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特色专业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应用型本科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就特色专业的定义及重庆科技学院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冶金工程 特色专业 建设
[作者简介]杨治立(1969- ),男,四川南充人,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炼钢工艺及资源综合利用;朱光俊(1965- ),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冶金工艺节能;吕俊杰(1963- ),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铁冶金工艺优化。(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资助研究项目“面向市场 突出特色——冶金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3419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093-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一是要看学校总体定位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否有一批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多寡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专业建设目标。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尽管教学改革涉及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但是深入的、有力度的、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构思才能取得教学改革实质性的突破。专业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专业建设问题,其实质就是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2007年正式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特色专
业建设是“质量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办高质量的特色专业是未来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特色专业的定义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所谓特色专业是指具备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专业,是指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它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它们在专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具备比一般专业人才更为突出的人文素质和专业能力。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基础和保障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必须突出改革创新为先、质量效益第一的思想,坚持以特色带动一般的思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抓内涵、练内功、求实效,努力培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增长点,把建设特色专业作为实现办学个性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重庆科技学院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几代人的努力,多年的积淀,已使学校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正是为了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促进专业与专业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以及专业内部的有机融合,形成专业整体的办学优势,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和拳头产品,以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全校各专业的整体优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把每一个专业都建成特色专业是不现实的,而必须选择一些办学历史较长,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较高办学水平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改革,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教材建设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通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一批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建设的“亮点”,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专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炼铁、炼钢及铁合金专业是我校开办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长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工程环境建设、教研与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炼铁专业从1994年开始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2001年3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我们的办学过程一直强调冶金工程的技术应用,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如宝钢、首钢、邯钢、重钢、威钢等大中型企业的广泛好评。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历年就业率保持100%。然而,不同层次的办学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已于2004年招生,在目前高等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而招生专业名称又相同的情况下,对新组建的我校来说,如何建设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办出冶金特色,打造冶金品牌是我们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是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即未来的冶金工程师。总结半个世纪来的办学经验,培养具有显著行业特性的应用型人才是冶金工程专业独到之处。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重点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如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能力较强。但冶金工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也需要大量的既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后劲、又有比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众多冶金企业的生产组织、经营与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量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去充实。在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既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冶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经过几年的建设,冶金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风格,这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必将产生明显的示范作用。
(一)加强基础,强化理论应用
作为培养未来冶金工程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其课程设置应包括与其专业相应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是现代冶金工程教育和增强学生适应性的要求,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础理论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要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和基础人文科技素质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如“两课”、经济管理等;工具类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外语、科技文献检索等。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中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口径要宽,主要课程要扎实,形成支撑专业理论体系的坚实支柱,如本专业的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等课程。专业课程主要进行专业深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要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有机结合,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内容渗透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
(二)注重实践,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课程在其课程体系构架中占有重要位置。应用型人才应树立强烈的工程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工程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各种实习实训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来进行。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强化能力培养,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验教学打破按课程开设实验的格局,增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及科研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毕业设计尽可能地从工程和工业生产中遴选课题,设计内容与参与实习的生产工艺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调研能力的锻炼,并将其作为设计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促进学生深入实际,达到加强工程意识的目的。冶金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大学化学集中实验”“金工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认识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基础实验”“生产实习”“技能考核”“冶金工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这些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为强调培养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为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三)产学研合作,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工程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工程实践氛围的营造,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模式,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产学研合作的内在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机制实现融通,依托当地政府与企业,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的前提是必须建立或选择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基地,这种基地应当是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学校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生产实践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我们与全国许多大型冶金企业如宝钢、邯钢、攀钢、重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重钢、攀钢、川威、长城特钢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双方产学合作办学协议,为产学研创建了较好条件。
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们在钢铁冶金学科建设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学科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炼铁原料性研究及高炉节能技术开发、炼钢工艺优化及辅助材料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在冶金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教师通过承担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开发,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强调工程背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凸显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全部教师都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现场实践经历。借助产学研合作的良好运行机制,聘请一批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加大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高学历、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力度,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到现场实践至少半年,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冶金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现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6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多数教师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现场实践经历。目前,冶金工程专业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人心稳定并与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基本适应的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
(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训练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相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中心,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辅助创造等先进手段及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实训中心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又可开展课题研究;既可进行实验、实习,又可进行岗位实践;既能承担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又可模拟仿真生产过程;既可为学生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又可为社会各界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职业培训、新技术推广创造更好的条件。我校正在打造的具有学校独特优势的综合性跨学科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就充分体现了学校“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四、结语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校各专业与学科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专业建设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基于这一动因,我们必须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建设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头作用,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工作。特色专业建设是一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必须进行系统的策划与精心设计,持之以恒地加强建设。在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上,应采取多种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探索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切实提高应用型冶金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上,刘朝臣.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
[2]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3]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性教学改革[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黄双华,蒲利春,陈伟胡,洪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4).
