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短留長的街坊情懷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髮,是頭頂大事,也是生活必需。理髮行業,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這一行業由來已久,從漢代便開始有了以理髮為職業的工匠。在最初,理髮服務通常為人們修剪頭髮,令人外觀清潔整齊,現如今理髮行業增添各式各樣的新項目,吹拉染燙層出不窮,也令這一行業競爭越來越大。在講求時尚潮流的現代社會,本刊今期將帶你走進那些碩果僅存的澳門舊式理髮店,體會那份濃濃的街坊情懷。
  三代相傳的剪髮手藝
  ——太平剪髮舖
  太平剪髮舖位於祐漢公園對面住宅的一家地舖,是一間屬於整個街道整片居民的理髮店,位置不算顯眼,店舖外面掛著的一面鏡面招牌卻分外顯眼,醒目地印著幾個金燦燦的大字——“太平剪髮舖”。這是一家經營了近20年的老店,雖經歷了廿載風雨,但店面依然光潔如新,絲毫沒有陳舊的感覺。
  踏入太平剪髮舖,店內佈置簡單但勝在五臟俱全,兩邊各一字排開四張理髮椅,內裡放著一張洗頭椅,桌上的理髮用品一應俱全。一位師傅和老闆娘正為客人剪髮,老闆也熱情地上前招呼記者,說明來意後,老闆很愉快地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老闆林先生的一門剪髮手藝傳承自他的家族,祖父、父親和哥哥都是經營理髮這一行業,從1995年自己開設了這間理髮店一直至今,雖然髮型師傅時有變動,但他一直鎮守店中親力親為,目前店內有五位剪髮師傅,還有老闆娘坐鎮。對於經營理髮店有什麼心得?他笑說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心得,就只有一個‘勤’字。”老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正正道出了他樸實無華的一份堅守。
  這裡的客人多數是附近老街坊,客戶群比較穩定,下至孩提小童,上至年近九十的老人。老闆說維持到現在靠的是薄利多銷,剪頭不過也是三十五元,勝在物美價廉,又與老街坊的情感絲絲相連,有部分客人由開業就開始來這邊剪髮,一直幫襯到老年,更有街坊甚至搬離了別處也會不辭遠路回來光顧,一班老街坊的支持,使得這家理髮店就這樣不緊不慢、幾乎不改原樣地生存下來。店舖開了近二十年,什麼時期的生意比較好呢?老闆說反而是近這幾年,過去街坊生活比較拮据,現在街坊生活改善了,理髮店也適當的提高了價格,而街坊們消費意欲也提高了不少,生意比以往要更好些。對於服務項目方面,染髮燙髮這類服務隨時代改變而增加,而為了迎合不同客人的需要也會不時再增添其他新項目。至於未來店舖服務是否會有更多新變化?老闆笑說只是做普通街坊生意,目前沒有計劃增加新變化。
  面對市場的競爭,澳門市面上的其他髮廊價格普遍偏高,像太平剪髮舖這樣實惠的價格已經很少見了,其實最主要是因為林老闆的店舖是在早年間買下的,沒有舖租壓力,但會否因應市場價格去再提高價錢呢?老闆笑說其實剪髮的價格也從過去的二十元提升到現在的三十五元,但主要還是要看街坊對價格的接受程度,如果社會經濟環境較好,街坊生活也改善了,他也會適當再提高價錢。
  林老闆最後遺憾的說道,兒女雖然會偶爾來幫忙,但他們都傾向於在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沒有繼承理髮店的意願,但他會一直堅持把這間理髮店做下去。正因為林老闆秉持十年如一日的服務精神,老街坊和一班熟客才會數十年地支持,希望再往後的日子,太平理髮店能繼續堅持這一份服務和堅守精神,將這三代相傳的剪髮手藝更好地服務街坊。
  懷舊的上海式理髮店
  ——紅星美容院
  位於雅廉訪的“紅星美容院”,臨近車來車往的馬路旁,你很難忽視它的存在,並不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顯著,而是因為那塊從右到左書寫的招牌,外墻掛著那象徵理髮店的紅白藍相間轉筒,保留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風格,與附近的現代化建築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又顯得很特別,充滿了懷舊風情。第一次進去,記者就感受到了舊時的老上海風情。當時正值下午三點半左右,客人並不多。記者表明了採訪目的後,一位剪髮師傅告訴我們老闆大概下午四五點才會來巡視一下,讓我們稍後來拜訪。
