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門逢節假日,各旅遊景點無不是遊人如織,造就了珠寶金行、鐘錶手飾、化妝品、藥房、餅食手信、品牌成衣店等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尤以座落世遺景點區的櫛比鱗次商舖為甚,店內店外更是滴水不入,反觀背後的世遺景點卻落得冷冷清清的慘狀,一熱一冷,熟輕熟重,不言自明。本刊記者專程走訪了新馬路、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大三巴斜路,官也街、清平街,以及關閘一帶,看看本澳各旅遊景點區的購物“盛況”。
新馬路 儼然成了“金馬路”
新馬路,原名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連接南灣大馬路和內港,過去是澳門最繁華的市區街道,到處可見中西文物建築及傳統老店,吸引著商賈遊人如至。不過,隨著回歸後內地開放自由行,每年數以千萬遊客大軍湧入澳門,“市肺”新馬路自然成為遊人必遊的目的地。
近年,越來越多新興文化團體持續關注的一個現象:一間又一間經營數十年,承載著澳門文化底蘊的傳統小店,被迫撤離或正逐漸消失於新馬路,取而代之的是沿街矗立著數十間毗連的珠寶金行、鐘錶手飾、品牌成衣店……記者在新馬路一帶觀察到,港資的六福珠寶就有6間,港資的周生生亦有兩間,本土金行“一哥”盛豐珠寶更多逹七間分行,這類專門針對高消費旅客的店舖如此之多,難怪被市民戲稱:新馬路早已不是澳門人的馬路,而是專服務遊人的“金馬路”。
記者所經的每一間店舖,都可見到不論店外的霓虹燈招牌、店門的裝潢、展示櫃的展品,以及迎賓店員的熱情迎接,旨在提供客人殿堂級的享受及激發客人的購買欲。記者親身步入數間珠寶金行店舖,立即有訓練有素的店員熱情招徠,招呼入內就座,及遞上溫暖的水杯,耐心地講解和推薦店內的新產品,如此“人叮人”的營銷手段,客人盛情難卻,乖乖購物的大有人在。
不過,這些珠寶畢竟不是居民的消費必需品,所以,儘管每間店舖門外遊客魚貫而行,店內人山人海,但是鮮有本地居民,更多的是操普通話口音或廣東省口音的內地居民,這也是為何所有店員均以流利的普通話招徠客人的原因所在了。可以說,昔日傳統老店,隨著一間又一間珠寶金行店舖的進駐而退出新馬路,最終導致居民一路“敗退”,行蹤謝絶也正印證了節假日的新馬路是遊人趨之若鶩,居民避之大吉之地。
世遺景點 品牌店佔據區
與新馬路一街相隔的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是澳門最大的行人專用區,又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加上周邊獨特的建築物群、數百年的歷史蘊涵,每天吸引數以萬計的遊人到此感受南歐風情及休間購物。
記者於噴水池、板樟堂、大三巴斜路一帶所見,兩邊都是專供遊人購物的化妝品、品牌成衣、藥房、濠江手信店舖。記者於多間化妝品店,如卓悅、莎莎、屈成氏門內門外都是人頭攢動,相反,一些國際大牌專買店:H2O、SKⅡ、FANCL,就明顯地泠清很多,這跟客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心理有關,畢竟能消費得起高檔化妝品的客人始終不多,自然客人少了一大截。世遺景點玫瑰聖母堂門前休憩地,石凳時刻坐滿遊客,堂內是莊嚴的靜穆,一門之外卻是嘈雜的喧囂,周邊的品牌成衣店,堡獅龍、佐丹奴等等亦成為遊客湧入掃平貨的目標,而玫瑰聖母堂這一世遺景點的存在也是多餘的。
大三巴斜巷,是由議事亭前地通往澳門標誌——大三巴牌坊的必經之道,原本不過一條數百米的古老小道,如今卻面對現實的尷尬,每到節假日和週末,這裡都是人海一片,高峰期不只行路難,搵食也難,購物難。何解?行路難,是因為路窄人多;搵食也難,是因為原有的食肆一間間撤出;購物更難,不是因為購物店少,而是太多,多到成街都成了遊人必到的店鋪了。然而,一個值得全社會都關注的不尋常的現像是,距離數步以至數街之遙的大小街巷,卻是天壤之別的另一番景象,如最逼爆的大三巴牌坊數步之遙的大三巴街至花王堂一段,盡是古董、中西藝術品的商舖,卻從來都是遊客絶跡其中。除了大三巴牌坊前站滿擺弄各種姿勢的遊客忙於拍照外,其後方的哪吒廟,澳門博物舘、大炮臺等等景點也是鮮有人至。難怪有人說:景點區慘淪購物區,任由遊人對世遺景點及文化視而不見,景點成為商品的陪襯,冇眼睇,如此莫大諷刺,印證了澳門文化衝擊的閘門早己大開!
