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循本”思考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在建构本园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盲目追随”、“固守陈规”、“依赖教材”等现象。幼儿园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却没有探索出一条清晰有效的课程发展之路,其课程的建设也未能有效地成就儿童、教师和园所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行了“循本”思考,反思课程建设是否遵循了儿童之本、教师之本、园所发展之本以及幼教工作之本,提出幼儿园应当在不断梳理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辨析并定位课程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优质化发展。
  【关键词】循本思考;课程建设;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20-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带动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幼教工作者积极参与落实《纲要》精神的实践活动,在五大领域教育内容框架之下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研究,逐渐走上幼儿园课程自我建设的道路。
  但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盲目跟风,造成课程建设方向的无序,在不断追随、移植西方先进课程模式的过程中浪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却始终无法将课程本土化;二是固守观望,无法明辨众多西方先进模式的精髓,缺乏有效统整与融合,选择固守起步阶段的成果,使得课程始终得不到改善与进步;三是随波逐流,由于缺乏持续学习与实践课程的动力或能力,直接选择教材作为本园课程,且以教材为本,放弃了对课程建设的自我思考与研究。
  针对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循本”思考:遵循儿童之本,持续了解与探寻幼教工作服务对象的特质及生长规律;遵循幼教工作之本,持续反思并重整工作意义及价值;遵循课程建设之本,不断辨析、理解并定位发展方向,研制出适宜的优质课程,加强自我梳理、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走稳幼儿园课程建设道路。
  一、循儿童发展之本,研究儿童及其发展,树立科学的课程信念
  (一)对儿童及儿童发展的学习和研究
  《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儿童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对象,儿童是否能得到适宜、和谐的发展,体现着幼儿园工作的成效与价值。因此,关注、研究并逐渐认识儿童之“本”,是幼儿园应尽的基本职责,也是课程发展之源。儿童的本质,包含着儿童的本能、天性、身心基本素质和不断生发的需求及特性,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生命阶段,拥有特定的心智、行为和生命轨迹。了解儿童之“本”,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并厘清教育工作目标,选择适宜的课程模式与教育方法,进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对儿童年龄特点的关注、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了解,加强对儿童及儿童发展的理论学习研究,在开展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儿童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阶段性回顾与反思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埋头做事”而忽略了“抬头看路”,当课程建设遇到困难或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时,我们应开始阶段性回顾,反思教育的价值:我们既定的课程取向和目标是什么?是弥补儿童的需求还是关注他们的内在能力、动机?是为了支持儿童发展还是完成教学任务?是着眼于帮助儿童建立未来生活必备的重要品质,还是跟随当前社会与家庭对儿童近期发展的要求?课程的价值到底有哪些?阶段性回顾并反思教育的价值和课程的取向,有助于把握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摒弃一些貌似重要实则枝节的目标要素,排除“面面俱到”的干扰,通过思考教育价值来调整课程组织与实施,帮助教师建构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行为。
  (三)梳理并建立科学的课程信念与目标
  课程信念是幼儿园教育信念的延伸,是教师在深思熟虑后对所选择的教育价值观的坚持与身体力行,是课程理论内化与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础。课程信念来自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对众多课程模式精髓的选择与融合,以及对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清醒认识。对于幼儿园来说,其课程信念不应是包罗万象的,而应是符合幼儿发展、符合幼儿园自身特点,能够体现幼儿教育价值与目标的,是幼儿园自身课程发展的思考、判断、决定和行动的依据。建立自身课程信念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自于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探索结合,来自于专业视野、课程洞察力、理解力和执行力。建立科学、适宜的课程信念是幼儿园课程发展走得远、走得好的基础与根本。
  二、循园所发展之本,发展教育个性,选择并完善课程内容
  (一)自我分析与认识,找准自身课程之本
  经验、活动和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与儿童生活的国度、地域、民族、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在建立自身教育理想与课程信念的基础上,幼儿园需要认真剖析自身蕴含的教育资源,了解所在地区、社区及家长的需求,熟知入园儿童的身心特质与家庭背景,综合判断本园课程实力,如:评估园所的经费与硬件设施、优化园内师资力量、梳理已有的教育优势经验与存在问题等,为自身课程发展确定方向和课程模式选择奠定基础。
  (二)清晰定位,逐渐按照课程信念建立课程框架
  在分析自身实际课程实力的基础上,幼儿园应当在课程信念的指导下确定本园的课程目标。从对儿童的培养来看,是培养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还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关注孩子的部分品质或能力。从教学策略与路径来看,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经验课程为主;是将西方优秀课程模式本土化,还是融合多种课程模式精髓之后创新。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后,幼儿园逐步梳理自身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与课程评价等框架,并在实践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探索与尝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三)保持相对稳定的课程模式,践行自身课程理想
  优质的课程常常需要数年的精心研磨,当幼儿园确立自身的课程信念与课程框架之后,会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模式,包括课程管理规范、一日生活流程、环境与材料创设标准、与家长互动沟通方案等。幼儿园应在清晰的课程方向和目标指引下,按照课程框架逐项开展研究工作,选择与本园理念相符的专家团队和资讯,反复研磨教育细节和教学策略方法,以儿童获得真正发展为准绳,以教师获得职业满足和成就为条件,在相对稳定而严谨求实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自我检视与更新,逐渐构建有个性、有特色的课程模式。   三、循教师发展之本,注重培训与教研,提升课程理解与实践能力
  课程发展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课程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其基本素养、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互相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教师不但需要学习与实践,将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转化为教育行为,还要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人的本真,与儿童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为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种学习实践途径,推动教师成为落实课程信念、实现课程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逐步建立课程信念
