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關於如何突破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困局,推動本澳多元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澳門社會各界都極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繼早前政府公佈將引薦30間公司進駐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後,月初經濟財政司譚伯源司長回應記者提問時,承認政府有意向中山翠亨謀地發展一事,有關澳門產業多元化的話題再度成為本澳輿論的關注焦點。
多元未見 仍顯單一
在澳葡政府政策扶持下,澳門自60 年代起經濟結構開始變化,70 年代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到80 年代一度呈現出口加工業、旅遊娛樂業、建築地產業和金融業四大經濟支柱併存的態勢,然而好景不長,受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取消、人力資源摯肘等環境的影響,經濟持續下滑,至90年代中期,澳門工業幾乎全線撤離。
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進取,開放賭權引進外資,恰逢內地自由行開放的東風,澳門遇上有史以來的發展契機,自此澳門賭業持續做大做強,更創下每年三千多億賭收的奇蹟,同時帶動了澳門旅遊酒店零售業大發“自由行”財。博彩業造就新澳門的同時,令各行各業的人力資源更加緊拙,亦加速了澳門傳統行業的極速潰退,這就是今天大家所見到的,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不堪人力和財力的雙重打擊面臨邊緣,商業區和旅遊景點附近的傳統老店蹤跡越來越難尋覓,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押店、珠寶店、化妝品店等專向遊客而開的新興生意。
多年來,澳門博彩業發展一路高歌,財源滾滾,佔總體GDP的七成以上,令人瞠目結舌,反觀非博彩旅遊業產業卻一路萎縮,形成此消彼長的無奈現實,這不禁令所有有識之士擔憂澳門社會的長遠發展。事實上,推動本澳經濟多元化發展,不只是中央政府對此一直耳提面命,來自本澳社會有關的呼籲也是不絶於耳,甚至已淪為老生常談的戲語,這樣說,似乎是大為不敬,然而,這也是當下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儘管政府施政報告年年在把推動經濟多元化列作施政方向,然而,產業多元化不彰的事實一直讓社會各界極為關注,亦備受社會所垢病。更為社會輿論所爭議的是,以博彩業為龍頭產業的經濟格局極依賴外向型經濟,在政府一再傾斜政策下,博彩業這一元經濟卻如虎添翼般做大做強,以單一的博彩產業為龍頭的格局能持續多久,這也是為什麼本澳社會和中央各級官員所擔憂的所在。
橫琴協助澳門產業多元
2009年中央推出面積106平方公里的棋琴發展規劃時,劃撥了5平方公里給粵澳合作產業園區,以協助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目標。隨著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展開招商工作,如今籌備多年的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亦為本澳社會各界所憧憬,未來究竟橫琴能否力推澳門產業多元呢?也正是當下全社會所關注的熱門議題。
據悉,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去年展開招商共收到89份投資計劃,專案涉及旅遊休閒、物流商貿、科教研發、文化創意、高新技術、醫藥衛生、金融服務等行業。按橫琴管委會所要求入園門檻不少於一億人民幣註冊資金,並且只有商務金融服務、休閒旅遊、文化創意、高新技術和科教研發五類專案可進入,而且專案用地起拍價按樓面價格計算,按逐次遞增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也難怪有澳門社會人士質疑,橫琴訂定如此高的標準,對於本澳多數中小企業來講都是毫無意義的。
不久前譚伯源司長多次表示:政府將於月內推薦30個項目,投資粵澳合作產業園區,有望實現“政府推動、企業主體、以大帶小”的模式,推動澳門多元經濟發展。事實上,這30家本澳企業能否真正成功入園,除了前提條件是資產過億元的先決條件,已讓本澳社會尤其商界不滿,還要看橫琴管委會是否準許其入園,如橫琴管委會牛勁主任回應記者時所指,最重要的是項目的具體規劃和內容。此番表態讓人難免猜測紛紛,當中似乎隱含著種種的不確定性。可見所謂的粵澳合作,澳門政府和澳門企業都處於下風,可以說是非常地被動。難怪有媒體報導指,澳門方制肘多多,至於引頸期盼多年的澳門中小企入園大展拳腳的期望,會否“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過早斷定都是空談,甚至是紙上談兵。
其實,上述言論也非空穴來風,澳門中聯辦李主任於兩會期間率先透露,澳門特區政府正與中山翠亨商討租地或買地謀發展。這一消息傳來澳門,迅即引起本澳輿論熱議。如不少傳言所指,李主任在兩會這種高層面的平臺公佈,而非澳門特區政府向澳門社會公佈,頗為離奇。事件中,至少可顯示李主任對澳門和珠海兩地政府在橫琴合作方面出現的問題是非常熟悉的,同時也可看出中央有意借兩會這一平臺力推澳門和中山方面的合作。
筆者認為,在融合區域發展方面,特區應把視野放得更廣、看得更遠。當下,若澳門政府能順應中央的明示,在真誠地與橫琴方合作的同時,亦轉而與門檻更低、政策更優惠的廣州南沙、中山翠亨進行合作,以解決本澳土地資源短缺的不足,以及推動本澳產業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給澳門中小企走出去的機會,從而拓展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如此不失為一個最實在的,而且雙方都樂意接受的途徑,對於最終力推本澳產業多元化之路而言,也是難得一見的曙光。
