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横跨两岸,天堑变通途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xx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建筑物,就像山里人每天开门见山一样熟悉而平凡。但建国以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对生活在九龙江北溪两岸的华安人来说,桥是可望不可及,看桥、走桥、过桥,那只是个梦想。沧桑巨变,如今,华安人梦想成真,一座座大桥,宛若巨龙横卧一江两岸,天堑变通途。
  華安是闽南山区小县,全县16万人口分散在131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龙江主干流北溪,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蜿蜒曲折107公里。一水中流,把华安大地一分为二。茫茫九龙江北溪,烟波浩渺,川流不息,宛若一道迈不过的坎,横亘在华安人民面前,阻隔着两岸的道路交通,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出行难,无论外出办事,上山劳作,还是圩日赶集,只能靠木船摆渡,不仅不便,而且生命和财产没有保障。
  我的家乡位于华安南大门的丰山镇,九龙江北溪下游,与芗城区浦南镇隔江相望。这里依山傍水,四季温暖多雨,土地广袤肥沃,素有瓜果之乡、鱼米之乡美誉。然而,一水之隔,交通不便,农产品销售难,果农望江兴叹。
  由于地域交叉,丰山部分农田、山地分布在九龙江对岸,农民常常要过江耕作,沿江的村庄几乎村村设渡口。船是渡江的唯一工具,有椭圆形的,也有橄榄形的。有的船只全敞开,好像没有屋顶的房子;有的船头搭盖拱形竹篷,用于遮风挡雨。撑船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根长长的竹杆。这竹杆十分讲究,要笔直、坚韧、圆润的老竹。船一离岸,船工倏地一声,撑杆快速插进水底,身体前倾,用力一撑,船在水面上悠悠前行,细浪轻轻拍打着船舷,发出了哗啦啦的声响,好像轻轻弹奏一曲优美轻快的旋律。船上常备用撑杆,供给有经验的人帮着撑渡,这样一前一后,不仅加快速度,而且把稳方向。有的渡船安装双桨,船工双手交叉,来回摇橹,船桨有节奏地拍打着江面,溅出朵朵水花,船一颤一颤向前行驶。行驶渡船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懂其道,船儿不听使唤,在水面上转圈圈,就像门角里打拳——有力使不出。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大人渡江放牛、赶集,耳闻目睹过江的艰险。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尤其是圩日或稻谷收割季节,渡口人头攒动,人喧马嘶。人们肩挑手提各种农具、炊具,神情急切,大声吆喝习惯于嘈杂场面而慢吞吞的老牛,潮水般涌向船头。有时,船未靠岸人们就争先恐后涉水上船,生怕耽误一趟来回,就得延误1小时。那纷争的场面,仿佛战场上争夺“制高地”奋不顾身。这样争挤往往超重,水从船沿溢进船里,令人心悸。记得初夏的一天早上,我跟母亲赶集粜米,来到渡口时,已人满为患,几次争渡,终因弱势落败,只好把担子远远地抛在地上闭目养神。“沉船啦,救命啊!”……突然,船上的惊呼声,把我从休憩中唤醒。只见,满载人物混装的木船,由于头尾重量悬殊,刚驶出十几米远,船头慢慢地沉入水里。顿时,船上乱作一团。麻袋、扁担、铝锅、衣服、斗笠……顺水漂荡江面。男人们纷纷跃入水中勇救落水者,岸上的人毫不犹豫扑向水里,奋力救援,附近的船只闻讯赶来增援。眼前,一场惊心动魄的上船“争夺战”,变成一幕感人肺腑的救人场面,令人为之动容。别看大家为抢渡争得头破血流,在关键时刻却献出大爱,见义勇为。可惜,一中年妇女,因卷入漩涡,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地处华安最北端的湖林西陂村,小学生每天上学要摆渡过江,每遇大雨,洪水上涨,常常因过渡耽误上课。也曾发生过老人急病,因渡江延误,不能及时抢救而死于途中。一幕幕因过江酿成的人生悲剧,令人扼腕痛惜。生活于沿江两岸的华安人,想桥、爱桥、盼桥,做梦都在想建桥。

  1985年,对于祖祖辈辈靠舟楫过渡的丰山人来说是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丰山大桥开工建设。建桥需要大笔资金,仅靠国家补助远远不足,当地群众自愿捐款,外出干部慷慨解囊,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九龙江水流湍急,水下钻探难度大。施工中,钻头断落水下,工程队多次打捞未果,村民杨某水性过人,冒险沉入20多米深捞起钻头。施工人员竖起大拇指:“丰山人了不起,值得敬佩呀!”第二年,一座412米长、8.5米宽的丰山大桥,飞架北溪两岸,天堑变通途。20根桥墩,如巨人般岿然不动,向上擎起桥面,向下立于江谷。大桥竣工剪彩那天,桥头人山人海,一片欢腾。人们踩高跷、舞长龙、打腰鼓、吹号角、唱欢歌……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丰山人民圆了建桥梦!