  下午五點多時,記者再一次來到紅星美容院,客人多了起來,剪髮師傅都很忙碌,旁邊坐著一位看上去有些歲數的老人,師傅示意我們這正是理髮店的老闆,記者正欲上前詢問,背後便傳來了一個聲如洪鐘的聲音:“你們有什麼事?”,轉身望過去,我們看見了一位鶴發童顏,精神奕奕的老太太,她正是這裡的老闆娘林婆婆。林婆婆和先生莫老闆並不是長期駐紮在店內,只是每日下午來與街坊熟客寒暄一番,順道做收銀員。林婆婆雖然上了年紀,但頭腦清晰算術了得,收錢時手腳利落,走動神態自若,完全看不出今年已八十有多。
  據林婆婆介紹,這裡已開張了四十多年,店舖內至今保存著四十多年前的那種樸質面貌,從四張排列整齊、現今已經絕版的理髮椅,到剪髮師傅手上那用作修面刮鬍刀片,無不是老式上海理髮店的復古風格。記者覺得“紅星”這個名字與“紅星二鍋頭”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問林婆婆店舖名字的來由,婆婆說這名字是一個朋友改的,那位老朋友熱愛革命,非常愛國,於是為店舖取了一個名字叫“紅星”。紅星歷經四十年的時代變遷,店內格局基本沒有大變化,只有偶爾修繕一下墻壁,連店舖招牌也只有翻新沒有更換過。林婆婆笑說道,店舖格局小,加上價錢收得不高又是“男界”理髮店,也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變化了。
  “紅星”生意最好的時期當屬七十年代澳門“大放時期”,當時澳門大赦了一批非法移民,林婆婆表示那時提督馬路入住的人數忽然增多,加上附近沒有別的理髮店,客人在那段時期是最多的。但林婆婆也表示就算是客人多,其實也賺不了多少錢,這裡剪髮四十五元一位,連洗剪五十五一位,每月所得扣除剪髮師傅的工資和其他費用,雖然店舖是自己的,沒有租金的壓力,但所賺的也並不多。林婆婆打趣說道,這五年間剪髮價錢從來沒有上調過,連客人也反問老闆為什麼不加價,一旁正在剪髮的師傅開玩笑說:老闆娘不愁吃不愁穿,大把錢養老,便不升價。連結賬的客人也起哄開玩笑,“老闆娘,今天有人採訪你,就不收我錢了吧?”言談間可以感受到客人和老闆那種和睦融洽的氣氛,彼此間的相處如同老朋友一樣熟悉親切。
  隨著時間過去,現今的客人大多數是過去的熟客和老街坊,有些熟客由於習慣了在這裡剪髮,就算搬到氹仔也會回來幫襯。當中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男客人,也有小部分是附近的學生來這邊飛一個“學生頭”。紅星走過的四十多年間,剪頭髮的師傅有部分已經退休,現職的師傅也大都年過五十。林婆婆話現今沒有年輕人願意接手這一門手藝,現今年輕人都追求高薪職業,這一行收入微薄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入行。理髮店現在主要由老闆的侄子來打理,她表示將來應該沒有後輩來接手店舖,頂多是協助打理。通過和林婆婆的一番對話,可以感受到她與熟客員工之間的親厚情誼,面對店舖無人繼承的狀況,她也沒有感到過多的遺憾,而是以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去看待,也許是因為這種豁達的態度和精神,令紅星美容院歷經四十年變幻仍屹立不倒的原因,願這類型復古的舊式上海理髮店能更好的傳承下去,可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見證這種獨特的傳統手藝。   幾經風雨的變遷
  ——ABC藝髪社
  在高士德花園旁有一家ABC藝髪社,來到髮廊門口,門上貼著一張搬遷的告示,門面的招牌有些許泛黃,記者懷著好奇心,走進了這一家看起來有一些年頭的髮廊,探尋它背後的故事。
  甫進去,只見雷老闆和老闆娘還有一名員工正忙得不可開交,店內格局不大,左右兩邊共擺放了六張梳妝鏡,內裡還有三張洗髮床。大概是由於人手比較少,大家都比較忙碌,店內的擺設稍顯淩亂,但也算亂中有致。老闆熱情招呼我們入座,我們表明身份後,老闆沒有多問便爽快地接受我們的訪問。店鋪開業至今已有八年時間,對於一家髮廊來說也算是不短的時間。問及店內的營業情況,雷老闆表示開業以來做的最多的項目是剪髮,染燙項目次之。ABC藝髪社是一家比較現代化的新式髮廊,當中也會有一些針對中老年客戶的服務,比如梳舊式髮型和刮面等等,算是與其他髮廊有些與眾不同的賣點。生意算是一般,但也足夠養妻活兒,賺兩餐溫飽。記者好奇剛進門時看到的那張搬遷告示,問道為什麼要搬遷,老闆說由於樓價市道好,業主見價錢好便將鋪位出售,他迫於無奈唯有搬遷。
