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指出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开展此项工作所共同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困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46-02
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它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是创造事业的能力,创业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更高级表现形式。
创业教育发源于美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涵盖中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跃的创新创业活动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已经获得全球的共识,创新创业教育波及到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大学。而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起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比较低。日前出台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全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而欧美国家则达到20%至30%左右。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也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当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符合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2、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外在需要和政策导向,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突破认识误区,以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主要目标。当然,高职院校又因自身的特点,开展创新教育工作不得不面临一个有一个难点问题。
2.1 高职教育的培养观念存在误区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创业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认识误区。一些老师认为,只有高层次的人才能创业,搞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职生来讲是要求过高了?这种认识误区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想障碍。事实上创新创业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创新与创业。掌握了创新思维就可以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做出业绩,而创业就是运用个人的才智、资金通过创办企业。就创业者的资格来说,凡是具有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及能力就能创业,学历高低不是主要因素。创业教育是为了帮助高职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在岗位上创新,有条件的进行自主创业,高职生需要有“事业心和开拓教育。
2.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软件条件缺乏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科研水平、创业教师师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等方面。高职院校与教师本来不重视科学研究,而科研工作很多都是需要有创新性的探索,而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又与科研方面的创新密切关联性。创业教师师资方面;没有针对创业教师的培训计划,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没有自身成创业的经历,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不熟悉,他们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训练,既缺乏理论素养也缺乏实战经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而许多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只停留在讲座上。
2.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硬件条件相对缺乏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与社会支持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资金缺口,实践性教学投入也很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并没有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也没有资金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进行支持。社会和地方政府,往往带有功利性,只投资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而对创业教育鼓励多投入少。
2.4 高职院校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院校热衷于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兴办各种类型的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器,参加创新设计大赛,但这些都忽视了最本质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实,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因而仅仅是提供进行创新创业的场所,少量同学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是不够的,必须要依靠教学手段潜移默化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3、探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相关思路
3.1 构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并将该课程和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对现有的公共基础及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将创新理论引入课程中,改革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业思想的强力渗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2 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
是指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来影响和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创业和善于创新创业。如通过校刊、宣传栏等宣讲成功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价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大赛,树立创新创业的典型;组织成功创业成功人士(尤其是创业成功的学生)到校宣讲等等。
3.3 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为学生创新与创业提供平台与机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建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让学生能够开展创新实验以及创业实践。并充分的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工作平台搭建,引进企业,让学生进入现实的企业,亲自参与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环节。鼓励学生借助企业支撑的网络平台实行创业体验,进行创业模拟,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校内营销体验等活动;帮助部分有充分准备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对实施性强的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与校外的相关扶持创新创业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好服务,例如与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建立合作关系。
3.4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师资队伍是关键。高职院校主管部门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是要聘请专职或兼职的有实战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二是应鼓励在岗教师创新创业,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a.研究并制定相关的创新创业考核体系,在教师考核中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考评。b.是注重激励,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分配机制,肯定创新创业型教师的价值,制订相关的岗位津贴,在待遇上适度倾斜等。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困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46-02
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它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是创造事业的能力,创业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更高级表现形式。
创业教育发源于美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涵盖中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跃的创新创业活动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已经获得全球的共识,创新创业教育波及到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大学。而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起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比较低。日前出台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全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而欧美国家则达到20%至30%左右。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也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当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符合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2、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外在需要和政策导向,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突破认识误区,以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主要目标。当然,高职院校又因自身的特点,开展创新教育工作不得不面临一个有一个难点问题。
2.1 高职教育的培养观念存在误区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创业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认识误区。一些老师认为,只有高层次的人才能创业,搞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职生来讲是要求过高了?这种认识误区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想障碍。事实上创新创业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创新与创业。掌握了创新思维就可以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做出业绩,而创业就是运用个人的才智、资金通过创办企业。就创业者的资格来说,凡是具有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及能力就能创业,学历高低不是主要因素。创业教育是为了帮助高职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在岗位上创新,有条件的进行自主创业,高职生需要有“事业心和开拓教育。
2.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软件条件缺乏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科研水平、创业教师师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等方面。高职院校与教师本来不重视科学研究,而科研工作很多都是需要有创新性的探索,而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又与科研方面的创新密切关联性。创业教师师资方面;没有针对创业教师的培训计划,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没有自身成创业的经历,对企业运营和管理不熟悉,他们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训练,既缺乏理论素养也缺乏实战经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而许多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只停留在讲座上。
2.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硬件条件相对缺乏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与社会支持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资金缺口,实践性教学投入也很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并没有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也没有资金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进行支持。社会和地方政府,往往带有功利性,只投资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而对创业教育鼓励多投入少。
2.4 高职院校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院校热衷于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兴办各种类型的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器,参加创新设计大赛,但这些都忽视了最本质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实,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因而仅仅是提供进行创新创业的场所,少量同学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是不够的,必须要依靠教学手段潜移默化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3、探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相关思路
3.1 构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并将该课程和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对现有的公共基础及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将创新理论引入课程中,改革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业思想的强力渗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3.2 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
是指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来影响和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创业和善于创新创业。如通过校刊、宣传栏等宣讲成功创业对个人及社会的价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大赛,树立创新创业的典型;组织成功创业成功人士(尤其是创业成功的学生)到校宣讲等等。
3.3 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为学生创新与创业提供平台与机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建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让学生能够开展创新实验以及创业实践。并充分的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工作平台搭建,引进企业,让学生进入现实的企业,亲自参与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环节。鼓励学生借助企业支撑的网络平台实行创业体验,进行创业模拟,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校内营销体验等活动;帮助部分有充分准备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对实施性强的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与校外的相关扶持创新创业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好服务,例如与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建立合作关系。
3.4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师资队伍是关键。高职院校主管部门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是要聘请专职或兼职的有实战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二是应鼓励在岗教师创新创业,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a.研究并制定相关的创新创业考核体系,在教师考核中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考评。b.是注重激励,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分配机制,肯定创新创业型教师的价值,制订相关的岗位津贴,在待遇上适度倾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