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跟随新疆肿瘤医院的乳腺专家们到基层巡诊,阿勒泰市骆驼流动医院只会是一个新鲜而有趣的名词。停留在想像里。
阿勒泰市骆驼流动医院,有4个流动巡诊点,主要为阿勒泰牧场牧民提供医疗服务。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只是其中的一个。
7月15日16时许,医疗巡诊队出发前往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150公里,车队跑了近5个小时。“如果不是去年新垫高和拓宽了原来的牧道,这一趟单程至少要跑9个小时。”去之前,阿勒泰市副市长马丁介绍说。
即便是行驶在新垫高和拓宽了的牧道上。在上下左右剧烈颠簸的车里,仍然能清晰地看到路况的恶劣和不畅。记不清翻过几道达坂、趟过几条季节河、避让过多少辆狭窄山路对面驶来的大小车辆,终于抵达了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一年四季,骆驼流动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是这样跟随着转场的牧民,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作为他们的同行,我尊敬他们。”自治区知名专家、自治区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倪多说。
四面是山,围住了一大片开阔草原,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就坐落在北面的一片山坡上。医疗点大门外,阿勒泰市骆驼流动医院院长夏汗和其他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多时。
医院为啥起名叫骆驼
“把医院的名字叫作骆驼,是有原因的,”夏汗说,“1983年,医院刚刚成立。行政隶属于阿勒泰市人民医院。那时候下乡巡诊,连个固定的医疗场所都没有,三人一组的小分队就吃住在牧民的毡房里。每到季节更替牧民转场的时候,就把医疗器械和药品驮在骆驼背上,跟随着牧民转场而迁徙。”
仅仅是设立医疗点已不能满足牧民的医疗需求。上世纪90年代后,为了更好地为牧民提供医疗服务,骆驼医院从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分离出来,常年驻守在牧区,在沙吾尔山医疗点、托尔盖特医疗点、额尔齐斯河医疗点和社区服务站4个点巡回医疗,z4小时出诊为牧民服务。“在牧区大力推行定居和半定居前,我们医院要为方圆近300平方公里内4个医疗点,包括吉木乃县、布尔津县和阿勒泰市的近8万名牧民提供服务。随着定居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定居牧民数量的逐年增加,还有近2万名牧民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夏汗说。“一年有10个月都在牧区,4个医疗点相互之间的距离都在百多公里,前些年骑骆驼转场的时候,在路上走一个星期是常有的事情,”骆驼流动医院支部书记巴哈尔·库巴汗说,“牧区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风湿、类风湿、阑尾炎、外伤、妇科病等,总要有人为他们看病吧。”
骆驼医院并不因为它名字的乡土味,而少了现代化的设备以及基本的科室设置。“医院现在开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也配备了心电图机、血常规检测仪、尿常规检测仪、便携式B超机。可以在医疗点上,为牧民做阑尾切除术、疝气手术,甚至是剖腹产手术。”夏汗说。
夏汗和他的伙伴们,做着与城市里的医生大体相同的工作。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医生。
我们都是牧民的娃娃
骆驼医院现有工作人员18名,其中主治医师2名、医师4名、助产师1名、医士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财务人员2名、高级工2名。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里工作了20年,有的仅仅工作一年,还有的是夫妇俩都在医院工作。这里,几乎人人身上都有难忘的故事。
46岁的主治医师哈吉克力木,在骆驼医院已经工作了20年。想从寡言少语的哈吉克力木那里,了解骆驼医院最初的样子,着实不容易。“1987年,毕业于阿勒泰地区卫校。1990年上的山,一直到现在。”他一句话就概括了20年。“刚上山的时候,是和牧民吃住在一起的,赶上夏季连续下雨,自带的口粮吃完了,要不是牧民接济,还真不知道咋办呢。”“进山眉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上个月结婚了,我还被邀请去喝了喜酒。算起来,从进山到现在,我亲手接生的孩子,就已经超过100个了。”哈吉克力木的胡子一翘一翘地,很高兴。“我媳妇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难产。这里手机没信号,也没有座机,等我得到消息再搭车赶回阿勒泰的家时,孩子都去世好几天了,还是个男孩,怪让人心疼的。”哈吉克力木的情绪有些低落。“没想过要离开这里,生活了快20年的地方,有感情了。”哈吉克力木说。
