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艺术家邹小燕“跨界”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aijiu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小燕的《金融情 艺术梦》改变了我对金融人数字头脑、赚钱眼光、精明高傲、条理刻板的一贯看法,原来新时代的金融人也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他们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还跨界成为了艺术家。
  《金融情 艺术梦》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它不是小说,却有着如小说般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和百转千回的情感升华;它不是教科书,却让人从作者充满传奇色彩的工作历程中攫取金融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它不是传记,却凝练了作者对人生的追寻与感悟。它是一个梦,一个写在纸上却依然飘荡在作者胸怀之中的梦。
  与中国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金融专家邹小燕女士是一个有梦的人。她从儿时起,就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一粒逐梦的种子。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的东西。这种爱唤起了她的激情,她在幼时的懵懂之中,表达生命之美的热烈冲动就在她的体内生发、孕育着。或许正是这样的情愫将她的生命与美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小,她就拿起画笔,画她热爱和向往的一切。这支笔不仅仅在她的手上,也在她的心中。从此,她怀着梦、手握画笔一路走来,用激情、智慧、知识和毅力,描绘着波澜壮阔的人生。
  此书或许可以称为一位女性为梦想而拼搏的奋斗史。通过金融情和艺术梦将作者的金融生涯、環球考察、成长经历和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等独具特色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和梳理,再现了作者的逐梦之旅。该书巧妙利用绘画、摄影、诗歌、散文以及金融专业笔触,立体地呈现了作者的成长和才艺。图文并茂的内容令人浮想联翩,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让人抚今追昔,她的每一个成长足迹,都能在生活的细节中找到踪影。从书中可以读出什么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形成于思而毁于随”,什么是“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什么是“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穿越荆棘丛生的道路,经历风霜雪雨的考验”;可以读出国家的进步、一代人的成长和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金融改革的激浪。特别是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国家培养的第一代金融人,她用切身经历与感悟记述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给后来者以灵感和启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部用生活和工作实践来深入解析金融知识的宝典。读者可以从作者坚毅率真、善于观察思考的生活点滴中参悟到: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只要坚持就能胜利的成功奥秘。
国画《众望亚投行》 作者:邹小燕

  全书由上篇“情系金融”和下篇“梦绘人生”组成,真实记录了作者一点一滴的追梦过程。在书中选用了作者276幅不同时期的绘画和摄影。作者在上篇的开篇文章中,通过个人职场转战的经历以及走世界的感受,从5个方面通过金融的视角比较、总结、归纳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30多年的发展变化,字里行间渗透着她深厚的爱国情结。顺着“走进银行”“改革创业”“新的起点”“再接再厉”,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足迹经历职场变迁、周游世界各地。六大洲60个国家留下了她的足迹,唇枪舌剑的谈判桌旁闪动着她攻防自若的身影。这里有“印度尼西亚——生死考验”和“牙买加——紧急撤离”的危机时刻,有巴西遇劫和斐济遭海啸的惊险,也有在不同国家的观察与体验。从一个有艺术修养的金融专家眼中,读者看到的不仅是枯燥的业务数字与专业辞藻,而且有生动的金融大鳄、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发生在衣食住行间的生活情趣,以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她将自己对人与事的细微观察、总结历练出来的工作方法都融入生动的经历描述之中,并将这些人生收获倾诉给读者,令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了解金融。