  一石激起千重浪。1990年,华安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组织千军万马齐上阵,风餐露宿,苦战3个春秋,终于开通了沿江公路,架设横跨北溪两岸的黄枣大桥,成为贯通省道208西港线的连接线。1993年,西陂大桥动工兴建。这座长178米、宽9米、横跨九龙江北溪两岸的公路桥,历时一年多的建设,以壮美的雄姿呈现在人们面前。西陂人民结束了出门靠摆渡,治病怕耽误的历史,不再为过江担惊受怕,群众称之为“放心桥”。接着,城关大桥、沙建大桥、潭口大桥……一座座跨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位于丰山镇的龙浦大桥,是华安县目前在建、投资最大、长度最长的跨江大桥。项目现场如火如荼,只见大桥双幅主桥全部合龙,挖掘机、压路机、运输车各种机械穿梭往来,大型塔吊机伸展长臂在空中挥舞。建设者们头顶蓝蓝的天空,脚底滔滔的江水,那忙碌的身影,在夏日艳阳里,仿佛一道道跳动的音符,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龙浦大桥及连接线工程为龙径渡口撤渡建桥项目,总投资1.5亿元。起点为华安经济开发区南北大道,跨越九龙江北溪,通往芗城区浦南镇的圣王大道,总长880米,双向四车道,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后,华安经济开发区到达漳州市区仅15分钟的车程,不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而且更加凸显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将大大增强漳州北部经济增长极的对外吸引力。
  建国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华安先后建成跨江大桥20座,总长度达到6000多米,每两年就建成一座大桥。这组简单数字的背后,凝聚多少干部群众的心血,体现了华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把群众冷暖牵挂于心,把百姓安危视为己任的为民情怀。
  初夏时节,我回到了家乡,踏上熟悉又亲切的丰山大桥。远望,大桥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凌空江上。伫立桥头,阵阵晚风送来丝丝凉意,夕阳把大桥染得金光耀眼,大桥显得分外妖娆。桥上,人来车往,穿梭如流;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潺潺。一对老人在桥上信步闲游,沐浴着柔和的余晖,妻子缓缓地推动轮椅,与坐在轮椅上的丈夫呢喃私语,丈夫不时回头与妻子相视,幸福的脸上笑开了花。
  家乡的桥,幸福的桥。是你送走了昔日的贫困与酸楚,迎来了今日的繁荣与幸福。
其他文献
朋友聊天时告知,如果炎热夏季要在乡村首选一处避暑休闲的地方,恐怕非下河乡七高磜莫属。七高磜,肯定是山水草木俱佳的观景胜地,单单听到这个潇洒浪漫的名字,就令人心弛神往,陡然萌生一睹为快的冲动。  在我的揣测中,七高磜是一个神奇、幽秘和充满诱惑的地方。山泉和瀑布编织唐诗宋词的幽远意境,小桥与流水吟哦田园风光的曼妙音符,长满青苔的古屋碧瓦娓娓倾诉深邃悠远的历史典故和传说。  七高磜位于云霄县西部与诏安官
期刊
唐朝历史上有四位奇女,她们都没能留下名字,分别是生活于大约唐高祖、唐太宗时期的江西鄱阳读书人曹因的妻子周氏;生活于唐德宗时期河南项城县令李侃的妻子杨氏;生活于唐昭宗时期一位将领韩楚言的妻子李氏;而此前生活于唐僖宗时期义军领袖黄巢的一位姬妾,竟连姓氏也未能留下。她们的点点滴滴,零零星星地散见于史籍之中,虽然犹如转瞬即逝的流星,是那样地短暂,却为历史的天空点缀出异样的色彩。  给老公写墓志铭的周氏女 
期刊
说起“海上丝绸之路”,就一定绕不开七下西洋的郑和。如果说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江苏太仓是起锚地,那么,福州长乐就是郑和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地和开洋起点。  两个基地  郑和自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率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航程10万余里。一支由数百只船、数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要常年在远洋上航行,必须在其航线上有若干个港口作为依托,还要选择其中的良港作
