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M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是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数学文化,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受到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是体现数学文化最有效的着力点.
  本文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为例,尝试如何在新授课教学中体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教育.
  一、教学内容分析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沪教版第7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由高斯求和引入,得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JP2]用高斯求和法引入一般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倒序求和法”搭建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脚手架”.[JP]
  从数学历史视角分析,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这样推导的吗?要让学生用好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公式的由来以及公式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
  基于这种想法,本案例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从学生初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探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史料分析与选取
  两百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高斯10岁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提出了一个问题:1 2 3 … 100=?其他同学过了很长时间才交卷,而且没有一个算对的,高斯用首尾相加的办法得出结果,这就是今天“倒序相加法”的雏形.其实,高斯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该方法求等差数列和的数学家,追溯历史,在高斯之前有许多智者已经推导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分述如下.
  (1)《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其中有个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杖,长5尺,在最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最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
  (2)丢番图撰写的《论多边形数》,时间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书中用几何方法证明了首项为a,末项为l,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之和为S=n(l a)2.
  (3)《张邱健算经》成书于公元5世纪,其中有一题:“今有女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问织几何?”解曰:“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本题作为问题三.
  (4)阿尔·卡克希撰写的《代数之荣耀》,约公元973~1048年,书中记载:1 2 3 … n=n(n 1)2,阿尔·卡克希用倒序相加法证明了上述命题,并且把这种方法用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本案例将其改编为求三角形图案中宝石的个数.
  (5)宋代著名数学家杨辉在《续古摘奇算法卷上》(1275年与他人合编)有一个问题:“天数一三五七九,地数二四六八十,积五十五”.求积法曰:“并上下数共一十一,以高数十乘之,得百一十,折半得五十五,为天地之数”.
  这些古今中外的结论都要早于高斯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当然,说不定在《九章算术》之前,还有人给出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或者已经在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只是这些成果陨落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基于上述史料分析,结合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下列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引入
  问题1.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的时候很快就解决了问题:1 2 3 … 100=?你知道高斯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问题2.下图是设计师设计的一个以宝石镶嵌的三角形图案,共有n层(见图1),请你算一算这个图案一共需要多少颗宝石?
  生1:共有(1 2 3 … n)个.
  师:你能把它加起来吗?
  生1:茫然……
  师:我们回顾一下初中是怎样求三角形面积的?
  生2:将三角形旋转倒置,与原三角形相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2: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求解前n个自然数的和.如图2,在三角形旁边倒立一个同样的三角形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图案中宝石的个数.
  设计意图:把阿尔·卡克希记载的1 2 3 … n=n(n 1)2的结论通过三角形图案的宝石个数直观表示出来,借用初中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既为学生搭建了合理的“学习支架”又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
  2.公式推导
  定义:数列的前n項和是把数列的前n项加起来:Sn=a1 a2 … an.
  右图“割”,即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梯形面积即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和.
  设计意图:以形助数,借助图像加深公式记忆,给出公式的几何解释.
  4.公式应用(略)
  小结:本节课掌握了那些知识?用到那些方法?(学生小结师补充)
  四、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反思
  本案例没有照本宣科地完全按照课本内容设计,而是先对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史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中适合本节课的内容贯穿其中,让学生既欣赏到“冰冷的美丽”又感受到“火热的发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扣课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融入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强调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把数学史融入教学是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数学史寻找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基于此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两个鲜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抽去案例本身的背景,建构数学模型后发现它们是同一个问题,即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自然过渡到本节的主题.
  2.精雕细琢,挖掘数学文化素材,开拓学生数学视野
  能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历史文化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意识,落实在于教学素材的选取,素材选取一般是通过挖掘数学历史名题,这些题目通过代代相传又经过琢磨提炼,经受了历史的检验,最终成为数学百花园中的奇花异草,也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本节课“等差数列前n项和”而言,《九章算术》中《盈不足》第19题、《衰分》第1题、《均输》第17题、第18题都是很好的“学材”,《算法统宗》《张邱建算经》《孙子算经》《四元玉鉴》《洛书》都有大量关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相关题目,本案例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穿越时空,开拓学生数学视野,充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数学历史文化与数学知识相辅相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3.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本案例以高斯算法为例,具体求解自然数前100项的和,以宝石镶嵌图案为背景从具体数字出发过渡到自然数n,即第1层到第n层,依据初中知识构建学习支架,即通过在三角形旁边倒立一个同样的三角形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形象的说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本质.此时,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呼之欲出”,推导更一般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水到渠成”,从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HPM视角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师生了解数学发展历程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史料分析,名题呈现感受数学发展的心路历程,体验数学历史文化,有效传承人类思维方式和探索本能的血脉.
其他文献
【摘 要】插图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灵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学习;能辅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整合能力。  【关键词】插图资源;形象记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182-02  【Abstract】The rational use of illustrati
【摘 要】3-6岁的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敏感期,此阶段他们最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在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很多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抚养,造成儿童对母爱和父爱的严重缺失。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要主动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责任,促使儿童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中图分
现代教育目的认为人作为个体应该“终身教育”,高三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对高三学子的心路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成就自我,实现梦想。教师就是稻田的守望者,成就学生的同时定能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师是孩子永远铭记的青春岁月引路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还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2018年
【摘 要】在新课改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被不断提升。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能力,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分析史料实证素养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运用能力提供有利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现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
【摘要】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数学运算技巧,同时估算意识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按照数学思维观念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结合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优化小学数学综合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估算意识;教学策略  一
【摘要】本文根据甘孜州2008~2018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原始序列进行对数变换,可使GM(1,1)预测模型精度较高.2019~2021年甘孜州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呈上升趋势且增幅较大.则GM(1,1)模型可用于甘孜州接待国内游客人次的短中期预测.预测结果对甘孜州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接待国内游客人次;GM(1,1)模型;预测;甘孜州  1 引言  
【摘 要】“微课”是教育方法体系中的新组成部分,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教学用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主要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无“微”不“质”的新型教学主题下开展有效的微课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课;新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138-02  【Ab
【摘 要】快乐课堂是当今小学生都渴望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快乐的气氛中,他们乐于表达、勤于思考,体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但实施快乐课堂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教师进行不懈的努力和长久的创新。小学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强的关联性,数学教师在构建快乐课堂的过程中应坚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生活元素中找到学习的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
初中思政闭卷考试是检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检验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衡量方式。在组织开展有计划、有质量的试题命制时,本学科应当遵循2011年版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二)。只有握好思政课程标准这个方向盘,才能使考试发挥其检测功能,真正为一线教师今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学习模板。在此,我就以2018年12月五县联合命题的亲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探讨思政学科的命题质量问题。  一、依据——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受其年龄制约,在阅读过程中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应将课外阅读模式引入教学环节中,以此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阅读习惯;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055-02  【Abstract】Primary