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迎接并应对21世纪挑战,美国的外语教学围绕交际、文化、联系、比较和社团制定了5大目标;在这5大目标下还有7项落实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蕴含了21世纪先进的教育理念。本文旨在分析研究5C标准,供大学外语工作者思考和借鉴,改善教学,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的人才。
【关键词】 5C标准 ; 7项课堂教学要求 ;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65-02
基于国家战略需要,美国教育部于1996出台了一部国家级外语课程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andards: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为美国基础外语教学设立了一个框架。1999年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将其扩展至外语高等教育。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即“5C”标准的出台, 提示我们要用国际化视野来审视我们现有的教育和人才培训标准; 同时也给我们了很好的对照和借鉴,使我们能够在国际教学的高度上,认识和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变革与发展[1]。
15C标准的内容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andards: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提出了5大学习目标,分别是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联系(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团(Communities),由于标准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 所以该标准简称5C。
1.1 交际。要求学生不仅使用英语,也可以使用其它语言进行交际。具体地说就是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参与讨论各种话题,提供并获取信息,表达情感,阐述观点,以交换信息、观点和思想等。
1.2 文化。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即理解目标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所表达观念之间的关系。
1.3联系。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外语和外国文化来增强和深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
1.4 比较。要求学生能够比较自己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别,提高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
1.5 社团。要求学生除在课堂上使用外语,且能在课后使用外语参加国内外多元文化的社团活动,在过程中获得乐趣,充实自我,成为终身的外语学习者。
2落实课堂教学的7项要求
确切的说,5C不是具体的外语教学的操作细则,而是一些方向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并落实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被提了出来,拓宽和深化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这些要求有7项:语言系统; 文化知识;交际策略;严谨的思维能力; 学习策略;其它学科; 技术[2]。
2.1 语言系统。语言系统涉及词汇和语法的教学。首先,选取的词汇须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主题性以及实用性。如果选取的词汇不具实用性,则无法满足实用交际需要。其次,词汇数量必须可控,太多不利于记忆和运用,太少则满足不了交际需要。再则,语法教学必须逻辑清晰、前后连接,便于学生学习及运用。简而言之,语言系统的学习必须在交际性这个大目标下进行。
2.2 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不学习文化。了解目标语文化有助于顺利交际。但由于文化不断演变,在教学中必须保证所学文化的时代性。此外,选取的文化需具有最广泛性。最后,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交际策略。在使用目标语过程中,学生还需了解基本的交际策略,如:迂回表达;正确理解和使用肢体语言;提出和证实假设;进行推理和预测。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采取人际模式来强化直接的口头或书面交流。
2.4 严谨的思维能力。培养该能力是外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上不应死记硬背,应该学习使用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例如分析、综合和评估来学习知识。
2.5 学习策略。学习者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获得成功。应根据学习者的类型来传授适合其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
2.6 其它学科。为了使学生有充分机会使用并掌握新语言,教师可从其它学科选取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参与分析。这样, 所学语言与其它学科内容可相互渗透,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知识范围都得到提高和拓展。
2.7 技术。外语教材应该采用新技术来辅助教学,学生可以使用视频、音频进行交互式的练习和学习,或者通过访问互联网了解相关的语言学习内容。采用新的技术无疑使外语学习变的更有趣味和价值。
这7项要求是语言学习的内在要求,为学习者变成终身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理念。通过这7项要求,语言学习者最后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以提高,更可以取得更大的个人的发展。
35C标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我国曾在1999年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是该大纲关注的重点仅为基本知识与技能(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能力)。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网站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该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3]。鉴于此, 借鉴美国5C标准的内容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3.1 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
《教学要求》想通过大学英语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但局限于仅介绍目标语文化和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忽略了文化批判能力的培养。5C标准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要求学生能吸收其它文化的思想精华,也要客观分析、认识其缺陷,同时学生还须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局限去看问题,并意识到本民族和文化与其它民族和文化的关系。这一点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还做的不够,很多教师习惯于灌输知识,而没有培养学生反思,提出质疑的能力。所以,我们应从培养文化批判能力入手,减少那些唯一性、绝对性的训练,增加没有标准答案的议题,通过集中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独立的见解。