借鑒跨境工業區的失敗經驗
珠澳跨境工業區,最早是由澳門和珠海兩地政府牽頭,200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旨在應對2005年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度取消對澳門帶來的衝擊,宗旨以發展工業為主,兼顧物流、中轉貿易、產品展銷等功能。
2009年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珠澳跨境工業區時,特別強調要積極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的發展。此外,《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明確,要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重點發展高端物流、展覽展銷、中轉貿易、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建設現代物流商務園區。然而,現實中的尷尬卻是,珠澳跨境工業區實行廿四小時通關、專用口岸以及保稅區等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並未能實現其成立時的初衷。不可否認的是,跨境工業區成立的意義,不只是停留在政策優惠的層面,對當時的澳門中小企製造業而言,可以話是一個絶處逢生的轉機,無奈失敗己成不可否認的事實。關於多年來本澳社會人士所提“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的呼籲,是否已有成效?這可從當年政府所建的跨境工業區大樓大部分廠房人去樓空得知答案與否,至於其他的建設用地仍是未見開發,一派蕭條景象,也是令人噓唏。
作為首間也是唯一的一間兩地合作的跨境工業區,慘淡運營已是有目共睹,甚至於被批評為一事無成,深究箇中一系列問題的癥結在哪里?有人說,發展工業已時過境遷,也有人說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機制不順……如今,兩地政府對工業區重視程度日趨淡化,跨境工業區似乎己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不管是澳門還是珠海政府及商界,對名存實亡的跨境工業區也不再有興趣出謀劃策。儘管如此,筆者認為,政府在籌展粵澳合作產業園之際,更應借此機遇總結跨境工業區的失敗,從中吸取經驗,以免日後重蹈覆轍。
由澳門政府推動本澳產業多元發展,不僅關係到本澳的經濟發展問題,而且已經上升到一個社會問題的高度。未來,政府能否如各界所期望,真正借區域合作這一途徑來力推澳門的產業多元化呢?在這一過程中,萬事開頭難,但是即便是再難,也要嘗試去做。否則,長此以往,只會裹足不前,更難以實現多元之路,最慘重的是,博彩這一元卻佔盡天時地利而獨大的局面持續存在,這樣不但可能令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落空,也令廣大市民失望,民心失信於民,政治上官員又失威,更何談可持續打造和諧穩定社會的目標。
繼早前政府公佈將引薦30間公司進駐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後,月初經濟財政司譚伯源司長回應記者提問時,承認政府有意向中山翠亨謀地發展一事,有關澳門產業多元化的話題再度成為本澳輿論的關注焦點。
多元未見 仍顯單一
在澳葡政府政策扶持下,澳門自60 年代起經濟結構開始變化,70 年代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到80 年代一度呈現出口加工業、旅遊娛樂業、建築地產業和金融業四大經濟支柱併存的態勢,然而好景不長,受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取消、人力資源摯肘等環境的影響,經濟持續下滑,至90年代中期,澳門工業幾乎全線撤離。
回歸後特區政府積極進取,開放賭權引進外資,恰逢內地自由行開放的東風,澳門遇上有史以來的發展契機,自此澳門賭業持續做大做強,更創下每年三千多億賭收的奇蹟,同時帶動了澳門旅遊酒店零售業大發“自由行”財。博彩業造就新澳門的同時,令各行各業的人力資源更加緊拙,亦加速了澳門傳統行業的極速潰退,這就是今天大家所見到的,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不堪人力和財力的雙重打擊面臨邊緣,商業區和旅遊景點附近的傳統老店蹤跡越來越難尋覓,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押店、珠寶店、化妝品店等專向遊客而開的新興生意。
多年來,澳門博彩業發展一路高歌,財源滾滾,佔總體GDP的七成以上,令人瞠目結舌,反觀非博彩旅遊業產業卻一路萎縮,形成此消彼長的無奈現實,這不禁令所有有識之士擔憂澳門社會的長遠發展。事實上,推動本澳經濟多元化發展,不只是中央政府對此一直耳提面命,來自本澳社會有關的呼籲也是不絶於耳,甚至已淪為老生常談的戲語,這樣說,似乎是大為不敬,然而,這也是當下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儘管政府施政報告年年在把推動經濟多元化列作施政方向,然而,產業多元化不彰的事實一直讓社會各界極為關注,亦備受社會所垢病。更為社會輿論所爭議的是,以博彩業為龍頭產業的經濟格局極依賴外向型經濟,在政府一再傾斜政策下,博彩業這一元經濟卻如虎添翼般做大做強,以單一的博彩產業為龍頭的格局能持續多久,這也是為什麼本澳社會和中央各級官員所擔憂的所在。
橫琴協助澳門產業多元
2009年中央推出面積106平方公里的棋琴發展規劃時,劃撥了5平方公里給粵澳合作產業園區,以協助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目標。隨著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展開招商工作,如今籌備多年的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亦為本澳社會各界所憧憬,未來究竟橫琴能否力推澳門產業多元呢?也正是當下全社會所關注的熱門議題。
