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室内体育技能课的实践应用研究——以《技巧:仰卧推起成桥》为例

来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n88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室外体育课的有效补充,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由于天气的原因、体育场地条件限制、办学课程的需要等,更使得室内体育课地位日益提高.在一般的体育授课中,室内体育课多数以体育安全、健康理论为主,相比于传统的室外体育教学技能课,室内体育技能课具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本文以仰卧推起成桥为教材,结合多媒体技术在教室内开展了一堂体育室内技能课.通过实践得出: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体育室内技能课开阔学生体育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教学效果显著.但是,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室内体育课在教室内进行,场地十分拘谨,难以让学生放开活动.室外体育教学的器材或教具大多不适用于室内体育技能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及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体育器材.
其他文献
俗话说:”树不修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培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专业成长.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作为老师也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阅读,思考,表达既是教学法也是学习法,青年教师其自身也应该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去践行”读思达”,清楚知道该如何阅读、思考、表达,才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在学习中促使自己全面发
期刊
苏霍姆拉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背后的家庭.笔者发现对学生的教育只依靠学校难免单薄,更要发动家长,形成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同携手,共铺成长路.
数学拓展课程是数学课内教学的有效扩展,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探究性强等特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方式.数学拓展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延拓学习的维度,有序地建构数学知识,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研读《课程标准》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前提,根据助学系统,尤其是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非常重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尊重教材的同时,更要尊重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堂教学”四学”,方向定位准确,落实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深度学、延展学,建构了五点基本要求.长文怎么教?第一,攻克障碍,学会速读;第二,找准要点,学会聚焦;第三,发散思维,学会品味.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其中立德是基础,而树人是最终的目的,关于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如何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研组一直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主要以艺术综合教研组建设为例,对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研组建设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核心,并落实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盲生普遍遭遇写作难题:无话可说、写作素材缺乏、选材狭窄、形式单一等等.本文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写作表演课型为例,从教育戏剧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组织群文阅读,进行仿写训练;开展作文评改,帮助认识自我三个策略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将教育戏剧与写作教学整合为一体.
本文立足研讨课”少年有梦”,明确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方面存在的四个问题:分离性、浅表性、形式性、单一性,并据此提出紧扣人文故事,组织有效探究;深挖故事内涵,促进深层思考;创设一例多境,打造实效课堂;追求知行合一,注重道德实践的课堂融合性策略,为中山人文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指明了方向.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往往不知该如何引导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结合”周长”这一知识块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课堂上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巧借几何直观、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学生提问、巧用课前小研究等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艺术不再是”兴趣课”,而是”必修课”!于此同时,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也将纳入学生成长档案,成为综合评价其发展状况及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美育作为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共管已然成为常态,如何坚持好”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持续精准发力,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良好文化环境,成为学校美育工作需要不断探究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