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侧路镜下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全程干预效果。方法:随即选取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共56例,分为对照和实验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20~72岁,平均48.2岁。结果:患者对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的疼痛和满意度优于一般护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后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采样法选择,手术者共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0~72岁,平均48.2岁,分为二组,一组为对照组26例,一组为实验组30例。分型:腰5骶1病人16例,腰4/5病人40例。
1.2 方法:
1.2.1:对照组26例:
采用的是骨科一般护理(针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术前入院宣教,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保暖,完善常规检查,检验项目,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心理护理:减少患者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功能锻炼,出院指导。
1.2.1:实验组30例:
术前护理:体位训练,手术要求患者俯卧位,双下肢屈髋屈膝,躯体稍向腹侧倾,为耐受手术,每天练习手术体位2次,每次约30min,直到能耐受手术时间体位。心理护理:术前采用多媒体联合自制健康读本宣教方式疏导患者心理障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椎间盘微创术的先进性,具有手术无创伤,皮肤切口仅为7mm,出血少(不到20ml),术后恢复快及不影响劳动等优点,减少患者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仅缝一针,手术时间短约60-90分钟。术后6h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間为3-5天,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
1.2.2:术中护理:
因手术方式采用的是局麻方式,故多数病人都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时可陪伴病人左右以免病人来到陌生的环境而感到恐慌,可采用“愉快因子”刺激心理干预:选择愉快因子,在术前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向病人家属收集亲人朋友其人生经历中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愉快的人生经历,工作经历,子女孝顺,亲人的关爱为“愉快因子”以其术中和病人交流,舒缓病人的情绪,帮助病人减轻术中的疼痛和分散疼痛的注意力和敏感度。不断的鼓励病人,疼痛难忍时可大口呼吸或适当呼叫来适当放松一下。如在疼痛剧烈病人忍受不了的情况可告知医生或告知麻醉医生,可将手术暂停一会,待病人稍缓疼痛后方可再继续手术或适当用些止痛药来缓解疼痛。手术告知病人六小时以后就可以下床行走。。
1.2.3 术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患者安返病房后,平卧4-6h,常温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伤口渗血情况:24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下肢感觉和活动情况,卧床期间需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正确翻身:采用”轴式翻身法“卧床期间2-4小时翻身更换卧位一次。初次下床应有护士在旁指导,下地行走时要正确佩戴腰围,增强脊柱稳定性,保护脊柱。下床行走不能操之过急,勿久坐,勿弯腰。患者术后如腰背部胀痛不明显时可携手佩戴腰围下床活动,佩戴只可以使用一个月,时间过长,会导致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勿久坐,勿弯腰。康复护理:早期直腿抬高试验,术后第一天开始,仰卧位初次由30度开始,逐步加大抬腿幅度。第三天鼓励主动直腿抬高以防神经根粘连及下肢血栓形成。腰背肌锻炼:术后三天开始,采用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屈膝,吸气,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伸直,呼吸还原,开始不要抬的抬高,可循序渐进。每日3-4次。双下肢肌力训练:术后3天,患者可行主动抗阻练习,防止肌力下降,重点为股四头肌及股后部肌肉及腓肠肌。出院指导:继续卧硬板床,早期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扭曲动作,预防与功能锻炼相结合,三个月不能进行重体力活,三个月后恢复正常工作,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便秘,避免搬过重物体。
2. 结果
2.1:疼痛标准:
采用VAS疼痛评定评分法最为疼痛效果的评价指标,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将疼痛划为10级,0分段代表无疼痛,10分段代表最强烈的疼痛。为便于统计,再将其分为3各等级:0-3为I级,4-6分为II级,7-10为III级。
2.2:患者的满意度:
在56例患者中抽查49例病人,实验组抽取2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20例患者,使用卡方检验。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实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疼痛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了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在于一般护理只是抽象的给病人讲解一些医护知识,而实验组选择用宣教本和手术图片和幻灯片形象的讲解,所以病人对术中局麻手术方式的疼痛意识相对降低。
3.2 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实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中疼痛的影响:对照组为骨科常规护理对手术中无明显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术中采用了愉快因子疗法和其它一些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方法,使病人的疼痛度明显减轻,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原因在于此方法分散了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和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3 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实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原因在于术中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恢复快,腰痛术后见效快,疼痛基本消失,从而统计学也具有意义P<0.05.
3.4 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后对手术疼痛有了明显的改善,因为患者对术前术中术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思P<0.05.
