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五苓散方证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认为五苓散为太阳之邪不解,循经入腑,导致膀胱气化失常、津液代谢紊乱,为太阳蓄水证。本文通过分析原文、方药等得出五苓散不同的作用机理,为指导临床治疗提出不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五苓散;蓄水证;脱水症;气化;津液代谢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22-01
  
  不少注家将五苓散证称为太阳府证,见于伤寒汗后损伤正气,邪气由太阳表传至经府,致膀胱气化不利,认为是太阳之邪,循经入腑,以致热与水互结在膀胱所致,循经入腑,影响膀胱的功能,导致气化失常,津液代谢紊乱。称之为太阳病蓄水证,主要以小便不利为主要临床症状,凡小便气化不利或小便不利为兼证属膀胱气化不利者皆用五苓散。而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原文,可以看出许多值得商榷之处,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首先解答什么是蓄水证,所谓蓄水证,是水液的代谢异常,是水液的排泄出现问题[1],水液的正常运行在《素问•经络别论》中有较为详尽的描述,即"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属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是说饮食进入人体胃腑后,经胃的腐熟,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全身输布是通过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共同完成,通过三焦完成水液代谢全过程。《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是行水通道,而膀胱是贮水之器,水液通过上中下三焦最后注入膀胱,最后通过膀胱排除体外。综上蓄水证可分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内蓄及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不布。
  
  再者《伤寒论》中提及五苓散证原文中病症形成,即发病原因,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通过原文可以看出五苓散证出现在太阳发汗或自汗出后,《灵枢•本藏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之应"。人体水液的排泄,外出皮肤腠理既是汗液,由三焦下输膀胱即为尿液,汗和尿都是体内的水液,只是出路不同,因此会有汗多尿少,尿多汗少的现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不管是伤寒、中风病症,本身太阳病即发热、脉浮,为邪气犯表,正气聚于肌肤腠理抗邪,防止邪气入里传变出现的临床表现,在此过程中水液是升提向上、向外的趋势,太阳病汗出而解。因此太阳病经汗后,尤其是三焦气化不足的患者,下输膀胱的功能应相应减退,通过发汗后津液短少患者会出现消渴,下输膀胱功能减退则出现小便不利,此时应是津液不足,恢复三焦气化,补充津液,而此时的机理与治疗与蓄水证相去甚远。
  
  在看五苓散原文与方药,涉及五苓散条文中其中反复强调"渴欲饮水""意欲饮水""渴而口燥烦"等,其为津液耗伤的标记,而如果是膀胱蓄水证,则其最明显的小腹胀满却未在条文中提及,且其小便不利远非膀胱蓄水有尿、排尿困难,而是小便量少,点滴不畅,渴欲饮水加上小便量少,条文中津液不足,津液耗伤的症状特别明显。再者传统认为五苓散为邪气循经入腑,水与热结,结于膀胱,五苓散是有利水兼清热的作用。分析五苓散方药,其中利水作用有猪苓、茯苓、泽泻,而只有泽泻味咸微寒[1],稍有清热作用,余均无清热作用,称其为清热利水太过勉强。而且治疗水与热结而致小便不利不是五苓散,而是猪苓汤。如《金贵要略》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猪苓汤中除利水药之外阿胶育阴,滑石甘寒利窍。尤在泾分析:"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据,如渴者,水与热得,而热结在水" [2]。
  
  再者五苓散方劑组成及服用方法,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从伤寒论原文中可以看出整个五苓散方中的药量是非常小的,古代一两等于24铢,除了泽泻一两六铢,其余都不到一两的剂量,且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方寸匕即用药勺舀出一勺和着米汤服用,那药量更小了。如果将五苓散理解为单纯的水蓄膀胱,小便不利,用五苓散利水消肿,则非常的不合理,一是药量少,用那么少的量去利水消肿显得力量非常薄弱,二是既然已经形成水蓄膀胱病症,用白饮和服再补充水液就不符合常规逻辑。如果运用太阳膀胱蓄水症解释,则喝进去的米汤会加重膀胱腑的负担,进一步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且原文后嘱多饮暖水,与太阳膀胱蓄水证的治疗非常矛盾,因为太阳蓄水是不缺少液体的。原文中特别强调"少少与之"提醒"饮水多必喘",饮水多量后出现喘息为水饮凌肺,是津液不布,饮水积聚的表现。因此五苓散不能单纯的用利小便来概括其作用。
  
