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伦开启2015年茉莉花茶清新之旅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5日,海丝春伦·扬帆起航“2015年春伦集团开春第一采”活动在福州春伦休闲农业观光园举行。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张家坤、福州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吴依殿、福建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和总裁傅天甫等共同出席此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春伦集团开启“2015年春伦茉莉花茶清新之旅”。
  今年不仅继承以往的“祈福祭茶”仪式,还增设了许多有趣的项目。采取游园观光的形式,在园区内设立了传统工艺展示区、茶叶加工区、茶艺表演区、茶叶品鉴区,游客可在指定时间内自由参观各类表演。这样不仅能让游客能更加贴近地了解福州茉莉花茶,还能推广生态农业、快乐农业,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海上茶叶之路文化,传承并推广有福州味的民俗文化。
  春伦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表明了春伦集团对于绿色、生态、健康的经营理念,同时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创意产业于一体园区,展开永不谢幕的茉莉花茶文化盛宴,唤起福州的记忆。2015年福建茶界新春茶话会在榕举行
  3月11日,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主办的201 5年福建茶界新春茶话会在福州西湖宾馆贵宾楼举办。会上,协会副会长陈依炳做2015年工作报告,创会会长张家坤进行新春茶话会致辞并对福建整个茶产业面临的形势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张家坤指出,闽茶是一个共同体,必须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茶话会期间,理事会通报撰写《海峡茶志》并举办了签约仪式,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第七届海峡两岸第二届海峡茶会新闻发布,此次活动将在福建平和举行,平和县委副书记谢宇在会上对活动进行了相关介绍。此外,现场还包含了海茶会自媒体改版和正式上线环节,通过现场互动,让现场广大茶人朋友一起体会到了自媒体的魅力。《茶遒》杂志德化办事处正式成立
  3月19日,《茶道》杂志德化办事处成立仪式在福建省德化县举办。《茶道》杂志社社长梅晓敏,副社长、常务副总经理陈晓虹,德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曾宪堡,美国福建商会会长林慈飞,德化县部分企业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活动现场。
  德化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上百亿元,茶具生产占全国8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办事处作为《茶道》杂志社信息采集、品牌推广、服务当地的最前沿最基层单位,将发挥讲述茶人、茶事、茶道、茶经的优势,结合德化瓷人、瓷事、瓷道、瓷经的特点,搭好茶文化和陶瓷文化的桥梁,使陶瓷文化与茶文化相得益彰,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霞浦举办“元宵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
  3月4日,霞浦县茶业管理局、县茶业协会等部门联合举办“龙津杯”“元宵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县重点茶企的30多名制茶能手参加了竞赛。霞浦“元宵茶””具有特早、高香等独特品质特征,素有“中国第一早茶”美称,名闻遐迩,属茶中精品。201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霞浦“元宵茶”从大年初二开采后,目前,已陆续进入采摘期。(摄/夏斌)第11届雅安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在名山开幕
  3月1 2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供销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雅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11届“中国·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市名山区隆重开幕。
  本届茶文化旅游节按照“立足雅安,面向四川,融入全国”的活动思路,突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旅唱戏”特色,创新政府统筹指导、企业作为主体、茶农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以达到全面提升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的目的。
  近年来,雅安市围绕“振兴雅茶产业,打造世界茶源”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产业三大基础优势,以“蒙顶山茶”、 “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品牌为核心,以四川蒙顶山茶业公司、四川雅安西康藏茶集团为突破,强力推进雅茶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的茶产业发展格局。
