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的衍生及其引发的焦虑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y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能看出他的品味,一个人生产的垃圾便能了解他的生活方式。从古至今,人类对待垃圾都是随手一丢,眼不见为净,但大多数人不曾察觉的是,垃圾是人类祖先留给后世巨大的具体遗产之一,什么样的人就能产出什么样的垃圾,人们所拥有的与所丢弃的,往往比他们自身更能精确详尽而且真实地说出他们曾经过往的生活。如果人类能充分了解我们所丢弃的东西,便能更加了解自身置身其中的世界。
  垃圾考古学便由此诞生,分析古人的垃圾并从中获取他们的社会关系与行为习惯由来已久。考古学家艾弥尔·豪瑞(Emil Haury)在谈到美洲西南部的原始垃圾堆时,就曾如此断言:“无论人们怎么看这些土墩,视它们为讨厌的垃圾堆或是生活方式的象征,它们都比其他东西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事实也正是如此,英国考古学家雷纳德·乌里就是从一条连接几个最大土墩的沟渠判断这是倾倒垃圾的地方,继而从它暴露出来的底层判断出整个卡尔基米什(Carchemish)古城的年代。
  对于考古学家而言,所谓的“物质文化”始终占据着研究重心,他们寻觅古人遗址或垃圾堆,试图从古人的器物和食物中找到使用者行为的蛛丝马迹,器物能穿越时空的阻隔解读不同时代人类的生活画面,也就是建立起实物证据或环境与特定的思考模式、习惯或个人特质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此作为划分社会阶级的依据。人类生来以制造垃圾表明其存在的痕迹,罐头、瓦楞纸盒、包装材料都是垃圾掩埋场的常客,在被遗弃的废品中,人类与垃圾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甚至能追溯到人类群体的特质及其行为习惯,考察出使用者对不同品牌的忠诚度,再由特定垃圾的数量跨越到对人口的估量,这些文明碎片最终拼凑出一张社会历史图景。然而,垃圾考古绝非轻而易举之事,最辛苦的莫过于垃圾考古人员置身于垃圾掩埋场的恶劣环境,以螺旋钻深入垃圾场的不同部分,再从选定的地层去处理垃圾样本,还要在不同地点、深度重复进行,此外,还需微生物学家和土木工程师将样本放置于无氧的密闭容器中以便日后分析。
  美国考古学家基德是第一个揭示出古代废墟与垃圾的地层重要性,人类本能地将垃圾与自身所居之地划分开来,当居室固定后,要从此移除的就是垃圾了,也就是说,是垃圾的危机迫使人类行为模式的改变,从此迈向了文明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填埋的垃圾也逐渐堆积起来,它们被考古学家称为“冢”,其中“不可分解”的垃圾最为顽强,而且占有较大比重,层层覆盖,导致城市上升,从古特洛伊城的地理剖面图就可以看出这座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
  即便如此,人类处理垃圾的方式在本质上毫无新意:倾倒、焚化、回收、减少物品的体积。然而,这四种方法也并非权宜之计,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垃圾同时透露出人类行为模式往往本性难移,肆意消费和浪费,不断推陈出新地制造垃圾也是社会的不幸,“喜欢-厌恶-丢弃”以此循环重蹈覆辙,制造与发明产品无异于制造垃圾,一次性消毒手套和塑料用品的初衷原本是保证病人不被细菌感染,却制造了不计其数,堆积如山的垃圾。
  垃圾虽无用,但处理它却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垃圾掩埋自古就有的做法就是以泥土同化垃圾控制气味。旧掩埋场填满,新掩埋场难寻,纵是科技不断更新,也并不存在完美的垃圾处理方式。“先进的科技不是避孕药,而是催生剂。”无纸时代的到来并不能缓解人类对垃圾的焦虑,计算机的盛行并没有使纸张从此绝迹,反而使制作冗长的文件比以往都容易,因此书本纸张成为历史陈迹神话般地传颂着,却从未得以实现。
  当人们为遍地垃圾大感绝望时,美国弗莱士河公园(Freshkills Park)的落成令人叹为观止,这座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占地约九平方公里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变身为生态公园,五十多年来,位于纽约的史坦登岛(Staten Island)的弗莱士垃圾场承担着纽约最主要的固定生活垃圾填埋任务,这座曾经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在21世纪转变为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公共生态景观公园,成为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垃圾场的不断翻新如历史的车轮碾压过的历史,垃圾哲学揭示了人与物的真相,能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其他文献
“经济大动脉”的美誉,“死亡公路”的恶名,属于同一条路。  贵毕公路,始于2001通车,是一条全封闭的高等级公路,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起于贵阳,止于毕节。在没有铁路、没有机场、没有水运的情况下,这条路承担了贵毕地区800万人口的往来出行,肩负着“振兴黔西北交通重任”。  但通车十年来,因为前期设计上的短视与缺陷,这条公路至少吞噬了500余条生命,平均每年有50多人。因此,在许多跑长途车的司机嘴里,这
