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创造性地将生态教育理念融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如此一来,这就加强了教师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学习,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语文教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法治理念,种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创造生态文明的课堂,将生态文化根植在班级文化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文化;教育教学
小学阶段是对一个孩子塑造良好认知习惯和精神人格的关键期。小学语文的内容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人文情感最为直接,就成了生态文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目前,我国面临许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众多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这场国家建设的改革中,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将生态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维持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要求。要在师生之间维持教学平衡,在生态环境的理念下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上课热情,增强语文课堂的兴趣,要以生态化的教学观念作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改革之后,新课标提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同时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能力素养的培养,新课标的新理念为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当然,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并非固定时间内教授内容的多少,而是固定时间内学生的进步大小。这也正是逐渐用“导师”代替“教师”头衔的原因,突出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主题学习能力和进去意识,将“教”学逐渐向“导”学方向上引导,为教育行业的生生不息提供源泉和動力。比如在讲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这一句时就可以讲讲现在庐山和瀑布的状况。污染严重,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宣讲,或者其他一些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庐山瀑布的现状。最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飞流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进行快乐学习。
二、尊重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语文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使学生的观点有所偏差,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一棒将学生打死,更不要说讽刺、辱骂的话。教师应珍视学生的问题,使他们愿意去质疑和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构建新课标背景下生态环境课堂的核心策略。同时小学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文章。在进行教案编写和备课时就要将生态知识纳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去编成学习的重点。
在植树节前后可以讲述植树节的由来,讲一讲植树节我们应当做哪些力所能及又富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并且以讲故事的方式在课后传达给家长,来加强记忆。或者就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这句话作为接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这么说?引申为森林具体有哪些好处呢?怎样保护森林呢?通过这些问题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得出答案。原来“树可以通过叶片过滤掉空气中很多看不见的有害物质,以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而且树就和人一样,都需要营养和水分。”所以我们要珍爱树木,珍惜每一棵树的健康。这才会让森林更加茂密,才会让树茁壮生长,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渗透生态法制理念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加强自身的学习就是传播者进行生态教育的大前提,进行森林大气、野生动植物、水温等相关环保生态知识的学习,知晓国内国外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哪些问题是难点?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从大环境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再到一草一木,全面和准确地进行清晰定位,才能安排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之中,进行精准的教育。
生态环境建设同其他客观条件一样,从我们呱呱坠地起就得面对,是一个持续性的话题。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直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答,或者讲一些生态犯罪的一些小案例,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就感受到生态法律的神圣和不可侵犯。从小学就在生态法治里面养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好习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从小就融入到学生的心中。
四、将生态文明建社融入班级文化中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果仅仅依靠语文课堂的学习是很难有保证的,要在课外进行阅读和写作,实现自己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健全,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读物,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时候的热情,实现课堂内外学习的有机统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当主动的去教导学生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语。要让男同学主动担当,女同学积极配合。在学生中建设一个相互礼让,共建和谐的小社会。教育更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教师可以主动与宣传部门配合加强生态教育,道德讲堂。或者学生主动捡起一个垃圾,自觉参与值日。生活细节方面不随便乱吐痰,不盲目、快速横穿马路。或者和其他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学习借鉴他们的已知经验和良好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充满了正能量,将生态文明渗透到班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的身份主动良好的去创设民主、自有、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
五、创造正确的对话视角,促进学生自由想象珍爱生命
教师要重视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对话中感悟生命的伟大和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的闲暇时间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大家最想完成的事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这样,让学生对生命价值进行充分思考,在和同学、老师的思维碰撞中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未来努力的目标。在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中,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生命的无价。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作者给学生留下疑问、省略处,让学生对文中的情节进行充分想象。比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文章的最后有一句“长满红锈的鱼钩发出金色的光芒”,教师可以提问:本句想表达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虽然老班长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更是小学生一生中的语文启蒙阶段。所以针对小学生的生态教育在语文这里的领域内不能落下,在生态环境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之中,要更多地跟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将语文变成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岳乃红. 让阅读找回儿童: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路径展望[J]. 教育学术月刊,2016,03:98-104.
[2]胡晓容.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1:20-21
[3]高兴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16,(35):202-203.
