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之间 烟火升腾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河早已封神,世界文化遗产都承认了它,我们就默默地认可就好。
  虽说是“遗产”,但大运河是活的,不是开挖出来让人观瞻的艺术品,它是融入饮食男女的寻常生活中的,虽然已经入列世界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它也不是被人们供奉起来的“遗产”,大运河不是孤零零的一条河,它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缠绕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灌溉农田,也可以行驶舟船,还可以浣衣淘米,更可以用来感慨古今。
  欣赏大运河,你得把它和周边的风土、人情、天空、阳光、旷野、人文、美食一起欣赏。有意思的是苏州和运河的结合,吴国人开凿了大运河的第一锹土,运河是发端于吴地的。这样一看,一部苏州运河的历史和苏州城的历史几乎就是平行的了。
  大运河柔情似水,江南水乡如梦。运河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苏州的繁荣,反过来说也成立,没有苏州,运河也会逊色很多!
  大运河苏州段,不算长,也不算短。绕着苏州转一圈,和城里的小桥流水握个手,和城外的太湖照个面,春风化雨,进入江南苏州,一番热闹喧嚣,运河注定不一样,苏州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
  云水之间,烟火升腾。
  河与人
  苏州人不稀罕水。每条河流都盈盈欲泼的样子,不用像北方那样担心河水干涸。
  以前外婆家前面就是一条河,左右邻居在这条河里洗衣服洗菜,不讲究的洗完了也就洗完了,讲究一点的会用自来水再过一遍,后来知道这条河是大运河的一条支流。早晨常常是被船只的鸣笛声闹醒的,偶尔还会有小渔船慢悠悠地在河上晃着,船上载着几只鸬鹚用来捕鱼。以前河水特别清澈,虽不至于到清澈见底的程度,但足够小娘鱼们在河水里洗干净头发了,男孩子们夏天的傍晚则会到河里洗澡顺带捉鱼摸虾。这是大运河流经乡镇的样子。
  大运河在苏州城里是走外围位置的,它的任务主要是迎来送往,拓宽苏州的眼界。古往今来,一大批文人墨客溯水而来:白居易、杨万里、陆龟蒙、刘禹锡……轰轰烈烈地来,留恋不舍地走。
  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把苏州在诗文中描述得秀丽清雅,那是苏州;此中生活的苏州文人墨客沈周、文征明、唐伯虎又把苏州描摹得风流倜傥,这是苏州;生活在市井中的寻常百姓眼里,桃花坞木刻年画里充满世俗喧嚣的场景,也是苏州。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苏州太完美了,以至于常常被架上擂台,去跟另一个“天堂”杭州比。有什么好比的呢?一样也不一样,苏州人自顾自地过着精致的日子。吃穿用度都讲究,容不得将就。这份精致,也特别受皇城贵胄的追捧。从苏州出发沿着大运河北上的航船,好不热闹,大米、丝绸、刺绣、织锦、茶叶和陶瓷,都是京城显贵们的生活必需品,离了不能活;还有书画、文玩,是要去附庸风雅的;更有活泼泼的赶考人、匠人、以及梨园子弟!对,没错,唱曲的!唱的是产自苏州的昆曲,软软糯糯,清丽典雅。苏州前前后后有50位状元,1500多名进士,为官上任可谓络绎不绝,大运河是一条奔赴前程的绝好水路。这些科举及第、乘船上任的举子,品位不俗,怎么打发时间?带上一些唱昆曲的梨园子弟,袅袅娜娜的昆曲清音飘荡在运河上,就这么风雅不俗地进了京。阳春白雪,配上骨子里的书卷气,令人艳羡。
  苏州的精致也是一种居家过日子的滋润,大运河两岸,那些精美的吃食,真叫人眼花缭乱、垂涎不已。母油船鸭、平望雪糕、锅巴汤、枫镇大面、蟹粉烧麦、麦芽塌饼、青团子乃至一整桌运河宴……从大运河进入苏州地界的运河吴门第一镇望亭,到四河汇集的平望,跟大运河有关联的美食多了去了。如今到运河边走走,还能看到老式茶馆零星地存活着,茶馆里人声鼎沸,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身了。
  能屈能伸,亦雅亦俗。
  对于大运河,苏州人也不怠慢不马虎。每周一晚上,都会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苏州驴先生大运河巡护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到大运河边巡河护河,他们中以年长的老苏州居多,有人提着拎袋,弯腰捡起垃圾,有人手拿着抹布,走走停停,细心擦拭步道宣传牌。巡护队的成员据说都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背着AED和急救包,路遇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大运河滋养着这座城市和人,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养护着这条河。
