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的动荡年代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新闻报道炒手的故事,他们是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这种地方的投机客。利用宽松的信用额度买下五六栋的预售公寓,打算在房子还没盖好之前就脱手以赚取巨额利润。然而这种戏码仅只是区域性而已。我愿意对听众说,我们所面对的不是泡沫,而是小气泡,许多区域性的小气泡,不会涨大到对整体经济健康产生威胁的规模。”在2007年出版的回忆录《我们的新世界》里,前任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如此说道。
  引用这句话作为这篇读书笔记的开头,有点不太厚道。2008年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次级贷款金融危机后,艾伦·格林斯潘,这个曾经宛若奥林匹斯山众神般高高在上的老人,已经被公开嘲笑过无数次。他的回忆录在金融危机之前还是国际超级畅销书,但随着他走下神坛,这本回忆录也走下了排行榜。但如果因为一场金融危机就放弃去读这本回忆录,显然我们会错失很多。(有趣的是,关于他的继任者保罗·沃克尔的一本书此刻正在畅销,并且备受赞誉)
  《我们的新世界》是凯瑟琳·格雷厄姆回忆录《个人历史》之后,又一本吸引人的名利场核心人物所写的书。凯瑟琳·格雷厄姆是《华盛顿邮报》报业集团的老板,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水门事件的报道就发生在她任职期间。在这本书中能看到格林斯潘对数位总统的评价。比如他说尼克松是“极端聪明的人,不幸却也是个偏执、孤僻,而愤世嫉俗的人。克林顿政府里有一人曾经控诉尼克松反犹太,我对他说:‘你不知道。他不只是反犹太。他是反犹太、反意大利、反希腊、反斯洛伐克。我不知道他支持过什么人。他恨每个人。他可以恶毒地说基辛格的坏话,却还是任命他为国务卿。’当尼克松下台时,我松了一口气。”他说福特总统“是历任总统中最接近正常人的一位。”里根“绝不会让你觉得他想两边都讨好”,他认为“严厉的爱,长期而言,就是真爱。”他对小布什总统颇有微词,称他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任职六年期间没有使用过否决权的总统。
  除了能让人一窥这个名利场中的众生相之外,这本书格林斯潘也在阐明自己的经济思想。当然,正是这一点让很多人不再去读《我们的新世界》。因为他们相信那些曾将格林斯潘捧为众神的媒体的话,认为格林斯潘的整个人生和世界观都建立在一个被经济危机颠覆了的错误理念基础上。从先知和大师变成一个持有不再重要的观点的人,这让人简直不敢相信CNBC曾经提出过一个公事包原则。这个原则以格林斯潘的公事包来判断经济的好坏,“当我的公事包空空的时候,表示我没什么烦恼,经济应该不错。但如果公事包鼓鼓的,表示我前一晚熬夜,八成要升息了。”
  格林斯潘对安·兰德的推崇众所周知。后者最著名的观点之一是,自私是一种美德。安·兰德的个人主义在她高产的专栏中和她畅销的小说如《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中都表现得很直白。她相信个人主义带来的企业家精神和创造力决定了这个世界是何等模样。经过朋友介绍认识安·兰德之后,格林斯潘就经常参加安·兰德圈子每周在兰德纽约东三十四街公寓举行的讨论。这段经历让格林斯潘成为安·兰德哲学的最有力的推介者。他甚至曾接受邀请到苏联去讨论安·兰德的哲学。
  他对自由资本主义的信仰有安·兰德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应该是由他的生活经历所铸就。在格林斯潘为里根总统的政府服务时,他曾经接到总统委派的一项任务,“奉命检讨美国所评估之苏联在军备增加过度耗用资源时的承担能力。这次的赌注很大:总统的星球大战计划就建立在苏联经济无法和我们匹敌的假设上。我们的想法是,一旦军备竞赛升高,苏联如果想要跟上就会崩溃,要不然他们会要求谈判:不论是哪一种情形,此时我们都可以出手,而冷战也将结束。”虽然格林斯潘对白宫坦白说,他很难完成这项评估,因为他连正确的数据都难以获知。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判断被历史证明正确。