23岁的米兰别克,2009年7月刚从阿勒泰卫校毕业,同月,他来到骆驼医院上班。“我是这里工龄最短的。”淳朴的小伙子一脸憨厚。
米兰别克的衣柜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儿科学》《诊断学基础》《妇产科学》《药理学》等排列整齐。“医生这个职业是要不断学习的,大山里虽然信息闭塞,但也不能忽视了学习。”米兰别克说。
不抽烟不喝酒的米兰别克,每个月是这样分配自己500元的月薪的:给父母留出200元,100元左右的生活用品费用,剩下的全部买资料书。“跟老医生好好学本事,能为牧民解除病痛,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33岁的木拉提·瓦提汗是位“年轻的老医生”,他在骆驼医院已工作了12年。
和其他医生不一样的是,木拉提·瓦提汗两口子都在这家医院工作,妻子阿依提·加玛丽是骆驼医院的护士和化验员。
4岁的那尔泰是木拉提夫妇的独子,这个季节刚好幼儿园放假,木拉提把孩子从阿勒泰市接上了山。“山里比市里好,因为这里有爸爸妈妈。”儿子的回答,让木拉提有些说不出滋味。“山里没信号,有时候,实在想孩子想得不行,就到两公里外的一座山头上,拿着手机找信号,就想听听孩子的声音,”木拉提说,放下电话,“心里空空的。”
对孩子的思念和牵挂当然不仅仅是木拉提在医院工作的全部印象。他先后处理的两个病号,让他深深体会到在牧区当一个医生的价值。“1999年8月的一天,蒙古族牧民切克尔打草时,左臂被大型割草机齐根斩断,等我们赶去的时候,人已经昏迷不醒,血流不止。如果不及时转运出山,病人肯定没救了。紧急止血之后,医院又掏了1000元雇了辆卡车,颠簸了9个小时,一路陪护把切克尔送到阿勒泰,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医生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救死扶伤中,这是我这个职业的骄傲。我们医院所有的医生,都是牧民的后代,为他们做事,是我们的责任。”木拉提说。
给他们更多的支持
7月16日,听说有自治区专家来牧区巡诊,牧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一个上午下来,百来号人还真让肿瘤医院的乳腺专家们有些应接不暇。很快到了午饭时间,还有牧民陆陆续续来到医院。“能多看几个就多看几个,山高路远的来一趟,还是多做点事吧。”70岁的倪多说。此前不到50天,她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导致11根肋骨骨折。来骆驼医院巡诊,是她刚刚恢复正常工作的第二周。
倪多的身边,围拢着骆驼医院的医生们。“倪多主任在医疗界有‘倪神手’的称呼,是否患有乳腺疾病,经她的手一触诊,八九不离十。我们医院并不是经常有这样的知名专家来,我们很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夏汗说。
夏汗和他的医生们当然还渴望更多的学习机会。“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医生是全科医生,如果脱产学习,医疗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一个萝卜几个坑,根本就离不开。”夏汗说,“缺少了继续教育的机会,阅历和学历都会受影响,医技提高缓慢,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上不去。”
让夏汗忧虑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医院的性质是非营利性,业务收入每年至多4万元到5万元。而医院的其他支出就超过10万元,这其中包括每年的搬迁转场费、取暖费、医院雇人看护费、车辆日常使用和维护费等等,”夏汗说,“超出的这一大块,只能年年向上级争取拨款,甚至自己到地区和自治区跑项目,以求得到一些支持。”
与资金上的匮乏并存的,还有医院设备的老化。“现有的B超机、心电图机是便携式的,已使用多年并经多次维修,给日常诊断带来不便。给医院提供照明的发电机,也因为老化,常常瘫痪。”支部书记巴哈尔·库巴汗说。
艰难中总有令人振奋的事发生。7月16日,由上级财政拨款投资20万元,包括两间新病房、一间手术室和一间x光检测室的新病区,已开始动工兴建。“骆驼是最耐旱、吃苦耐劳的动物,医院现在转场和下牧区巡诊虽然早就不用骆驼了,但骆驼精神,是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魂,这个永远不能丢。”夏汗说。
