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审美之变 谁造就了“女神”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豆瓣电影键入“女神”二字,搜索与之相关的电影信息列表。在 150余条相关影片信息中,其中华语电影仅占 4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 1934年吴永刚导演、阮玲玉主演的默片《神女》。这部阮玲玉表演艺术的巅峰之作,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的黑暗,并将不幸的遭遇与崇高的母爱悲剧性地结合在一起。神女之圣洁,由阮玲玉真挚自然的表演诠释而出,没有一丝做作的呆板之气。而“女神”一词在中国的时髦,也溯源于 20世纪初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此外三部皆为现代作品,除去一部吴星萤导演的同名台湾文艺片,余下两部均以“女神”为噱头,且听这片名:《女神试用期》(2012)、《女神归来(又名宅男总动员)》(2011),单就这名字,便大抵了解是什么风格剧情了。
  曾几何时,“女神”用于朝思暮想之情话。如今,当偶像的力量需要用粉丝的淀粉含量来量度,“女神”一词跌落人间,大众对“女神”的审美标准也有所颠覆。1979年拍摄的电影《小花》为沉寂已久的中国电影观众打开了一扇窗。相传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收发室,每天观众给刘晓庆的信件、邮包堆积如山,她不得不用麻袋去装。随后的《神秘的大佛》、《火烧圆明园》中的角色让观众们看到了最美年华的刘晓庆,剧中强势、有活力的人物性格让上世纪 80年代的观众眼前一亮,异曲同工的“梦中人”还有《庐山恋》中的张瑜、日本的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
  说到日本,日本某综艺娱乐节目评选世界“魔女榜”,年过花甲的刘晓庆榜上有名,与她同台上榜的还有“戏因人出名”的林志玲。林志玲的人气不单是因为她的性感美貌,在她身上,散发着一种融合生活信仰、身体修养、处事策略和形态之美的自信风格。社会学者刘维公曾如此解释:“她有一种和马英九类似的 Soft Power,看起来令人舒舒服服的;她那种嗲声嗲气、甜美笑容的柔性力量,让原本喜爱批评、对什么事都很有意见的台湾社会消音。”这便是源于时代,而冲击时代。
  从早先的电影中走出的“梦中人”,到“梦中人”走入电影,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口味也发生了巨变,林志玲现象,恰恰说明色相为先的审美趣味已然成为主流。而志玲之后,又有多少丰乳肥臀色相出众的“所谓女神”浮出水面?
  女神?在哪儿?
  上世纪 80年代没有“女神”的说法,只有“著名影星”。对于“女神”这个词,我不太苟同。女神一定有超越时空、超越现实、超越人间的魅力,而不只是长得好看或戏演得好。大家把它过分地放大和神话了。“女神”是这个时代的形容词,这个年代的关键词是“造”。造型、造星、造神。但就像擦燃了一个焰火,它的闪亮只是暂时的,这种转瞬的光甚至不是星,更不是神。银幕上的阿尔帕西诺和奥黛丽·赫本,唱片机里的周旋和邓丽君不是造出来的,他们用作品感动和征服了很多人,人们永远不灭地记住他们,这才是明星。我最喜欢的女演员是奥黛丽·赫本,她的角色超越时代,经久不衰,戏内戏外她都是美丽的代言人,但我不敢说她是女神,只是接近女神。
   80年代女演员之魅力
  上世纪 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复兴的重要阶段,它产生了很多艺术家,其中包括电影演员。女演员能成为大众情人,是因为她们所塑造的作品深入人心,她们的魅力是时代造就的。时代造不了神,只能说造就英雄或明星。 刘晓庆在十年动乱中在农场当过工人,这些经历是他们的财富。当时的剧本也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人们的需求,演员的经历和电影中的人物经历很相似,这会让观众有很强的共鸣。
  三十年审美之恶变
  上世纪 80年代是中国最美好的时代,开放、懵懂、纷争和梦想在年轻人身上烙上一种时代的烙印,时代在跳跃,上世纪 80年代电影人的人生和作品也在跳跃。刘晓庆和陈冲的笑是灿烂的,很接近社会的面孔,但不是假的、做作的、不可理解的笑容。山口百惠那排小龅牙是很可爱的。現在的明星还有几个有小龅牙的?人造一颗星,顶多是卫星,成不了北斗星。有人喜欢,有人就会制造,但是把自己的个性和真实都隐瞒了。在一个有毒牛奶和问题姜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急功近利,我觉得很可怕。美,就模仿,或者把自己弄成天外来客标新立异,这是很恶劣的一种盲从。
  在镜头后期待美
  很多人在我博客上看到我拍摄的 1996年的巩俐,他们会惊叹她的美!她是自然的、没有修饰造作的。我在拍摄时希望找到拍摄对象的个性,哪怕是缺点,缺点也是一种美。但是现在很难找到。镜头后面的摄影师是没有激情的。我更愿意去看阳光下、麦田里皮肤黝黑的农妇,质朴真实,顶多擦点香膏,但那是吸引人的。吃水果的时候我们不喜欢加甜蜜素,虽然吃着很甜,但是味儿变了。
其他文献
在云端的暗爽与苦恼  取出电脑,脱下鞋履,解开皮带扣。嘟嘟嘟,报警器怎么还是响了?哦,我总是不放心摘下自己的 Rolex Submariner。过安检门时,你是否会祈祷搜身的是一位严肃又不失温婉的制服女郎?这点小九九就不提了吧。“二手空气,人造光源,自动果汁机,劣质的寿司,一切都在提醒着我,到家了 ……”乔治·克鲁尼在电影《在云端》中如此夫子自道“在机场的恼人事”。戏中他饰演一位最终积满 1000
