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式交际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时,张禹学识渊博,手下弟子众多,彭宣和戴崇是成就最为突出的两个弟子。彭宣为人恭顺、守规矩,而戴崇性格活泼、聪明,二人品性不同。张禹心里喜欢戴崇而亲近他,敬重彭宣而疏远他。
  戴崇每次来看望张禹,张禹都会请他到后堂喝酒、听曲,享受生活的乐趣,时常玩到很晚。而彭宣来的时候,张禹便和他在前堂谈论经义,偶尔白天请他吃饭,不过是一碗肉、一杯酒相待,彭宣从未到过后堂。两人都知道这些,但各自都觉得挺好。
  人和人是不同的,你想给予他的未必是他想要的。张禹“投其所好”的差别式交际,于人于己,都是轻松、愉快的。
  (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0年第8期,余娟薦)
其他文献
旅游是求知的方式之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知行统一。一味地读书,从不实践,是不可能真正获得成功的。将自己困在文字的牢笼里,凭空想象,怎能对外面的世界有直接、深刻的感受呢?世界如同一本摊开的大书,等着人们用脚步去“阅读”。如果你不去爬长城,怎么知道长城的雄伟之处;如果你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怎么体会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伟大功绩;如果你不去参观罗浮宫里精美绝伦的油
期刊
说起庐剧,合肥人并不陌生,从“难登大雅之堂”到前往中南海演出、精品频出,如今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都离不开“庐剧皇后”丁玉兰的杰出贡献。  8岁开始学艺,丁玉兰82年来一直没离开过舞台,塑造了100多个鲜活饱满的艺术形象。退休后的她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教学、排戏、写剧本,每天都像只陀螺似的忙得连轴转。“没有庐剧,就没有丁玉兰。”90岁的丁玉兰继续为庐剧传承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年少学艺 开启戏
期刊
一张纸,一把剪刀,再加上一双灵巧的手,就可以绽放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大红窗花、精美花篮、栩栩如生的生肖图案、雍容典雅的花卉盆景……在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有一位敬业优雅的“不老玫瑰”,古稀之年仍织耕三尺讲台,不遗余力浇灌祖国花朵。她就是民间剪纸艺术家承秋萍。  自幼喜欢手工制作  承秋萍的家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有的喜庆,有的素雅,无不透着民间文化艺术的芬芳魅力。  和许多剪纸爱好者一样,
期刊
我认识一位老者—从年龄上看,确实应该叫“老者”,但从他整个人的状态来看,和“老”一点儿都不沾边。  虽然年过七十,他却活得像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网上购物、手机支付这些他早就熟练掌握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很硬朗,“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儿”,他习惯这样对众人做自我介绍。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他几乎每年都会参加马拉松比赛,而且还能获得不错的名次。 
期刊
每逢节假日,74岁的赵兴堂都会带着挫琴去山东青州古城里演出,有时站在树下,有时坐在巷口。闻声而来的游客经常会问:这是啥琴?  挫琴既是弹拨乐器,也是拉弦乐器,形制独特,琴身正面呈“正半管状”。由于形似农村汲水用的辘轳头的一半,在山东省青州市,当地人也叫它“半边辘轳头”。  赵兴堂把左手放在琴头底部半圆的洞内,将琴身架在左肩,右手拿起琴弓—一根高粱秆。右手“执弓寻弦”,左手带动琴身“送弦迎弓”,一曲
期刊
风瘪菜。冬菜心风干后,用盐腌制后壓榨出汁,将菜装入小瓶子,用泥封口。夏天时食用,菜色微黄,有淡淡的清香味道。  风汤菜。风干后的任意青菜,切碎后用麻油、酱油和酒炒制,入瓷坛内加芥末焖制。  两样小菜都极其简单,再加一碗糙米饭,一盏淡酒,已经满足了。这样就能满足的人已经有些老子的味道了。可是老子也得吃饭,智慧也得有五谷垫底。即便是辟谷,也得有米粥照应,然后才能是清水。清水转一圈,还得米粥应和着,才能
期刊
我的父亲、母亲都已迈过80岁的门槛,所幸,身体都没什么大毛病,很健康。  常有人向父亲请教长寿的秘诀。父亲常说,做人“傻”点儿好,“傻人有傻福”,再钻营算计,一辈子也就这么长,吃的不过一日三餐,睡的也不过卧榻三尺。活得不亏心,人自然就长寿了。  20世纪60年代,父亲积极响应“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在纺织厂做工。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奶奶和母亲衣服的膝盖处都是补丁,但父亲从不往家里“顺”一寸布;后来
期刊
古代有没有近视眼?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关于近视眼镜的留存史料并不多,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的片段,可以算是近视眼镜在中国的最早表现。  在明代之前的唐代、宋代,文人中也会有近视眼,他们无法像明代的文人那样佩戴眼镜。比如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杨万里、欧阳修都是眼疾重症患者。尽管史料中未曾明确他们所患眼疾的具体症状,但从有关诗作中可以得知,这些眼疾很有可能就是近视眼。比
期刊
在澳大利亚西部谷物生长区边缘的海登城附近,有一个名叫海登岩的巨大岩层。在它的北端有一个向外伸悬的岩体,高约15米,长约100米。波浪岩的命名是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排即将破碎的巨大且被冻结了的波浪。  波浪岩上布满了纵向的波浪似的条纹。仔细端详这块波浪岩,会发现这些波浪似的条纹,好似一帘“瀑布挂前川”。可以说,波浪岩既像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又像是
期刊
纺织艺术家Faig Ahmed织出了一种看上去像在熔化的地毯。他在自己的个人网页上公布了这些有趣的创作,每一块地毯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  他的一幅新作名为Doubts,其特点就是复杂的图案“熔解”成黏稠的流体形状,外围是一条白色流苏。完成这样的作品,纺织手法仍然是基于传统纺織工艺,不过艺术家对传统的纺织图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这种作品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对地毯这种传统织物有了更多新鲜的想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