  本届旅游节以“熊猫家源世界茶源”为主题,举办了启动仪式、第六届蒙顶山斗茶大赛、茶祖吴理真祭拜仪式、采茶大赛等10大活动,还全面展示四川“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两周年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阶段性成果,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70后茗聚一堂,追忆青春 3月22日,《茶道》杂志社主办的“茗聚70后”主题茶会在源泉茶馆举办。这是一场温馨而不浮华的小茶聚。一群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们相聚在一起,喝大壶茶,看小电影,品香朗读,畅谈追忆。一壶茶,一部追忆“70后”的小电影,一起分享自己的青春感悟。在悠悠檀香里,全体茶友们还朗诵了一篇节选自《茶道》杂志第6期的一篇美文。文中一句“苦涩清香中,渐渐了悟:人生如茶”,正好切合了“70后”们的心境。
其他文献
稳定,于陶瓷而言,意味着对窑火的成功驾驭。当然,也意味着高成品率。不过,这不是艺术,至多只能算是产品,泯灭了个性,有着千篇一律的面孔。  不稳定,或者叫作“变数”,恰恰正是铸就建盏美学的艺术密码。窑炉中,火、釉、土,三者犹如难以驯服的野兽,腾跃、飞舞、舔舐……张狂不羁。火灭窑冷,出窑的刹那,一抹华丽的斑纹在一片黑釉盏中脱颖而出,心头涌上的兴奋也随之冲破了紧张和不安。  或鹧鸪,或油滴,或兔毫,偶得
期刊
雍容华贵,被帝王所钟爱。大概这是许多人把自家尊贵的茶品命名为“国色天香”的缘由吧。见识过很多“国色天香”,都不曾留下印象。直到遇见善善仙茗的这款“国色天香”,被惊艳,成为脑海里深刻的印记。这次,打破惯例。先从叶底开始,窥探这茶的秘密。  每一片复活的叶子,在开水的浸润下柔软地在盖碗里抱做一团,不娇柔不造作,安然纯美。舒展的叶底肥厚软亮,是成熟且富活性的绿褐色。这样的叶底是所有好茶必须有的基准条件,
期刊
云南普洱茶,典型的老茶新宠,老茶老在千年古茶树遍布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原始森林之中,新宠新在原生态无污染高品质及其强大的保健功效,为世人所追捧。然而近十多年来,过度的追求商业价值,使其优异的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古茶树被人为矮化,且不分季节无度采摘,直接造成品质下降,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正面临着空前的浩劫,尽管不断有一些老茶学专家和有识之士四处呼吁,但在强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期刊
茶道艺术家从泡茶过程到茶汤的产生,创造了一种临场感和一期一会的空间,这是茶道艺术重要的特质。临场感是茶道生命的实际体验,一期一会是主、客对茶道艺术创作的全力以赴与珍惜。  茶道艺术家从事茶道艺术作品的创作,他们的作品包括泡茶前的准备,然后泡茶、奉茶、喝茶,以及最后的收拾三个阶段。准备了茶具,安置妥了茶席,取来泡茶用水、拿出平时选定又处理妥当的茶叶、煮好水、取得准确的温度、衡量应使用的茶叶, “分秒
期刊
几天前,小佛在翻地种菜时不小心伤了手。手掌内侧,浮起了几个肿块。  他觉得其中有一个看起来特别像小写的英文字母“d”。于是,他就用红、蓝色的颜料“拯救”患处。一勾一描,淤血肿块便幽默地变成了纹身“Bad”。  如果他没有给自己贴上“木匠”的标签,他和城市街头的嘻哈青年别无二致:帽子反戴、纹身、板鞋、牛仔裤、T恤、滑板……“标配”一样都没少。然而,这并不代表他推崇城市的生活,充其量只是他的一种生活态
期刊
粤商茶路  为满足西方各国到中国经商需要,清朝设立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并不是十三个洋行,而是一批洋行的总称,只因最初有十三个商行参与,故此得名。广州十三行是官商一体的贸易机构,商行要参与贸易,必须购买官凭(类似营业执照),开始一本官凭价值二三百两白银。当时从事十三行贸易的主要是福建人,所以武夷岩茶大规模销往广东很是自然的。广州十三行设立后,广州帮开始经营武夷岩茶贸易,逐渐形成了一条南下广州的茶路
期刊
有人说,茶也是被“玩坏”的,所以老茶成了一处江湖,有各类门派,各式功夫,各种玩法,有风声鹤唳有繁花似景,可谓乱花迷人眼,斑斓浑世相。时间是“古墓派”,茶是“小龙女”,似乎只有经过这样的修炼,功力才会迥于常人。  香港的老茶人都说,玩老茶要“有钱有闲有文化”。玩老茶,是畸高的价格,是放弃香气而沉淀的滋味,它可能是与时间的对话,也可能是与沧桑的“触电”。喝老茶,最适合听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
期刊
古代,福州参与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引领城市走向了海洋、融入了世界;今天,福州正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努力为再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积极贡献……福州承载着厚重历史,涌动着勃勃生机,面临着难得机遇。  ——2014年5月18日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的讲话  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扩海而荣的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
期刊
茶叶历来为闽江上游山区的传统产品,其中武夷茶又是茶中精品,“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崇安县新志》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武夷茶叶的对外运输就必须提到福州港,揭开一部曲折壮阔的贸易史……  一  福州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汉代的“东冶港”,大致位于今鼓楼区东直巷至澳桥一带。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它一直都承担着中转港、军运港的功能,真正得到开发,要到唐以
期刊
在近代工业革命大举进入中国前,有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与中国人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器物,无一不是由双手创造的。茶,从一片树叶,变成一盏香茶,种植、培育、采摘、制作,都离不开茶农茶师的手作。  同样,与茶如影随形的茶器,倚靠的也是匠人的手艺:  一杯泥土,经过无数次洗练、塑形,成为一件温润的瓷器。  一块木头,经过无数次刨削、锉凿,成为一件光洁的木器。  一片白铁,经过无数次锤打、打磨,成为一件精美的铁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