據悉,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去年展開招商共收到89份投資計劃,專案涉及旅遊休閒、物流商貿、科教研發、文化創意、高新技術、醫藥衛生、金融服務等行業。按橫琴管委會所要求入園門檻不少於一億人民幣註冊資金,並且只有商務金融服務、休閒旅遊、文化創意、高新技術和科教研發五類專案可進入,而且專案用地起拍價按樓面價格計算,按逐次遞增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也難怪有澳門社會人士質疑,橫琴訂定如此高的標準,對於本澳多數中小企業來講都是毫無意義的。
不久前譚伯源司長多次表示:政府將於月內推薦30個項目,投資粵澳合作產業園區,有望實現“政府推動、企業主體、以大帶小”的模式,推動澳門多元經濟發展。事實上,這30家本澳企業能否真正成功入園,除了前提條件是資產過億元的先決條件,已讓本澳社會尤其商界不滿,還要看橫琴管委會是否準許其入園,如橫琴管委會牛勁主任回應記者時所指,最重要的是項目的具體規劃和內容。此番表態讓人難免猜測紛紛,當中似乎隱含著種種的不確定性。可見所謂的粵澳合作,澳門政府和澳門企業都處於下風,可以說是非常地被動。難怪有媒體報導指,澳門方制肘多多,至於引頸期盼多年的澳門中小企入園大展拳腳的期望,會否“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過早斷定都是空談,甚至是紙上談兵。
其實,上述言論也非空穴來風,澳門中聯辦李主任於兩會期間率先透露,澳門特區政府正與中山翠亨商討租地或買地謀發展。這一消息傳來澳門,迅即引起本澳輿論熱議。如不少傳言所指,李主任在兩會這種高層面的平臺公佈,而非澳門特區政府向澳門社會公佈,頗為離奇。事件中,至少可顯示李主任對澳門和珠海兩地政府在橫琴合作方面出現的問題是非常熟悉的,同時也可看出中央有意借兩會這一平臺力推澳門和中山方面的合作。
筆者認為,在融合區域發展方面,特區應把視野放得更廣、看得更遠。當下,若澳門政府能順應中央的明示,在真誠地與橫琴方合作的同時,亦轉而與門檻更低、政策更優惠的廣州南沙、中山翠亨進行合作,以解決本澳土地資源短缺的不足,以及推動本澳產業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給澳門中小企走出去的機會,從而拓展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如此不失為一個最實在的,而且雙方都樂意接受的途徑,對於最終力推本澳產業多元化之路而言,也是難得一見的曙光。
借鑒跨境工業區的失敗經驗
珠澳跨境工業區,最早是由澳門和珠海兩地政府牽頭,200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旨在應對2005年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度取消對澳門帶來的衝擊,宗旨以發展工業為主,兼顧物流、中轉貿易、產品展銷等功能。
2009年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珠澳跨境工業區時,特別強調要積極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的發展。此外,《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明確,要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重點發展高端物流、展覽展銷、中轉貿易、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建設現代物流商務園區。然而,現實中的尷尬卻是,珠澳跨境工業區實行廿四小時通關、專用口岸以及保稅區等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並未能實現其成立時的初衷。不可否認的是,跨境工業區成立的意義,不只是停留在政策優惠的層面,對當時的澳門中小企製造業而言,可以話是一個絶處逢生的轉機,無奈失敗己成不可否認的事實。關於多年來本澳社會人士所提“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的呼籲,是否已有成效?這可從當年政府所建的跨境工業區大樓大部分廠房人去樓空得知答案與否,至於其他的建設用地仍是未見開發,一派蕭條景象,也是令人噓唏。
作為首間也是唯一的一間兩地合作的跨境工業區,慘淡運營已是有目共睹,甚至於被批評為一事無成,深究箇中一系列問題的癥結在哪里?有人說,發展工業已時過境遷,也有人說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機制不順……如今,兩地政府對工業區重視程度日趨淡化,跨境工業區似乎己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不管是澳門還是珠海政府及商界,對名存實亡的跨境工業區也不再有興趣出謀劃策。儘管如此,筆者認為,政府在籌展粵澳合作產業園之際,更應借此機遇總結跨境工業區的失敗,從中吸取經驗,以免日後重蹈覆轍。
由澳門政府推動本澳產業多元發展,不僅關係到本澳的經濟發展問題,而且已經上升到一個社會問題的高度。未來,政府能否如各界所期望,真正借區域合作這一途徑來力推澳門的產業多元化呢?在這一過程中,萬事開頭難,但是即便是再難,也要嘗試去做。否則,長此以往,只會裹足不前,更難以實現多元之路,最慘重的是,博彩這一元卻佔盡天時地利而獨大的局面持續存在,這樣不但可能令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落空,也令廣大市民失望,民心失信於民,政治上官員又失威,更何談可持續打造和諧穩定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