[5]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关键词]冶金工程 特色专业 建设
[作者简介]杨治立(1969- ),男,四川南充人,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炼钢工艺及资源综合利用;朱光俊(1965- ),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冶金工艺节能;吕俊杰(1963- ),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铁冶金工艺优化。(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资助研究项目“面向市场 突出特色——冶金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3419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093-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一是要看学校总体定位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否有一批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多寡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专业建设目标。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尽管教学改革涉及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但是深入的、有力度的、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构思才能取得教学改革实质性的突破。专业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专业建设问题,其实质就是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2007年正式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特色专
业建设是“质量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办高质量的特色专业是未来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特色专业的定义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所谓特色专业是指具备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专业,是指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它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它们在专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具备比一般专业人才更为突出的人文素质和专业能力。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基础和保障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必须突出改革创新为先、质量效益第一的思想,坚持以特色带动一般的思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抓内涵、练内功、求实效,努力培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增长点,把建设特色专业作为实现办学个性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重庆科技学院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几代人的努力,多年的积淀,已使学校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正是为了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促进专业与专业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以及专业内部的有机融合,形成专业整体的办学优势,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和拳头产品,以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全校各专业的整体优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把每一个专业都建成特色专业是不现实的,而必须选择一些办学历史较长,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较高办学水平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改革,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教材建设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通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一批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建设的“亮点”,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专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炼铁、炼钢及铁合金专业是我校开办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长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工程环境建设、教研与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炼铁专业从1994年开始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2001年3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我们的办学过程一直强调冶金工程的技术应用,在注重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如宝钢、首钢、邯钢、重钢、威钢等大中型企业的广泛好评。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历年就业率保持100%。然而,不同层次的办学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已于2004年招生,在目前高等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而招生专业名称又相同的情况下,对新组建的我校来说,如何建设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办出冶金特色,打造冶金品牌是我们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是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即未来的冶金工程师。总结半个世纪来的办学经验,培养具有显著行业特性的应用型人才是冶金工程专业独到之处。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重点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如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能力较强。但冶金工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也需要大量的既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后劲、又有比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众多冶金企业的生产组织、经营与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量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去充实。在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既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冶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经过几年的建设,冶金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自己的专业风格,这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必将产生明显的示范作用。
(一)加强基础,强化理论应用
作为培养未来冶金工程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其课程设置应包括与其专业相应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是现代冶金工程教育和增强学生适应性的要求,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础理论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要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和基础人文科技素质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如“两课”、经济管理等;工具类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外语、科技文献检索等。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中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口径要宽,主要课程要扎实,形成支撑专业理论体系的坚实支柱,如本专业的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等课程。专业课程主要进行专业深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要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有机结合,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内容渗透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
(二)注重实践,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课程在其课程体系构架中占有重要位置。应用型人才应树立强烈的工程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工程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各种实习实训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来进行。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要强化能力培养,同时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验教学打破按课程开设实验的格局,增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及科研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毕业设计尽可能地从工程和工业生产中遴选课题,设计内容与参与实习的生产工艺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调研能力的锻炼,并将其作为设计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促进学生深入实际,达到加强工程意识的目的。冶金工程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大学化学集中实验”“金工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认识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基础实验”“生产实习”“技能考核”“冶金工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这些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为强调培养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为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三)产学研合作,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工程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工程实践氛围的营造,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模式,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产学研合作的内在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机制实现融通,依托当地政府与企业,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产学研合作的前提是必须建立或选择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基地,这种基地应当是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学校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生产实践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我们与全国许多大型冶金企业如宝钢、邯钢、攀钢、重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重钢、攀钢、川威、长城特钢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双方产学合作办学协议,为产学研创建了较好条件。
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们在钢铁冶金学科建设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学科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炼铁原料性研究及高炉节能技术开发、炼钢工艺优化及辅助材料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在冶金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教师通过承担科研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开发,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强调工程背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凸显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全部教师都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现场实践经历。借助产学研合作的良好运行机制,聘请一批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加大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高学历、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力度,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到现场实践至少半年,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冶金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现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6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多数教师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现场实践经历。目前,冶金工程专业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人心稳定并与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基本适应的师资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
(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训练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有相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在校内,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中心,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辅助创造等先进手段及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实训中心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又可开展课题研究;既可进行实验、实习,又可进行岗位实践;既能承担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又可模拟仿真生产过程;既可为学生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现代化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又可为社会各界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职业培训、新技术推广创造更好的条件。我校正在打造的具有学校独特优势的综合性跨学科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就充分体现了学校“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四、结语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校各专业与学科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专业建设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循环。基于这一动因,我们必须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建设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头作用,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工作。特色专业建设是一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必须进行系统的策划与精心设计,持之以恒地加强建设。在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上,应采取多种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探索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切实提高应用型冶金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上,刘朝臣.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
[2]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3]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性教学改革[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黄双华,蒲利春,陈伟胡,洪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4).
[5]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