  教师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累积,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幼儿园可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水平,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共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点,提供适宜的专业书籍和资料,促进学习型团体的形成,逐步构建本园的学习文化。让教师在研读、分析经典课程理论、优秀课程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课程信念,进而推动教学实践的水平提升。
  (二)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教研,提升课程实践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幼儿园要根据教师不同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个人领悟能力以及实践经验,提供不同层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教研活动。对于新人职的教师,应注重他们对已有实践模式的认识和内化,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教育意识和构建自觉的教育行为。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探讨课程设计、实施、反馈修正的过程中,逐渐缩小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对于专家型的教师,则需要他们在夯实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与策略的基础上,提炼个人教育方法与行为,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参考。在学习与培训的形式上,幼儿园可根据不同目的开展现场观摩、读书营、研习小组、工作坊等多元活动,以推动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尝试不同教学策略,培养课程反思能力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虽然教师每天都在不断实践,但能够对课程进行反思的人却不多。幼儿园应鼓励教师积极寻找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养成以课程信念和理论为背景的思考习惯,并以问题解决策略验证课程信念、修正教育行为。另外,幼儿园还应鼓励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已有的理念与行为中反思、探索未来的理念与行为,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幼儿园可采用教育手记反思栏、每天小反思、阶段小结、班级小会议等活动方式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课程的质量。
  四、循教育质量之本,打磨教育细节,向优质课程发展
  幼儿园的课程是幼儿园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儿童发展所制定并实施的活动。课程质量之“本”是由每日各种教育活动的品质累积而成,除教学活动外,幼儿园还应当关注一日生活环节、环境创设与家长参与等要素。
  (一)紧扣一日生活环节,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学习生活
  一日生活皆课程,儿童每天在园学习、生活和游戏的每个活动、环节、细节都会体现出课程的信念与质量。《纲要》明确了一日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应认真梳理本园一日生活的必要环节,围绕自己的课程信念设定环节的意义与目的,-合理分配时间资源,明确环节中的活动内容与引导策略。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幼儿园应以为儿童创设真实、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为要领,以成就儿童幸福的幼儿园生活。
  (二)研磨学习环境与材料提供,为儿童提供有益经验
  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任教师,环境是影响课程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可从园舍、功能室、班级、户外、学习区域环境及材料等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以教育性、艺术性、操作性等为主要原则,规划可利用的空间并提供充裕活动材料,赋予环境隐性的教育价值,让儿童在环境的支持下获得自主探索经验,使教师得以有更多机会与儿童交流互动,进而提升课程质量。
  (三)关注家庭参与,为课程提供丰富资源
  课程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纲要》中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儿童父母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认同与支持也是课程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幼儿园一方面可组织“家长学校”、“父母学堂”、
  “亲职培训营”等活动,向家长宣传课程理念与教育方法,让家长与幼儿园形成一致的儿童观、学习观与教育观;另一方面,还可以组建家长课程委员会,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及教学方法的决策和资源提供活动,并提供“家长助教”、“家长义工”等途径让家长亲自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使家长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增进幼儿教育的合力,共同完善课程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美]得布·柯蒂斯,玛吉·卡特.和儿童一起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杜丽静.呼唤幼儿园教师的课程理论觉醒[J].幼儿教育一教育科学,2011,(5).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光合色素含量高低排列为藻胆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各色素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活体吸收光谱体现出了各色素的吸收;各色素的荧光发射主峰波长约
一、养殖环境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养殖环境对发挥种猪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温环境中,有25%~30%的种公猪出现繁殖机能障碍,性欲减退或丧失,有性欲但不爬跨母猪和丧失交配能力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说已涉及经血逆流、化生、免疫缺陷、遗传基因异常改变、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遗传、基因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子宫内膜异位症被认为是以遗传为背景、多基因、多因素所致疾病。
和谐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学校的进程中,学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处于特殊的地位,要义不容辞地发挥职能
本文是对原立于甘南州卓尼县洮河上游 羊坝村的唐《八棱碑》(又名《石堡战楼颂碑》)碑文的赏 析,力求再现其作者高适这位边塞诗人的艺术特色。同 时,也对部分缺失文字作出推究。
【摘要】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称反审认知或反省认知或超认知。元认知构成的三要素有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本文建议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以元认知的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分别从元认知知识与教师自主发展规划,元认知体验与教师工作内驱力激发,元认知监控与“专家型”教师成长三个方面提出策略建议,旨在借助元认知理论激发教师自主管理意识,调动其内驱力,加快专业发展速度。  【关键词】元认知;自
期刊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据在全国18个省区调查,该病常年发病率在10%~20%,严重年份50%以上,减产25%以上,并严重影响品质,是玉米生产中
期刊
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需要组织好幼儿的游戏活动。而游戏的实施路径是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现方式,游戏实施的基本路径有以下三种:自由活动的实施路径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胃部后会引起两种不同类型的胃炎:以胃窦部为主的胃炎和以胃体部为主的胃炎.前者胃酸分泌不变或增多,易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后者易引起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胃萎缩,诱发胃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其家族成员IL-1β是一种很强的酸抑制剂,而IL-1ra则是IL-1受体拮抗剂.IL-1基因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