  雷老闆從1986年開始從事髮型師這一行業,過去在內地開設髮廊,2006年就在澳門高士德開設了這一家髮廊。他認為在內地開設髮廊不及在澳門的生意業績,內地雖然人口眾多,但市場競爭比澳門要大,相反澳門地方雖小,但客源反而要比在內地的多。面對理髮行業的激烈競爭,問老闆可有什麼對策?他表示要學更多更新的技術和新款髮型,畢竟現在的剪髮美髮項目層出不窮,年輕一代也愛跟著潮流走,為了與同業競爭,不能被潮流所淘汰。
  雷老闆準備搬遷的新店舖是商場的樓上鋪,新店開張之際,會否以一些新項目新優惠來招攬客人?“新搬遷的店舖比現在的店舖要小一些,現在租金較貴,價錢方面還是保持原來的價格才能維持收支平衡,暫時沒有考慮優惠計劃。”雷老闆認為,現在做髮廊在大街開設店鋪經營相對要困難些,反而在一些橫街窄巷和商場店舖開髮廊更加有利可圖。店舖開了八年時間,也積累了一批熟客,老闆開玩笑說“這裡客戶群廣泛,男女老少都有,只要有頭髮的我們都剪。”雷老闆也有顧慮搬遷之後會過流失熟客,但由於市面的舖位租金上升,搬遷也是無奈之舉。
  對於未來生意上的展望,雷老闆抱著觀望的態度,希望在新店舖再多積累一些熟客,如果未來舖租繼續上升,他也做好了結業的準備。他認為在這一行要賺大錢並不容易,也沒有開設分店的意願,因為經營髮廊凡事要親力親為,不能假手於人,擴大生意對於他來說有難度,只有兢兢業業做好本分。
  雷老闆從1986年從事髮型師起,輾轉奮鬥近三十年,經歷了從內地到澳門兩地開店不同經歷,成功在澳門紮根,雖然面對舖租飆升的壓力,但他從容面對,找到另一片新天地。人們常常讚歎髮型師能讓人形象煥然一新,新形象新髮型給他們帶來了自信,但卻忽略了髮型師在背後經營生意的艱難和辛酸。
  結 語:
  理髮美髮這一行業競爭激烈,時尚理髮店日漸增多,美髮項目也琳琅滿目。然而當你走在繁華的城市中,是否注意到一些傳統理髮店?現代人講求時尚潮流,隨著時代的發展,舊式理髮店在夾縫中生存,有部分也開始被逐漸淘汰。這些老店在喧囂的美容美髮潮流中,執著堅守,歷經風雨仍屹立不倒。除了店主的默默堅守,更難能可貴的老街坊老顧客幾十年如一日的支持與信賴。
  除了一些舊式理髮店,一些現代化的理髮店也面臨轉型,面對店鋪租金飆升,他們不得不在別處找尋新天地,也要因應市場競爭而做出更多新嘗試以對抗競爭。在理髮行業立足並不容易,如果沒有把握好隨時面臨結業的危機。所幸的是老闆面對各種壓力,憑著自己的拼搏走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其他文献
7月18日,由行政长官崔世安率领的澳门代表团一行,出席了由穗澳合作专责小组广州市副市长陈明德以及澳方组长、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共同主持的广州穗澳合作会议。双方在会上签署了《广州澳门加强会展业合作协议》、《2012澳门·广州名品展览会作备忘录》、《穗澳加强旅遊合作备忘录》及《关於举办2011年穗澳商协会联席会暨行业合作对接洽谈会的合作协议》等。亲临会议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澳门特区政府
期刊
中国当前社会出现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有的甚至是致命的,关係到改革前途和国家命运,所以政治体制改革不但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且是当前中国的唯一出路。        目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具体的问题和挑战,而且有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是決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的关键问题。这是
期刊
引起澳門社會極大爭議的“高官離補法案”,日前因行政長官崔世安宣告撤回,將重新諮詢。使得這起風起雲湧,一波三折,民眾與政府對立、膠著,持續一周之久的反離補事件,峰迴路轉,和平落幕。一場規模空前,聲勢浩大的萬人遊行,和數千人包圍立法會行動隨之鳴鑼收兵,凱旋而歸。澳門又恢復了往日平靜。平靜中,回首高官離補法出臺,到細則性封殺及至死灰復燃再闖關,禍起蕭牆,其間有太多東西,值得人去思索、琢磨;有很多地方,值
期刊
