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当前教师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信息社会赋予现代教师的一个特殊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最终让教师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途径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教育领域全方位的变革,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要求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面向信息社会的需要,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和手段,大力进行改革,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促进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项紧迫任务。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要从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开始。
一、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谈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另外,要引导教师,让他们具有基本的信息能力、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具有信息采集能力、信息通信的能力、信息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对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等。这是能否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培养教师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计算机的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通信工具的灵活使用等;其次培养教师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自己学习的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然后是培养教师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入信息的能力。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为其进行学科信息教育打好基础。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训要以实践为主面向应用,使教师通过学习能够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其次,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的更新日益加快,要适应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新知识,完成这样大量、快节奏的学习任务,只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产生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整合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以了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机房虚拟现实,在模拟的情境之中,进行对话练习,不但练了听力、口语、丰富了词汇量,更重要的是使学,习过程更接近于生活、更接近于实际,而使学生的英语表达,更灵活、更自如,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地参与评议和修改,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对个体或整体进行指导,整个过程亲切而愉快,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根据实际需求.管理者应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以使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
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管理者应对中小学受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情况展开调查,以便对当前中小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汇总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精选主讲教师,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
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教育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地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程。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指导思想,消除“空对空”的培训现象。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主讲教师还应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环节,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3、拓宽学校教师培训渠道
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跨区域合作、远程教育等渠道,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引导其由被培训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如利用校本优质师资进行校内培训;中小学之间、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开展校际互助培训;学校还可联合企业的优质培训项目;也可借用东部优质师资对西部进行支援培训等。教育信息化呼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也在动态变化。教师、学校及社会应该共同关注教育,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和思考这一综合能力系统,努力探求更多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
目前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学校信息教育环境的建设也都刚刚步入轨道,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还不高。表现在信息意识还不强,信息知识还不够完善,信息能力技术水平也不够高,尤其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还很低,距离国家的信息化教育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三、小结
总之,作为校方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给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的平台。同时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举办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大赛,以促进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的进程。
作为教师也应当主动探索,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一方面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作以指导。未来社会,是信息技术的社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得心应手的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2]郭连锋,王红利. 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 现代教育技术,2003(3).
[3]褚芸芸,扬改学.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04(4).
[4]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 ·教材·教法,2006(6).
[5]蔡莹.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途径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教育领域全方位的变革,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要求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面向信息社会的需要,采用先进教学设备和手段,大力进行改革,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促进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项紧迫任务。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要从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开始。
一、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谈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另外,要引导教师,让他们具有基本的信息能力、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具有信息采集能力、信息通信的能力、信息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对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等。这是能否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培养教师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计算机的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通信工具的灵活使用等;其次培养教师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自己学习的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然后是培养教师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入信息的能力。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能充分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为其进行学科信息教育打好基础。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训要以实践为主面向应用,使教师通过学习能够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其次,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的更新日益加快,要适应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和补充新知识,完成这样大量、快节奏的学习任务,只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产生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整合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以了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机房虚拟现实,在模拟的情境之中,进行对话练习,不但练了听力、口语、丰富了词汇量,更重要的是使学,习过程更接近于生活、更接近于实际,而使学生的英语表达,更灵活、更自如,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地参与评议和修改,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对个体或整体进行指导,整个过程亲切而愉快,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根据实际需求.管理者应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以使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
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管理者应对中小学受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情况展开调查,以便对当前中小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汇总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精选主讲教师,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
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教育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地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程。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指导思想,消除“空对空”的培训现象。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主讲教师还应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环节,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3、拓宽学校教师培训渠道
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跨区域合作、远程教育等渠道,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引导其由被培训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如利用校本优质师资进行校内培训;中小学之间、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开展校际互助培训;学校还可联合企业的优质培训项目;也可借用东部优质师资对西部进行支援培训等。教育信息化呼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也在动态变化。教师、学校及社会应该共同关注教育,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和思考这一综合能力系统,努力探求更多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普遍提高。
目前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学校信息教育环境的建设也都刚刚步入轨道,还不是很理想,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还不高。表现在信息意识还不强,信息知识还不够完善,信息能力技术水平也不够高,尤其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还很低,距离国家的信息化教育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三、小结
总之,作为校方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给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应用的平台。同时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举办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大赛,以促进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的进程。
作为教师也应当主动探索,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一方面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作以指导。未来社会,是信息技术的社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运用,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得心应手的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2]郭连锋,王红利. 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 现代教育技术,2003(3).
[3]褚芸芸,扬改学.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04(4).
[4]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 ·教材·教法,2006(6).
[5]蔡莹.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