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感悟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x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教材从四年级起每学期都会安排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这部分内容,很多教师有着同样的困惑:什么是“策略”?它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教学的重点是“策略”还是“解决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两点感悟】
  一、何谓“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大部分教师潜意识里可能就直接理解为方法,其实策略与方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例如,在研究圆面积计算时,通过分、移、拼等方法,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都是转化,可具体的转化方法是不同的。策略是方法的灵魂,它支配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方法是策略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在策略的调控下加以选择和运用。方法可以习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做并示范给他们看,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
  二、“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
  新教材删除了“应用题”这一用语,并不是指没有应用题了,而恰恰是因为应用题无处不在,教材中联系生活的情境使数学知识几乎处处都以“应用题”的方式呈现。
  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应该比应用题更宽广,它贯穿在所有数学内容的学习之中,而不仅仅在应用题中;它所期望的教学目标更宽泛,已不仅仅是解题,更多的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它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更灵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探索精神。
  【三点思考】
  一、以问题为载体
  问题只是学生经历策略学习的载体,但选择好问题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问题要能激发学生运用某种策略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列表”策略时,倘若我们只是根据情境图直接出示“请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问题就没有挑战性,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寻求策略的需要。如果我们把问题的条件以声音的形式播放,语速再快一些,学生面对较多、较复杂的信息,来不及分析,便萌生了要借助策略帮自己整理思路的想法。这样,借机渗入简洁、有序记录条件的方法,“列表策略”就“应需而生”了。
  其次,问题要具有探究性,要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需的策略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稍微跳一跳,能够够得着”。
  二、以“策略为中心”
  策略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体验策略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策略的能力,所以不能以解决问题来代替策略教学。比如在教学“转化”的策略时,很多学生喜欢用列方程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课上默许这种方法,那么就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引导学生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1.体验策略的价值
  策略的获得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感悟过程。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而后组织学生交流,确定所需使用的策略,接着就是指导学生具体运用策略的过程,在过程中把握策略的基本特征。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明确提出“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使用策略的?使用策略有什么好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该策略?”引导学生在及时的反思中体验策略的独特价值。
  2.策略使用的交叉性
  策略的使用不是单一的,比如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这一单元的实际问题,核心思路固然是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使问题简化,但是,如何实现这种简化,如何分析假设后数量关系的变化,如何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这就需要画图和列表。画图和列表能为学生运用策略的思考过程提供支持,从而也就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策略价值的体验。
  3.突出策略,适当舍弃
  重视计算训练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但在策略教学中,却应该对计算有所舍弃。还是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这一单元一共给学生提供了十道题目,并且其中绝大多数题目所涉及的计算都较为简单。教材的编排意图很显然并不在于要让学生掌握多少问题的具体解法与结果,而是侧重于让学生感受解题过程中策略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策略意识。
  三、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的
  策略是方法的灵魂,又是思想的雏形。策略教学的长远目标应该是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材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但其中暗含的数学思想却是无穷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思想的渗透。如,列表、列举的策略,可以渗透“分类”思想;画图策略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倒推策略时,可以引导学生领会可逆和互逆性思想;转化策略要让学生领会不变量思想等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通过策略教学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必定要经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策略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媒介,让学生能够筹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自己找到出路,而不是仅能背出正确的答案。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黑格尔曾说:“世界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有情节、有形有色的艺术活动,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绘画的基本功训练,概念化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习惯了依葫芦画瓢的绘画。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打破常规,积极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手法,不让学生宝贵的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明确指出: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评价的观念,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使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一、课堂评价丰富多彩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师的评价语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富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课堂评价
《泉城》是一篇语言清新的散文,课文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唯美的画面、整齐的句式、丰富的联想,作者通过语言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对于这类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合作与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实现美景、美文、美感共舞的精彩。  一、创设情境听泉——曲调酿情韵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
一、情景再现  镜头一  又到音乐课了,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个个兴奋得如快乐的小鸟。新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一齐背唱上一节课学习的歌曲。琴声响起,学生劲头十足地唱了起来,可是唱着唱着,声音变小了,凌乱了……我很生气:“怎么不会唱啦?”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歌词忘了。”  镜头二  星期一的早上,刚走进校园,迎面碰上一位熟识的家长,她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王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可喜欢唱歌了,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着力推出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可实际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不易操作,课堂指导中教师不易把握,加上综合性学习牵涉范围广,不易以试题来考查,所以所占分值很少,甚至没有。因而,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内容无须当做教学重点,只读读文本中的材料就了事。本来十课时的教学内容,用五课时就完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真的不重要吗?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又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启迪。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体会,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评价应注意以下策略。  策略一:注意使用好启发性教学常用语  启发性提示语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语言。教师借助启发性提示语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或暗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提
美化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是每个英语老师所追求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可以为课堂创造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简笔画以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备受学生的喜爱,使他们兴趣大增,简笔画增强了语言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学生被有趣的画面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他们快速记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巧妙运用简笔画。  一、运用简笔画化解教学中
当下,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已悄然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的心田。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带给了语文教学更多的灵动与思考。但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突破语文教学瓶颈,提高阅读效率呢?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只有基于课文特点,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确立阅读突破口,才能找到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光明大道。  一、以研读课文标题为突破口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它蕴
学生写作文难,主要原因是无内容(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乡土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享之不尽的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绘家乡景之美  美莫过于大自然。我们家乡陆郎虽没有名山大川,但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翠竹传情,绿茶迎宾,时刻散发着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陆郎的
2009年秋,我校一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课题实验研究。这个课题源于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阅读教学与生活的重建”课题研究思路。两年来,我们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课题试验研究以来,我们采用分层推进的方法,从课题的起步、实验的过程、中期成果交流、遇到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