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学生原始思维状态 设计最佳数学活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wa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的要求,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学的需要服务,从学的需要中引出赚的问题,从学的需要上推进探性的学习进程。
  教学片段
  活动一:找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角吗?
  生:房子顶上有角。
  生:交通标志牌上有角,斑马线上有角。
  生:花坛周围有角。
  师:请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周围哪儿有角呢?
  生:黑板上有角。
  生:桌子上有角。
  活动二:第一次画角
  师: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角都藏在—些物体上,你能把你找到的角的样子画下来吗?
  (学生的表情非常轻松,马上动笔画了起来。)
  我在巡视过程中选取了部分作品放在展台上:
  (关于角的图形早已存在于儿童的经验世界中,第一次画角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程度,把他们心目中的角画下来,当然学生这时画的并不是规范的角。)
  师:这些同学已经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这里了,那么请你说一说你画的是哪个物体上的角?
  生:我画的是交通标志牌上的角。
  生:我画的是花坛周围的角。
  师: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到底什么是角呢?
  (这一问题提出后,多数学生脸上露出了困惑,我环顾学生一周,发现学生迫切想解决这了问题而又找不到答案,这时便自然的进入“做角”“第二次画角”等一系列活动。)
  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对角并不陌生,但学生心目中的角是广义的,在他们脑海中的角就是生活中的角,如,墙角、桌子角等。所以说角的概念是抽象的,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找角”(找主题图上的角、找周围物体上的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把找到的角画下来(第一次画角)这样就把储存在学生脑海中的关于“角”的信息全部呈现出来了,也暴露了学生的原始思维状态。学生的作品展示了学生对角不同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斑马线上有角,所以就画出了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把花坛周围的角画出来了,但顶点部分是弯的;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房子、交通标志牌等简画了下来。无论学生画出了什么样的“角”。这时我教没有做过多地评价,而是提出了“同学们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到底什么是角呢?”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启动将多数学生引入“迷茫”的状态,造成了认知的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然的引入“做角”这一活动。学生通过下面的“做角—模角———说角”等活动,对角的特征就有了整体的认识,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了“第二次画角”的活动,从课堂上学生的作品中发现这时学生画出的角都是规范的,这就说明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
  本节课中每一个数学活动都有一个问题来驱动,活动与活动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堂课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察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习的兴趣都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    一、在比较中反思,优化策略    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往往只满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这是学生思维缺乏
语文是一门涉及方面多,综合性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
要想将学生学习到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造句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造句可以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锻炼提高学生词句的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扎实的词句表达基础。  但同时,造句又是一项思维技巧颇高的心智活动——要想让学生说出完整流畅的话语,且将刚学的词语恰当得体地“嵌”入句子,对生活经验贫乏、语言表达水平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也绝非易事。从教学的角度看,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造句时大多存在
让小学生学会欣赏、创作儿童诗,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增强他们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其心灵也会因为受到诗意的熏陶而变得更加清纯美好。  两年来,我对学生进行了童诗欣赏与创作训练。学生读诗、写诗,创作气氛浓郁,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近二十首儿童诗,童诗集《种豆子》中收录到的班级学生创作的童诗二百多首。学生们通过欣赏童诗与创作童诗,语言表达能
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看其是否将课标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落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前段时间,我们集中听完一轮我校一至五年级的语文课,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做到了这一点。现仅以二年级《葡萄沟》课堂教学片断作为范例说说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应该说,这是一堂较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课例,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 整体把握  片断一:  师:我们上节课已初读了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让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流淌,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改造。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使对话行之有效,让课堂生命焕发活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威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进行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要鼓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开展一些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中一些科学现象充实教学内容,认真筹划上好每一堂实验课,并适度开放教学空间,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目的。    一、发掘科学素材。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尽管融合了自然、物理、化学等知识于一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发掘身边科学素材,充实、
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里,为的是共同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首先,我想谈谈对“健康”这一词的理解。健康应该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于是,我们注意孩子的饮食,希望孩子少生病,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身体健康对于人的成长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
在新课程全面引领,新教材全面推广的今天,老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不久,听了好几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这是第七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也属于老教材的经典课,同样的教材,在不同老师的执教下,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一、要关注空间观念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观念和资源,如何利用这个有效的资源,来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