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 织中圣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多年前考古学家们打开了明万历皇帝定陵,众多灿若云霞的丝织品出现了,正当人们惊叹古代织造技艺的高超时,转瞬间那些珍贵文物在自然环境下立即发生了风化,令人痛心疾首,尤其是那件万历皇帝的缂丝龙袍。为了重现龙袍昔日芳容,专家们努力寻找一位工匠来复制龙袍,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苏州缂丝老艺人王嘉良。由此这个曾辉煌一时的皇家工艺——缂丝,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次会议上,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说到苏州的工艺品,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苏绣,但要问苏州手工艺品中的巅峰之作,那非缂丝莫属。缂丝在历朝都是用来制作龙袍、复制名贵书画和宫廷装饰品的,因此和皇家用品紧密相连,具有“织中圣品”的美誉。这种集美术欣赏、织锦技术及绘画艺术于一身的手工艺品,向世人展示着它高雅而华贵的艺术风格。因其“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被古代文人赞誉为“雕刻了的丝绸”。
  由于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织成的用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历代宫廷皇室的藏品,而民间一般不允许越制收藏。如今缂丝的传世品十分稀少,加上缂丝的工艺十分繁复,一件作品往往要经过一年半载才能完成,民间就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因而现在每一件缂丝作品的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著名学者朱启钤在《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收入的113件缂丝作品中,在中国内地保存完好的仅30件。
  苏州缂丝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凝结了诸多艺术元素,与苏绣、宋锦等艺术互为营养,展示着内蕴深厚的吴地文化。缂丝本是北方工艺,苏州不是缂丝的发源地,但苏州却是缂丝的成熟地、丰富地、发展地。
  缂丝传到苏州是因为宋朝南迁的同时,把缂丝在内的很多名工巧匠也带到了苏州,吴中盛产丝绸,其丝有纤维长、强度高、弹性好等特点,是表现缂丝艺术个性的最佳材料。宋代缂丝比唐代缂丝更加精湛,尤以大幅的缂丝画为特色,其品格高雅,富贵气质十足,大多为宫廷所收藏。
  元代缂丝一反南宋细腻柔美之风,具有简练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写实的特点,而对华贵金色的偏爱使织物内加金线的做法引领一代风尚,独具时代特色。缂丝作品多盛行制作与佛教和祝寿有关的挂轴,如《东方朔偷桃图》和《八仙拱寿图》。
  明代缂丝只有苏州和北京两地,其中又以苏州最有名,苏州吴县张花村被称为缂丝村。《丝绣笔记》载明王绮《寓园杂记》:“吴中自号繁华??凡上贡锦衣、文具、花果、真羞奇异之物,岁由所益。若缂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愈巧而物产愈多。”其时苏州人文荟萃,吴门画派精品迭出,缂丝艺术风格深受江南文人绘画的影响,多摹缂当时名家的画稿,缂丝艺人吴圻、朱良栋、王统等缂织沈周、唐寅、文征明等人的画稿,成为现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清代,苏州缂丝行业从城郊陆墓、蠡口扩展到光福、东渚一带,成为全国的缂丝中心,江南织造局发办的缂丝活计,均由南京派员前来苏州督办,做好后为皇室征用。清代缂丝新创“缂绣混色法”,即将缂丝、刺绣和彩绘三者结合,以加强织物的装饰效果,丰富和提高缂丝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原藏于紫禁城的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就是以“缂绣混色法”织制的典型珍品。