  当然,苏州不是一直这么精致和温柔的。别看苏州现在软软糯糯的,春秋吴越时却是刀光剑影的。中国古代最为精良的青铜兵器大都出自吴国,干将、莫邪原是两把传说中的宝剑,如今被刻进了苏州的路名。几个著名的刺客都被写进了史书,杀鱼烹饪的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屠夫要离演出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苦肉计刺杀了庆忌……总之,就是蛮刚烈的。吴国当年的抱负可不止偏安东南一隅,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北方,为了北上争霸,吴国在今天的扬州附近开挖了邗沟,是大运河的最早开端。
  大运河后来连通了南北。南来北往的买卖,络绎不绝的赶考学子,意气风发的上任新官,皇帝一次次南巡,显贵们一波波地退隐,熙来攘往,运河几乎是必经水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为阴,带着女性能量。大运河就是一条温柔的女性化的河流,仿佛携带了春风化雨的力量,江南的山渐渐变成温山,江南的水渐渐成了软水。莺飞草长,斜风细雨,大运河是一种默默的滋润,融进了饮食男女的生活之中,柔化了其中人的性格。
  “由好勇而柔慧,由尚武而崇文,苏州人性格的流变似乎是随着大运河的通达而开始的。小家碧玉式的精致软化了生命的质感,风月情怀冲淡了江山气度,这就是苏州人。”——《大运河传》里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河与城
  京杭运河苏州段是环抱着苏州的,苏州城内贯穿苏州城与运河相连的有七条主干河道——三条横河与四条直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横四直”,这个如棋盘一般的格局,刻于1229年的《平江图》上就有。整个苏州就仿佛浸润在水网之中,大运河绕城而过,和城市的水网相连,也和苏州的母亲湖太湖相通。绕城一周的护城河是大运河的航道,也是城防设施。
  河与城渊源深厚,运河水呵护着这座城市,也滋养着这座城市。
  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斌介绍,“大运河经济造就了苏州明清鼎盛时期名副其实的‘百业之城’和‘百作之城’。历史上,苏州商业门类齐全,至康熙年间,城内有布店近 80 家,金铺珠宝铺近 80 家,木商 130 余家。而作為丝绸手工业的重镇,至雍正年间,苏州有踹布坊450 余家、踹匠 2 万余人,城东半为机杼声。仅清代中叶《姑苏繁华图》上标有具体市招的店铺就多达 230 余家。整个明清时期,苏州全城曾出现过 160余处地域型的商业会馆,至同治年间,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商人在苏所设商号达 80 余家,而徽商经营在泾流纵横、市镇林立的苏州地区更是有‘无徽不成镇’的声势。技艺精湛的苏作,几乎覆盖了传统手工业的所有领域,并且像木作、玉作、珠宝业、刺绣业、刻书业、年画业、花木业、制扇业、制伞业,甚至小到颜料业、儿童耍货业,都居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核心位置或引领时尚的领先地位。”
  时代更迭,大运河奔腾不息,历史滚滚向前。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城河4条运河故道,以及城区盘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和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7个遗产点段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因此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对于大运河及其周边,苏州是呵护备至的。今年1月12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启动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将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串珠成链,以便更好地激发大运河文化带的活力。大运河,又一次搅动这座城市一池春水,正奔腾进入下一个有意思的时代。
其他文献
“看到这里换上了73个360度高清监控设备,监控室的屏幕上呈现清晰的实景,改善了老旧小区安防设施瘫痪的状况,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姑苏区人大代表张海菁说道。她的一条建议惠及了吴门桥街道三个社区上万居民的生活安宁。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老百姓。这两年来,吴门桥街道为了让代表们真正走到百姓身边,让倾听的耳朵凑得更近些,让履职的步伐迈得更有力些,研究探索了各种接访方案。2021年更是围绕民生
期刊
多年前,我沉迷于吴中山水访古探幽,每逢周末,必去山里,风雨无阻。尤其热衷于摩崖石刻,常常发动一群人进山寻找,大有找不到一方誓不罢休之势。差不多五年间,共找到600多方古摩崖,其中最多的当属民国元老李根源,不过还有一个黄安涛,居然有12方之多。  黄安涛(1777-1847),浙江嘉善人,字凝舆,号霁青,医家黄凯均之子。嘉庆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广东潮州知府,护理广东惠潮嘉道。  黄安涛旅游好留“
期刊