期刊
以“梦享时尚 溢美朝阳”为主题的 2013朝阳时尚消费节开幕式暨悠唐国际风情节于 4月26日在悠唐购物中心拉开帷幕。本届朝阳时尚消费节由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委员会主办,悠唐购物中心作为朝外商圈的时尚地标,是此次朝阳时尚消费节的承办单位和主会场。在为期一个月的悠唐国际风情节中,30余个国家的展售将集中展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让消费者尽享各地文化风情、民俗制品和当地美食。  北京丰益医院乡村义诊  近日,
期刊
白蛇传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近800年,从唐传奇里妖怪吃人,到明末《警世通言》里人妖相爱,到清代《雷峰塔传奇》里白娘子坚贞善良、妖气渐去。到了现代中国,在田汉笔下,白娘子成了忠贞贤良的良家女性和身怀法术的美丽仙女,法海则成了斩断人间美好爱情的反动派。上世纪80年代,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把青蛇推到前台,从女性角度探讨爱情的不被确保,法海也从老妖僧的形象转换为英俊、冷酷的年轻僧人。1993年,徐
期刊
我们都知道 John Galliano (约翰 ·加利亚诺 )是执掌 Dior多年的天才设计师,我们也都知道这个天才设计师曾说过遭到整个世界谴责的反犹太人言论,我们也知道在那次事件之后不久,Dior换帅。  而就在不远的 4月份,John Galliano曾准备在美国帕森斯时装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任教,他将开设一门名叫《Show Me Emotion》的课程
期刊
若干年前,李碧华找到田沁鑫,要她改编小说《青蛇》。但那时候,田沁鑫内心并不喜欢《青蛇》,她觉得两个女人站在台上从头说到尾太叽歪,很难有力度。当时的田沁鑫正处于性别模糊阶段,从萧红的小说改编话剧《生死场》开始,到《赵氏孤儿》,昆曲《1699桃花扇》,她始终站在男性的叙事角度上。  2008年导演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时,田沁鑫的心理渐渐发生着化学反应。演出大获成功,田沁鑫发现,自己
期刊
BQ=《北京青年》周刊S=孙健君  “用大视觉、大主题、大制作把观众带到他不太能有机会去看、去经历的情形中去。”  BQ:你对电影的态度是“述而不作”。这次你亲自上阵,你作为商人的理性和艺术家的激情是如何配比的?  S:其实不单单是这部电影,社会对我这个人的看法,和我自己做人的准则,一直在这两种角色里游离。游离也互相离不开。我们干的美其名曰叫创意产业,其实是拿创作作为咱们的命根子。创作的形式多样,
期刊
本片将一个社会乃至政治新闻事件作为引子,讲述了“中国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在即,国际黑市开出天价,日本黑帮、英伦大盗闻风而动。香港缉私署特工肖锦汉(刘德华饰),暗中执行‘天机一号 ’计划,却深陷不白之冤,唯有尽力一搏以护家国周全;临危受命的中国人保高管林雨嫣(张静初饰),护宝一波三折,困于多方势力漩涡;神秘女郎丽莎(林志玲饰),百变魅惑,却失落真心;幕后冷血黑手小山本(佟大为饰),嗜血如命,
期刊
时装和电影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造梦。电影就像是一场梦境,时装亦是如此。时装与电影 ,就像一对双生姐妹花,相互影响与渗透,熠熠生辉。电影中的服装 ,就像无声语言 ,时装 ,也透过银幕 ,绽放华美生命。百变的时装能让我们表达出内心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衣服甚至能塑造出不同的性格。电影通过服装来铺陈剧情、传递情绪,而时装透过银幕绽放光华,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时装经典。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戛纳电影节的开
期刊
肃穆的教堂、安静的橡树林,是罗曼·罗尼克镜头下最常见的景致。教堂是欧洲的教堂——1956年,罗曼·罗尼克出生在波兰南部,并且在这里长大成人;橡树是加利福尼亚州中央峡谷的橡树——20多岁时,他移居美国,居住在此,也在此地开始自己的摄影生涯,直到现在。  他的主要拍摄地就是波兰南部和美国加州——“我想我是一个地域性的摄影师,我喜欢拍我熟悉的风景”。  在罗曼眼里,教堂和橡树林是一样的。“我被我家乡的教
期刊
“你说天上有神,你怎么去证明?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其实没有,你在胡说。《魁拔》里说神是另外一种物质存在形式,与人类同时产生于宇宙形成时的大爆炸,只是他们的基本粒子的频率不同而已。这就是有合理性的想象力,大家看了会体验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另外一种人生。想象力每个人都有,关键是想象力的合理性,没有合理性的想象对于动画片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 ”《魁拔》系列的导演王川说。  王川长了一张很有艺术家气场的脸,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