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n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72-0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谈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里把“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提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议程上。
  众所周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师为主的“教”,注重以生为主的“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即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但是在解读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习。
  这是一种对自主学习的误解。严格意义上讲,自习是学生围绕教师“教”为中心而实施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围绕“学”为中心的学习行为与学习品质。自习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并非放任学生毫无目标地展开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放任的自由学习实际上是无效教学的体现。
  三是自主学习理解为限定范围的“知识学习”。
  自主学习的资源一定是对等的,即师生共享。如果仅仅是教师圈定的某些知识范围(如教材中某一章节或者段落),那么这种自主学习依然是学生的“被自主”,起不到激发自主思维和培养主动探究的作用。
  四是自主学习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延续。
  往往一些教师在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后都会留下一道课后思考题供学生完成,并简单将这样理解为自主学习。实际上自主学生是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类化在课后完成。
  五是将自主学习理解为教师自主,学生学习。
  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满堂灌”的模式,只不过把“人灌”变成多媒体的“电灌”。一节课完全由教师来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这种自主学习是教师角色的“越位”,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际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而应该是依据学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在导学环节中有些教师采取了提纲法,指导学生以纲要的形式来自我阅读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熟悉程度;在知识点讲解时有些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增加学生对教材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在习题讲评时有些教师使用互动交流法,师生围绕习题的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展开分析讨论等等。笔者就人民版历史人物选修,《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所设计的自主学案展开探讨。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创造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平台,尤其对教材要合理定位。就本节内容而言,属于选修教材,其内容可读性强,适合给学生一个知识纲要,在授课前先进行自我预习,熟悉教材内容。再则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在必修教材中已有涉及(如必修一的辛亥革命、必修二的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等),可先用一节课时间指导学生罗列孙中山一生重大的历史事件,既起到复习必修部分知识的作用,又完成了选修部分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笔者将这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归纳,第二课时设计自主学案,以材料和思考题为铺垫,师生共同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从不同历史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案页首先分析课程标准,列出第一课时的重要知识,设计如下:
  课程标准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重点知识: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进行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罗列重要知识后,确定评价孙中山所需要运用的史观。通常而言,史学界对于评价孙中山的角度可以从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等着眼。限于课时,笔者选择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三个角度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对于所选的三个史观并没有预先的知识储备,所以笔者先把三个史观的简要概念展示在课件幻灯片中,供学生了解。
  在这一材料思考题设计中,笔者铺设了两个自主学习的小环节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一是解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二是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的不足,并自主探究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前者属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培养学生提取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后者属于解题技能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本题的训练,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了孙中山在近代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中的伟大先导作用,初步掌握运用史料从不同层面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笔者以为实现选修教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以归结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培养学生自我阅读教材的能力。就中外历史人物这一选修模块而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来熟悉教材。所谓泛读,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参阅纲目,初步了解如古今中外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事迹以及评价。所谓精读,就是指导学生提炼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最后引导学生运用主干知识简要评述历史人物,达到教学目的。
  二是培养学生编制知识结构的能力。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展线索、因果关系及相互内在的联系,是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师往往自我设计体系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掌握,却忽略了学生自我归纳整理知识这一重要的自主学习环节。选修教材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独立性,可以指导学生就某一专题的内容展开知识结构的自我归纳。
  三是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是什么”,更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还有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去提出问题。如上文中的自主学案,除了从三个不同历史观去评价孙中山之外,笔者还设计课外的延伸环节:
  课后探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评价孙中山?请同学们自我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课后笔者主动和学生交流,进一步提供其他历史观的评价角度,整合学生们查询的课外材料,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历史认知能力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集体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能力。限于篇幅,不详加赘述。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并没有统一固定的套路,相信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本着以生为本,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摆在教学第一位,努力创设有益的平台,定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实施一年,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借鉴名校的成功模式,不断调整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实现了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了从完全按照大纲、教材进行教学到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材的转变,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实现了由教师单打独斗到发挥集体智慧的备课方式转变,实现了从传统的教案编制到导学案编制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生主体 教材处理 用教材
期刊
【摘要】课改十年,当我们呼吁科学课从“喧嚣”回归“理性”的时候,人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但一线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们上课时,碰到的最棘手的却可能是教学组织方法与策略的问题,本文就提高科学课探究效率的教学组织策略展开浅议,希望能引发老师们对于此问题的更多关注。  【关键词】科学课 理性 教学组织 课堂常规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我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潜力。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乡土案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打动学生,激活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7-0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农村德育活动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必须营造文化,对学生生活环境(包括自身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施以影响,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  德育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33-01  七彩缤纷的小学语文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她清凌凌的、潺潺地流淌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流淌在学生的心田,而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这条小河中一朵最令人关注的浪花!阅读是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完善自我、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认了字,必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的欲望,新颁布的《语文课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因此任务型教学必然成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走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针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进行探讨,主要阐述任务型教学的概念、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任务型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基本模式 基本原则 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6-01  语文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实施创造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营造一种气氛,从而把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2.鼓励质疑,探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还给学生以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嘴,给学生以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设
期刊
【摘要】乡土生活展示着丰富地域特产和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把信息技术与当地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寻求信息技术的素材,把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课堂,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制作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让学生经历鲜活而具体的生活体验,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为信息技术学习提供精神动力,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乡土生活 素材 情景 兴趣小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节英语写作课的实践与反思,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的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  【关键字】写作课 兴趣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49-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