  在下篇“梦绘人生”中,作者用一幅幅亲笔描绘的图画,将她的梦想幻境拉回到现实。无论是乡村蹊径还是风景名胜,无论是自画像还是对生活场景与人物的描摹,无论是速写、素描、国画、油画还是版画,都映照着作者绚丽多彩的内心世界。作者用精彩的故事和细腻的描述,介绍了她怀梦、寻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作者将多幅不同时期的画作和多张摄影作品情景交融地穿插于该书的每一个篇章之中,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每一个梦都是鲜活的,都是那样生动、真实。儿时的记忆中有“火红年代”的记忆、有家的温暖、有“命悬一线”的危险、有“打枣”的童趣和“我家后院”的神奇……那个被岁月雾化了的童年在作者早期稚嫩的画笔下却并不遥远。这位在谈判桌上为国争光的女金融专家就是从这样一位朴实无华的小姑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随着她的笔进入画中,去找寻画中的神秘,这就是该书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诱惑。小院中、运河旁,曾经有这么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爱体育、不怕蛇的小姑娘,她的记忆中装着老师的教诲和父母的期望,装着家庭的责任和远大的志向。
  中学时做图书管理员的经历让她从小接触到丰富的知识宝库,令她爱不释手的一卷卷图书为她打开了人生的一扇窗。上山下乡让她学会了在艰苦的环境中挑起人生的担子。在她的世界中,再苦也有甜,再穷也有乐。在她的笔下,人生其味无穷。她看到的就像她的画:自然纯朴,从不放弃希望。在艰苦的环境中,打动她的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不怕苦的精神。从此,她的生命为精神而生;从此,她一路向前。艰辛与苦难让她看到了生命中最为闪光的东西——精神。
  虽然美术没有成为她的职业,但仍是她的生活,这一追求始终影响着她的人生。绘画爱好让紧张枯燥的工作有了情趣,让平淡无奇的生活有了色彩,甚至启迪着她的灵感。她以艺术家的眼界观察生活,用画笔记录人生。幸福与艰难、成功与坎坷,在她的眼中都是一幅画,一幅耐人寻味、令人憧憬的美丽图画。她总是能看到生活与工作之中积极向上的一面,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让她找到了精神支撑,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1980年,她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工作,她的金融生涯从此开始。作为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第一笔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第一笔国际保理协议、中国进出口银行第一笔出口卖方信贷、第一笔出口买方信贷、第一笔福费庭,以及中国第一笔外资银行出口信贷等重要金融活动的亲历者、经办者,她深知开拓创新每走一步的艰难,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勤奋与智慧成就着金融事业,同时也成就着精彩人生。
  学外语、钻研业务、发表学术文章、出版金融专著,凭借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业务的钻研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從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到中国进出口银行,从法国巴黎银行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作者优雅的身影从中国走向世界,活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个人的命运能与国家改革发展结合在一起是她的幸运,而不辜负这重要使命的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梦想与追求。书中的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积极向上、追求阳光的女性,一位心中有梦、心中有爱的女性。
  作者坦诚与读者分享人生的苦乐与得失,分享她在人生旅途中经历的艰难与挫折、困惑与打击,甚至惊涛骇浪之后获得的宝贵经验。作者用感性思维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她并非一帆风顺,但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路基上。
  经过多年努力,当作者站在世界妇女大会、APEC会议、国际金融论坛、中国金融高峰论坛上作为一名金融专家的时候,她的艺术之梦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12年作者终于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并在2013年北京市职工文化艺术舞蹈比赛中获奖,圆了她童年的艺术梦想。
国画《辉煌中国梦》 作者:邹小燕

  该书以作者的金融情、艺术梦为穿引,从自幼爱好绘画到不得已从事金融,从一点点爱上金融到最终实现事业和爱好双丰收,始终贯穿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她虽然没能将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但她并没有放弃。艺术始终是她的情结,是她的爱好,是她生活中最绚丽的花朵,也是她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梦想并没有那么多条件,只要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怀揣着它,那么它终会还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天空。作者的执着追梦经历告诉人们“不放弃”的意义。
  (作者系天津日报资深记者。)
其他文献
让时间说话  事缓则圆,让时间说话。  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是琢磨了另外一个开头的,但我辞世46年的父亲,突然站在我的身旁,拍了拍我的肩膀,代我开了这样一个头。我以为父亲为我这篇短文的头开得好,开出了我下来想要说的话,而且是,那些话像我开头写的一样,都是父亲当年说过的话。  父亲说过,人没尾巴难认。  父亲还说,时间没尾巴难抓。  时间在父亲的意识里,是具体的,像人或是别的物件一样,是可触摸的,只