3.2 语言教学和其它科目内容相互渗透
在美国的基础外语教育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沉浸式,另一种是普通模式。在沉浸式模式下,教师使用目标语教授语言、数学、社会学科等课程。学生完全通过目标语去学习其它科目知识,语言和知识能力得到双提高。在非“沉浸式”的学校,外语教师可从其它科目中选取一些有意思、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围绕这些话题去搜集资料,在外语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样是一个提高语言熟练程度,开展真实交际的机会。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却无法保障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并表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程度,极大地束缚了有效深入的交际,语言的根本能力得不到提高。
3.3 语言内容的实用性
《教学要求》对现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做了三个层次的区分,分别对学生的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能力都做了要求。现行的大学英语课本也围绕一些主题进行相关训练。我注意到这些板块对话题的选取、交际所需的语言知识的设计还有不足。然而,根据5C原则,选取的语言知识必须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主题性和实用性,是否满足这些要求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5C标准在这个方面也为我国教育者未来在课程涉及和课堂教学上都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3.4 确认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
根据《教学要求》,“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4]” 在这里,差异性教学思想得以体现,即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难易程度的课题,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最终掌握学习内容。我们注意到《教学要求》并未要求注重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学习者在认知能力、认知功能和个体态度、动机上存在差异性,统一的教学策略则无法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教学效果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这要求教师根据学习者不同类型,制定适合其的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总之,美国5C外语目标将“文化”置于外语学习的中心地位,注重交际性、实用性,强调外语学习和其它学科知识相联系和渗透,从而推动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文化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无疑给我国在新世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陆效用. 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 [J]. 外语界, (5)
[2]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S]. Kansas: Allen Press Inc. 19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EB/OL]. htt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1/201001/xxgk_79348.html, 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EB/OL]. htt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1/201001/xxgk_79348.html, 2007.
【关键词】 5C标准 ; 7项课堂教学要求 ;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65-02
基于国家战略需要,美国教育部于1996出台了一部国家级外语课程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andards: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为美国基础外语教学设立了一个框架。1999年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将其扩展至外语高等教育。美国的《外语学习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即“5C”标准的出台, 提示我们要用国际化视野来审视我们现有的教育和人才培训标准; 同时也给我们了很好的对照和借鉴,使我们能够在国际教学的高度上,认识和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变革与发展[1]。
15C标准的内容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andards: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提出了5大学习目标,分别是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联系(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团(Communities),由于标准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 所以该标准简称5C。
1.1 交际。要求学生不仅使用英语,也可以使用其它语言进行交际。具体地说就是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参与讨论各种话题,提供并获取信息,表达情感,阐述观点,以交换信息、观点和思想等。
1.2 文化。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即理解目标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所表达观念之间的关系。
1.3联系。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外语和外国文化来增强和深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
1.4 比较。要求学生能够比较自己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别,提高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
1.5 社团。要求学生除在课堂上使用外语,且能在课后使用外语参加国内外多元文化的社团活动,在过程中获得乐趣,充实自我,成为终身的外语学习者。
2落实课堂教学的7项要求
确切的说,5C不是具体的外语教学的操作细则,而是一些方向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并落实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被提了出来,拓宽和深化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这些要求有7项:语言系统; 文化知识;交际策略;严谨的思维能力; 学习策略;其它学科; 技术[2]。
2.1 语言系统。语言系统涉及词汇和语法的教学。首先,选取的词汇须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主题性以及实用性。如果选取的词汇不具实用性,则无法满足实用交际需要。其次,词汇数量必须可控,太多不利于记忆和运用,太少则满足不了交际需要。再则,语法教学必须逻辑清晰、前后连接,便于学生学习及运用。简而言之,语言系统的学习必须在交际性这个大目标下进行。
