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欲成才,得先成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教育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才能称之谓人才。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对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我们要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这都不为过,然而如果我们的一切发展都以道德的流失为代价,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社会在呼唤德育,学校在呼唤德育,孩子在呼唤德育,德育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了。我们只有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才能真正唤醒孩子的美好心灵。德育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德育渗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中国梦”的灌输。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要求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和学生年龄特点,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地理教师可通过组织学习祖国美好河山、江河湖泊、矿藏资源等内容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人生观;计算机专业课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教学生健康上网、上健康网,绝不成天沉迷于虚无漂渺的网络世界;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育课要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从小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艺术的多角度性、多层次性和多色调性非常重要。教师应在教学中从挖掘学生心灵美的因素出发,借助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的美育材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和熏陶。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可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尤其是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如:(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东晋时祖迪“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再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原海波平。”(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历史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各学科联合互动,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
  今后,学校一定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五路并进”的原则。即:在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班级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五路并进,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各科教师都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要不断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形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级德育队伍,充实德育力量,组建校长室——政教处——年级组、各班主任”和“学支部——共青团——学生会”两支专职德育机构,建设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中愉快地接受各种教育,其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教师,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二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期刊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聆听而形成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一门艺术。幼儿在音乐表演中能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幼儿园实施五大领域的任意领域的活动中都少不了音乐,幼儿的生活中更少不了音乐,音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使幼儿多方面得到发展。  一、音乐教育可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心”动——开启心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针对学生这一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还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
期刊
“文化”的价值对于每个人而言就是促进精神的成长、心灵的解放、思想的创生,直接关联人们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能够称得上“文化”的,必定有其历史的沉淀,校园文化也是如此。一所品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优秀学校的一半是文化”。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质就是让学生形成英语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告诫英语课堂要全面注重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要树立人本主义教育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发展人的个性,开发其潜能。教师切不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教学中要严守主体教育理论。要以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为中心,
期刊
摘 要: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营养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而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转变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自主 体育教学  我执教体育十五年了,通过近段时间学习新课标,我感受颇丰。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只有课程标准,
期刊
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历来被视为实现
期刊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教师,你是否注意到,在你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你身上也有很多的习惯,有的值得表扬,有的亟需改良。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与进步。坏习惯一定要改,有的好习惯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终究有一天也会归入坏习惯的行列,因为“不变”本身未必就是好习惯。  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辞海》上说,习惯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教学理念的形成,小学生体育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体育课就是玩”的错误观点改掉,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是一门需要努力和技巧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明确目标是根本  目前比较认同的学校体育目标是多元化的阶段性目标,小学是以学会基本动作为目标的运动教育,更多地注重体育兴趣、爱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