  清代以后,苏州缂丝行业趋向衰落,从业人数锐减,全国也仅苏州一地保存了此项工艺。民国以后缂丝织品市场日益缩小,苏州城郊许多缂机都闲置停工,苏州《明报》曾载《缂丝工艺在苏州》一文,其中指出:“战前吴中操此者约百人,在此数十年中,固有因年事之增进而死亡,其遭遇战争之逼迫而流亡者亦颇不少,今能织造者恐不足六十人,而艺人精者不过二三十而已。”缂丝仿制技艺也一度失传,直到20世纪50年代,缂丝技艺在苏州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名匠辈出
  提起缂丝就必然要和宋代相联,尤其是要提起南宋,这是因为在南宋出了一批缂丝名家,把缂丝艺术推向了空前成熟的阶段,而在这些名家之中,就要首推苏州沈子蕃了。
  沈子蕃的缂丝技艺虽然名扬中外,但对他的生平记述,现在可以找到的只有寥寥几个字:南宋缂丝名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名字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只是因为如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几幅缂丝图轴上,缂织了“子蕃”或者“沈氏”等落款。从沈子蕃的几幅传世作品来看,他似乎较偏爱北宋画家崔白一派的水墨野逸的画风,故他的作品大多表现萧瑟的秋冬、孤傲的禽兽和寂静的山水。原清宫养心殿所藏《花鸟图》和《梅鹊图》均为其传世佳作。
  吴圻,明代吴门(今苏州)人。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蟠桃仙图》,即为吴圻摹缂沈周画作的作品,织有“吴门吴圻制”及“尚中”印。
  朱良栋,明代长洲人。缂丝代表作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瑶池献寿图》,织有“长洲朱良栋制”款。
  沈金水(1883年至1968年),蠡口镇姚祥村人。15岁从其宗叔(苏州织造府工匠)学艺,常为织造府定制宫廷缂丝品。光绪末年曾为慈禧太后缂织袍服,还为宣统皇帝溥仪登基赶制龙袍。中年曾一度停机做包口,在其名下有缂机50多台。1954年进苏州市文联刺绣小组传授缂丝技艺,代表作有《金地牡丹图》、《金地双鸽牡丹》等。“知音犹及朱存素,妙技可追沈子蕃。”这是1957年沈金水将朱启钤所书“松寿”制成缂丝,叶恭绰见后叹为观止,遂撰此联送沈金水。
  王茂仙(1896年至1969年),苏州陆慕人。民国年间做缂丝包口。1966年退职回乡,代表作品有《金地牡丹轴》、《鹅竹中堂》。子王嘉良继承父艺。
  王金山(1939年生)现为缂丝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963年至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复制了宋代缂丝名家的多件作品。任苏州缂丝研究会会长。2001年建立王金山大师工作室。
  马惠娟(1953年生),其作品《云龙图》获得了北京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的金奖,开创了缂丝以泼墨写意画稿为题材的先河。
  精品赏析
  千百年来,苏州的缂丝工匠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从唐代出现的缂丝带,到宋代成批的面料,再到南宋极其精致的书画,直到现代的特种手工艺品,划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的轨迹。   沈子蕃缂丝作品《梅鹊图》,系北京故宫博物院镇宫之宝之一,也是宋代缂丝工艺最杰出的代表作。该图摹缂的是宋人写生工笔花鸟画,一棵苍劲的老梅树,梅枝挺拔,梅花簇簇,四周万籁俱寂。树干上两只寒鹊相互偎依,伫立枝头,一只将头埋在翅膀下,悠闲自在;另一只似乎正充满希望抬头仰望前方。鹊趾爪转折有力,紧紧抓在梅杆上,身上的羽毛井然有序。
  在缂织技术上,沈子蕃熟练地运用平戗、长短戗、包心戗等多种缂丝技法,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苍老的梅树、俊俏的花枝,并以写实的手法,选取寒鹊瞬间动态,使画面自然和谐。尤其是梅树的树干,采用包心戗的技法,呈现出用笔皴擦的水墨效果。
  沈子蕃《青碧山水图》,表现江南山水的青碧旖旎以及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闲雅之趣。河中心摇船的艄公,一壶如梦如仙的美酒,已使他快乐得忘乎所以了。山林、江波、岸林、急流,在细细的丝缕中如在眼前。
