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河早已封神,世界文化遗产都承认了它,我们就默默地认可就好。
虽说是“遗产”,但大运河是活的,不是开挖出来让人观瞻的艺术品,它是融入饮食男女的寻常生活中的,虽然已经入列世界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它也不是被人们供奉起来的“遗产”,大运河不是孤零零的一条河,它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缠绕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灌溉农田,也可以行驶舟船,还可以浣衣淘米,更可以用来感慨古今。
欣赏大运河,你得把它和周边的风土、人情、天空、阳光、旷野、人文、美食一起欣赏。有意思的是苏州和运河的结合,吴国人开凿了大运河的第一锹土,运河是发端于吴地的。这样一看,一部苏州运河的历史和苏州城的历史几乎就是平行的了。
大运河柔情似水,江南水乡如梦。运河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苏州的繁荣,反过来说也成立,没有苏州,运河也会逊色很多!
大运河苏州段,不算长,也不算短。绕着苏州转一圈,和城里的小桥流水握个手,和城外的太湖照个面,春风化雨,进入江南苏州,一番热闹喧嚣,运河注定不一样,苏州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
云水之间,烟火升腾。
河与人
苏州人不稀罕水。每条河流都盈盈欲泼的样子,不用像北方那样担心河水干涸。
以前外婆家前面就是一条河,左右邻居在这条河里洗衣服洗菜,不讲究的洗完了也就洗完了,讲究一点的会用自来水再过一遍,后来知道这条河是大运河的一条支流。早晨常常是被船只的鸣笛声闹醒的,偶尔还会有小渔船慢悠悠地在河上晃着,船上载着几只鸬鹚用来捕鱼。以前河水特别清澈,虽不至于到清澈见底的程度,但足够小娘鱼们在河水里洗干净头发了,男孩子们夏天的傍晚则会到河里洗澡顺带捉鱼摸虾。这是大运河流经乡镇的样子。
大运河在苏州城里是走外围位置的,它的任务主要是迎来送往,拓宽苏州的眼界。古往今来,一大批文人墨客溯水而来:白居易、杨万里、陆龟蒙、刘禹锡……轰轰烈烈地来,留恋不舍地走。
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把苏州在诗文中描述得秀丽清雅,那是苏州;此中生活的苏州文人墨客沈周、文征明、唐伯虎又把苏州描摹得风流倜傥,这是苏州;生活在市井中的寻常百姓眼里,桃花坞木刻年画里充满世俗喧嚣的场景,也是苏州。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苏州太完美了,以至于常常被架上擂台,去跟另一个“天堂”杭州比。有什么好比的呢?一样也不一样,苏州人自顾自地过着精致的日子。吃穿用度都讲究,容不得将就。这份精致,也特别受皇城贵胄的追捧。从苏州出发沿着大运河北上的航船,好不热闹,大米、丝绸、刺绣、织锦、茶叶和陶瓷,都是京城显贵们的生活必需品,离了不能活;还有书画、文玩,是要去附庸风雅的;更有活泼泼的赶考人、匠人、以及梨园子弟!对,没错,唱曲的!唱的是产自苏州的昆曲,软软糯糯,清丽典雅。苏州前前后后有50位状元,1500多名进士,为官上任可谓络绎不绝,大运河是一条奔赴前程的绝好水路。这些科举及第、乘船上任的举子,品位不俗,怎么打发时间?带上一些唱昆曲的梨园子弟,袅袅娜娜的昆曲清音飘荡在运河上,就这么风雅不俗地进了京。阳春白雪,配上骨子里的书卷气,令人艳羡。
苏州的精致也是一种居家过日子的滋润,大运河两岸,那些精美的吃食,真叫人眼花缭乱、垂涎不已。母油船鸭、平望雪糕、锅巴汤、枫镇大面、蟹粉烧麦、麦芽塌饼、青团子乃至一整桌运河宴……从大运河进入苏州地界的运河吴门第一镇望亭,到四河汇集的平望,跟大运河有关联的美食多了去了。如今到运河边走走,还能看到老式茶馆零星地存活着,茶馆里人声鼎沸,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身了。
能屈能伸,亦雅亦俗。
对于大运河,苏州人也不怠慢不马虎。每周一晚上,都会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苏州驴先生大运河巡护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到大运河边巡河护河,他们中以年长的老苏州居多,有人提着拎袋,弯腰捡起垃圾,有人手拿着抹布,走走停停,细心擦拭步道宣传牌。巡护队的成员据说都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背着AED和急救包,路遇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大运河滋养着这座城市和人,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养护着这条河。