關閘 平民街升格藥房集散地
關閘位於澳門最北面,是從陸路往內地珠海的必經之路。關閘一帶,原本是平民化的住宅區,街邊舖位多是十室九空,近年周邊大廈卻突然被藥房、便利店、手機舖、超市包圍,這些主打遊客生意的舖頭,以藥房最多,銷售奶粉、藥油、尿布、沖涼水等生活用品為主。
由關閘廣場一街之隔的彩虹苑、海南花園、信逹廣場地下舖位所見,顯然已具有一條商業街的騅形:藥房、兌換店、便利店、手信店……記者觀察到,一字排開的店舖,行三、二步就是一間藥房,一律向人們展示巨幅奶粉廣告,甚至擺放整齊的奶粉罐、沖涼液“移步”門口迎客,向遊人招手。
顯然“藥房街”已初具規模,記者所見,時值傍晚時分經關閘廣場離澳的旅客陸續前往舖內購物,每間店舖的顧客十居其九是大包小包的內地遊客,掃貨對象有奶粉、藥品,滿載而歸。同一時間,記者發現關閘馬路、騎士馬路,差不多行二步就一間藥房,店內同樣是客人如潮,店員忙得不可開交。與這些繁華局面對比的是,僅數步之遙的騎士馬路、彩虹商場、澳門大廈附近街道,仍然是各種水客充斥,各種掛牌煙酒行的舖位相當殘破,鮮見有遊人踏足。就連本應定位為便利居民的超市,亦見任何時間都是等候付款的人龍,居民買一支日用品,原本只想貪便利,不想卻要與遊客一起大排長龍,眼見人前人後的遊客個個都是左手一袋,右手一袋的戰利品,沖涼水、糖果、餅乾、都是少不了,令人不禁大叫:好煩!
官也街、清平街餅食手信一條街
提到澳門的手信,發家於清平街的百年老店咀香園和當今澳門手信業“一哥”鉅記,無人不曉,主打的杏仁餅、蛋捲、牛肉乾、花生糖等都是遊客必買品。澳門手信業在90年代步向式微,及時轉型的咀香園和鉅記卻食住“自由行”這條大水喉,賺得盤滿砵滿。如今,鉅記和咀香園分店衝出清平街,走向大三巴斜路、官也街等等。不論在人潮熙熙攘攘的大三巴斜路,還是人流同樣川流不息的官也街,自街頭走至巷尾,不出三五步,總有一間鉅記和咀香園向你招手。
手信業,作為旅遊業的衍生物,得益於自由行內地旅客訪澳這一政策的開放,濠江餅食手信店你爭我鬥搶佔市場,自清平街到官也街到大三巴斜路,鉅記和咀香園到處搶舖插旗,分店開到相當密集,大有食盡地氣之勢,所經之處必推高了舖位租金,加上大灑金錢做廣告宣傳,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廣告成本越大,自然餅食價位也水漲船高,老闆見有利可圖,越發大張旗鼓擴張,分店越開越大,越開越多,造就了官也街、清平街幾條餅食手信一條街,就連一直無人問津的關閘廣場對開平民住宅舖位,咀香園也搵到一間相當規模的大舖,開起唯一的一間手信店。
購物區分離景點區 可行
香港有人提出在邊境建購物中心,專供內地遊客購物,及疏導港人反自由行的情緒。記者認為,在邊境建購物中心,其實澳門也是如此。本期記者專程走訪了多個遊人必到的購物點,所見所聞,都是遊人購物才是主打,旅遊景點倒成了附帶的活動,如很多遊人所言:澳門景點都是看了一次就夠了,但奶粉等日用品卻是用完就要補貨。
據政府所公佈的數據,內地遊客中佔九成是多次往返的廣東省遊客,這些群體早已不是世遺遊文化遊的目標旅客,而是以購物為目的的購物大軍,簡而言之,來澳的目的就純粹只是購物,因應如此,政府何妨不創造更多的購物點,以起到轉移購物遊客去購物點,而把景點讓出給真正有需要的遊客!
