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引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导引体验式教学是基于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设计授递策略与学习活动,通过学案导学、任务驱动、思维引导、教师引领、学生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及练习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
二、导引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呢?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有关探究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导引体验式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布鲁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入手。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导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一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导引体验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探究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1)提出问题:
①提取叶绿素选用的实验材料除了菠菜之外还可选用哪些?
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教科书上是用丙酮提取, 那么是否可用其他方法提取叶绿体色素呢? 而分离色素的层析液教科书是用石油醚、丙酮和苯一定比例的混合物, 那么是否也有其他的替代品?
(2)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尝试用其他试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方法1: 探究采用有机溶剂氯仿提取色素。
方法2: 探究采用有机溶剂酒精提取色素。
对照:探究尝试用水提取色素,分析可行性。
通过讨论提出用其他替代品做层析液分离色素的方法。
方法1: 探究用酒精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方法2: 探究用93号汽油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3)进行实验: 带着上面的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判断叶绿素提取分离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材问题及提取和分离试剂的选择。
这种探究模式能使学生主动去感知,进一步深入地探索问题,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的形成,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文章通过对问题意识的探讨,以期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改进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2.在实验中落实导引体验式学习
在生物课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生长点。
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所鉴定物质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要选含糖量高,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或梨的果实,有些植物叶子中也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例如甜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不能选用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②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鉴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易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磨成浆;如果用鸡蛋蛋白的话,应该进行稀释。
③实验所用试剂的配置。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注意现用现配,与化学知识相联系,思考为什么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热。
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
三、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生物学原理就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通过不断探究而证实的。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运用已知去分析、推理和判断未知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们通过实验教学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外部和内部的联系,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以及对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认识。
导引体验式教学是基于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设计授递策略与学习活动,通过学案导学、任务驱动、思维引导、教师引领、学生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及练习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
二、导引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呢?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有关探究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导引体验式教学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布鲁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入手。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导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一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导引体验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探究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1)提出问题:
①提取叶绿素选用的实验材料除了菠菜之外还可选用哪些?
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教科书上是用丙酮提取, 那么是否可用其他方法提取叶绿体色素呢? 而分离色素的层析液教科书是用石油醚、丙酮和苯一定比例的混合物, 那么是否也有其他的替代品?
(2)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尝试用其他试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方法1: 探究采用有机溶剂氯仿提取色素。
方法2: 探究采用有机溶剂酒精提取色素。
对照:探究尝试用水提取色素,分析可行性。
通过讨论提出用其他替代品做层析液分离色素的方法。
方法1: 探究用酒精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方法2: 探究用93号汽油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3)进行实验: 带着上面的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判断叶绿素提取分离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材问题及提取和分离试剂的选择。
这种探究模式能使学生主动去感知,进一步深入地探索问题,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的形成,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文章通过对问题意识的探讨,以期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改进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2.在实验中落实导引体验式学习
在生物课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生长点。
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所鉴定物质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要选含糖量高,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或梨的果实,有些植物叶子中也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例如甜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不能选用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②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鉴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易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磨成浆;如果用鸡蛋蛋白的话,应该进行稀释。
③实验所用试剂的配置。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注意现用现配,与化学知识相联系,思考为什么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热。
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
三、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生物学原理就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通过不断探究而证实的。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运用已知去分析、推理和判断未知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们通过实验教学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外部和内部的联系,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以及对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