当然,苏州不是一直这么精致和温柔的。别看苏州现在软软糯糯的,春秋吴越时却是刀光剑影的。中国古代最为精良的青铜兵器大都出自吴国,干将、莫邪原是两把传说中的宝剑,如今被刻进了苏州的路名。几个著名的刺客都被写进了史书,杀鱼烹饪的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屠夫要离演出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苦肉计刺杀了庆忌……总之,就是蛮刚烈的。吴国当年的抱负可不止偏安东南一隅,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北方,为了北上争霸,吴国在今天的扬州附近开挖了邗沟,是大运河的最早开端。
大运河后来连通了南北。南来北往的买卖,络绎不绝的赶考学子,意气风发的上任新官,皇帝一次次南巡,显贵们一波波地退隐,熙来攘往,运河几乎是必经水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为阴,带着女性能量。大运河就是一条温柔的女性化的河流,仿佛携带了春风化雨的力量,江南的山渐渐变成温山,江南的水渐渐成了软水。莺飞草长,斜风细雨,大运河是一种默默的滋润,融进了饮食男女的生活之中,柔化了其中人的性格。
“由好勇而柔慧,由尚武而崇文,苏州人性格的流变似乎是随着大运河的通达而开始的。小家碧玉式的精致软化了生命的质感,风月情怀冲淡了江山气度,这就是苏州人。”——《大运河传》里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河与城
京杭运河苏州段是环抱着苏州的,苏州城内贯穿苏州城与运河相连的有七条主干河道——三条横河与四条直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横四直”,这个如棋盘一般的格局,刻于1229年的《平江图》上就有。整个苏州就仿佛浸润在水网之中,大运河绕城而过,和城市的水网相连,也和苏州的母亲湖太湖相通。绕城一周的护城河是大运河的航道,也是城防设施。
河与城渊源深厚,运河水呵护着这座城市,也滋养着这座城市。
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斌介绍,“大运河经济造就了苏州明清鼎盛时期名副其实的‘百业之城’和‘百作之城’。历史上,苏州商业门类齐全,至康熙年间,城内有布店近 80 家,金铺珠宝铺近 80 家,木商 130 余家。而作為丝绸手工业的重镇,至雍正年间,苏州有踹布坊450 余家、踹匠 2 万余人,城东半为机杼声。仅清代中叶《姑苏繁华图》上标有具体市招的店铺就多达 230 余家。整个明清时期,苏州全城曾出现过 160余处地域型的商业会馆,至同治年间,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商人在苏所设商号达 80 余家,而徽商经营在泾流纵横、市镇林立的苏州地区更是有‘无徽不成镇’的声势。技艺精湛的苏作,几乎覆盖了传统手工业的所有领域,并且像木作、玉作、珠宝业、刺绣业、刻书业、年画业、花木业、制扇业、制伞业,甚至小到颜料业、儿童耍货业,都居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核心位置或引领时尚的领先地位。”
时代更迭,大运河奔腾不息,历史滚滚向前。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城河4条运河故道,以及城区盘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和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7个遗产点段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因此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对于大运河及其周边,苏州是呵护备至的。今年1月12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启动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将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串珠成链,以便更好地激发大运河文化带的活力。大运河,又一次搅动这座城市一池春水,正奔腾进入下一个有意思的时代。
虽说是“遗产”,但大运河是活的,不是开挖出来让人观瞻的艺术品,它是融入饮食男女的寻常生活中的,虽然已经入列世界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它也不是被人们供奉起来的“遗产”,大运河不是孤零零的一条河,它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缠绕的,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灌溉农田,也可以行驶舟船,还可以浣衣淘米,更可以用来感慨古今。
欣赏大运河,你得把它和周边的风土、人情、天空、阳光、旷野、人文、美食一起欣赏。有意思的是苏州和运河的结合,吴国人开凿了大运河的第一锹土,运河是发端于吴地的。这样一看,一部苏州运河的历史和苏州城的历史几乎就是平行的了。
大运河柔情似水,江南水乡如梦。运河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苏州的繁荣,反过来说也成立,没有苏州,运河也会逊色很多!