2.2 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不学习文化。了解目标语文化有助于顺利交际。但由于文化不断演变,在教学中必须保证所学文化的时代性。此外,选取的文化需具有最广泛性。最后,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交际策略。在使用目标语过程中,学生还需了解基本的交际策略,如:迂回表达;正确理解和使用肢体语言;提出和证实假设;进行推理和预测。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采取人际模式来强化直接的口头或书面交流。
2.4 严谨的思维能力。培养该能力是外语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上不应死记硬背,应该学习使用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例如分析、综合和评估来学习知识。
2.5 学习策略。学习者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获得成功。应根据学习者的类型来传授适合其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取得成功。
2.6 其它学科。为了使学生有充分机会使用并掌握新语言,教师可从其它学科选取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参与分析。这样, 所学语言与其它学科内容可相互渗透,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知识范围都得到提高和拓展。
2.7 技术。外语教材应该采用新技术来辅助教学,学生可以使用视频、音频进行交互式的练习和学习,或者通过访问互联网了解相关的语言学习内容。采用新的技术无疑使外语学习变的更有趣味和价值。
这7项要求是语言学习的内在要求,为学习者变成终身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理念。通过这7项要求,语言学习者最后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以提高,更可以取得更大的个人的发展。
35C标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我国曾在1999年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但是该大纲关注的重点仅为基本知识与技能(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能力)。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网站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该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3]。鉴于此, 借鉴美国5C标准的内容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3.1 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
《教学要求》想通过大学英语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但局限于仅介绍目标语文化和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忽略了文化批判能力的培养。5C标准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要求学生能吸收其它文化的思想精华,也要客观分析、认识其缺陷,同时学生还须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局限去看问题,并意识到本民族和文化与其它民族和文化的关系。这一点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还做的不够,很多教师习惯于灌输知识,而没有培养学生反思,提出质疑的能力。所以,我们应从培养文化批判能力入手,减少那些唯一性、绝对性的训练,增加没有标准答案的议题,通过集中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独立的见解。
3.2 语言教学和其它科目内容相互渗透
在美国的基础外语教育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沉浸式,另一种是普通模式。在沉浸式模式下,教师使用目标语教授语言、数学、社会学科等课程。学生完全通过目标语去学习其它科目知识,语言和知识能力得到双提高。在非“沉浸式”的学校,外语教师可从其它科目中选取一些有意思、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围绕这些话题去搜集资料,在外语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样是一个提高语言熟练程度,开展真实交际的机会。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却无法保障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并表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的程度,极大地束缚了有效深入的交际,语言的根本能力得不到提高。
3.3 语言内容的实用性
《教学要求》对现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做了三个层次的区分,分别对学生的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和翻译能力都做了要求。现行的大学英语课本也围绕一些主题进行相关训练。我注意到这些板块对话题的选取、交际所需的语言知识的设计还有不足。然而,根据5C原则,选取的语言知识必须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主题性和实用性,是否满足这些要求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5C标准在这个方面也为我国教育者未来在课程涉及和课堂教学上都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3.4 确认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
根据《教学要求》,“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4]” 在这里,差异性教学思想得以体现,即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难易程度的课题,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最终掌握学习内容。我们注意到《教学要求》并未要求注重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学习者在认知能力、认知功能和个体态度、动机上存在差异性,统一的教学策略则无法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教学效果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这要求教师根据学习者不同类型,制定适合其的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总之,美国5C外语目标将“文化”置于外语学习的中心地位,注重交际性、实用性,强调外语学习和其它学科知识相联系和渗透,从而推动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文化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无疑给我国在新世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陆效用. 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 [J]. 外语界, (5)
[2]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S]. Kansas: Allen Press Inc. 19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EB/OL]. htt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1/201001/xxgk_79348.html, 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EB/OL]. htt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1/201001/xxgk_79348.html,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