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新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充分说明冲破课堂教学格局,拓展教学时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着力点。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而创造性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战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中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发展的远景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而且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需要。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对自己的现实学习及未来发展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旦学生自己选择了学习方式,并负责地参与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之中,也就会水到渠成,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我把该讲的内容讲到了,至于你学没学到,那就不关我的事了。这种认识,不光是教法问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问题。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学生课堂学习主人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承受知识,加工创造的载体和导体。忽略主体、载体、导体的存在,而颠倒主客关系,大搞“一言堂”,大搞“填鸭式”,“摁下牛头强喝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有许多教育家都呼吁课堂教学“民主”,其实其核心就在于解放学生,把学生从受支配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三、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传统教育重视学生的服从性,轻视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学生的一致性,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学生的批判精神;注重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品质,轻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重视考试、升学、奖惩等外部动机,忽视成就兴趣、精神欢乐等内部动机。这就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谦逊但缺乏自信,服从但缺少独立性,循规蹈矩但缺少标新立异,谨小慎微而不敢冒险,严肃但缺少幽默感,学习功利化而缺少内在求知欲。这样的个性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的要求显然是背离的。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彻底改变旧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个性培养观,着力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是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完整的关于人的教育,与创新关系程度高的个性品质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行动上的独立性,能较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成就动机水平高,善于自我激励,高度的挫折容忍力,不盲从,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判断问题,对事物有持久的探究欲,有幽默感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1800多个自我实现者的研究表明,创造个性越健康、就越富有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大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长达30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成就大的多为有优良个性品质的人。可以想象,如果没有10年如一日坚毅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对物理世界的痴迷,焦耳就不会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没有对物理现象浓厚兴趣和勇于创新、充满自信的进取精神,爱因斯坦也无法提出相对论。可见,人的个性品质如兴趣、理想、信念、意志、性格等与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自身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及创造性地特征,这些原因共同形成了大家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创新的无限动力。同时,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上对中西教育经验的深入比较,清醒地反思过去,认真设计未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一定能够进入全面、正确、合理地认识和研究出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松泉 王柏勋 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2]纪云著.《创造性教学原理与方法》.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
  [3]王小菲.《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5卷B12期
  [4]谭利生.《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训练》,《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期
  [5]庄寿强《普通创造学》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本文旨在研究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查找存在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一、前言  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其内涵在于有目的的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
期刊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但实际上很多教师会出现使用目的不明确的现象,有的是大材小用,只发挥了其演示的功能;有的是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老师的教,学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大脑空空!要摆脱这种局面,我们就应该基于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理念,思考如何突出电子白板的独特功能,发挥好电子白板的交互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我们的教学最优化,
期刊
【摘要】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幼儿的规则教育融合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从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要求,常规看似无形,但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好的班级常规管理是保育和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班级常规;管理;幼儿;教
期刊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
期刊
【摘要】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师生互动;情感调节;创设情境;满怀信心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了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我紧紧以新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为基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述人地关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资料,激发学
期刊
聋校律动课是通过聋童的视觉、触觉、振动觉等多种感官以及残存听力和语言的参与,使聋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对学生进行形体、韵律以及舞蹈的训练,从而进行美的启迪和教育,使聋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它包括音乐感受、舞蹈、体操、游戏、语言训练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具有美的因素,是对聋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学科。  追求美是人们的共同心理,聋童也不例外,大部分聋童也都是独生子女,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
期刊
【摘要】赞赏是对学生的表扬、欣赏,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体现了师生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如果过多批评,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关爱;欣赏;引领  再次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深感责任重大。孩子告别幼儿园后,怀着紧张、高兴而好奇的心情,跨进了小学校门,崭新的生活在他们面前展现。他们将开始参加学校集体生活,进行正规的学习,但
期刊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以消除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
期刊
有效教学的“效率”常常使教育偏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表现出:  “紧迫” 、“风风火火”、“着急忙慌” 、催命鬼似的,满堂灌;教学环节过多,教学常常出现云上漂的情况,教师却往往只沉浸在量的成就感中,沉浸在教学表面的华丽中,这样很容易  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也造成了教学的浪费。我觉得教学应该是一种艺术,应该疏密有致,虚实相间。这里我介绍一种教学的艺术——空白的教学艺术。  空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