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研究之“怪现象”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ayuq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校和教师教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档次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和弊端,课题研究“有形无神”,形同虚设,如不加以改正,会滋生很多“后遗症”,必然对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校长“真参与假研究”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作为校长,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和管理水平,校长的能力往往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方向。同时,校长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头羊,在广大教师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示范力和引领力。当前许多学校的课题都是以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和第一负责人,校长担任课题研究总指挥。从组织课题组成员,统筹协调工作分工,再到筹划项目资金,为课题研究提供“后勤保障”,校长具有一般教师不具备的角色优势,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但实际上,校长“真参与假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校长名义上是课题负责人,真正的投入实际过程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只搭台不唱戏”。他们大多只出现在开题会和结题会,大讲理论道理,喊口号,施压力,赶进度,几乎不参与课题研究实践,不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撰写相关论文,最后却拿着以自己主持的结题证书装门面,打着“科研兴校”旗帜,当成提拔、晋升或者评选优秀校长的资本。诚然,这种校长的工作是没有指导力,更谈不上说服力,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虽然这样说很多校长很不乐意听,但这种校长确实有存在。我们要摒弃这种“真参与假研究”的怪现象,希望校长要有担当意识,强化课题管理培训,全程关注参与课题研究,树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搭建课题交流学习平台,施展个人教育才华魅力,潜心投身于学校的教育科研,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引领和激励年轻教师,不仅能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还能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再上一个台阶。教师“少数人干多数人看”
  笔者曾经参与过一个省级课题,申报书上填写的课题成员达15人之多,这当中行政领导占几个名额,跟领导关系较好的老师再挤占一些名额,细数一下,“葫芦串”式的课题组真正在搞研究的也就3、5人,水平参差不齐。分工没有真正落实,呈现“多数人看少数人干”的怪现象,工作很难有实质性进展。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认识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支撑力度不够,理论学习随意性大且不系统。缺乏课题意识和理性思考,对于研究中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理论术语不能作深刻理解和细致分析,遇到实际难题就避让退却敷衍了事。其次是实践操作方面问题,一些老师把课题研究等同于领导听课评课、同事群体诊断、自我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等环节,一开始“轰轰烈烈”,慢慢的一些老师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以各种理由为借口缺席教研活动,热劲全无。最后,仅仅依靠课题组中有进取心的、热爱科研的小部分人撑起大旗,从课题选题论证、填写申报表、制定方案、问卷调查设计和评价量化、诊断课堂教学、查阅文献资料等等,直至课题成果整理汇总、撰写结题论文等都是一手操作,其他人只是象征性的开一堂观摩课或者到结题时提交一篇论文就算修成正果,最后照样也可在结题证书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种“少数人干多数人看”单兵作战式的课题研究,缺乏协作意识,少数老师忙忙碌碌,教研素养和专业得到提升,多数老师碌碌无为,挂空名坐享其成,终究是课题研究的“过客”,名不其实。因此,在课题组时,应严格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思想素质好、协作意识强,态度端正,乐思爱学,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的教师:也可以采用“竞聘上岗”制度。经过个人申报、理论考核、研前答辩等程序按要求组成课题组,能者上庸者下,分工合作优劣互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年轻教师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研究“重成果轻过程”
  在一些区域教研交流过程中,看过很多学校的课题成果集,发现很多学校课题研究水货多干货少,看似外表华丽,实则内容虚华,粗制滥造,课题论证不到位、目的任务不明确、研究过程不规范、研究成果认定不清楚,经验成果不实践推广,实际上是“为课题而做课题”。“课题成果是个筐,只要相关都可往里装”,呈现出“前期申报高调、过程虎头蛇尾、课题成果一箩筐”的怪现象。正如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有课题没问题,有温度没深度”,很形象形容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的弊病。例如,笔者学校曾承担过课题“新课程下农村普通中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课题成果几乎罗列了一个学年所有教研活动的材料,优质课比赛、实验教学交流周活动、教学设计、教师讲座、听评课记录、教师和学生获奖奖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等内容,有的根本与课题研究本身无关,研究成果泛化,就像一盘教研“鸡肋”,食之无味。其次,课题本身研究范围过于广泛,有效教学是大课题,内容涵盖面广,研究层次较高,需要一个较长的研究过程和一定的研究时限。但是,该课题以一次优质课比赛和实验教学周作为研究背景,撰写一些质量不高的相关论文,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匆匆结题,研究过程是否真实有效不言而喻。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既要重视过程性实践研究,也要重视组织课题研究成果,有高质量的研究过程,才能得到有效地数据,才会有高质量的课题成果。在选择课题时不要过大过泛,要考虑到: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最迫切解决的?什么样的课题是我们可以研究的?我们要怎么样开展课题研究?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研究过程中,要制定详实的课题工作计划,细化课题研究内容,落实成员具体分工,按时序开展研究工作,减少盲目性。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找准切入点和关键点,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得与失,防止迷航迷路少走弯路,按着既定的研究目标和路径实实在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呈现课题成果和形式时,要力求简洁精炼,切忌形式单一,又不能简单地把“沾点亲、带点故”的材料都往里凑。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最能反映课题成果展现出来,努力在实践性案例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且有一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实现过程与成果的有机结合。
  成果“少真实多虚假”