  因此五苓散证正确的理解非传统认识水与热结在膀胱腑,形成太阳蓄水证。从正常的水液代谢过程来看,既然不是膀胱气化出问题,则是行水道路出现问题,即三焦气化不利,影响水液代谢与调节。而且五苓散所治"蓄水证"也非传统意义上水蓄膀胱,而是因饮入之水不能正常的水液代谢过程,三焦不能完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导致水饮停蓄,正津不布,使之成为不被机体所能利用的水邪,在三焦不同部位走蹿,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水饮凌心可致胸闷心悸,水饮凌肺可致咳喘,水停中焦可致心下痞,水停下焦可致腿肿等[3]。是气不化水的表现,若如果恢复三焦气化,则其所饮之水达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被机体正常代谢吸收,为机体所利用,则不存在气不化津,水液变居不动的症状。对于五苓散最重要更有临床价值是治疗脱水症,脱水症即三焦气化不利,机体津液短少,在机体津液耗伤的前提下,需要给机体补充水分。而补充水分的过程就是恢复三焦气化的过程,五苓散补充的水分即"多饮暖水",恢复气化即"白饮和服方寸匕"。通过五苓散方药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茯苓、白术健脾化湿,泽泻、猪苓渗湿利水,尤其是泽泻,是发挥渗利作用,给阳气一个指令,桂枝温阳化气,共同达到温阳化气的作用。"胃中干"说明大汗出后,水液没有了,津液短少,阳气外浮,导致"欲得饮水"的状态,此时当务之急是一是补充水分,二是恢复气机升降出入,让阳气恢复气化功能,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时方寸匕的药面即是三焦气化功能的指令,白饮既是补充体内缺少的津液。
  
  综上得知五苓散可内通三焦,外达皮腠,通阳化气。主要是通过恢复三焦气化功能,调节水液代谢,同时解决津液不足与津液不布两个方面,应用补津行津的方法,多饮暖水补充丢失的津液,应用五苓散化气行津,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恢复正常的水液代谢。
  
  参考文献
  [1] 李克绍.伤寒解惑论[J].中国中医学院学报,1978,1:27~28.
  
  [2]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2.
  
  [3] 舒友廉.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J].北京中医,1996,2: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技术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行血浆置换技术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0例,记录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期间抢救成功率、有无并发症、预后等。结果:30例患者行血浆置换技术进行治疗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结论:血浆置换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期刊
摘要:在计划生育的技术服务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计划生育的服务质量,也对计划生育服务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对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更应该强化护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护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护理;作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
期刊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烧伤的认识己经不仅局限于创面愈合。由于烧伤病人部分存在烧伤部位功能受限或颜面部位的烧伤引起容貌的破坏,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飲食护理和心理护理,恢复病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烧伤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10-
期刊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类痛,症状改善明显,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11-01 
期刊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性的难解病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全世界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更有将近100万的死于乙肝及与乙肝相关的疾病,我国,乙肝也是影响人民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乙肝疾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转变,出现了诸如脂肪肝、糖尿病等伴生疾病,进一步加大了慢性乙肝疾病的治疗难度。当前,慢性乙肝疾病的治疗治疗目标已经确立,要尽最大的可能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增生,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和调理患者的身
期刊
摘要:目的:觀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取穴:鱼腰、丝竹空、阳白、听宫,下关、颧髎、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合谷、足三里。结果:治疗60例患者中,治愈39例,显效1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疗法;周围性面瘫;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常见的较难治愈口腔疾病。本文通过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患者120例,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对比,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溃疡具有治愈率高,复发性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西医治疗;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14-01    复发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度颅脑外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12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采用了系统性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
期刊
摘要:连花清瘟胶囊由连翘、绵马贯众、金银花、板蓝根和红景天等13味中药组成,能够显著抑制多种细菌。因其对治疗流感混合感染等疾病疗效显著,故名"清瘟"。本研究通过对络病理论的认识以及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分析总结连花清瘟胶囊临床应用的体会。    关键词:连花清瘟胶囊; 络病理论; 方药;临床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益气健脾在中医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肿瘤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观察对象。对益气健脾在中医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结果:所有肿瘤患者在经过相关的益气健脾治疗后,其存活率及并发症出现率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应用益气健脾进行中医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