澳门回归以后,尤其是赌权开放的十年间,随著澳门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中间层的不断扩大,中产阶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中产阶层的“热情”,从前不久特首发表的年度施政报告中即可看出端倪。在施政报告中,再次強调政府要关注中产阶层。我们注意到,事实上,在现任特首上任以来的三份施政报告中,均有此承诺。   在社会学家看来,中产阶层早已不是一个财富标桿的象征,而是起著政治“稳定剂”和“缓冲带”的作用。尤其
期刊
我們知道明朝的開創者、明太祖朱元璋是最恨貪官的皇帝,朱元璋反貪絕對動真格,對貪官使用嚴刑酷法,剝皮點燈,無所不用其極。但縱觀大明276年統治,清官只有屈一指可數的海瑞,而貪官無數,就連萬曆首輔、著名改革政治家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時,還挖出20萬兩白銀,稱其為貪官也不為過。  好官也受賄,這是為什麼?  想當年,建國初期,朱元璋就非常動情地對大臣們說過這樣的話:  “朕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多不恤民,往
期刊
2011年7月19日,穗澳舉行首次合作會議,簽署了4項合作協議,強化雙方在經貿、會展、旅遊和服務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表明了粵澳兩地未來將進一步共同研究探討在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南沙郵輪母港合作、人員往來便利化、高端醫療服務合作、南沙粵澳遊艇“自由行”等領域的合作事宜,全面細化和深化未來穗澳合作的合作領域和內容。  建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澳門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部分。在穗澳合作未來的宏大藍圖中,廣
期刊
五月對澳門人來說,可以用風風雨雨,紛爭頻仍來形容。臨近月尾的一次聲勢浩大的遊行,成為回歸後單一主題抗議政府,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萬人大遊行示威。這之前,市民把驚訝聚焦於一週三次的車禍上;把鮮花獻給來訪的葡國總統。其實本澳許多問題,風雨多於陽光,以致紛爭不斷,意外頻仍,喜憂參半。  五一遊行 年復一年  五月一日,遊行隊伍從路氹蓮花路,三角花園,永寧廣場等地出發,一路上高呼口號上街遊行。九支隊伍由十
期刊
首四月賭稅484億增19%  財政局資料顯示,一至四月公共財政收入570.7億元,按年增長17%。當中來自博彩稅收483.9億元,按年增長19.2%,佔整體財政收入84%。期內公共開支109億元,按年增18.7%。一至四月財政盈餘461.6億元,按年增16.6%。  香港男子開空頭支票騙遝碼85萬  40多歲香港無業男子李某,於去年7月中先後兩次將兩張合共85萬港元支票存入本澳事主在香港的帳戶,事
期刊
每逢“五一”,澳門大小團社就要上街遊行表達訴求,”五一國際勞動節”似乎成了澳門“遊行日”的代名詞。筆者拿今年的“五一”遊行主題和前兩年進行比較發現,外勞問題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在這已成常規化、例行化的議題下,人資、人才等相關話題,於“反對”、“禁止”外勞輸入的大旗中,顯然沒有市場。縱觀近幾年的五一遊行皆如此,哪怕人才、人資荒成草,哪怕此話題在本澳社會熱議一直沒消停過。  說這現象正常,是因為理解,反
期刊
澳門少年感化院座落於路環竹灣馬路一號,周邊環境靜謐而優美。這裡地处偏僻,毗邻澳門監獄,加上四圍高墻鐵網、戒备森严,給人以生人勿近的印象。  月初,本刊記者親往隸屬澳門法務局、收容未成年犯案者的“監獄”——少年感化院探訪。通過一道厚厚的鐵門,再穿過一個寬敞的小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三幢錯落有致的白色樓房。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一個溫馨舒適的房間辦理探訪手續,原來這裡就是家屬探訪犯案子女的探訪室。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