[4]杨维龙,周瑛. 生态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24.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文化;教育教学
小学阶段是对一个孩子塑造良好认知习惯和精神人格的关键期。小学语文的内容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人文情感最为直接,就成了生态文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目前,我国面临许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众多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这场国家建设的改革中,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将生态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维持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要求。要在师生之间维持教学平衡,在生态环境的理念下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为了保持学生的上课热情,增强语文课堂的兴趣,要以生态化的教学观念作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改革之后,新课标提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同时确定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能力素养的培养,新课标的新理念为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当然,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并非固定时间内教授内容的多少,而是固定时间内学生的进步大小。这也正是逐渐用“导师”代替“教师”头衔的原因,突出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主题学习能力和进去意识,将“教”学逐渐向“导”学方向上引导,为教育行业的生生不息提供源泉和動力。比如在讲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这一句时就可以讲讲现在庐山和瀑布的状况。污染严重,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宣讲,或者其他一些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庐山瀑布的现状。最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飞流是什么意思,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进行快乐学习。
二、尊重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语文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使学生的观点有所偏差,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一棒将学生打死,更不要说讽刺、辱骂的话。教师应珍视学生的问题,使他们愿意去质疑和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构建新课标背景下生态环境课堂的核心策略。同时小学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文章。在进行教案编写和备课时就要将生态知识纳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去编成学习的重点。
在植树节前后可以讲述植树节的由来,讲一讲植树节我们应当做哪些力所能及又富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并且以讲故事的方式在课后传达给家长,来加强记忆。或者就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这句话作为接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这么说?引申为森林具体有哪些好处呢?怎样保护森林呢?通过这些问题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得出答案。原来“树可以通过叶片过滤掉空气中很多看不见的有害物质,以此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而且树就和人一样,都需要营养和水分。”所以我们要珍爱树木,珍惜每一棵树的健康。这才会让森林更加茂密,才会让树茁壮生长,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渗透生态法制理念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加强自身的学习就是传播者进行生态教育的大前提,进行森林大气、野生动植物、水温等相关环保生态知识的学习,知晓国内国外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哪些问题是难点?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从大环境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再到一草一木,全面和准确地进行清晰定位,才能安排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之中,进行精准的教育。
生态环境建设同其他客观条件一样,从我们呱呱坠地起就得面对,是一个持续性的话题。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直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答,或者讲一些生态犯罪的一些小案例,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就感受到生态法律的神圣和不可侵犯。从小学就在生态法治里面养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好习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从小就融入到学生的心中。
四、将生态文明建社融入班级文化中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果仅仅依靠语文课堂的学习是很难有保证的,要在课外进行阅读和写作,实现自己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健全,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读物,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时候的热情,实现课堂内外学习的有机统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当主动的去教导学生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语。要让男同学主动担当,女同学积极配合。在学生中建设一个相互礼让,共建和谐的小社会。教育更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教师可以主动与宣传部门配合加强生态教育,道德讲堂。或者学生主动捡起一个垃圾,自觉参与值日。生活细节方面不随便乱吐痰,不盲目、快速横穿马路。或者和其他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学习借鉴他们的已知经验和良好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充满了正能量,将生态文明渗透到班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的身份主动良好的去创设民主、自有、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
五、创造正确的对话视角,促进学生自由想象珍爱生命
教师要重视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对话中感悟生命的伟大和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的闲暇时间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大家最想完成的事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这样,让学生对生命价值进行充分思考,在和同学、老师的思维碰撞中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未来努力的目标。在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中,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生命的无价。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作者给学生留下疑问、省略处,让学生对文中的情节进行充分想象。比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文章的最后有一句“长满红锈的鱼钩发出金色的光芒”,教师可以提问:本句想表达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虽然老班长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更是小学生一生中的语文启蒙阶段。所以针对小学生的生态教育在语文这里的领域内不能落下,在生态环境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之中,要更多地跟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将语文变成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岳乃红. 让阅读找回儿童: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路径展望[J]. 教育学术月刊,2016,03:98-104.
[2]胡晓容.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1:20-21
[3]高兴军.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16,(35):202-203.
[4]杨维龙,周瑛. 生态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