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zi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在平时的授课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从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实践活动两个方面,阐释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结构 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019-01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尊重人的个性,积极创造条件,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创新意识,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教育功能全面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是广大科技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技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和活动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研究。
  
  1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结构合理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良好的科学素质,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创新空间。
  (1)通过改变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教学致力于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交流的状态,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依据设计课堂结构。学校应把科技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将学科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在教学中尝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2)通过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成分。在课堂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平时的授课中可增加发明创造技法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展开小组讨论,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发言机会,拿起表扬和鼓励的武器,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充分调动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极度开放的活跃状态,从而拓展了思路、加大了思维空间。
  (3)通过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本人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要求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性特点,强调教师心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时刻不忘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由教师主讲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认真思考、努力解决问题的“多言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把舞台留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导入情景、激活话题、引导提问、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质疑问难,从中寻找创新的火花。这样,在师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中形成比较完善的基础知识结构,进一步拓宽、挖深知识,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
  (4)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获得关键在于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源于知识又高于知识,不拘泥于已有理论,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因此,坚持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法宝。如每个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通过自己或小组的合作调查,整理所得的资料,写成调查报告。每完成一个内容,都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深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习惯
  陶行知认为“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习惯,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脉络,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做基础。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有利于后续发展的个性化知识结构,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研究学法,夯实创新基础。教师在备课时,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归纳科学的学习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变成会学,由简单的知识积累变成能力的提高。
  (3)鼓励学生参加实践,营造创新氛围。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活动,教学时不要太多的干涉和过早的评断。学生的创新思维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的。如果怕学生犯错误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小心翼翼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就会剥夺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成败的情感体验,结果只能使学生疏于动手,怯于尝试,做什么都束手束脚,创新意识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的发挥智慧和潜能。
  (4)开展课外活动,增长创造才干。课外活动是学生形成创造性品格,增长创造性才干的广阔而活跃的天地。应特别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做到每次活动五定,即定时间、定学生、定教师、定内容、定场所。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不断尝试与总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六小”作品(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实验、小观察、小设计)的辅导、“五个一”(读一本科学书刊、做一个科学实验、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介绍一项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解释一个自然现象)活动的开展,每周一机械搭建课、周二天文科普知识讲座、周三手工制作课、周四智力七巧板拼图动手操作课,还有周五的模型训练课,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增趣益智的各类竞赛开展的有声有色,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潜力得到了挖掘,特长得到了发挥,自然创造性也得到了增长。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如何创新,则是摆在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去开创教育的未来,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同时,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科技教师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
  [2] 赵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杨淑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 肖道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应用性能,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系统依据网络信道的状态以及缓冲的大小,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自动选择最佳速率。自适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AT89S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化转速测量,以AT89S51作为控制核心,运用AH41作为转速检测元件,转速显示用1602液晶显示等构成硬件电路的设计,文中详细介绍了单片机测量系统的设计,它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测量精度高、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特点。  【关键词】电动机转速测量AT89C51  本设计的重点研究的是基于霍尔传感器的测速系统。霍尔A44E传感器是由日本生
通信行业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到平常百姓大到国家高层都与通信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它的适用性普及性和广泛性是我们大众所共同认可的,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我们将现有冲击试验机专用夹钳进行了的设计和改进,取代传统的冲击样规对中方法,对中准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解决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在钢铁企业实验
摘 要:人际关系敏感是近些年来高职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这种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消除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问题,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他们的想法,本文结合实际,简要论述了边疆地区煤矿相关专业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边疆地区 高职学生 人际关系敏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也要求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随着语言与语言学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语言教学要在语篇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要以"任务"为中心,学生要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的要求使得语言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紧密,英语教育得到全国性普及,其地位不断提升,英语水准高低已经成为关系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高职英语当然也不例外,作为高职英语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高职学生有很多独有的特性,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心态的调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思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我国中学、大学的教学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大一基础化学知识是作为化学专业新生进入大学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
高职院校的《化工制图》是随着化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从制图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化学工业和画法几何相联姻的结果。它是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