若當局理清問題的所在,針對現時的景點區已入死結,而採取適當的措施或推行有關的政策,如免租免稅等政策,扶持有關的手信店搬離世遺景點區,改變世遺景點淪為世俗的購物區,限制人流向世遺景點,尤其大三巴斜路和官也街這兩個滴水不入的景點區,己到了非要疏導不可的混亂象,避免遊人活受罪,業主瘋狂加租的惡性循環中。另外,由政府牽頭開拓多的旅遊購物區,成立一些手信商業區,集匯所有的手信店來經營,在關閘附近改建商場工業大廈為購物中心。尤其是現時的商場商舖多是淪為走私水貨的發貨站和收集站,問題存在多年,可惜從未有當局來監管。若當局建成專門吸納售賣遊客商品的商舖,必可大大改善關閘附近一帶,水客無處不在的混亂局面。
新馬路 儼然成了“金馬路”
新馬路,原名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連接南灣大馬路和內港,過去是澳門最繁華的市區街道,到處可見中西文物建築及傳統老店,吸引著商賈遊人如至。不過,隨著回歸後內地開放自由行,每年數以千萬遊客大軍湧入澳門,“市肺”新馬路自然成為遊人必遊的目的地。
近年,越來越多新興文化團體持續關注的一個現象:一間又一間經營數十年,承載著澳門文化底蘊的傳統小店,被迫撤離或正逐漸消失於新馬路,取而代之的是沿街矗立著數十間毗連的珠寶金行、鐘錶手飾、品牌成衣店……記者在新馬路一帶觀察到,港資的六福珠寶就有6間,港資的周生生亦有兩間,本土金行“一哥”盛豐珠寶更多逹七間分行,這類專門針對高消費旅客的店舖如此之多,難怪被市民戲稱:新馬路早已不是澳門人的馬路,而是專服務遊人的“金馬路”。
記者所經的每一間店舖,都可見到不論店外的霓虹燈招牌、店門的裝潢、展示櫃的展品,以及迎賓店員的熱情迎接,旨在提供客人殿堂級的享受及激發客人的購買欲。記者親身步入數間珠寶金行店舖,立即有訓練有素的店員熱情招徠,招呼入內就座,及遞上溫暖的水杯,耐心地講解和推薦店內的新產品,如此“人叮人”的營銷手段,客人盛情難卻,乖乖購物的大有人在。
不過,這些珠寶畢竟不是居民的消費必需品,所以,儘管每間店舖門外遊客魚貫而行,店內人山人海,但是鮮有本地居民,更多的是操普通話口音或廣東省口音的內地居民,這也是為何所有店員均以流利的普通話招徠客人的原因所在了。可以說,昔日傳統老店,隨著一間又一間珠寶金行店舖的進駐而退出新馬路,最終導致居民一路“敗退”,行蹤謝絶也正印證了節假日的新馬路是遊人趨之若鶩,居民避之大吉之地。
世遺景點 品牌店佔據區
與新馬路一街相隔的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是澳門最大的行人專用區,又以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加上周邊獨特的建築物群、數百年的歷史蘊涵,每天吸引數以萬計的遊人到此感受南歐風情及休間購物。
記者於噴水池、板樟堂、大三巴斜路一帶所見,兩邊都是專供遊人購物的化妝品、品牌成衣、藥房、濠江手信店舖。記者於多間化妝品店,如卓悅、莎莎、屈成氏門內門外都是人頭攢動,相反,一些國際大牌專買店:H2O、SKⅡ、FANCL,就明顯地泠清很多,這跟客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心理有關,畢竟能消費得起高檔化妝品的客人始終不多,自然客人少了一大截。世遺景點玫瑰聖母堂門前休憩地,石凳時刻坐滿遊客,堂內是莊嚴的靜穆,一門之外卻是嘈雜的喧囂,周邊的品牌成衣店,堡獅龍、佐丹奴等等亦成為遊客湧入掃平貨的目標,而玫瑰聖母堂這一世遺景點的存在也是多餘的。
大三巴斜巷,是由議事亭前地通往澳門標誌——大三巴牌坊的必經之道,原本不過一條數百米的古老小道,如今卻面對現實的尷尬,每到節假日和週末,這裡都是人海一片,高峰期不只行路難,搵食也難,購物難。何解?行路難,是因為路窄人多;搵食也難,是因為原有的食肆一間間撤出;購物更難,不是因為購物店少,而是太多,多到成街都成了遊人必到的店鋪了。然而,一個值得全社會都關注的不尋常的現像是,距離數步以至數街之遙的大小街巷,卻是天壤之別的另一番景象,如最逼爆的大三巴牌坊數步之遙的大三巴街至花王堂一段,盡是古董、中西藝術品的商舖,卻從來都是遊客絶跡其中。除了大三巴牌坊前站滿擺弄各種姿勢的遊客忙於拍照外,其後方的哪吒廟,澳門博物舘、大炮臺等等景點也是鮮有人至。難怪有人說:景點區慘淪購物區,任由遊人對世遺景點及文化視而不見,景點成為商品的陪襯,冇眼睇,如此莫大諷刺,印證了澳門文化衝擊的閘門早己大開!
