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里的孩子,坚守一生终不悔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91234567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陈云根留在大山里的芦岭村当小学老师是机缘巧合命运的安排,确实不足为奇。在那样的年代,很多人都是这样,无从把握职业的选择与人生道路的安排。但陈云根为方便山村的孩子读书,坚守在山旮旯里的小学教学点,43年不挪窝、不懈怠,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便难能可贵,其间显现出贯穿陈云根平淡人生的信念支持。
  陈云根任教的樟树市店下鎮芦岭村很偏远,尽管现在修了公路,但从村里去店下鎮却有12公里,而离樟树市区就更远,30多公里路程坐车也得个把小时。以前,芦岭村的自然村落多,零星散布在玉华山脚。村里曾经有过教学点,但派来的老师忍受不了山中的寂寞与清苦,很快便托关系调走了,孩子们上学必须走十几里山路去附近的松湾村。1968年,陈云根从店下中学初中毕业,因为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只能在家帮着父母种田。有一天,大队书记领着几位乡亲和几个一身泥巴的孩子来到他家,对陈云根说:“云根啊,如今你在我们大队文化最高,按以前的说法算是‘秀才’,大家看着孩子每天走那么多路去上学放心不下,你能不能把教学点办起来,教大队里的这些孩子们读书?”陈云根犹豫了几天,他读书时的学习成绩不错,以前一直憧憬着升高中、念大学,走出大山。如今学校停课,回归“广阔天地”给孩子教书应该是件很好的事情。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上学时的艰苦,想起与大队书记一起来家里的孩子们眼睛里的渴望,便答应了大队书记的安排。
  那时,陈云根办的教学点招收了他家邻近三个自然村的8个孩子,年龄大的11岁,年龄小的才5岁多一点。他一个人忙里又忙外,既教一年级,也教二年级,天气不好时还要护送孩子。每天,陈云根早上5点钟起床,早饭后便提着午饭去教学点,很晚才回家。山里人穷,但重视文化知识,不愿让孩子当“睁眼瞎”,陈云根当老师拿工分,生产队评分时给他记九分,相当于一个强劳力,折合下来每天有九毛多钱的收入。陈云根是村里人,理解孩子们读书的艰难,于是打起精神鼓足干劲,尽心尽力想把孩子教好,芦岭村教学点教出的孩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有几年村办小学实行半日制,因为师资力量不够,他上午在自己的教学点教学,中午必须走七、八里路,赶到另一教学点去上课。在路上,碰到村里人总会给他道声辛苦,说他这样忙很不容易,陈云根会很老实地说:“不是不容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孩子们要读书。”
  “为了村里的这些孩子”成为陈云根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坚守了一辈子的理由。1975年,下放干部落实政策离村前对陈云根说,可以介绍他去宜春医学院上学,陈云根兴奋之后随即想到村里的孩子怎么办?他的心承受不起孩子们因老师走了不得不去外面读书的艰难,承受不起孩子们失望的眼神,他谢绝了下放干部的劝说与帮助,继续留在村里教书。1982年,芦岭村实行分山到户,村民卖木料、毛竹与山货,有的人一年收入便超万元,而陈云根民办教师的工资一年加起来也只有600多元。他成了家,有三个孩子要读书,生活十分拮据,然而陈云根白天教书,晚上备课、改作业,没有时间做农活。有时,陈云根会想,如果自己也和村民一样上山砍树、下地种田,妻子不会这么劳累,家里的经济也不会这样贫穷。但他思前想后,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学生。1997年,陈云根考上公办教师,鎮里考虑到他长年在山区教学,准备安排他到条件比较好的鎮中心小学,没有想到的是,陈云根说自己是党员,愿意留在最艰苦的地方。
  回眸人生,陈云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说他在芦岭教学点43年,村里没有一个学生留级,没有一个学生辍学,更没有一个学生发生安全事故;说从芦岭村走出去的学生中有28名大学生、2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生……满是皱纹的脸上荡漾着呕心沥血育桃李的满足。陈云根还说,他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师德标兵,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光荣登上了“中国好人榜”,话语之间表达出强烈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而陈云根人生中惟一感到内疚的,则是他的儿女小时候因为要帮母亲干活,只读了小学和初中,甚至还有初中没毕业便辍学。他儿子陈锦华说:“当时只要有强劳动力,家里的经济条件就差不到哪去,我们三姐弟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说实话,起初我真有点‘恨’父亲,可现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和村里的娃娃们在父亲的教育下一个个走出大山,我才渐渐理解了他。”
  2010年,陈云根退休了,但仍然还在芦岭村教书,村民遇见他会问:陈老师下半年还来不来教书?他回答说:“如果没有接替的老师来,我肯定还会一直教下去,大家放心,不管怎样都不会让孩子没有书读。”
其他文献
很多年前便去过黎川采访陶瓷产业,知道这里生产的日用瓷品质不错,或许因为江西有瓷都景德镇,看瓷器看得多了,眼光高了,刁了,对黎川的瓷器便不以为然。然而,近年来,黎川的瓷业声名鹊起,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环球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怀泉”牌高档镁质强化瓷产品,被中国陶瓷专家组的专家赞为“中国最好的日用瓷之一”。于是便有了再去黎川走一走的行程。  果其不然,黎川陶瓷产业今非昔比。陶瓷工业园的园区建设正在
期刊
