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1w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基本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思想品德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告诫训导,以至于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无聊乏味,久而久之都抗拒上道德与法治课。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入手,以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科学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以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各个学科的综合学习。
  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思维
  根据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无律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及公正阶段。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正处于自律和公正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认知的冲突,而这种道德与法治认知的冲突正是基于学生现有道德与法治思维水平之上的。比如,在教学《我很诚实》一课时,笔者通过故事讲述、情境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诚实的内涵,认识说谎的危害。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种教学情境:某人的父亲得了癌症,家人知道后都向父亲隐瞒了真相,这时候的说谎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并展开积极的思辨与交流。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不能在教學中迁就学生的已有认知,也不能“以己之见”压制学生,让学生盲目地听从、奉行,而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学情。
  二、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发展为现实认知水平。以《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是让学生学会沟通。在教学中,笔者将教师的“不完美”作为思辨、研讨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是学生对教师作为“道德权威”的超越,让学生认识到“老师首先是一个人”,而“人无完人”。笔者通过出示教师因为误会而批评学生,让学生感到受委屈、被冤枉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怎样对待老师的这些‘蛮不讲理’?”在思辨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老师也是被简单现象给迷惑了,所以我们不应该怨恨老师。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该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说明缘由,下一次老师就会主动地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也是普通人,我们不应该苛责老师。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我们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就会对我们产生意见,我们也会对老师产生意见,等等。通过辨析,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三、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融入、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在新时代背景下,容易出现一种“怎么都可以”的道德相对主义,因而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进行优化引导尤为重要,它是培育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条件。比如,在教学《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时,学生对“助人为乐”这一社会主义美德提出疑问:路人骑车跌倒是否要帮助扶起来?如果骑车人诬陷做好事的人怎么办?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思辨、研讨,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新的《民法典》深化学生的认知,并融入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让学生坚定“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的信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思维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同时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的启发、引领,让学生的学习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基于学生的思维起点、水平,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优化、提升,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小方块是一种直观模型。借助小方块,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静止的数学运动起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下面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笔者的幾点思考。  一、借助小方块,探索数学规律  数学知识具有数与形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模型把数与形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摆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让数学静止的知识动起来,找到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口语交际,在教材编写上注重生活化的交际话题,制定了完善的目标体系,方便教师实施教学.笔者以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rn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需要在教学中落实两个语文要素:一是阅读训练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二是表达训练要素“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口语交际的核心目标是“交际”.要实现目标的精准化,使口语交际的训练变得清晰而有质量,还需要对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在“我们都来讲笑话”口语交际的
期刊
今年“五一”长假的一天,我应友人邀请赴某乡镇游玩转悠,美其名曰:文化调研.在某镇中心小学,与校长的短暂交谈勾起了我对三十年前往事的回忆,回忆起与之职位相同、风格迥异的第一任领导来.他就是乡教办主任陶国祥先生.于是,我向这次同行的朋友深情地讲起陶主任的故事.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活动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第一,创设表演情境,感受参与趣味;第二,创设劳动情境,明白自身价值;第三,创设网络情境,了解課程资源;第四,创设实地操作情境,练习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这四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参与实践活动的趣味,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实践;情境;
我们的古文用语简洁,词义丰富,颇有韵味,小学生接触、学习一些浅显易懂的小古文,有利于提早熟悉、浸润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语言敏感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亲和力和自信.rn由于古文中的语言已不是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语言,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学习的规律,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目标不在于鉴赏评价,也不在于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篇篇背诵,而是要立足小学生的实际认知,依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依托充满情意的文本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建立对古文的语感,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保持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期刊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多孩家庭将会越来越多,有男孩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如何当好男孩的妈妈是来咨询的家长们经常问到的问题。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来咨询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中,男孩家庭似乎要比女孩家庭多一些。看来,民间流传的“带男孩要比带女孩累三倍”的说法真不是夸张,
期刊
“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教育改革多年了,积累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嘴上喊着与时俱进,手里举着“生本教育”“学的课堂”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大旗,但思维方式没有改变,依然在课堂中因循守旧,每天重复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思维方式若不改变,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不能得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得不到提高。  一、将点状式思维转换为整体式思维  在几何学中,
期刊
阅读是语文素养之根,是写作能力之基.写作是阅读的过程与方法的检验,也是阅读的结果及其转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读写一体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做出相应指导.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一、激活認知  很多学生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一点挫折,就心灰意懒、偃旗息鼓,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形成自我怀疑的心理,最终一蹶不振。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关注班级中因挫折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创设多种路径,让学
期刊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和学习方式需抓住当代教育的特点,把握好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微课是创新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精练、针对性强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虽然“微课自主学习单”是微课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教师应优化小学数学“微课自主学习单”的设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自主学习单  “微课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