關閘 平民街升格藥房集散地
關閘位於澳門最北面,是從陸路往內地珠海的必經之路。關閘一帶,原本是平民化的住宅區,街邊舖位多是十室九空,近年周邊大廈卻突然被藥房、便利店、手機舖、超市包圍,這些主打遊客生意的舖頭,以藥房最多,銷售奶粉、藥油、尿布、沖涼水等生活用品為主。
由關閘廣場一街之隔的彩虹苑、海南花園、信逹廣場地下舖位所見,顯然已具有一條商業街的騅形:藥房、兌換店、便利店、手信店……記者觀察到,一字排開的店舖,行三、二步就是一間藥房,一律向人們展示巨幅奶粉廣告,甚至擺放整齊的奶粉罐、沖涼液“移步”門口迎客,向遊人招手。
顯然“藥房街”已初具規模,記者所見,時值傍晚時分經關閘廣場離澳的旅客陸續前往舖內購物,每間店舖的顧客十居其九是大包小包的內地遊客,掃貨對象有奶粉、藥品,滿載而歸。同一時間,記者發現關閘馬路、騎士馬路,差不多行二步就一間藥房,店內同樣是客人如潮,店員忙得不可開交。與這些繁華局面對比的是,僅數步之遙的騎士馬路、彩虹商場、澳門大廈附近街道,仍然是各種水客充斥,各種掛牌煙酒行的舖位相當殘破,鮮見有遊人踏足。就連本應定位為便利居民的超市,亦見任何時間都是等候付款的人龍,居民買一支日用品,原本只想貪便利,不想卻要與遊客一起大排長龍,眼見人前人後的遊客個個都是左手一袋,右手一袋的戰利品,沖涼水、糖果、餅乾、都是少不了,令人不禁大叫:好煩!
官也街、清平街餅食手信一條街
提到澳門的手信,發家於清平街的百年老店咀香園和當今澳門手信業“一哥”鉅記,無人不曉,主打的杏仁餅、蛋捲、牛肉乾、花生糖等都是遊客必買品。澳門手信業在90年代步向式微,及時轉型的咀香園和鉅記卻食住“自由行”這條大水喉,賺得盤滿砵滿。如今,鉅記和咀香園分店衝出清平街,走向大三巴斜路、官也街等等。不論在人潮熙熙攘攘的大三巴斜路,還是人流同樣川流不息的官也街,自街頭走至巷尾,不出三五步,總有一間鉅記和咀香園向你招手。
手信業,作為旅遊業的衍生物,得益於自由行內地旅客訪澳這一政策的開放,濠江餅食手信店你爭我鬥搶佔市場,自清平街到官也街到大三巴斜路,鉅記和咀香園到處搶舖插旗,分店開到相當密集,大有食盡地氣之勢,所經之處必推高了舖位租金,加上大灑金錢做廣告宣傳,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廣告成本越大,自然餅食價位也水漲船高,老闆見有利可圖,越發大張旗鼓擴張,分店越開越大,越開越多,造就了官也街、清平街幾條餅食手信一條街,就連一直無人問津的關閘廣場對開平民住宅舖位,咀香園也搵到一間相當規模的大舖,開起唯一的一間手信店。
購物區分離景點區 可行
香港有人提出在邊境建購物中心,專供內地遊客購物,及疏導港人反自由行的情緒。記者認為,在邊境建購物中心,其實澳門也是如此。本期記者專程走訪了多個遊人必到的購物點,所見所聞,都是遊人購物才是主打,旅遊景點倒成了附帶的活動,如很多遊人所言:澳門景點都是看了一次就夠了,但奶粉等日用品卻是用完就要補貨。
據政府所公佈的數據,內地遊客中佔九成是多次往返的廣東省遊客,這些群體早已不是世遺遊文化遊的目標旅客,而是以購物為目的的購物大軍,簡而言之,來澳的目的就純粹只是購物,因應如此,政府何妨不創造更多的購物點,以起到轉移購物遊客去購物點,而把景點讓出給真正有需要的遊客!
若當局理清問題的所在,針對現時的景點區已入死結,而採取適當的措施或推行有關的政策,如免租免稅等政策,扶持有關的手信店搬離世遺景點區,改變世遺景點淪為世俗的購物區,限制人流向世遺景點,尤其大三巴斜路和官也街這兩個滴水不入的景點區,己到了非要疏導不可的混亂象,避免遊人活受罪,業主瘋狂加租的惡性循環中。另外,由政府牽頭開拓多的旅遊購物區,成立一些手信商業區,集匯所有的手信店來經營,在關閘附近改建商場工業大廈為購物中心。尤其是現時的商場商舖多是淪為走私水貨的發貨站和收集站,問題存在多年,可惜從未有當局來監管。若當局建成專門吸納售賣遊客商品的商舖,必可大大改善關閘附近一帶,水客無處不在的混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