福州茶港空前繁荣,外因是五口通商,洋人来榕开设洋行,经营茶叶、丝绸、漆器、家具等。内因是本地人也做起自己的生意,茶行遍地开花。当然,岩茶和花茶的风靡,茶具等工艺品的对外输出,也促进了茶文化的远播。当年不少洋画作品都以福州茶港盛兴
期刊
晚唐诗人徐夤的“轻帆数点干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清晰地将福州城的地理特征刻画了出来。作为中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福州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和贸易口岸。根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旧交趾(今越南)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这里说的东冶,就是今天的福州。近两千年的时光洪流中,福州港几经沉浮。至近代,茶这片神奇的叶子为福州港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853年~1889年
期刊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留下赞美茶的名句——“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有人说绿茶清丽妩媚,如清纯可人的春妆处予;红茶温润柔滑,如温顺体贴的柔情少妇;白茶超然出世,如不食人间烟火的年轻道姑……若把铁观音比作佳人,应是有着脱俗韵味的女子,先闻其香,再见其人,被其含而不露和恰如其分的气质所吸引,抱着尊重之心细品,而没有非分之想。  铁观音有多种口味,不论是最具代表的传统清香型,还是近两年渐受青睐的精
期刊
石头,是洪荒时代留存下来的印迹。它们曾是山脉的一部分,参与了褶皱起伏。或曾是岩流的一滴,参与了奔涌激荡。剥离、冷凝后,静如死灰,散布在山林河流中,凝视着千万年的化迁流转。  它们坚硬、粗粝、冰冷,带着原始的寂寥与荒寒。然而,透过张文山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顽石,在张文山手中,藉由指间传递的温暖与内心闪现的灵犀,沉睡的精魂被重新唤醒。于是,线条出走、游移,直到与茶相遇,粗
期刊
谷雨的前三天,我飞到济南。老友在城里城外收集泉水,为课程的试泉品水做着准备。  一座园,诺大的窗是一幅宋画,高大的树木枝头落着尾巴长长的喜鹊。雨水落下来,西府海棠的花瓣落了满地,有些在低洼的水坑里打着旋。一只南方的乌篷船泊在北地的山水里。女子在画前专注地煎水瀹茶,今兮何日兮?穆穆良朝。  一撮明前宝洪茶,在幽暗的光影中,哑然地带着熟栗子的幽香。还未冲泡,就让唇齿牵挂不已。壶上一人抚琴,一人听得入了
期刊
茶刀的尖头斜插入茶饼,轻轻向上一撬,发出清脆的撕裂声,粘连的芽叶脱离。  芽叶,黄绿相间,银白色的细毫披覆,颀长肥壮,透着大叶种茶特有的健硕。细嗅干茶,清新淡雅,毫不张扬,似乎还有些淡淡的草香。  烧水壶在炉上有节奏地鸣唱,似乎在悄然酝酿着雨意。等待水沸的间隙,我不经意地把眼光投向了窗外。  天,有些阴沉。  一道长长的蒸汽从壶嘴喷出,飘散。水开了。  溜圆的水柱,激荡着芽叶在白瓷盖碗中翻滚,浮起
期刊
在茶人的世界里,一切都自然平和地运转着,没有一丝的艳色,没有嘈杂的话语,没有多余的举止,无时不刻保持者一种特有的风雅娴静。而如今,茶桌上的艺术,不仅来自于茶道、茶器,还有更多雅俗共赏的元素加入。对于女性茶客来说,古典珠宝和配饰必然是她们关注的焦点。今夏让我们古韵回流,一同鉴赏复古风潮中茶人饰品的美学价值。  在茶道中刮起了茶人装复古风潮的今天,精致多样化的饰品也同样俘虏了我们的心。尤其对于复古风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