  缂织时采用了织绣中的多种技法,以“渗和戗”、“长短戗”缂成山纹,以“构缂”法织出轮廓勾边线,以“平缂”用于所有的平涂色块,以“子母经”用于缂织文字和图章。此外,在山、云、水等处局部还以淡彩渲染,使景物阴阳远近,层次分明,再现了江南大自然空灵开旷的意趣,又具有山水画所不能具有的工艺质感之美,是沈氏缂丝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吴圻常以吴门书画作品为蓝本,沈周《蟠桃仙图》缂丝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上方织沈周大行书题:“囊中九转丹成,掌内千年桃熟。蓬莱昨夜醉如呢,白云扶向山中宿。”左下方织织工款:吴门吴圻制。作品能得原画之神韵,尤其人物表情最为传神。上方诗文,书法遒劲,气势雄壮。全幅极细微处,亦均缂织无遗,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呈现了缂丝艺术的独特风格。
  《石渠宝笈》著录:“瑶池献寿图一轴”,明本,五色织,款云:“长洲朱良栋制”。朱良栋的此幅缂丝描绘了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瑶池做寿的情景,运用了十几种缂丝技法,为缂丝作品中的精品。
  缂丝加绣乾隆御题《三星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为彩缂加绣,有福、禄、寿三星和苍松、鹤鹿等象征长寿的纹样。作品采用平缂、长短戗、搭缂等技法,为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在一些细微之处辅以丝线刺绣,如人物的衣纹、鹤鹿的躯体等,用钉金线、散套针和施毛针等绣出。整幅画面使用色丝多达30余种,构图饱满,缂绣精美。
  链接 复杂的缂丝制作工序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1道工序:
  1. 落经:将生丝调到织机后轴上。
  2. 牵经(穿竹筘):把生丝经线按需要的根数、尺寸牵出。
  3. 上经:包括接经头、拖刷经面、打结、嵌经面、捎紧。
  4. 挑交:把经面上的经丝交替分成为一根上一根下。
  5. 打翻头:把每根经丝扣上丝线圈,结在木条板上,分成上下两排,使经面可上下交替开口。
  6. 拉经面:在上好的经面上,拉上几梭纬线,使经面排列均匀。
  7. 上样:把图案勾稿用撑样板托于经丝下面,用蘸墨毛笔依样在经丝上勾画出来。
  8. 摇线:将熟丝色线摇绕至梭子中的竽筒(材料为竹子或木头)上,然后将线筒装进梭子。
  9. 缂织:足踏竹棒,控制翻头上下开口,手工穿梭,穿梭后将梭子在纬线上均匀拨压,另一手将线条轻轻按捺,逐渐放松使纬线,拨压好后交替经面开口穿梭拨压。完成后将作品从织机上剪下。
  10. 修毛:完成后的缂丝织品正面附毛(纬线线头),织品铺平后用剪刀将线头修剪无痕,至此作品全部完成。
  11. 装裱上框:将织品裱装于镜框之中,精品多以红木镜框装裱。
其他文献
自2011年12月30日开槌以来,西泠拍卖的跨年秋拍汇聚了诸多海内外藏家,现场人声鼎沸,最终,22个专场、3337件拍品总成交额达10.34亿元,总成交率为87%,提升了各界对市场的信心。从整场秋拍的人气指数和成交情况来看,西泠拍卖对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掘抵挡了之前几轮秋拍呈现的“寒意”,藏家对艺术品收藏、投资与消费的热度并没有减少。  此次西泠秋拍以古代书画开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代表艺术家水准的
期刊
策划一场如此顶级的古董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次巴黎古董双年展的幕后推手可谓大有来头——法国国立古董商工会主席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先生,是全球在中国考古学、青铜器、金银器方面最资深的专家之一,曾参与西安的唐代新城长公主墓的研究与挖掘,在考古界具有极高地位。自 2002年起,戴克成开始担任法国国立古董商工会主席。在9月的巴黎,本刊记者对戴克成先生进行了专访。  《中国收藏》:巴
期刊
人的潜意识当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归属感。作为一名中国观众,在琳琅满目的西洋古董艺术品中,笃然见到“中国风”,心中自然而然会涌现出一种亲切与自豪感。在本届巴黎古董双年展上,无论是中国古玩艺术品,还是带有东方面孔的设计师、藏家,不可否认,在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中国元素已逐渐开始演变为一种流行的符号。  说起本次古董双年展最夺人眼球的展品,无疑当属那些璀璨夺目的珠宝们。而在众多珠宝品