  “二十世纪最关键性的辩论,一直是政府要控制到什么程度才是对全民福祉最好的问题。”格林斯潘写道,而他职业生涯的经历,刚好目睹自由市场经济对中央计划经济的胜利。“这不只是两种理念的竞争,还是两大经济组织理论的竞争。自由市场经济对抗中央计划经济。过去四十年来,二者几乎旗鼓相当。一般认为虽然苏联和其盟国在经济上落后,但他们正迎头赶上西方浪费的市场经济。”但是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让这一辩论有了结果—即使不像现在会有人认为的那样,不是最终的结果,但也足够影响很多人的观念变化。
  因为,“即使你在实验室里,也无法创造出比东、西德还要好的经济实验。这两个国家,从相同文化、相同语言、相同历史,和相同的价值系统开始。然后四十年来他们互相竞争,绝少有商业往来。实验所要测试的最大差异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市场资本主义对中央计划经济。”
  “如果要为过去这四分之一个世纪下一句结论,那就是市场资本主义力量之复兴。市场资本主义在1930年代挫败,后来一直到1960年代不断扩张的国家干预主义之下,被迫退出舞台;但从此之后即死灰复燃,成为一股强烈的力量,1970年代开始活跃,直到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已盛行于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地方。商业法规的传播,特别是在财产权的保护上,已经培育出全球性的创业热潮。”格林斯潘写道。这就是利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的实验的结果。
  让他更加坚信自由市场观念的,至少还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就我担任美联储主席14年来的经验,我看到经济从许多次的危机中复苏,包括有史以来股票市场最大的单日崩盘,就发生在我上任五星期后。我们已经从1980年代的房地产暴涨暴跌、储贷银行危机和亚洲金融风暴中活过来,更不用提1990年的衰退了。我们享受了有史以来最长的股票多头市场,然后接受网络崩盘的洗礼。我渐渐相信,美国经济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其韧性—吸收破坏力并复原的力量,其方式和步调,常常是你所无法预料的,更是你无法控制的。”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总能取胜。在整个1980年代及1990年代初期,美国人经历了一段恐惧和沮丧期。战后的西德在迅速复兴,傅高义的《日本第一》描述出一个高速发展的日本对美国的挑战。1980年代,日本汽车业的崛起对底特律的大汽车制造商形成的挑战,已经足够美国人震惊,接下来包括索尼、松下在内的日本公司又掌控了消费电子行业。然后,这些东方人在美国开始大肆收购……“自从俄国人造卫星之后,我们从未感受到如此令人恐惧的不利处境。”但是在硅谷发生的事情改变了这一切。“美国的自由运作,企业家,和失败了又如何的企业文化,让全世界都羡慕。美国所进行的经济现代化变革,二十年来所痛苦进行的解除管制、缩编,以及降低贸易障碍等,如今都一一有所回报。”格林斯潘感慨说。
  当然,他在2006年的退休没有让他看到下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似乎又想要改变一切。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想问他,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次被夸大的危机吗?拥有最伟大的力量也就是韧性的美国经济,是否仍然会以无法预料和无法控制的方式再次让人大吃一惊?