“这是2012年韩雪来苏州拍戏的场景,这是侯勇主演的《下辈子你还是我的父亲》……”近日,家住同益里12号的马建平向人们展示了众多与明星的合照,说起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他笑着表示,作为古城内的民国时期建筑,他家曾接待过十几个剧组的拍摄。  同益里内风情足,老宅颇受剧组“宠”  走进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的同益里,精美的雕花门头极具民国特色,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两个铜制的把手,在清水砖墙和石板路的映衬
期刊
一说起江南,脑海里就响起耳熟能详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茉莉花是江南的代表,也是苏州人的骄傲,更是虎丘的荣光。  古城街巷间,卖花谣唤起从前记忆  对于苏州人而言,茉莉花首先是童年的记忆。尤对当年的“小娘鱼”,唯有听到“阿要买栀子花、白兰花”的卖花谣,从卖花阿婆手中接过白兰花别在包上,或将一串茉莉花手串美滋滋地戴上,才算是真正到了姑苏的夏季。穿梭在市井街巷里的卖花阿婆身影,是苏州城里最别致的文化
期刊
欧洲著名政治家托马斯·莫尔说:“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面临着無数选择。小到一日三餐吃什么,大到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读书时选择学校专业,到成年后择偶就业,可以说,无时无刻都在做选择。  选择,有时候是困难的。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毁灭”中纠结过;《西游记》中的唐僧,面对美丽单纯的女国王,在“爱一个人”和“爱众生”中纠结过。  选择,有时候也是无奈的。面对升学竞争的压力
期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学校党支部服务家庭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家校连心桥”,成大实小党支部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以“五心”服务为理念,以“互助互赢”为共建方法,创建“家校共建·和顺共享”的“书记项目”党建共
期刊
逃离了马路的喧闹,走在环古护城河健身步道上,隐约能听到从远处传来一段段悠扬的旋律。沿着河边循声而去,一位老人在亭子里吹奏口琴,12把口琴一字排放,各种口琴在他的口中演绎出不同风格的旋律,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吹上几十首曲子,他就是姑苏区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居民周根荣。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时都能上台演奏的周根荣,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完全是自学,靠自己研究技巧。”周根荣今年70岁,从小时候开始自学
期刊
792年前,一张南宋时期的《平江图》将姑苏的古巷镌刻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今天,“双棋盘”式纵横的平江古巷依旧是保存得最完整的,最典型的古城缩影。而这个春天,在一场“净美街巷·百日奋战”行动中,平江街道打了一套“漂亮”的街巷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让一条条姑苏小巷更加“靓丽”了起来。  不遗余力,清除街巷“老顽固”  最近,在观前街、平江路附近游玩的人们,一定会惊叹于周边的小
期刊
4月25日,位于双塔街道的姑苏区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暨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古城区首家集全新“嵌入式”床位、“互助式”和“智能化”功能于一体的项目,这个面积近3000平方米,设有幸福食堂、社区卫生站、29张全天候家庭式养老床位等多项服务功能的“家门口”的养老乐园,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探秘。  “家门口”的智能养老乐园  只要走进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会惊叹于它丰富的服务功能:一楼是便民服
期刊
一夜醒来,淡淡的晨雾弥漫着姑苏,那是江南春雨浸润的痕迹。微微细雨飘过古城每一处建筑,勾勒出飞挑的檐角,掩映着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惊蛰前后,连着几天都在下雨,正如谚语所言,“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意思是若在惊蛰前炸雷,便容易出现雨水连绵不停的现象。我们知道,打雷是惊蛰代表性的“排场”,那春雨又何尝逊色了呢。更何况是在苏州,江南的富庶之地,丰沛的雨水滋润着天光与地气。  你读,许锦钰的《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