  在网上看到有个老师在描述课题成果时说过一句话:“别看一个个活动案例,一本本厚厚的成果集整齐摆在那里,那都是闭门造车做出的一些东西。”我们不禁要问:“哪些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又有哪些教研实践是真真正正开展过?”有一次闲聊时谈到课题研究,一个老师无意中谈起这样一件事,说他们学校申请一个课题,没有开题会、没有指导教师、没有实质研究、没有中期检查、没有结题会,只撰写了一份课题申请书,等要到结题时候,竟然凭借着一本随意东拼西凑的上百页的课题成果集顺利结题。这种事情说是怪事,其实见怪不怪,很多老师或许有同感。“课题成果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成为挂在我们心中的大问号。常态教学与课题研究“两张皮”,教学与教研相脱节,课题成果造假弊病已经影响着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违背了教育科研规律。在研究力量薄弱和研究能力不足时,很多老师忽略过程性研究的同时,只能在组织课题研究成果时花点功夫,抄袭拼凑,改头换目,偷梁换柱,伪造数据,形式主义的“伪教研”像瘟疫正在侵袭着中小学校园,腐蚀着教师的心灵。课题研究的功利性,决定着它并不是真正为了促进教学和教师发展,更多是为了学校名义和个人利益,造成一种“造假为荣、抄袭无罪”不良教研风气,对于年轻教师和学校发展极为不利,甚至有很大的反作用。课题研究是基于真实的最普通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状态出发,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回归课堂助于课堂,教师好教学生乐学,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助推学生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提质。这要求上级科研机构要严格把关“严进严出”,在课题申报时必须严格审核申报材料,杜绝“滥竽充数”,选择质量较好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在结题时要“动真格”,制定规范严格的结题评审制度,要求学校提供真实的结题材料,严惩弄虚作假,对于不合格的课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合格就必须整改提高,不能让一些“水货”课题浑水摸鱼过关结题:在结题后要构建“求真课堂”,不能让课题成果“寿终正寝”,必须发挥课题成果正能量,及时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升华课题成果,让课题研究真正反哺学校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8月23日,“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广东省援疆教师出征仪式在广州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赵康参加仪式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那佳主持仪式。据悉,今年广东(不含深圳市)共派出援疆教师270名,援藏教师20名。  精准发力,推动援藏援疆支教见效  赵康在出征仪式上表示,“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是着眼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
8月25-26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第二届“梅州地区定制班”招生考试在梅县东山中学举行,180名梅州籍学生免交学费、住宿费便可圆梦大学。从2015年开始,中大南方学院响应国家和教育部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联合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开办精准扶贫教育项目——“梅州地区定制班”。两年来,共有330名“农村娃”受益。据悉,开办精准扶贫教育项目在广东独立学院中尚属首次。  据了解,该班主要招收
从当教师的那天起,我就明白将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形形色色的家长,因而无论遇到怎样的事情,我都要求自己保持内心的淡定,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但是,当遇到小海之后,我发现自己变了,总是有种深深的挫败感,不安笼罩着我,焦躁如影随形,沮丧也经常不期而至。  我一度认定,他是上天派来考验我耐心与爱心天使。几乎每一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老师,小海他摸我屁股,他是男孩子,怎么可以摸女生屁股呢?”“老师,
记忆中外公外婆是一高一矮、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的一对。  外公可说是位美男子,他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相貌清癯,留一部花白飘逸的山羊胡须,很像画报上的维吾尔族老人,夏秋季穿一件介于米白和米黄之间颜色的土胚布对襟衫,一条扎脚裤,到冬天就换成同样款式的黑灰色土胚布对襟棉袄,虽是乡下老人,却收拾得干净利落,走起路来也不疾不徐。外公是寡言的人,总记得他沉默地坐在灶膛前,捧一具油亮的铜制水烟袋子,吧嗒吧嗒抽水烟
在华中师范大学的那一次短短的培训,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长长的痕迹。那是我的精神之旅。五天满满的课程充实有所获,正应了那句话:培训是给教师的最大福利。  郭教授在课堂中列举的关于美国语文教材对《木兰辞》这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这一例子,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距。看完中西教材问题设计的比较,你便可以确定这不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翻看我们七年级下册的教材,《木兰诗》的课后练习题如下: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
“百年大計,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常见诸报刊的这句话,足见为师者的责任担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师者何为方可担当这一教育根本?  为师者须有责任之意识。立德是为师者的基本责任,从一个教师的德性追求与修为可以看出为师者的担当意识,《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立德的价值意义,在于这不仅是成己之私事,更是树人之公事。《管子·权修》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和”文化是一种几千年来人们内心深处理所当然的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将“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党对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更是为我国教育办怎样的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指出了明确方向。近年来,潮州市城南中英文学校以“和”文化引领学校办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在教育教学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进。一、确立“和”文化办学定位和特色  学校文化是一
2016年底,应日中友好会馆邀请,来自广东省5所师范院校的28名学子赴日展开访学之旅。此次交流活动是日本政府“JENESYS2.0”事业的一部分,“JENESYS”即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从2007年起实施。作为它的后续事业,2.0活动旨在通过与亚洲、大洋洲相关国家合作,开展3万人规模的青少年交流事业,激发更多海外人士关注日本,谋求国外访日人数的增长,增进国际社会对“cool日本”的理解。
禅城区是佛山市中心城区,2005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验收,2009年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014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的验收。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统领性的理念,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促进优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与重要趋势。我区以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区为目标,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和创建优质品牌学校全覆盖工程相结合,常态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 禅城区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术语,指的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从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出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要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扩大和提升教育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