其他文献
英国首相卡梅伦2月在英国能源气候变化部进行了一番演讲,来阐述为何不得不优先考虑发展绿色经济。  “没错,我们处在一个全球性的竞争之中,并且那些赢得全球竞赛的国家以及欧洲最繁荣的国家都是最为节能和环保的国家。这让我清楚了该怎么办。能源消费量将在未来20年里增长1/3。因此,在比赛中如何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能源效率,将成为赢得比赛的重要因素。  商业就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与从能源价格冲击绝缘的企业就将是
期刊
城市花园可以出现在许多新颖而奇怪的地方,例如在比利时港口城市安特卫普那个被放置在了废弃轮船起重机上的绿色花园。它由比利时艺术团体Time Circus建造,这个城市还原不但有一个由回收材料做出的树屋,甚至还配了一个鸡窝。  这个有些奇特的城市花园项目由安特卫普的MAS博物馆委托,建于当地时代广场一隅。它不仅仅是一个花园、也同时具备菜园和温室的作用,还带有一间厨房,可以直接将从园内采摘的食物带到厨房
期刊
一个调侃设计师工作的段子是,客户要求设计师下班前要交设计图, 设计师也一口答应。然后到了第二天,客户问为何还没收到图,设计师的回答是,因为我还没下班。  的确,围绕设计师这份工作,有诸多类似“加班多”、“甲方难搞”、“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但是也正如一位《第一财经周刊》的读者在来信中提到的那样,如果论绝对数量,现如今有非常多的人会选择成为一名设计师。  原因有很多。首先设计工作的确需求很大,各行各业
期刊
张浩在今年的CES上推出了脑波控制飞行器PuzzleBox,他希望用这个产品来为自己赚些钱解决生计问题,然后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机器人上面,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制造普通人都能买得起、像手机一样可以有很多App应用的机器人,他为实现这个目标准备了14年的时间。  你的未来14年会是如何度过?我们已经好久没有用创业者来做封面了,来自深圳的这个报道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人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它会给读者一种久违的
期刊
Q&A:  请问你怎么看待工作中的权限问题,我发现因为权小,自己很难去调配其他人,每逢需要合作的事情,都很难顺利地推展下去,大家都彼此不服气,怎么办是好?  “没权力,如何要我负责任?”这是职场中最常听见的一句话,确实,无权者无责,这是组织中的常态。  问题是老板也常感叹:“你没能力,我如何给你权力呢?”  如果权力是作出表现、贡献的前提,那就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僵局,一定要有突破性的思考,才
期刊
2012年夏天,在上海China Joy游戏展上,心动游戏960平方米的展台是场馆内面积最大的展台之一。同时,这家网页游戏公司为旗下游戏《神仙道》包下了地铁花木路站和龙阳路站为期一个月的全部广告位。这两次分别花去黄一孟400万元和200万元。  “8年前,我和黄一孟很×丝地去逛China Joy,到处排队领了一大坨纸袋,把其它袋子装在盛大的里面,坐着2号线回来。怎能想到有朝一日我们能地铁包站,搭一
期刊
“故事出色,荒诞尺度拿捏到位,是部只有好莱坞才能鼓捣出的作品。”这是《纽约时报》在《逃离德黑兰》(Argo)上映不久后的评价。2013年2月24日,这部电影赢得了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但在好莱坞的“金牛法则”里─我们姑且这样命名它们的赚钱机制─《逃离德黑兰》绝对算不上能被大公司CEO们青睐的片子。这部电影说的是1980年美国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电影,把美国使馆人员带离德黑兰─这样的本地化题材
期刊
“回来了是吗?晚上我带你去洗脚,去个地方耍一下。”大姨在电话里的热情不容拒绝。此时我落屋大概半小时,从首都回到脚都—我大“扶兰”洗脚城林立,这些年虽没落了不少,但余威仍在。只是这项活动对我而言,吸引力有限。假使我是个腐败分子,有很强的受贿意愿,如果别人打算以请我洗脚为名,给我送钱,我应该也会说换个地方吧。没有人觉得足底按摩既无聊又奇痒无比吗?  但这个提议者是我的亲姨。我们家向来以亲戚关系融洽行走
期刊
“四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以一种更好、更自然的方式与电脑互动?”Leap Motion公司联合创始人Michael Buckwald在网站中写道。今年26岁的他也是这家公司的CEO,之前曾创办过一个服务预订网站Zazuba.com。而让Michael Buckwald感到兴奋的是它的产品Leap Motion。  这个长方体跟iPod差不多大,重量只有32克。当通过USB连接到电脑
期刊
常常会有人问我,谁给了我最大的鼓舞,谁又对我的商业生涯影响最深?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回答也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伊芙·布兰森(Eve Branson)是出了名的精力充沛。年轻时,她喜欢运动和跳舞,性格外向。二战期间她曾为海军效力,之后则成为了一名乘务员。再后来,她遇见了我的父亲爱德华·布兰森(Edward Branson),安稳了下来。两人在英格兰的一个小乡村定居。他们非常慷慨地为我付出了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