大运河苏州段,不算长,也不算短。绕着苏州转一圈,和城里的小桥流水握个手,和城外的太湖照个面,春风化雨,进入江南苏州,一番热闹喧嚣,运河注定不一样,苏州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
云水之间,烟火升腾。
河与人
苏州人不稀罕水。每条河流都盈盈欲泼的样子,不用像北方那样担心河水干涸。
以前外婆家前面就是一条河,左右邻居在这条河里洗衣服洗菜,不讲究的洗完了也就洗完了,讲究一点的会用自来水再过一遍,后来知道这条河是大运河的一条支流。早晨常常是被船只的鸣笛声闹醒的,偶尔还会有小渔船慢悠悠地在河上晃着,船上载着几只鸬鹚用来捕鱼。以前河水特别清澈,虽不至于到清澈见底的程度,但足够小娘鱼们在河水里洗干净头发了,男孩子们夏天的傍晚则会到河里洗澡顺带捉鱼摸虾。这是大运河流经乡镇的样子。
大运河在苏州城里是走外围位置的,它的任务主要是迎来送往,拓宽苏州的眼界。古往今来,一大批文人墨客溯水而来:白居易、杨万里、陆龟蒙、刘禹锡……轰轰烈烈地来,留恋不舍地走。
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把苏州在诗文中描述得秀丽清雅,那是苏州;此中生活的苏州文人墨客沈周、文征明、唐伯虎又把苏州描摹得风流倜傥,这是苏州;生活在市井中的寻常百姓眼里,桃花坞木刻年画里充满世俗喧嚣的场景,也是苏州。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苏州太完美了,以至于常常被架上擂台,去跟另一个“天堂”杭州比。有什么好比的呢?一样也不一样,苏州人自顾自地过着精致的日子。吃穿用度都讲究,容不得将就。这份精致,也特别受皇城贵胄的追捧。从苏州出发沿着大运河北上的航船,好不热闹,大米、丝绸、刺绣、织锦、茶叶和陶瓷,都是京城显贵们的生活必需品,离了不能活;还有书画、文玩,是要去附庸风雅的;更有活泼泼的赶考人、匠人、以及梨园子弟!对,没错,唱曲的!唱的是产自苏州的昆曲,软软糯糯,清丽典雅。苏州前前后后有50位状元,1500多名进士,为官上任可谓络绎不绝,大运河是一条奔赴前程的绝好水路。这些科举及第、乘船上任的举子,品位不俗,怎么打发时间?带上一些唱昆曲的梨园子弟,袅袅娜娜的昆曲清音飘荡在运河上,就这么风雅不俗地进了京。阳春白雪,配上骨子里的书卷气,令人艳羡。
苏州的精致也是一种居家过日子的滋润,大运河两岸,那些精美的吃食,真叫人眼花缭乱、垂涎不已。母油船鸭、平望雪糕、锅巴汤、枫镇大面、蟹粉烧麦、麦芽塌饼、青团子乃至一整桌运河宴……从大运河进入苏州地界的运河吴门第一镇望亭,到四河汇集的平望,跟大运河有关联的美食多了去了。如今到运河边走走,还能看到老式茶馆零星地存活着,茶馆里人声鼎沸,是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身了。
能屈能伸,亦雅亦俗。
对于大运河,苏州人也不怠慢不马虎。每周一晚上,都会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苏州驴先生大运河巡护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到大运河边巡河护河,他们中以年长的老苏州居多,有人提着拎袋,弯腰捡起垃圾,有人手拿着抹布,走走停停,细心擦拭步道宣传牌。巡护队的成员据说都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背着AED和急救包,路遇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大运河滋养着这座城市和人,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养护着这条河。
当然,苏州不是一直这么精致和温柔的。别看苏州现在软软糯糯的,春秋吴越时却是刀光剑影的。中国古代最为精良的青铜兵器大都出自吴国,干将、莫邪原是两把传说中的宝剑,如今被刻进了苏州的路名。几个著名的刺客都被写进了史书,杀鱼烹饪的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屠夫要离演出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苦肉计刺杀了庆忌……总之,就是蛮刚烈的。吴国当年的抱负可不止偏安东南一隅,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北方,为了北上争霸,吴国在今天的扬州附近开挖了邗沟,是大运河的最早开端。