期刊
时间:1942年 / 地点:上海  解说:新法币、旧法币,压得上海百姓着实喘不过气;流通辅币—铜元也被日本人搜刮殆尽,以获取战略物资;无奈之下诞生的代价券,又扰乱了金融秩序。在“钱”方面,上海真是乱套了。  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攻占租界,上海全部沦陷。下面是1942年上海百姓生活中几件遗物,从中可以窥视当年上海百姓生活中的一鳞半爪。  日本全面接管上海后,上海物价飞涨。上海公
期刊
10月16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办共同主办的 “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在景德镇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各大奖项花落其主。随后,60件获得各大奖项的作品在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上进行了集中展示,格外引人注目。创意创新作品多、综合艺术效果佳、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些特色鲜明的获奖作
期刊
好莱坞从来不缺美人,不过能被称为绝代佳人的却是凤毛麟角。如果说费雯·丽像精灵一般惹人怜惜,奥黛丽·赫本像贵妇一样让人敬仰,那么,伊丽莎白·泰勒的美则是若即若离,时而妖娆妩媚,时而单纯童真。那双天生的紫色双眸镶嵌在她完美的脸型上,清澈而迷离。  2011年3月23日,泰勒香消玉殒,然而传奇却仍在延续。2011年年底,佳士得在纽约推出了泰勒珍藏的珠宝和服饰。最终,持续了整整一周的伊丽莎白·泰勒珍藏拍卖
期刊
时间:1942年 / 地点:延安 / 人物:古元  解说:一只小刀,一块木板,成为了延安美术创作的核心。在极其严酷的条件下,古元与众多木刻艺术家用“刀和板”,鼓舞军民的抗日斗志,更将延安木刻运动推上了顶峰。  1942年10月14日上午,位于山城重庆七星岗中苏文化协会的门前热闹非凡,由中国木刻研究会举办的渝区“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览会”在此举行。此次展览的作品包括了国统区和解放区54位木刻艺术家的
期刊
时间:1933年 1938年 / 地点:河南  解说:1933年的黄河水灾,让河南受到重创。然而,伤口尚未愈合,4年之后的一次黄河炸堤事件,又让河南再次陷入更为惨烈的深渊。天灾抑或人祸,河南大饥荒都像是一个命里逃不过的劫。  1942年发生的河南大饥荒,不仅是天灾,更多的是一场人祸。就在这场灾难发生前四年,国民政府的一个“奇谋”,酿成了此后一场场悲剧。四年中,天灾不断,人祸连连,终于在1942年
期刊
时间:1942年10月 / 地点:重庆夫子池励志社 / 人物:傅抱石  解说:壬午之年举办的个展,虽说有着难言的初衷,但对傅抱石来说,无疑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在抗战时期传统中国画遭受质疑甚至面临唾弃的情况下,傅抱石的创作方式获得了普遍认可。  在壬午画展之前,由于长年专注古代美术史研究,傅抱石给人留下了美术史学者的印象,人们大多认为傅抱石不会画画,直到壬午画展以后,人们才开始了解傅抱石的
期刊
在业内,尽管对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槌的认定有异议,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首批拿到国家文物拍卖许可证的5家拍卖企业在发展壮大中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旗下的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即是首批取得国家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公司之一。自1995年槌响首场艺术品拍卖,至今已举办了近百场拍卖会,涉及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玉器、古籍、钟表珠宝等诸多领域。近20年的发展,北京荣宝拍卖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