2012年11月25日上午,萍乡市安源区略下管理处和湘东麻山幸福村的村口,穿着统一服装的仪仗队列队而站,敲锣打鼓欢迎着大巴车里下来的人,村民们早已站在欢迎队伍后面,伸长脖子看着那些挂着相机,抱着相框的人一个个陆续走来。“啊哈,看看那个照片,好漂亮啊!”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孩子们早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冲到摄影家队伍里左看看右瞧瞧,开始评价起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而跟在孩子后面的村民们也忍不住左右打量起摄影家
期刊
岁末年初,江西大地雨雾缭绕、江风拂面,虽有着南方气候标志性的温润与潮湿,但也不乏丝丝寒意。而江西交通人似乎没在意这些,在山巅、在平原、在江畔,他们依旧忙碌着。  在他们的忙碌中,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即将临近。2012年12月31日,随着江西省德兴至上饶、抚州至吉安、吉安至莲花、赣州至崇义、龙南里仁至杨村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此,江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达到4260公里,高速公路覆盖到全
期刊
2011年3月23日,全世界哀悼一代巨星伊丽莎白·泰勒的去世。作为一个影坛和时尚的偶像、慈善家,她收藏的那些惊人珠宝即将面向全球拍卖。其中269件、估价约3亿美元的珠宝由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巴黎、洛杉矶、莫斯科、伦敦的分支机构巡回展出,展览门票和出版物的部分收益将捐赠给伊丽莎白‘泰勒艾滋病基金会。  “伊丽莎白·泰勒是好莱坞的女王”,克里斯蒂美洲区副主席乔纳森说。“她是一个热情的服装和艺术品收藏家
期刊
谢文望先生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但缘于他对书画艺术的痴迷,因此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对书画艺术追求的主题始终是一条明灭可见的草蛇灰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热衷经济宣传,作为省电视台的记者无论去哪儿采访,都极受当地政府和企业欢迎。然而我的印象里,谢文望的电视镜头却似乎热衷于聚焦国内外的书画艺术家,摄制了上百部电视专题片。其中包括江西画坛的名贤宿耆黄秋园、杨石朗、彭友善、梁邦楚、陶博吾以及当今领军翘楚漆伯
期刊
1月26日上午,江西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在南昌胜利闭幕。闭幕大会上通过了政协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通过了政协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会议号召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在中共江西省委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求真务实,不断开创人民政协
期刊
龙腾盛世辞旧岁,金蛇狂舞迎新年。2012年12月28日,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江西分会在江西饭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它标志着从此以后,江西紫砂收藏爱好者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宜兴的紫砂壶如同景德镇的瓷器,既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又是本地区的骄傲。江西分会的成立,是陶艺与瓷器的一场碰撞。很多收藏专家都认为,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江西分会会长龚兆峰却对此不以为然,两者都与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紫
期刊
已过天命之年,有着三十余年“诗龄”,堪称诗坛的长青树。心怀童稚之心打量周遭世界,诗意地行走、诗意地生活,边走边唱好不惬意。熟稔的老友一面之交的新朋,只要与徐良平邂逅亲近,便会被诗人周身洋溢的诗的因子所感染,立马有一种想唱就唱的冲动。  徐良平的故乡是文风鼎盛的千年古村安义,发源于靖安的潦河,是家乡的母亲河。徐良平出生安义县城的一个书香之家。先祖徐大相是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东昌推官,改武学教授,稍
期刊
到琴江镇福利院任院长,是黄湘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她第二次选择从零开始。福利院地处偏僻,以前只有一幢七十年代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子,建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管理人员也只有两人。由于生活条件太差,镇里许多五保户都不愿进入,整个福利院只赡养了13位老人。自老院长退休后,福利院一直没有人愿意接手管理。黄湘云听说福利院急需一位院长的事情后,悄悄来到福利院了解情况,并到相关部门主动请缨,要求调到福利院工作
期刊
位于苍莽赣西大地,巍峨武功山南麓的莲花县,长期驻扎着一支公安现役部队,它就是莲花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用“一支枪”革命精神建队育人,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以“传承革命精神,永当红军传人”为旗帜,以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己任,不断诠释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时代内涵,唱响了一支“拥政爱民”的嘹亮之歌。    拥政爱民好政策 更喜组织巧落实    “拥政爱民”一直是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