期刊
哈巴村海拔2680米,是云南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在纳西语里哈巴意为金子之花。早期因这里探明蕴有金矿,纳西的淘金者们就把这里称作了哈巴。  哈巴村是中国少有的世界闻名的小山村。这得益于其身后的哈巴雪山,尽管海拔高度仅5396米,在高山险岭环伺的西部根本排不上号,但却因山不高而冰雪恶,成为初级登山者的训练峰,专业登山者的热身峰,每到5月和10月两个登山的黄金季,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客就会
期刊
写这期的卷首语时候,心情特别压抑和沉重:北京正发布雾霾红色预警,窗外大雾弥漫,空气重度污染。持续的恶劣空气,让全社会对生存环境和生命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忧患。  造成这样恶劣环境的因素众多,众说不一,但是废弃物焚烧肯定罪责难逃。这其中就有大量进口洋垃圾的“贡献”!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也有人说: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财富。  客观地看,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不可能仅仅通过自
期刊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发现给奶牛注射生长激素能够提高牛奶产量。但这一发现一直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因为牛生长激素只能从死牛身上得到,在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几十年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用细菌来合成蛋白质成了常规手段。孟山都(美国著名农业公司)很快成功得到了“重组牛生长激素”,简称rBST或者rBGH。虽然是“重组”的“非天然蛋白”,但是跟天然的牛生长激素并没有不同。  
期刊
相对于万余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大群体,这只是三个普通个体的故事:梦想与现实,光环与失落,爱与哀愁。  “十个月,我把一辈子的钟声,差不多都听完了。”  说这句话时,方美正坐在济南夏日傍晚的一个餐馆里,周围是一片闹哄哄的嘈杂。这与她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听各种钟声的法国岁月形成鲜明对比。  2008年9月,方美从山东济南来到法国昂热,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每周的周一和周二,她独自一人穿过那些迷人的城
期刊
世行刚刚归来,林毅夫就背上了一个标签,“国内放卫星,唱红中国;国外放烟雾,唱衰世界。”  林毅夫总是笑眯眯的,嘴巴弯成月牙,这是他的“标准笑容”。  这样的笑容又出现在了北大。6月初,林毅夫结束在世界银行的四年任期,回到中国。在北大为其召开的各种欢迎仪式和相关活动上,林毅夫从出场到结束,一直挂着这样的笑容。他的学生们评价说,“笑容显得温和,包容,你和他探討一些不同的看法,不会有障碍。”  学生们还
期刊
刚进初中的时候,教国文的杨老先生是清末的廪生,他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授课时精神矍铄,语言流畅而有节奏,非常受听。杨老先生是学校和县里有名的“老古董”,大家都称赞他精于古文,知古、懂古,久而久之“老古董”就成了他的雅号。  就是这位老先生,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的错字多,专门用一堂课讲了:“明白四个字,可以当秀才。”当时听了并未在意,只觉得先生虽老,但不失诙谐,“老古董”也会在讲课中加点笑料,增加趣味性
期刊
圣经里说,爱如捕风,音乐何尝不是?  所有的音乐,在落笔的这一刻,已然无法复原。  我们倾力来描述的,只是各自深深浅浅的感触与体验。  音乐本体永远只属于作曲与演奏者,对他们而言,操作与实践是音乐的全部意义。如果音乐家们能更好的用文字来替代音符,或许他们会改行,选择书写来表达情感。  八年前,我从雪枫的文章中认识了他,当年《爱乐》和《人民音乐留声机》的主编。  “音乐不但鼓动时间,更鼓动我们以精妙
期刊
一个30岁的中国人的父亲,在他30岁时,该如何想象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或许是不需太多思量。  养老金那时不叫养老金,叫退休金自然照例由“公家”发放。公家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那时只有国企),它们当时并无太大差别,当然也会千秋万载地存在下去。  在企业办社会、政府大一统的年代,养老似乎是一个无需考虑的问题。  那时候,养老是一个已完成的命题。  可事实证明,企业会破产,政府办养老根本是一个
期刊
“用一张纸来表达你现在的情绪。”  这是艺术治疗工作坊的老师林惠爱设置的一个题目。一位慰安妇阿嬷把纸团成一团,说:“我的心纠结。”  林惠爱是一位专业的美术心理治疗师,曾以艺术治疗工作坊的形式为台湾慰安妇阿嬷进行心理治疗。  拍摄台籍慰安妇是黄子明在台湾拍摄二战亲历者的一个衍生议题。开始关注到这个议题源于2000年的一次活动,其时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等台湾社运团体偕同多位当事人阿嬷前往东京参加“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