家庭伦理,作为调节整个家庭成员由于血缘、姻缘、收养等基本关系而衍生出的行为准则,是整个社会伦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规范。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这一结构长此以往的延续,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家庭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因而,“忠孝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思想一直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家庭的伦理道德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中国
讲经典,没有常规,讲述者各有各的法门。可要想讲得好,讲得妥帖有趣,也不容易。我很喜欢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小册子,13篇,不到十万字,是他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写的,里面介绍了《说文解字》《易》《书》《诗》《史记》《汉书》等传世经典以及辞赋、诗文等文学史常识。喜欢,是因为这本小书知识上简洁精辟,行文又是浅明晓畅的白话文,堪称典范,至今不知印了多少册,自己也成了经典。传统文化、传世经典需要“常”谈,但怎么
在自媒体时代里,随着大众传媒的便捷,作为历史见证者,“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使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转变为有据可查的文本世界,意味着中国公众史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但如何通过正确引导,使中国公众史学由“可以”变成“可行”,进而成为一门学科,宁波大学钱茂伟先生《中国公众史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公众史学学科建设的意义重大,今日中国逐步
碑志文源于先秦时代,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其实际功用大致是记功、记事和记墓主,一般来说以事实为依据,以真实为追求,具有记录历史的作用,也是后人研究历史时常用的重要材料。学界关于碑志文的研究整体上呈现两个侧重,一个是侧重于研究碑志文的史学价值,另一个是侧重于研究唐前碑志文。徐海容著的《唐代碑志文研究》则专门以唐代的碑志文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补充了学界的空白。该著作于2018年由中华书局付梓刊行,在
//壹//  1981年,我从家乡的前仙中学毕业,考上了县城里的元氏一中。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离开过前仙村前后左右高低错落排列着的那一圈山环。只有一次学骑自行车,不小心一路向东骑到了十五里地开外的南佐。南佐是个有好几万人口的大镇,有好几条通往不同方向的公路在这儿交会,于是,南佐也就成了周围四里八乡的贸易中心。我爷爷他们那代人总是走着去南佐赶集,买卖各种农副产品和家庭用品,遛遛达达走一趟正好一整天
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言及竹枝词的起源地:“《竹枝》本出巴渝。”杜甫在夔州寄居期间作的《夔州歌》中有“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中唐顾况《杂曲歌辞·竹枝》也提及“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可知巴渝民间歌唱竹枝词盛况。从朗州到夔州  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参与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湖南朗州。《太平御览》记载:  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比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与言者
我一向坚信亲人或相知甚深的人之间存在某种奇妙的心灵感应。2021年1月15日,我在校园中散步,思绪刚好想到吴老师,想何时再请他来湛江做客,突然在微信群里看到了“吴福辉先生今晨在加拿大突然逝世,享年82岁。医生诊断心脏病突发”的消息。我想这决不是偶然,它应该就是我们师徒之间的一种心灵感应吧!得知消息,我的心情悲恸,精神恍惚,眼前始终晃动着老师那威严而又温和的影子。  我最早感受到吴老师的威严是在20
晚清的改良派,由于接触西方的语言和文字,开始觉得汉字繁难、文言艰深,推进切音字运动之馀,大力提倡白话文,试图把白话变成维新变法的宣传工具,办白话报传播其主张,影响力有限。黄遵宪1902年《致严复信》明确提出了文体改良的意见,乏有响应者。章太炎等革命派,政治立场激进,思想和文体上守旧,坚持国粹主义,在文学上以复古为革新,驳斥所谓采用万国语(世界语)的论调。  晚清的白话文运动无果而终。壹  辛亥革命
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互联网正在推动人类文明迈上信息革命的新台阶。如果说农业革命解决了人类的生存和温饱,工业革命提高了物质生活的品质,那么信息革命将以提高精神生活的品质为终极目标。站在人类文明变革的转折点上来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飞跃。从技术变革与人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