3.5 有效的心理和环境的干预可调整患者的心里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的阈值。通过对56例患者的对比观察,证明通过术中给予适当的心里和环境干预,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对术后患者早日身心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减轻疼痛对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4. 结论
有效的心理和环境的干预可调整患者的心里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的阈值。通过对56例患者的对比观察,证明通过术中给予适当的心里和环境干预,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对术后患者早日身心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减轻疼痛,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后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采样法选择,手术者共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0~72岁,平均48.2岁,分为二组,一组为对照组26例,一组为实验组30例。分型:腰5骶1病人16例,腰4/5病人40例。
1.2 方法:
1.2.1:对照组26例:
采用的是骨科一般护理(针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术前入院宣教,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保暖,完善常规检查,检验项目,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心理护理:减少患者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功能锻炼,出院指导。
1.2.1:实验组30例:
术前护理:体位训练,手术要求患者俯卧位,双下肢屈髋屈膝,躯体稍向腹侧倾,为耐受手术,每天练习手术体位2次,每次约30min,直到能耐受手术时间体位。心理护理:术前采用多媒体联合自制健康读本宣教方式疏导患者心理障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椎间盘微创术的先进性,具有手术无创伤,皮肤切口仅为7mm,出血少(不到20ml),术后恢复快及不影响劳动等优点,减少患者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仅缝一针,手术时间短约60-90分钟。术后6h可下地活动,住院时間为3-5天,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
1.2.2:术中护理:
因手术方式采用的是局麻方式,故多数病人都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时可陪伴病人左右以免病人来到陌生的环境而感到恐慌,可采用“愉快因子”刺激心理干预:选择愉快因子,在术前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向病人家属收集亲人朋友其人生经历中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愉快的人生经历,工作经历,子女孝顺,亲人的关爱为“愉快因子”以其术中和病人交流,舒缓病人的情绪,帮助病人减轻术中的疼痛和分散疼痛的注意力和敏感度。不断的鼓励病人,疼痛难忍时可大口呼吸或适当呼叫来适当放松一下。如在疼痛剧烈病人忍受不了的情况可告知医生或告知麻醉医生,可将手术暂停一会,待病人稍缓疼痛后方可再继续手术或适当用些止痛药来缓解疼痛。手术告知病人六小时以后就可以下床行走。。
1.2.3 术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患者安返病房后,平卧4-6h,常温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伤口渗血情况:24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下肢感觉和活动情况,卧床期间需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正确翻身:采用”轴式翻身法“卧床期间2-4小时翻身更换卧位一次。初次下床应有护士在旁指导,下地行走时要正确佩戴腰围,增强脊柱稳定性,保护脊柱。下床行走不能操之过急,勿久坐,勿弯腰。患者术后如腰背部胀痛不明显时可携手佩戴腰围下床活动,佩戴只可以使用一个月,时间过长,会导致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勿久坐,勿弯腰。康复护理:早期直腿抬高试验,术后第一天开始,仰卧位初次由30度开始,逐步加大抬腿幅度。第三天鼓励主动直腿抬高以防神经根粘连及下肢血栓形成。腰背肌锻炼:术后三天开始,采用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屈膝,吸气,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伸直,呼吸还原,开始不要抬的抬高,可循序渐进。每日3-4次。双下肢肌力训练:术后3天,患者可行主动抗阻练习,防止肌力下降,重点为股四头肌及股后部肌肉及腓肠肌。出院指导:继续卧硬板床,早期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扭曲动作,预防与功能锻炼相结合,三个月不能进行重体力活,三个月后恢复正常工作,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便秘,避免搬过重物体。
2. 结果
2.1:疼痛标准:
采用VAS疼痛评定评分法最为疼痛效果的评价指标,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将疼痛划为10级,0分段代表无疼痛,10分段代表最强烈的疼痛。为便于统计,再将其分为3各等级:0-3为I级,4-6分为II级,7-10为III级。
2.2:患者的满意度:
在56例患者中抽查49例病人,实验组抽取2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20例患者,使用卡方检验。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实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疼痛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有了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在于一般护理只是抽象的给病人讲解一些医护知识,而实验组选择用宣教本和手术图片和幻灯片形象的讲解,所以病人对术中局麻手术方式的疼痛意识相对降低。
3.2 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实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中疼痛的影响:对照组为骨科常规护理对手术中无明显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术中采用了愉快因子疗法和其它一些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方法,使病人的疼痛度明显减轻,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原因在于此方法分散了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和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3 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实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原因在于术中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恢复快,腰痛术后见效快,疼痛基本消失,从而统计学也具有意义P<0.05.
3.4 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后对手术疼痛有了明显的改善,因为患者对术前术中术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思P<0.05.
3.5 有效的心理和环境的干预可调整患者的心里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的阈值。通过对56例患者的对比观察,证明通过术中给予适当的心里和环境干预,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对术后患者早日身心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减轻疼痛对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4. 结论
有效的心理和环境的干预可调整患者的心里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的阈值。通过对56例患者的对比观察,证明通过术中给予适当的心里和环境干预,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对术后患者早日身心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减轻疼痛,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