阿勒泰市骆驼流动医院,有4个流动巡诊点,主要为阿勒泰牧场牧民提供医疗服务。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只是其中的一个。
7月15日16时许,医疗巡诊队出发前往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150公里,车队跑了近5个小时。“如果不是去年新垫高和拓宽了原来的牧道,这一趟单程至少要跑9个小时。”去之前,阿勒泰市副市长马丁介绍说。
即便是行驶在新垫高和拓宽了的牧道上。在上下左右剧烈颠簸的车里,仍然能清晰地看到路况的恶劣和不畅。记不清翻过几道达坂、趟过几条季节河、避让过多少辆狭窄山路对面驶来的大小车辆,终于抵达了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一年四季,骆驼流动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是这样跟随着转场的牧民,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作为他们的同行,我尊敬他们。”自治区知名专家、自治区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倪多说。
四面是山,围住了一大片开阔草原,托尔盖特夏牧场医疗点就坐落在北面的一片山坡上。医疗点大门外,阿勒泰市骆驼流动医院院长夏汗和其他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多时。
医院为啥起名叫骆驼
“把医院的名字叫作骆驼,是有原因的,”夏汗说,“1983年,医院刚刚成立。行政隶属于阿勒泰市人民医院。那时候下乡巡诊,连个固定的医疗场所都没有,三人一组的小分队就吃住在牧民的毡房里。每到季节更替牧民转场的时候,就把医疗器械和药品驮在骆驼背上,跟随着牧民转场而迁徙。”
仅仅是设立医疗点已不能满足牧民的医疗需求。上世纪90年代后,为了更好地为牧民提供医疗服务,骆驼医院从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分离出来,常年驻守在牧区,在沙吾尔山医疗点、托尔盖特医疗点、额尔齐斯河医疗点和社区服务站4个点巡回医疗,z4小时出诊为牧民服务。“在牧区大力推行定居和半定居前,我们医院要为方圆近300平方公里内4个医疗点,包括吉木乃县、布尔津县和阿勒泰市的近8万名牧民提供服务。随着定居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定居牧民数量的逐年增加,还有近2万名牧民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夏汗说。“一年有10个月都在牧区,4个医疗点相互之间的距离都在百多公里,前些年骑骆驼转场的时候,在路上走一个星期是常有的事情,”骆驼流动医院支部书记巴哈尔·库巴汗说,“牧区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风湿、类风湿、阑尾炎、外伤、妇科病等,总要有人为他们看病吧。”
骆驼医院并不因为它名字的乡土味,而少了现代化的设备以及基本的科室设置。“医院现在开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也配备了心电图机、血常规检测仪、尿常规检测仪、便携式B超机。可以在医疗点上,为牧民做阑尾切除术、疝气手术,甚至是剖腹产手术。”夏汗说。
夏汗和他的伙伴们,做着与城市里的医生大体相同的工作。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医生。
我们都是牧民的娃娃
骆驼医院现有工作人员18名,其中主治医师2名、医师4名、助产师1名、医士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财务人员2名、高级工2名。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里工作了20年,有的仅仅工作一年,还有的是夫妇俩都在医院工作。这里,几乎人人身上都有难忘的故事。
46岁的主治医师哈吉克力木,在骆驼医院已经工作了20年。想从寡言少语的哈吉克力木那里,了解骆驼医院最初的样子,着实不容易。“1987年,毕业于阿勒泰地区卫校。1990年上的山,一直到现在。”他一句话就概括了20年。“刚上山的时候,是和牧民吃住在一起的,赶上夏季连续下雨,自带的口粮吃完了,要不是牧民接济,还真不知道咋办呢。”“进山眉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上个月结婚了,我还被邀请去喝了喜酒。算起来,从进山到现在,我亲手接生的孩子,就已经超过100个了。”哈吉克力木的胡子一翘一翘地,很高兴。“我媳妇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难产。这里手机没信号,也没有座机,等我得到消息再搭车赶回阿勒泰的家时,孩子都去世好几天了,还是个男孩,怪让人心疼的。”哈吉克力木的情绪有些低落。“没想过要离开这里,生活了快20年的地方,有感情了。”哈吉克力木说。
