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为了鼓励学生自由、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减少写作的束缚,拓宽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这也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观察 词汇 兴趣 灵感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的作文,反映了一个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总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针对此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环境,使作文教学趣味化、真实化、个性化,符合的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扬起智慧的风帆,在创作的海洋中尽情驰骋。为此,我认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情境,注重观察
观察事物以及事物的变化规律,能够使学生获得写作的感性材料。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底子薄、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认识事物也不统一,往往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肤浅、粗糙、不具体、不详细、不够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性让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留意身边的人或事。家乡的发展变化,学校的新人新事,社会上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方面的诸多现象等,从多角度去观察。如观察人物的外貌,就要注意人物的特征,动作神态,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观察景物就要注意它的状态,景色特点及季节的交替变化,四季冷暖等,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实践,主动实践,善于观察思考,把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放到一个崭新的位置。促使学生积极、热情、主动地观察,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为写作做好准备。
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激励有促进作用。如在学校组织开展的“走进大自然”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观察体味那些景物反映了春天的气息,体现了春天的特征。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感受到春风春雨对万物的滋润,看到麦苗返青,树木发芽,小燕子回归等一系列自然现象,感知春天的特征。通过集体交流,师生互动,创设情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空间,为写好作文提供了依据。
二、积累材料,丰富词汇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
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必须材料。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给学生创造自己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课内外学到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文章中的精美句段摘录下来,每周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收集情况,又督促了学生自觉学习,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经过长期坚持,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对言简意丰、形神兼备、蕴含哲理的词句,我让学生分类整理,熟读成诵,以便作文时信手拈来。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理解,而且要注意对词语的积累。
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三、培养兴趣、激发灵感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学生一般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直观、生动、可感、图文并茂,画面丰富多彩的课文特别注意。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我既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又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独有的、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以便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促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占领他们的生活领域。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把目光放远,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使作文社会化。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经常坚持写日记,记录周围的人和事,其内容灵活多样。对日记的内容、篇幅、形式都不作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实际来确定,使学生置身于社会之中,观察社会上的真、善、美,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学会思考,从观察中获取知识和素材。教学中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拟定一些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让他们练习很有必要。如在班级开辟写作天地小板块,我设置了“小作者”评议台,“心里话”、“校园内外”等栏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知识,锻炼了学生。另外,对思路清晰、立意独特、内容充实的习作推荐到学生刊物上发表,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一个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总之,作文教学不仅要打破以往教学手段的僵化局面,而且要多元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积累词汇,培养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自愿、自如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之目的。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出版
关键词:观察 词汇 兴趣 灵感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的作文,反映了一个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总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针对此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环境,使作文教学趣味化、真实化、个性化,符合的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扬起智慧的风帆,在创作的海洋中尽情驰骋。为此,我认为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情境,注重观察
观察事物以及事物的变化规律,能够使学生获得写作的感性材料。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底子薄、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认识事物也不统一,往往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肤浅、粗糙、不具体、不详细、不够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性让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留意身边的人或事。家乡的发展变化,学校的新人新事,社会上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方面的诸多现象等,从多角度去观察。如观察人物的外貌,就要注意人物的特征,动作神态,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观察景物就要注意它的状态,景色特点及季节的交替变化,四季冷暖等,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实践,主动实践,善于观察思考,把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放到一个崭新的位置。促使学生积极、热情、主动地观察,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为写作做好准备。
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激励有促进作用。如在学校组织开展的“走进大自然”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观察体味那些景物反映了春天的气息,体现了春天的特征。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感受到春风春雨对万物的滋润,看到麦苗返青,树木发芽,小燕子回归等一系列自然现象,感知春天的特征。通过集体交流,师生互动,创设情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空间,为写好作文提供了依据。
二、积累材料,丰富词汇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
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必须材料。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给学生创造自己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课内外学到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文章中的精美句段摘录下来,每周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收集情况,又督促了学生自觉学习,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经过长期坚持,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对言简意丰、形神兼备、蕴含哲理的词句,我让学生分类整理,熟读成诵,以便作文时信手拈来。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理解,而且要注意对词语的积累。
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三、培养兴趣、激发灵感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学生一般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直观、生动、可感、图文并茂,画面丰富多彩的课文特别注意。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我既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又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独有的、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以便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促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占领他们的生活领域。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把目光放远,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使作文社会化。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经常坚持写日记,记录周围的人和事,其内容灵活多样。对日记的内容、篇幅、形式都不作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实际来确定,使学生置身于社会之中,观察社会上的真、善、美,分辨生活中的是与非,学会思考,从观察中获取知识和素材。教学中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拟定一些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让他们练习很有必要。如在班级开辟写作天地小板块,我设置了“小作者”评议台,“心里话”、“校园内外”等栏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知识,锻炼了学生。另外,对思路清晰、立意独特、内容充实的习作推荐到学生刊物上发表,为学生展示自己创造一个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总之,作文教学不仅要打破以往教学手段的僵化局面,而且要多元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积累词汇,培养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自愿、自如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之目的。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