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困境及突围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的音乐鉴赏公共课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遭遇到较多的困难。分析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使高校音乐鉴赏课焕发新的光彩。
  关键词: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困境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等教育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吸收中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尊重多元化的文化,大力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设了多种公共艺术课,这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些高校的音乐鉴赏课教师教学过于专业化,学生根本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导致选修的人数减少,影响正常开课。为此,本文将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音乐鉴赏教育遭遇困境主要是由于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由赫尔巴特原创,经过苏联教育人士改造传入我国。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相关心理学的理论对其进行调整,逐渐形成现在的模式。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个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普遍被使用。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理论的深入剖析和系统教學,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构建知识框架。该教学模式围绕“三中心”进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教学主要采取灌输的方式,即“学生听、教师讲”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分重视教师的角色,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中任何一部分的缺失对教学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中,主要采取的是“传递—接受”的模式,尽管其在高校的教学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但是这始终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是中心,课堂教学是中心,教材是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学范围内。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很少,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学生的个性被严重制约。
  2.只重视知识的传播,忽视能力的培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是我国高校重要的教学目标。高校的音乐教学采用“传递—接受”的模式,简单地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唯一目的。这必然造成学生的参与性大大降低,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弱化了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只重视音乐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教学既是学习认知过程,同样也是情感的一种传递,认知和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高校的音乐教育采取“传递—接受”的方式,仅仅重视知识的认知过程,忽视了有效的情感传达,重视学生智商的培养,忽视了对情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难以满足学习者的情感需求,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的突围
  针对“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不足,教师可以主动采取“情境—陶冶”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积极的情感调动起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成长。采用“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中的不利因素,要实现两个重要转变:
  1.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并重。“情境—陶冶”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和教师共同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转变。“情境—陶冶”模式重视音乐鉴赏公共课的特点,注重展现音乐教学的文化性,教学中突出审美知识的学习,注重研究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评价与教学相辅相成。多元评价注重评价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评价与真实生活的联系,注重问题解决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的新评价观,对课程与教学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元评价将给传统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带来挑战,同时也是对纸笔测验评价方式的必要补充。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个性化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现状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主体对客体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应用型的内涵,分析了“应用型”市场营销课程的着眼点,并探索了课内实训方法,设计了考核方式,以期对该课程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市场营销;应用型;课内实训  2015年11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提出至2017年辽宁省除部属院校外,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占比将达到70%左右。沈阳大学遵循辽宁省政府的指导意见,积极向“应用型”发展。目前实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食品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存在的不足,结合“阶梯递进、双证通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普通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阶梯递进;双证通融;食品专业;课程改革  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在许多综合性院校都有开设,该专业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偏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培养目标决定了各课程的培养方案编制过程中考虑到
期刊
摘 要: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几千年的中医传承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特点。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当前中医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借鉴古代医学教育模式培养现代中医学人才。  关键词:古代医学;中医教育;构建  目前,中医教育正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因此对我国古代中医教育模式进行认真总结,并对相关命题深入探讨是中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古代医学教育模式入手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探讨了
期刊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教育的国际化也在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取长补短。与传统教学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以中澳合作项目的教育教学为例,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英语;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通过与海外学校强强联手,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它的实质是引
期刊
摘 要:针对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监管,生产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为期2周。经过多年的实践,传统的生产实习方式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的职业心理健康现状和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關键词:校企合作;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现代课程体系。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药学学生的职业心理状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校企优势互补,采取全程化的职业心理教育,将教育从校园课堂拓展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高职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英语教学,重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英语;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国务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因此,高职英语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义务教育开始普及,高等教育也逐渐大众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在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对其价值观的干预及指导。我国台湾地区高校以通识教育为载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不断强化对受教者的价值观渗透,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在德育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我国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适合5~13岁少儿的美术教育模式。少儿美术教育应摈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创造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激发少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育模式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素质教育慢慢步入人们的视野。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未来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绘画,它小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大到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