23岁的米兰别克,2009年7月刚从阿勒泰卫校毕业,同月,他来到骆驼医院上班。“我是这里工龄最短的。”淳朴的小伙子一脸憨厚。
米兰别克的衣柜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儿科学》《诊断学基础》《妇产科学》《药理学》等排列整齐。“医生这个职业是要不断学习的,大山里虽然信息闭塞,但也不能忽视了学习。”米兰别克说。
不抽烟不喝酒的米兰别克,每个月是这样分配自己500元的月薪的:给父母留出200元,100元左右的生活用品费用,剩下的全部买资料书。“跟老医生好好学本事,能为牧民解除病痛,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33岁的木拉提·瓦提汗是位“年轻的老医生”,他在骆驼医院已工作了12年。
和其他医生不一样的是,木拉提·瓦提汗两口子都在这家医院工作,妻子阿依提·加玛丽是骆驼医院的护士和化验员。
4岁的那尔泰是木拉提夫妇的独子,这个季节刚好幼儿园放假,木拉提把孩子从阿勒泰市接上了山。“山里比市里好,因为这里有爸爸妈妈。”儿子的回答,让木拉提有些说不出滋味。“山里没信号,有时候,实在想孩子想得不行,就到两公里外的一座山头上,拿着手机找信号,就想听听孩子的声音,”木拉提说,放下电话,“心里空空的。”
对孩子的思念和牵挂当然不仅仅是木拉提在医院工作的全部印象。他先后处理的两个病号,让他深深体会到在牧区当一个医生的价值。“1999年8月的一天,蒙古族牧民切克尔打草时,左臂被大型割草机齐根斩断,等我们赶去的时候,人已经昏迷不醒,血流不止。如果不及时转运出山,病人肯定没救了。紧急止血之后,医院又掏了1000元雇了辆卡车,颠簸了9个小时,一路陪护把切克尔送到阿勒泰,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医生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救死扶伤中,这是我这个职业的骄傲。我们医院所有的医生,都是牧民的后代,为他们做事,是我们的责任。”木拉提说。
给他们更多的支持
7月16日,听说有自治区专家来牧区巡诊,牧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一个上午下来,百来号人还真让肿瘤医院的乳腺专家们有些应接不暇。很快到了午饭时间,还有牧民陆陆续续来到医院。“能多看几个就多看几个,山高路远的来一趟,还是多做点事吧。”70岁的倪多说。此前不到50天,她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导致11根肋骨骨折。来骆驼医院巡诊,是她刚刚恢复正常工作的第二周。
倪多的身边,围拢着骆驼医院的医生们。“倪多主任在医疗界有‘倪神手’的称呼,是否患有乳腺疾病,经她的手一触诊,八九不离十。我们医院并不是经常有这样的知名专家来,我们很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夏汗说。
夏汗和他的医生们当然还渴望更多的学习机会。“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医生是全科医生,如果脱产学习,医疗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一个萝卜几个坑,根本就离不开。”夏汗说,“缺少了继续教育的机会,阅历和学历都会受影响,医技提高缓慢,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上不去。”
让夏汗忧虑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医院的性质是非营利性,业务收入每年至多4万元到5万元。而医院的其他支出就超过10万元,这其中包括每年的搬迁转场费、取暖费、医院雇人看护费、车辆日常使用和维护费等等,”夏汗说,“超出的这一大块,只能年年向上级争取拨款,甚至自己到地区和自治区跑项目,以求得到一些支持。”
与资金上的匮乏并存的,还有医院设备的老化。“现有的B超机、心电图机是便携式的,已使用多年并经多次维修,给日常诊断带来不便。给医院提供照明的发电机,也因为老化,常常瘫痪。”支部书记巴哈尔·库巴汗说。
艰难中总有令人振奋的事发生。7月16日,由上级财政拨款投资20万元,包括两间新病房、一间手术室和一间x光检测室的新病区,已开始动工兴建。“骆驼是最耐旱、吃苦耐劳的动物,医院现在转场和下牧区巡诊虽然早就不用骆驼了,但骆驼精神,是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魂,这个永远不能丢。”夏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