期刊
我住在一个小山村——北山。那地儿很小,偏僻、孤单,只住着十来户人家。淡淡的青草芬芳,略夹着清新的泥土味儿。几棵高大的南杨樱,树叶细碎浓密,蓊蓊郁郁的树荫,笼罩着十几家低矮简陋的平屋。北山上,一層层梯田一层层绿,一片蓝幽幽的橡胶林,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绒布,覆盖着整个山头。村口,那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悄无声息地向南延伸,默默地与百米开外的乡村公路相连。小路两旁,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可闻那细微的,叮叮咚咚的
期刊
木心先生有一篇文章叫《晚来欲雪》,共三十五小节,其中第六节和第十六节最有味道。  第六节说,初临瑞士,牛奶和冰淇淋空前地好喝好吃,后来只觉得牛奶是牛奶,冰淇淋是冰淇淋。问问最近刚到瑞士的人,答说牛奶和冰淇淋非常之好喝好吃。  然后木心先生就转到了下一段——“爱情?”然后什么都不说了。言尽而意不尽。  先生把爱情和牛奶冰淇淋扯在一起,果是巧妙。爱情是什么模样呢?爱情,起初都是万般好的,如同携着喜悦的
期刊
这几天连续下阵雨,而且很大,像泼下来似的。工作室的一个书法助教,昨日就被雨吓得不敢出门来上课。说是北方没见过下这么大的雨,又是下雨又是打雷的怪吓人。也难怪,江南相对于北方,雨下得往往有些捉摸不透的缠绵悱恻,而江南再下来的闽南,则下得有点不近人情的离谱和暴烈了,让人着实消受不起。我也只能应允她不来,于是只能自己教,单干。但今天下午却出奇的不下雨,几日阵雨所带来的凉快会误以为是退回了不久前的初春天气。
期刊
前不久,整理抽屉,意外发现一本诏安一中学生证和团员证,如获至宝。翻开学生证,里面夹着几张诏安一中的住宿收据。看着30多年前的“老古董”,在诏安一中学习的点点滴滴瞬间从脑海里飘散开来……  我是20世纪80年代初考上诏安一中的。作为乡村小学的学生,要考上诏安一中很不容易。记忆里,乡村小学的毕业生报考诏安一中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县城的毕业生。  乡村来就读诏安一中的学生,基本上都住宿。当时的宿舍是平房,
期刊
一提到庸常,很多人可能都会不屑一顾,把它用于幸福,更是感觉有贬义之感。的确,越是平淡无奇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然而,生活就是这样的简单而平常,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和惊天动地,出门时的一句叮咛,生日时的一声祝福,生病时的切切关怀,失意时声声安慰,幸福就在这庸常的点点滴滴中,只有懂得了珍惜与感恩,才能体悟这来自庸常生活中的幸福最真的滋味,温暖亲切,无处不在!  我们大多数人的每一天其实都很平凡:上
期刊
这个故事场面劲爆,一如动作大片:警察冲上大桥,有一男子手持白色包袱,正在大桥上行进。警察从几个方向围拢,控制桥两端,悄悄向男子逼近。男子是嫌疑人,几分钟前他在自家居住的外口公寓点燃两个土制炸药包,其中一个引爆,没炸到人,另一个因丢到墙角水洼,引线熄灭没有爆炸。群众报警,嫌疑人携另一炸药包和匕首逃离,被警察包围于大桥上。男子高举打火机大叫,威胁警察不要靠近,否则引爆炸药。千钧一发之际,警察中走出一个
期刊
几只鸭在水里游着,游着,就游进了童谣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游进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意盎然的画面里。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养了鸭就为了让它长膘,让它们在水里游一游也是为了让肉质更为细嫩紧致,而后成为盘中美餐。酷爱美食的姐夫吃肉不忘丈母娘,给我母亲送来了一只白头绿羽的番鸭。它在纸箱子憋屈地闷着,一被放出来,开心得直扑翅。  有好吃的做母亲的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