大运河后来连通了南北。南来北往的买卖,络绎不绝的赶考学子,意气风发的上任新官,皇帝一次次南巡,显贵们一波波地退隐,熙来攘往,运河几乎是必经水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为阴,带着女性能量。大运河就是一条温柔的女性化的河流,仿佛携带了春风化雨的力量,江南的山渐渐变成温山,江南的水渐渐成了软水。莺飞草长,斜风细雨,大运河是一种默默的滋润,融进了饮食男女的生活之中,柔化了其中人的性格。
“由好勇而柔慧,由尚武而崇文,苏州人性格的流变似乎是随着大运河的通达而开始的。小家碧玉式的精致软化了生命的质感,风月情怀冲淡了江山气度,这就是苏州人。”——《大运河传》里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河与城
京杭运河苏州段是环抱着苏州的,苏州城内贯穿苏州城与运河相连的有七条主干河道——三条横河与四条直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横四直”,这个如棋盘一般的格局,刻于1229年的《平江图》上就有。整个苏州就仿佛浸润在水网之中,大运河绕城而过,和城市的水网相连,也和苏州的母亲湖太湖相通。绕城一周的护城河是大运河的航道,也是城防设施。
河与城渊源深厚,运河水呵护着这座城市,也滋养着这座城市。
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斌介绍,“大运河经济造就了苏州明清鼎盛时期名副其实的‘百业之城’和‘百作之城’。历史上,苏州商业门类齐全,至康熙年间,城内有布店近 80 家,金铺珠宝铺近 80 家,木商 130 余家。而作為丝绸手工业的重镇,至雍正年间,苏州有踹布坊450 余家、踹匠 2 万余人,城东半为机杼声。仅清代中叶《姑苏繁华图》上标有具体市招的店铺就多达 230 余家。整个明清时期,苏州全城曾出现过 160余处地域型的商业会馆,至同治年间,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商人在苏所设商号达 80 余家,而徽商经营在泾流纵横、市镇林立的苏州地区更是有‘无徽不成镇’的声势。技艺精湛的苏作,几乎覆盖了传统手工业的所有领域,并且像木作、玉作、珠宝业、刺绣业、刻书业、年画业、花木业、制扇业、制伞业,甚至小到颜料业、儿童耍货业,都居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核心位置或引领时尚的领先地位。”
时代更迭,大运河奔腾不息,历史滚滚向前。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城河4条运河故道,以及城区盘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和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7个遗产点段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因此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对于大运河及其周边,苏州是呵护备至的。今年1月12日,苏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启动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将着力打造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等十大运河文化地标。串珠成链,以便更好地激发大运河文化带的活力。大运河,又一次搅动这座城市一池春水,正奔腾进入下一个有意思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